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深”突破向“新”攀高——从多个“之最”透视中国石化发展之势氢能油气风电中石化页岩气上海石化知名企业天然气储备基地

我国最深地热科学探井正式完工、我国最大石化产业基地全面建成、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项目建成……今年以来,一个个重大项目不断亮相,展示着中国石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与探索。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作为世界第一大炼油公司、第二大化工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石化”)一方面向“深”突破,以科技之手端牢能源饭碗;一方面向“新”攀高,加快布局高端新材料、氢能等产业,争当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

向“深”突破端牢能源饭碗

超万亿方——这是“深地工程·川渝天然气基地”涪陵页岩气田的最新探明地质储量,新增1213.56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近日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审定。

5200米——这是福深热1井的深度,其刷新了我国乃至亚洲地热科学探井的最深纪录,目前已正式完工,进入开发利用新阶段。

翻开中国石化这一年的成绩单,“突破”无疑是关键词条。

能源安全,油气安全是重中之重。当前,随着中浅层油气资源进入开发中后期,油气勘探开发对象向深层、深水、非常规演进,其中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量671亿吨油当量,占全国油气资源量三成以上。

向地球深部进军,也意味着难度系数一增再增,技术是解题关键。

“我们要向科技创新要资源、要储量、要产量。”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表示,要积极融入新型举国体制,全力抓好科技重大专项任务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争当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

突破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有力支撑涪陵页岩气田稳产,使我国成为北美以外首个实现页岩气商业开发的国家;创新形成8000至9000米特深层勘探开发及工程关键技术,支撑了新疆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建设上产;积极拓展非油气矿产资源,成功实施福深热1井开发,已建成地热供暖近1亿平方米,创新形成了地热系统形成机制、热储传热机理两大基础理论,攻克了“取热不耗水”的工程技术;成立中国石化勘探开发数智技术重点实验室,通过算法创新支撑数据深度挖掘,提升勘探开发数智化水平……

中国石化坚持把端牢能源饭碗的战略基点放在科技创新上,攻关形成独具特色的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海相油气、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等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支撑打造一个又一个重要的油气战略接替区。

锚定“高”端夯实材料之基

“全面建成!”

12月19日,镇海炼化二期扩能和高端新材料项目全面机械竣工,年炼油能力提升至4000万吨级,使其所在的浙江宁波石化基地年炼油能力突破5000万吨级,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作为国家规划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浙江宁波石化产业基地位于长三角地区,是石化下游产品消费中心。镇海炼化二期扩能和高端新材料项目涵盖18套装置,实现10个核心设备国产化,实现数字工厂与物理工厂同步交付,投用国产化工业操作系统。

三一重能巴彦淖尔零碳产业园内,等待运输的131米风电叶片如同一柄柄入鞘宝剑,正静待在风中的“亮剑”时刻。这是全球最长的陆上风电叶片,采用上海石化生产的48K大丝束碳纤维制造而成,突破了传统玻璃纤维材料的性能极限,更好助力风电机运行。除了风电叶片,连续抽油杆、地铁列车车头罩、桥梁工程中的斜拉索,甚至是北京冬奥会火炬,都有上海石化碳纤维的身影。

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公布的化工新材料2023年度创新产品名单上,中国石化7个产品榜上有名,为建设制造强国夯实“材料之基”。

“我们将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顺应石油用途加快从燃料向原料转变的趋势,持续加强高端树脂、高端橡胶、高性能纤维、特种精细化学品等研发生产,为建设制造强国贡献力量。”马永生称。

磨练“氢”功全链条拓新局

海水也能制氢?中国石化青岛炼化用实践给出肯定答案。

12月18日,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科研项目在这里建成,项目采用海水直接制氢与绿电制绿氢结合的模式,每小时可生产绿氢20立方米,所产氢气并入青岛炼化管网,用于炼化生产或氢能车辆加注,生产过程完全在工厂内进行。

面对海水腐蚀、沉积等挑战,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和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联合攻关,通过研发特制的关键设备和特殊工艺流程,成功攻克了耐氯电极技术、高性能极板设计以及海水循环系统等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科研开发与应用场景的高度耦合互联。

练好“氢”功,功夫不只在海上。近年来,中国石化布局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持续推动绿氢产能建设,探索炼化等难脱碳行业减排路径,加快建立涵盖“制储运加用研”的氢能全产业链条。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牵头建设氢能等创新联合体,与多家中央企业、高校院所等优势科研单位集智创新。成立氢能装备公司,成功投用兆瓦级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置、撬装式甲醇站内制氢以及氨站内制氢装置,实现燃料电池铂基催化剂公斤级工业生产。

——持续加强产业布局

围绕绿氢炼化、氢能交通加强产业布局,建成投产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积极开展全国输氢管网规划布局研究工作。建成136座加氢站和11个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初步形成“一大五小”氢能走廊格局,2023年加氢站氢气加注量占全国的40%左右。

