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能源所)成立于1978年,园区坐落于广州市中心区域,周边高校环绕,环境优美,科研氛围浓郁,定位于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利用,主要从事清洁能源工程科学领域的高技术研究,并以后续能源中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为主要研究方向,兼顾发展节能与能源环境技术,发挥能源战略的重要支撑作用。
能源所是国家能源生物燃料研发中心、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和广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建有国家可再生能源综合技术国际研发中心、国家能源生物燃料研发中心、广东省分布式储能及智能微电网工程中心等研发平台,是国家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广东省分布式能源互联网产业联盟理事单位。广州能源所是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天然气水合物专业委员会以及广东省太阳能学会的挂靠单位。建有公共仪器分析测试平台,拥有大型分析测试仪器90余台(套)。主办学术期刊《新能源进展》,2020年进入RCCSE核心期刊。
能源所设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招收有志于从事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研究的博士研究人员。根据人才工作战略规划和科研发展需要,2021年度设置了一批博士人才岗位,招聘具体事项如下:
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化工、应用化学、海洋地质、材料物理与化学、环境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法律、法规,认同中国科学院、能源所的价值理念,遵守组织纪律。
3、应聘博士后岗位的: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
4、应聘特别研究助理岗位的:具有博士学位,或应届博士生(入职前必须获得博士学位)。
1、招聘计划及研究室联系方式如下: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2021年博士学位人才需求汇总表
研究室
岗位类型
岗位职责
任职条件
招聘联系人
联系方式
专业
其他条件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研究室
特别研究助理或博士后不限
具有生物质/固体废弃物转化利用、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等研究背景,熟练操作各种分析仪器和常用设备;独立开展实验研究,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在SCI收录期刊发表3篇论文。
阴秀丽
020-87057731
xlyin@ms.giec.ac.cn
博士后
生物质能生化转化研究室
1、从事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燃气、能源环境微生物、生物和化学固碳的研究、燃料电池、生物碳、酶催化和其它生物质生物转化等领域的研究;2、在国内外期刊会议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协助指导研究生。
王忠铭
020-87057735
wangzm@ms.giec.ac.cn
生物质催化转化研究室
具有分离或催化研究背景,具有生物质催化转化利用研究背景,在SCI收录期刊发表2篇论文。
王晨光
020-37029731
wangcg@ms.giec.ac.cn
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研究室
从事采用原位及在线检测手段,关联材料量子化学基本原理,建立化学链循环的物质、相态、能量转化的动态平衡机制,并强化其调控原理研究,涉及高温压条件下光谱、电化学、电磁学等物质、相态和能量转化监控手段。
不限
无
赵增立
020-87057721
zhaozl@ms.giec.ac.cn
具有生物质、生活垃圾、煤或甲烷等含碳燃料的热化学转化或催化转化等研究背景,能熟练操作专业分析仪器,在SCI收录期刊发表2篇论文及以上。
天然气水合物应用基础研究室
具有水合物研究背景,在SCI收录期刊发表2-3篇论文。
梁德青
020-87057669
liangdq@ms.giec.ac.cn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与综合利用研究室
从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或应用方面的研究
具有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或应用方面工作经验或研究背景者优先
李小森
020-87052746
lixs@ms.giec.ac.cn
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制研究室
有海洋地质、生物地球化学专业背景和研究经历,有多相流体系模拟能力者优先;有SCI/EI收录论文;有团队精神,有科研热情和自我驱动力。
刘丽华
020-37223742
liulh@ms.giec.ac.cn
城乡矿山集成技术研究室
特别研究助理
