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焦页7-Z1HF井的超长水平段钻井施工中,技术人员操作键盘,轻点鼠标,指挥钻头时而前进、时而挪移,在3000多米的地层深处,让钻头好像开了导航一般,按照操作指令,加速快跑,自动绕障,顺利进入主力气层。
江汉油田联合江汉石油工程钻井一公司等单位,搭建智能地质导向平台,精细调控钻井施工,取得良好成效。2024年,该油田利用智能地质导向技术完成140口井的长水平段钻井任务,累计钻井进尺超73万米。
整合技术力量,搭建“地下交通”指挥系统
点开电脑上的地质图,就好像戴上科幻电影里的透视眼镜,各气井的日进尺、井深、层位等参数尽显于眼前。江汉油田产建管理中心技术管理室副主任叶鑫说:“涪陵页岩气田目前有30多口井正在实施钻井,全部应用了智能地质导向平台,从地面到地下,想要的数据都能在平台上找到。”
要让钻头在黑黢黢的土地里,像有“地下交通”指挥系统一样打得准、打得快、打得好,大数据支撑很重要。
远程获取数据,提高钻井决策效率
钻井就是为气井修建外输通道,储层穿行率越高,气井就越有可能获得高产。
“我们通过应用精细的地质模型,让技术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以远程指导二三十个地下钻头同时钻进。”叶鑫介绍道。
智能地质导向平台不仅可以进行钻井、测井、录井数据的实时传输、接收、集成存储和管理,而且具有地层对比、轨迹预测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可帮助技术人员准确预测和分析地层分布和储层特征,科学制定、执行钻井决策。
遇到高难度井时,各路专家通过智能地质导向平台远程获取大量的井下数据分析结果,线上集中讨论后优化钻井决策,及时解决生产中的异常,提高钻井施工质量。
在焦页6-Z1HF井三开水平段钻进时,专家依托智能地质导向平台进行科学决策,确保了优质施工,该井在水平段实现一趟钻,水平段优质储层穿行率达100%,创造了9项施工纪录。
在智能地质导向技术加持下,2024年,该油田平均优质储层穿行率达96.3%,居国内领先水平,刷新80多项钻井施工纪录。
精准导航绕障,避免井眼轨迹相碰
近年来,江汉油田在涪陵气田老区布局400多口立体开发井,通过对井位实行层间、井间的立体化加密,将井网织得更密,在提高气田产收率的同时,增加了井眼轨迹相碰的风险。
在技术人员精心管控下,2024年,该油田没有发生过井眼轨迹地下相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