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岗区农业农村局党组及领导班子始终把党的建设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建工作与局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为业务工作的推进筑牢思想政治基础。
一是年初认真制定党建工作计划,有序开展党建工作。全年共计专题研究党建工作6次,统筹推进我局各项党建工作有序开展。二是认真组织开展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4次,干部职工理论学习34次。局班子成员上党课5次(其中廉政党课1次),组织干部职工到红军山、遵义会议会址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一次,开展警示教育2次,邀请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先进工作者陈国清同志为全局党员宣讲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1次,党组书记专题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1次。三是积极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主体责任。组织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65份,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4次,开展常态化约谈4次。四是强化支部建设,夯实战斗堡垒。安排专人对全局99名同志党员档案进行了整理,并按要求存入区直机关工委档案室。同时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2020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人、确定发展对象1人、接收预备党员1人。
二、2020年农业农村工作成效显著
(一)农业经济指标实现预期目标
全年预计完成农业生产总值30.697亿元,增长速度为10.1%;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4年全市第一,预计今年完成17665元,增速10%;预计全年非粮农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98%。
(二)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1.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2020年全区完成粮食播种面积9.5万亩,总产量约3.2万吨,其中夏粮种植面积3.7万亩、秋粮5.8万亩(其中:水稻1.5万亩,玉米1.2万亩,高粱面积0.8万亩,大豆0.5万亩,红苕1.8万亩),油菜1.5万亩。
2.生态畜牧稳步推进
生猪存栏3.14万头,出栏4.05万头,牛出栏0.2万头,羊出栏0.33万头,生态家禽出栏100.09万羽,禽蛋产量0.6万吨,渔产量1692吨,保障了全区农产品有效供给。
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全区调减低效作物1.86万亩,完成蔬菜种植9.51万亩,辣椒种植3.02万亩,食用菌种植987万棒,巩固发展水果3.28万亩(新增0.34万亩),发展中药材2.41万亩;建成辣椒示范基地7个,新建蔬菜保供基地4个。
4.坝区建设成效突出
全区有500亩以上坝区7个(莲池坝区、店子坝区、海龙坝区、下坝坝区、大毛坪坝区、新庄湖坝区和野里坝区),其中莲池坝区已列入省级样板坝区,其他坝区均已达到省级达标坝区创建要求。坝区主导产业有蔬菜23948亩(其中辣椒7740亩),精品水果2500亩,优质稻6689亩(其中稻+2100亩)等,全年坝区平均目标亩产值达到1.93万元/亩,涉及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5万元,比非坝区农户高出30.12%。
(三)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助力本区农业发展
2020年红花岗区农业农村局积极向上对接,争取中央、省级、市级资金共40项,总金额达7540万元,资金建设内容包含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农业惠农补贴、农业防疫救灾、农业保险补贴、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业改革发展等。
(四)大力开展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
1.全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是投资1236万元在金鼎山镇野里、莲池、岩塘三个村完成2018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创新试点项目,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4500亩。二是投资1155万元全力推进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0.77万亩。三是投资1277万元在金鼎山镇有序推动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0000亩。四是投资300万元在金鼎山镇大板水对全长5.94公里灌溉沟渠进行改造。
2.大力招商引资,助力经济发展。2020年共签约5家企业,签约金额达6.18亿元,当前到位资金约4100万元;意向对接企业4家,投资金额约3.05亿元,目前正积极推动意向对接项目完成正式签约。
(五)农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1.农机安全实现全年零事故
开展拖拉机年度检测374台,开展隐患巡查46次,排查农机安全隐患23起,整改安全隐患23起,全区未发生一起农机安全事故。
2.有序推进农业机械和乡村(农村、农业园区、饮水)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通过认真排查治理,建立了问题隐患清单和整改措施清单,为专项整治第三阶段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3.全力开展防疫工作
一是有效防控动物疫病。做到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100%,免疫后动物标识佩戴率达100%。完成向上采样送检任务270份,完成全年自检血清样品总计5626份次。2020年中心兽医实验室通过全省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盲样比对考核,获得优秀等次;通过贵州省第五轮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考核,获得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资格。截至目前,我区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二是扎实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全区投入非洲猪瘟防控专项资金144.93万元,累计排查场(户)次约14.06万次,排查生猪累计约132.70万头次,监督生产经营主体消毒78万余平方米,累计出动人数约3.49万人次;检测生猪血液样品2.18万个,检测生猪10.86万头。区域群防群控氛围已初步构建,截至目前,全区未发现非洲猪瘟阳性生猪个体。三是大力开展重大植物病虫害防疫。针对外来入侵的草地贪夜蛾及稻水象甲疫情,开展大量的监测防控工作,推广应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技术、粘虫板诱杀害虫技术、果实套袋防虫鸟害技术等。