具有有机固废热转化研究背景,能熟练操作科研分析仪器,第一或者通在SCI/EI收录期刊发表4篇论文。
郭华芳
020-87059365
guohf@ms.giec.ac.cn
具有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研究背景,能熟练操作科研分析仪器,第一或者通在SCI/EI收录期刊发表5篇论文。
3、发表高水平论文。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5篇以上
具有分离或催化研究背景,能熟练操作科研分析仪器,第一或者通讯在SCI/EI收录期刊发表6篇论文。
特别研究助理或博士后
中科院分区一区SCI论文3篇及以上
顾菁
020-87013240
gujing@ms.giec.ac.cn
能源化工研究室
陈新德
020-37213916
chenxd@ms.giec.ac.cn
地热能研究室
具有中低温发电装备研发、可再生能源多能耦合系统模拟及设计优化工作经历者优先。
龚宇烈
020-87058438
gongyl@ms.giec.ac.cn
海洋能研究室
在SCI/EI收录期刊发表2篇论文。
盛松伟
020-87057612
shengsw@ms.giec.ac.cn
在SCI/EI收录期刊发表3篇论文。
太阳能研究室
具有成功的产品开发经验或工作背景者优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敬业精神、工作责任心、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科研报告写作能力较强。
徐刚
020-87059393
xugang@ms.giec.ac.cn
先进能源系统研究室
具有传热、流体计算或实验研究背景,有发表英文SCI期刊论文;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燃料电池、储能器件(或系统)研发或地热能开发利用研究经历、英语过CET6的求职者,优先考虑。
蒋方明
020-87057656
jiangfm@ms.giec.ac.cn
分布式发电微电网技术研究室
舒杰
020-87057595
shujie@ms.giec.ac.cn
有机能源材料研究室
具有有机和功能高分子合成方面较强的研究背景和经验,有英文论文写作经历(不少于2篇一作SCI论文)。
张灵志
020-37246025
lzzhang@ms.giec.ac.cn
纳米、无机材料及聚合物等光电材料合成以及应用研究开发经验优先,有英文论文写作经历(不少于2篇一作SCI论文)。
储能技术研究室
冯自平
020-87057795
fengzp@ms.giec.ac.cn
燃烧与热流研究室
具有量化计算和反应动力学机理研究背景优先,在SCI收录期刊发表2篇论文。
汪小憨
020-37023546
wangxh@ms.giec.ac.cn
制氢与利用研究室
1、从事纳米催化、电催化材料、水电解器研发工作,解决水电解绿氢制备过程中的纳米催化材料、防腐、传热传质、器件等技术与工艺问题;2、参与或主持科研项目的申请与执行;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协助指导研究生。
具备电催化、纳米材料基础研究,或电解水制氢电极与电堆等器件研发经验优先;熟练操作TEM、SEM、Raman、XRD等表征设备或掌握DFT模拟计算;在SCI/EI收录期刊发表2篇论文。
闫常峰
020-87057729
yancf@ms.giec.ac.cn
1、从事电催化、材料、器件研发工作,解决燃料电池等氢能利用过程中的纳米材料、催化、器件等技术问题;2、参与或主持科研项目的申请与执行;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协助指导研究生。
具备燃料电池的材料、电催化、膜电极或电堆研发经验优先;熟练操作TEM、SEM、Raman、XRD等表征设备;在SCI/EI收录期刊发表2篇论文。
能源战略与低碳发展研究室
赵黛青
020-87057622
zhaodq@ms.giec.ac.cn
人工环境节能技术研究室
在SCI/EI收录期刊发表2篇论文以上。
董凯军
020-87021959
dongkj@ms.giec.ac.cn
具有冷链储运、食品保鲜的研究背景,在SCI/EI收录期刊发表2篇论文以上。
具有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研究背景,在SCI/EI收录期刊发表2篇论文以上。
应聘材料包括:
(1)《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岗位竞聘申请表(2021版)》(见附件);
(2)个人简历;
(3)身份证明材料(学历证、学位证、外语水平证明、职称证明复印件等)。应届毕业生可暂不提供学历、学位证;
(4)论文、专利、专著等首页复印件。
1、根据入职前和聘期科研成果,及获得的人才项目、引进计划,税前年薪约33—50万元,其中包含基本年薪(24—40万元)、五险一金、租房补贴等。
3、享受租房补贴,可入住研究所合作长租公寓。
4、享受人才落户广州政策、广州市中小客车指标竞价补贴。
通信地址:广州市天河区能源路2号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人事教育处
邮政编码:510640
联系方式:陈老师020-37245033、覃老师020-87057620
本站由广州高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440106160023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0106MA59BTXW56
高校人才网——国内访问量、信息量领先的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