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诚聘海内外优秀人才
招聘岗位教学科研岗位人员、师资博士后、博士后。应聘者应有博士学位;本科和研究生应为全日制,应就读国内著名高校或通过教育部认证学位的海外高校;博士一般不超过30岁(师资博士后不超过33岁),有海外留学背景或科研成果突出者可适当放宽年龄要求。
西南大学2014年教学科研岗位人员需求计划
西南大学2014年师资博士后需求计划
西南大学2014年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计划
流动站名称
岗位名称
需求数量(名)
要求
学历(或学位)
在站工作年限
哲学
博士后
各流动站3~5名
博士
2
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育学
心理学
历史学
数学
化学
地理学
生物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作物学
园艺学
农业资源利用
植物保护
畜牧学
农林经济管理
中国语言文学
生态学
全职岗位:符合申报条件或者已经入选国家“人才”长期项目(A类)、国家“青年人才”项目、国家“外专人才”项目、“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百人计划”、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西南大学学科领军人才、西南大学学术拔尖人才等人才计划的人选;其他海内外优秀人才。
非全职岗位:符合申报条件或者已经入选国家“人才”短期项目(B类)、“长江学者”讲座教授、西南大学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等人才计划的人选。
提供待遇
工作待遇:提供优厚的薪资,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合适的办公用房和实验室,先进的办公设备和实验设备,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科研助手。
生活待遇:提供安家/购房补贴,协助高层次人才安排配偶工作,解决子女入学入托。
详见:《“聚贤工程”各类人才来校工作待遇》表
联系方式
联系人:夏大飞、干婷、周敏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人事处(人才工作办公室)
邮编:400715
西南大学2013年人才招聘
西南大学2013年人才专家招聘公告
西南大学2013年长江学者招聘
西南大学2013年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招聘
“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简介
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是国家人才发展规划重大人才工程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的子计划。计划从2011年开始实施,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重点学科领域,每年重点扶持一批青年创新人才,把他们培养成为本专业领域品德优秀、专业能力出类拔萃、综合素质全面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形成我国各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对入选计划的青年人才给予经费支持,自然科学领域120-240万元,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领域30-60万元,3年为一个支持周期。具体支持标准和划拨方式由中央组织部组织专家评审核定。支持资金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使用和管理。
招聘领域
按照以下8个学科领域归口申报:数学物理、化学、医学生命科学、工程材料、信息科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
招聘条件
申报者应为具有中国国籍,在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等单位工作1年以上、在聘的青年人才,并具备以下条件:
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正派;
2.年龄未满35周岁;
3.一般应获博士学位;
4.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或文化艺术重点领域崭露头角,获得国际国内较高专业成就及荣誉称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5.已经获得国家“人才”支持并且在支持周期内的青年人才不在本计划支持之列。
对入选的青年人才给予经费支持,自然科学领域120-240万元,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领域30-60万元,3年为一个支持周期。具体支持标准和划拨方式由中央组织部组织专家评审核定。支持资金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使用和管理。中央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对入选者的后续支持、跟踪培养和考核管理等政策措施。
西南大学2013年百人计划人选招聘
“百人计划”项目简介
重庆市"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简称"百人计划",其主要目标是:从2008年开始,采取调入、聘用或柔性引进方式,从海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世界500强企业,引进100名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到在渝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大型企业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发展。今年将重点做好组团赴北美和港澳地区专场人才招聘活动,启动人事部、市政府中国重庆留学人员创业园共建工作,精心组织百名海外博士创业重庆活动,开展优秀海外留学回国人才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完善创业政策,创新服务体系,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大力吸纳留学人员入园创业。
申报者一般应近3年来渝或近期拟来渝工作,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符合创业人才引进条件的可放宽到硕士学位,但须具有2年以上海外工作经历),年龄不超过55周岁,引进后每年在市内工作不少于6个月,并符合下列情形之一。
(一)引进来渝的创业人才须符合下列条件:
1.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且其技术成果为国内先进或填补国内空白,有权实施产业化且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
3.自有资金(含技术入股)或海外跟进的风险投资占创业投资的30%以上;
4.已创办企业1年以上,5年以下,且其产品正处于中试阶段(产品已规模上市或尚未形成产品的除外)。
(二)引进来渝的创新人才须符合下列条件:
2.引进到在渝高校、科研院所的,须在国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以上职务的专家学者,且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近5年以通信作者身份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过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获得过国际重要科技奖项或掌握重要实验技能、科学工程建设关键技术。
3.引进到中央在渝企业、国有商业金融机构和市属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应是在世界500强企业、国际知名企业和金融机构担任过中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或经营管理人才,且拥有能够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技术产品升级的重大科研成果,或具有丰富的金融管理、资本运作经验,在业界有较大影响。
4.引进到医疗卫生机构的,应是在国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担任相当于教授以上职务的专家学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获得过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奖励。
西南大学2013年两江学者招聘
重庆市“两江学者”计划项目简介
重庆市“两江学者”计划是重庆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程重大专项。实施“两江学者”计划,旨在对接“两院”院士、“人才”等国家级人才项目,延揽一批海内外学术技术精英,造就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培育一批高层次学术技术领军人才,提升重庆核心竞争力,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西部人才中心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重庆市“两江学者”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在全市重点产业、重点学科、重点建设领域设立100个特聘岗位,面向海内外公开选聘100名学术造诣深、发展潜力大、具有领导本学科保持或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特聘教授和特聘专家,建成100个以特聘专家、特聘教授为核心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带动全市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和优势学科发展。