4.认真开展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全年共开展抽样检测农产品1092个,检测全部合格;38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纳入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农产品全程可追溯;“两品一标”认证申报及监管工作稳步推进,现有绿色农产品认证1个(遵义市金香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猕猴桃),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海龙贡米),已申报待审批绿色农产品认证2个(金鼎山镇金川村的柑橘和后庄村的蓝莓);全区无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六)尽职尽责,抗疫保供促稳定
1.抓生产、保供应、稳市场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区农业农村局安排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各类蔬菜批发市场,指导农业生产、统计农产品供给数量,确保农产品供给充足。一是发展生产确保农产品足额供应:抗疫期间全区蔬菜种植3.947万亩,发展速生菜种植5289亩;食用菌种植482万棒;新增水果种植1200亩。二是每日对在田蔬菜情况进行统计,确保我区市场30天以上供应量。三是对蔬菜批发市场进行每日调控,保证我区新雪域、黔北果蔬两家蔬菜批发市场正常营业,蔬菜购进、销售、库存情况稳定,两家蔬菜批发市场每日购进蔬菜1300余吨,售出蔬菜1200余吨,库存充足。
2.抓行业、严监管,帮助涉农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安排专人负责涉农企业防护物资采购及农资车辆通行证办理,在年初抗疫形势最严峻期间,我局共计帮助涉农企业购买并发放口罩6万余个,帮助涉农企业办理车辆通行证325个。
3.全力抓好涉农企业复工复产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区农业农村局农技干部坚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坚持深入各涉农企业开展复工复产指导,全区农资批发市场兽药经营门店41户、饲料经营门店29户、农资经营商户115家、饲料生产企业1家、龙头企业4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85家,于3月15日全面复工复产。
(七)不折不扣开展惠农补贴,提升群众满意度
1.按时成功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2020年耕地地力补贴发放主要以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面积为依据进行发放,截至2020年12月31日,我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全区总计完成27059户发放,发放金额620.8万元,发放率已达100%。
2.大力开展农机购置补贴
全年完成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5.1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93台,涉及农户86户,农业企业1家,其中精准脱贫户3户。所有补贴资金发放均通过省一折通系统发放,确保了补贴资金实施过程的“公正、公平、公开”,进一步提高了全区农机化水平。
3.积极推进农业保险,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
2020年完成农作物投保面积308810.07亩,投保户数8150户次;完成畜禽养殖保险投保4333户154676头(羽)。投入各级财政资金263.63万元。
4.产业到户助推脱贫攻坚
2020年红花岗区通过政策宣传,技术指导及培训,发展农业产业大户336户(其中企业3个,合作社39个,种植大户294户),补助资金1821万元;鼓励扶持2072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占贫困户3026户的68.5%),补助资金630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八)全力做好环境保护,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积极推动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
完成41户规模养殖场在“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平台”验收上报工作;完成了283户养殖场(户)问题整改、验收和复核;规模以下养殖场(户)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1.5%,同比增加2.46个百分点;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利用率每户均达95%以上,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
2.积极开展长江禁捕工作
3.控制农药化肥和农膜使用,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一是实现了农药使用量负增长目标。2020年红花岗区(不含新蒲新区)使用农药商品总量为81吨,农药折百量25.99吨,平均每亩施耕地施用农药折百量约0.154公斤,比2019年平均每亩耕地施农药商品量减少0.014公斤,平均每亩耕地施农药折百量减少0.002公斤;二是实现化肥使用量负增长目标。2020年施用化肥(折纯)量2315.5吨,平均每亩施用化肥(折纯)13.7公斤,比2019年平均亩施用化肥减少0.4公斤;三是提升了秸秆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5%,高于2019年的85.64%;四是提高农膜回收率。2020年农膜使用量为337.1吨(其中大棚膜150.1吨),农膜回收总量302.75吨,农膜回收率89.81%。
(九)不断壮大经营主体,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2020年,我区共注销了低效农民专业合作社12家,现存185家,并着力培育创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0家;新培育了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4家,现共有农业龙头企业45家,其中省级8家,市级34家,区级3家,年产值达到70亿元左右,带动我区农户2235户6826人增收,其中贫困户756人。
