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层畜牧兽医工作是保障畜牧业发展的保障。该文以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为例,介绍了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现状,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提出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稳定队伍建设、强化人才建设、加强宣传引导、加大财政投入、规模化养殖与依法保障等建议,以确保当地畜牧业良好发展。
关键词:基层;畜牧兽医;疫病防控;产地检疫;规模化养殖
基层畜牧兽医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者和推动者,随着改革推进,基层畜牧兽医队伍逐步减弱、分流或与其他机构合并,目前己不适应畜牧业大规模、高质量发展需求。
一.永和县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现状
1、人员现状
1996年基层畜牧兽医站“三定”时,全县乡镇畜牧兽医站在岗人员47人,当时全县11个乡(镇),每乡平均4.2人。近30年来,基层兽医工作人员一直没有补充更新。2019年机构改革时,全县合并后有7个乡镇,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仅剩12人,每乡平均1.7人。2022年初,全县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8人,每乡平均不足1.2人,且年龄偏大、知识老化,最小的也有50岁,学历基本是中专毕业或函授中专毕业,己不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需求。
2、工作现状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是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专业要求较高,涉及畜禽饲养管理、良种繁改、动物疫病防控、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畜牧业新技术新产品推广等。
(1)动物疫病防控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禽流感、布鲁氏菌病、结核病、链球菌病、炭疽病等疫病是人畜共患疫病,根据流行病学规律,国家提出了“人病兽防、关口前移”的战略指导思想,动物疫病防控包括疫苗接种、消毒灭源、无害化处理、生物安全防护等内容。以疫苗接种工作为例,任务就十分复杂繁重。永和县现存栏猪2万头、牛4000头、羊12万只、鸡17万余只,重大疫病免疫项目每年鸡需免疫4次、羊免疫6次、猪免疫4次、牛免疫2次,全年共需免疫猪、牛、羊、鸡148.8万头(只)次。
(2)产地检疫和技术推广
所有动物出售前都要逐头、逐只进行检疫,工作量巨大且责任重大。同时,畜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和饲草栽培、收割、贮存等都需要有专业技术的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成为畜牧业发展的障碍之一。
二.畜牧兽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制问题
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乡(镇)畜牧兽医站取消,人员、编制划归乡镇人民政府便民服务中心管理,归乡镇集中统一管理。由于与县级业务主管部门没有隶属关系,业务部门管理力度减弱,而畜牧兽医不是乡镇的工作重点,所以部分人员被分流或重新安排其他工作,有时一岗多用,基层畜牧兽医工作弱化,业务主管部门工作安排不能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信息、报表收集都较困难。
2、人员问题
乡镇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年龄偏大、短缺、知识老化等问题普遍存在,永和县近30年来,从未招录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基层一线畜牧兽医工作,现有工作人员年龄结构明显偏大,且学历偏低,虽然有一定程度上的经验积累,但技能和知识储备已经过期,有的乡镇甚至没有畜牧兽医专职人员,已难以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3、待遇问题
快速流动的活畜给疫病防控带来了风险,禽流感、布鲁氏菌病、口蹄疫等人畜共患病的感染风险增加,基层畜牧兽医疫病防控工作量增加,同时个人感染风险增大。非洲猪瘟流行季,畜牧兽医基层工作人员不仅要承担春秋两季的强制免疫工作,还要同时承担排查、走访、普查、采样监测、检疫等工作,工作繁重,但相应的待遇没有提升,村级防疫人员没有医保、社保,仅靠每月200元的工作补助难以稳定队伍。同时,人们对动物疫病防控的认识和疫病感染的公共卫生意识不强,甚至出现免疫畜禽应急死亡后养殖户要求高额赔偿的情况,严重阻碍了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健康发展[1]。
4、工作条件问题
5、缺乏工作经费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面对的是广大的养殖户,点多面广,缺乏下乡费用会造成工作开展困难,不能更好地为养殖户服务。
6、养殖户思想意识有待提高
农村多以散养为主,散养户防疫意识低,防疫人员不仅要开展繁重的免疫任务,还要进行思想教育工作,1个村1次防疫就要2~3天。
三.畜牧兽医工作推进建议
1、建立健全管理体系
基层需增设畜牧兽医专职服务机构,定岗定人实现业务垂直管理;人员招聘任用由县级统一招录、分配到岗。提升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独立运行能力,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畜牧兽医专岗,检疫、防疫岗位配备专人,每个乡镇至少配备2~5名专职畜牧兽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