“两江学者”计划分四期实施,每期设置特聘岗位25个左右。计划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牵头,市级有关单位共同实施。“两江学者”评选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负责岗位设置、人选聘任及考核管理等日常工作。
2012年将在基础心理学、洁净能源科学、果树学3个“两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
应聘我校“两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学风严谨,为人正派;
(二)学术造诣深厚,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相当于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水平,主持过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或重大建设工程,获得过国家级二等奖以上奖励,所从事的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取得了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在本学科、本行业有重大影响;
(三)具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对本学科、本行业工作具有创新构想和战略思维,具有赶超或保持本学科、本行业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能力,具有指导高水平研发团队的能力和水平;
(四)身心健康,年龄一般在55周岁及以下,能够在一线从事基础研究、技术创新、科技攻关等工作;
(五)聘期内每年在受聘岗位工作9个月以上。
(一)聘期内重庆市财政每月给予“两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津贴5000元,每年给予特聘教授所在团队科研启动经费20万元。学校按规定发放津贴,每年从人才引进费和“211”队伍建设经费中配套科研经费40万元。
(二)我校各设岗单位为“两江学者”特聘教授提供必要的科研工作条件:1.提供科研场所及条件;2.为“两江学者”特聘教授指配3名科研助手;3.满足“两江学者”特聘教授工作用车;同时在科研项目、人员聘用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三)“两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规定》中二类人才的安家资助、医疗保险、家属随调、子女入学、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退休后享受市级劳动模范待遇。市外来渝的特聘教授,享受专业技术二级岗位待遇。
(四)“两江学者”特聘教授,我校优先推荐为“两院”院士候选人选,优先推荐为国家和重庆市的各类专家。
西南大学2013年巴渝学者招聘
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项目简介
为了切实加强我市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和遴选国内外中青年杰出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提高我市高等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竞争实力,市教委于2005年启动并实施了重庆市高等学校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制度。
《重庆市高等学校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制度暂行办法》规定“市教委每四年受理一次高等学校的设岗申请”。申请设置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的高等学校应具备支持设岗学科发展的学科优势和综合实力;能够为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受聘人员及学术团队成员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近年内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如符合巴渝学者特聘教授条件,招聘岗位及招聘数量可不受设岗限制。
(一)申请设置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的学科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在学术上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具有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2.具有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3.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近5年承担了(过)国家级研究课题,科研经费充足,发表和出版一定数量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的科研奖励至少二项;
4.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理工农医学科拥有80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拥有100万元以上的图书资料、仪器设备;
5.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授予权。尚未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高校适当放宽,但必须是学校重点建设的优势或特色学科。
(二)应聘条件
1.热爱祖国,遵守法纪,道德高尚,学风严谨,为人正派;
2.一般具有博士学位;自然科学类申请者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人文社会科学类申请者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身体健康;
3.从事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胜任核心专业课程讲授任务;
4.学术造诣高深,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
5.具有发展潜力,对本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工作有创新性构想,具有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拼搏奉献精神及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
7.校外应聘者保证聘期内每年在我校工作9个月以上;
8.国家“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已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的,重庆市“两江学者”、重庆市“六百三万”计划中“六百计划”的人选等不纳入申报范围;
9.海外人才及特别优秀人才在年龄、学位、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的条件要求可放宽。
聘期待遇按照重庆市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在聘期内享受特聘教授岗位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人民币10万元(市教委拨5万元,学校配套5万元),同时享受学校按照国家规定提供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岗位津贴由市教委和学校专项资金安排。
岗位聘任管理办法详见《重庆市高等学校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制度暂行办法》。
申请程序
1.市教委每四年受理一次高等学校的设岗申请。有关高等学校于受理当年的4月30日前提出设岗申请,并报送《重庆市高等学校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岗位设置申请表》。
2.市教委组织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岗位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学校的申请进行审定。获准设置特聘教授岗位的学科名单于受理当年的6月30日前通知有关高等学校,并向国内外公布。
评审流程
1.已获准设置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的学科由设岗高校向国内外公开招聘,确定初步人选后,向市教委报送《重庆市高等学校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候选人推荐表》。
2.巴渝学者特聘教授专家评审委员会对高等学校推荐的特聘教授人选进行评审,市教委根据专家意见审定拟聘教授人选。
3.市教委对评审通过的拟聘人选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公示期结束无异的,高等学校与受聘人员签订聘任合同及工作任务书,并报市教委备案。
4.市教委定期召开“巴渝学者”特聘教授授聘仪式,统一公布招聘结果并颁发“巴渝学者”特聘教授证书。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技术支持:北京神州硕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如您对我们的服务有好的意见或建议请致电:010-84817872
中国博士人才网立足中国面向海外!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领域引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