(十)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实施
(十一)强化移民就业扶持,有效推动移民后扶工作
一是实现了易地搬迁户均一人稳定就业目标。依托红花岗区易地扶贫搬迁城区安置点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累计开展各类综合素质培训和技能培训共计473人次,其中技能类培训164人次,综合素质类培训309人次,全区搬迁劳动力188人,已就业创业182人,实现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稳定就业目标;二是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89套安置住房不动产转移登记工作;三是充分尊重建档立卡贫困移民生产发展意愿,采取“先建后补”方式,实施“因户施策”小规模养殖扶持和对贫困移民“因病、因学、因残”困难救助项目,兑现“因户施策”扶持资金14.1万元,困难救助资金39500元;四是发放水库移民直补资金132.15万元;五是完成移民后扶项目建设四个,项目建设资金167.56万元;六是为推进移民村美丽乡村建设,向上争取资金600万元,拟将红花岗区海龙镇龙泉村创建为美丽乡村环境整治示范点。
三、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滞后
近年来,通过引导农户调减玉米种植面积,但种植模式依然以一家一户为主,高效节水灌溉等项目实施难度大,冷链物流缺乏,农业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种植的水平低,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不完全等。在产业规划方面,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缺乏统筹规划、统筹布局、统筹推进“一张图”。在农业品牌建设方面,虽然我区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具有相对优势,但品牌影响力不强,品牌对优质农产品效益的促进作用仍显不足。
(二)坝区建设遇瓶颈
个别坝区土地较为分散、基础设施较差、自然条件差(缺乏水源或原有灌溉设施被破坏、土质不好等)、坝区设施建设选址难(受土地规划、基本农田保护等因素制约),制约坝区建设进一步发展。
(三)生态畜禽渔业发展推进缓慢
一是非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在生猪大流通前提下,我区作为全市生猪及生猪产品的主要集散地,生猪流通频繁,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二是规模化畜禽养殖严重受限于土地环保等瓶颈。受全市水源保护等影响,规模化养殖场(户)无地可用,产业无法做大做强。
(四)基层农技人员缺乏
(五)宅基地审批工作缺人缺编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紧盯“三个目标”,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紧盯农业更强,切实围绕农业结构更好、供给更优、竞争更强、效益更佳和支撑作用更突出的目标推动乡村振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二是紧盯农民更富,切实围绕农民有广阔的致富门路、有稳定的致富产业、有充分的致富能力、有殷实的富裕生活目标推进乡村振兴,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三是紧盯农村更美,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切实围绕农村环境更美、生态更美、风气更美、生活更美的目标推动乡村振兴,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幸福家园。
(二)多措共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三)强化坝区建设,全力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紧盯产值目标,围绕“四新一高”和“六看”要求,实行高位调度,着力做大做强经营主体和坝区主导产业,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突出坝区招商大力引进经营主体,创建更多样板坝区,促进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推“产业兴旺”目标实现。
(四)加快生态畜禽渔业发展
一是加强资金调度,整合部门力量,加快推进生猪产业链项目建设;二是加强技术指导,引进新技术,发展规模化养殖,力争我区生态畜牧渔业在2020年的基础上更上一个新台阶;三是牵头抓好长江流域禁渔保护工作及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强对兽药、饲料投入品销售(生产)监督管理,确保我区生态畜牧渔业健康稳定发展。
(五)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强化主体带动作用
一是进一步规范及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明年新培育完成市级示范社2个以上;二是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力争明年新培育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以上;三是搞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服务及培育工作,培育引进规模化龙头企业,壮大龙头企业规模,强化农特产品品牌培育,力争明年新培育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2家以上。
(六)强化移民就业扶持,有效推动移民后扶工作
一是加大易地搬迁群众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参保等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搬迁群众积极就业、自主创业;二是积极协调劳务公司到搬迁安置点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收集挖掘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建筑行业等产业岗位,精准推荐就业,提高就业率。
(七)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助推产业发展
强化投入品安全监管和抽查力度,对种养殖基地(大户)开展安全生产指导,按照保质完成农产品检测工作任务,确保我区市民“菜篮子”安全和农产品声誉,助推我区产业向高效性、安全性方向发展。
遵义红花岗区人民政府主办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运行管理:遵义市红花岗区政务服务管理局网站标识码:5203020014
技术支持:博虹科技建议使用谷歌(谷歌、火狐、IE9+)浏览器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