马永生表示,加快氢能产业发展是迈向净零排放的战略选择,加强氢能产业合作是深化国际能源合作、保障全球能源安全的重点方向。中国石化建议,继续加强产业合作、开放创新和贸易融通,共建一批经济效益好、示范效应强、辐射范围广的氢能合作项目,在关键装备和材料领域开展联合攻关,深度对接国际贸易规则与标准,引领氢能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THE END
1.采油一厂:寒冬里,打了一场漂亮的保产攻坚战那天夜里,采油二班班长常春生在生产群内发布了一条视频并汇报:“车473井接线已全部完成。”放下手机后,参与任务的几个人却毫无结束一天工作的意思。天色虽已晚,他们却都有着相同的想法:“就差一点了,干完可以抓紧开井了。这又是十几吨的产量呢,在这个关键时刻,可不能掉链子!” http://klmysjtglxt.rcsxzx.com/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90&id=86514
2.新疆油田风城油田作业区:技术优化稳产提效中国石油新闻中心进入12月以来,新疆油田风城油田作业区全力推动上产工作,冲刺全年任务目标。风城油田作业区以“稀油控制递减率、稠油提高油汽比”两大工程为核心,围绕“优化注水注汽、转换开发方式、加强增产措施、强化基础管理”4个方面任务,全力推进提产提效。在常规稠油区,加快推进老井治理进度,及时开展问题井诊断分析,按照“潜力优先http://news.cnpc.com.cn/system/2024/12/30/030151455.shtml
3.“工业图强”企业史志鉴案例——工人院士将事业根植于生产一线刘劲松扎根中国石化燕山石化一线27年,默默坚守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成为炼油加氢技术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累计解决生产难题36项,为企业创造效益4000余万元,为首都清洁能源供应做出了突出贡献。 案例详情 最强大脑 刘劲松成名很早,但让他真正找准职业定位、下定决心扎根生产一线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机缘是一https://www.miit-icdc.org/info/1075/12991.htm
4.走基层解难题谋发展李文明继续深入生产一线调研指导工作3月8日至9日,油田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文明继续深入生产一线进行调研指导。 在志丹采油厂武沟采油队方699井,调研了大斜度井开发效果,要求与水平井进行对比,认真做好能量补充和效益评价;在吴起采油厂薛平1井工作站、薛岔作业区、白豹采油队26-75二氧化碳注气站、蔡学义工作站调研强调,要认真总结作业区改革创新经验https://m.sohu.com/a/652355462_121123721
5.长庆油田青年科研工作者杨伟伟:“为油而战”的巾帼先锋为国找油,从奔赴油田生产一线开始 1985年,杨伟伟出生于山东菏泽。天资聪颖的她时刻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问题的敏锐洞察力,总是能够在复杂的问题中找到突破口,这种天赋和特质,令她在学业上一直名列前茅,也为她日后取得出色成绩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年求学时光,拿到博士学位并成为优秀毕业生的杨伟伟,放弃了同学眼中难https://www.zgsyqx.com/list.asp?id=13104
6.五一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材料:油田工人(精选6篇)在管理所承揽的各项首钢工程项目过程中,连续七年来他始终都坚守在生产一线,没有一次连续48小时离开工地,有时20多天不回家一趟,多次受到首钢工程部及冷轧作业部的多次表扬。今年7到9月他老父亲病重住院期间正赶上首钢成品门桥基础工程生产中出现技术难题,他没能长时间守在父亲病床前,有时抽时间到医院看看也是当天返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h0qq9.html
7.150个创新团队瞄准15项油田级一线生产难题打擂胜利油田4月25日,张建国创新团队揭榜“关于油井井口在线含水率检测不准确、检测装置价格高的难题”“关于CCUS采出井光杆密封装置无法满足现场生产的难题”两项油田级生产难题。 该团队是从150个创新团队中脱颖而出的。当天,来自油田25家生产单位、11个行业的150个创新团队参加2024年度“一线生产难题揭榜挂帅”大会。围绕15个油http://slof.sinopec.com/slof/news/com_news/20240513/news_20240513_342887354667.shtml
8.中国青年报:23年接力512名博士锚定人生“井位”不搞花架子,不做盆景式调研——从2000年至今,这所高校博士团的512名博士先后接力,赴基层一线学习了解企业生产难题,将论文扎实写在广袤油田上,他们由此锚定好自己的人生“井位”。 脱下博士帽 甘做“小学生” 博士团的雏形始于1999年胜利油田科技服务团。当时,时任团委书记刘彬礼带队深入胜利油田的产矿企业,因那时https://youth.upc.edu.cn/2024/0417/c21499a428786/page.htm
9.中国石油:“赢战”开局生产经营亮点纷呈新年首月,中国石油各企业贯彻落实中国石油工作会议精神,锚定全年目标任务不松劲,以奋进姿态“赢战”开局,冲刺“开门红”,生产经营、提质增效、安全环保等重点工作亮点纷呈,蹄疾步稳推进高质量发展。 塔里木油田首月油气产量当量攀上319万吨新台阶 1月份,塔里木油田挑战“生命禁区”,进军超深油气,推动首月油气产量当量攀https://oil.in-en.com/html/oil-2949691.shtml
10.踔厉奋发开新局笃行不怠向未来【采访】中原油田储气库管理中心卫11储气库副经理 金永刚 目前,卫11储气库已累计采气3300万方,节日期间,我们坚守一线生产岗位,强化干部值班,积极做好采气运行各项工作,高标准完成华北地区季节调峰的重要使命,切实保障千家万户居民温暖过冬。 元旦期间,中原石油工程7支钻井队伍坚守在文23储气库施工现场,为按期高质量http://www.sinopectv.cn/index.php?option=wap,newsdetail&id=221489
11.浅谈如何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素质8篇(全文)介入到职工队伍建设中,特别是生产一线职工的素质建设中来,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职工队伍,是新形势下工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工会工作层次的有效途径。那么,工会组织该如何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呢? 一、要加大职工教育培训的力度。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https://www.99xueshu.com/w/file0osdabjm.html
12.长庆油田采油九厂党建引领释放“红色生产力”采油九厂技术人员对照图纸,分析和优化生产工艺 2021年,采油九厂党委开展了“能力大提升”活动,聚焦“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把党组织建在生产一线,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有力推动党建与企业生产共发展,为生产经营再添新活力。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油区一线如火如https://sn.cri.cn/chinanews/20210713/ffcbe32e-f86a-8145-69b5-cdb68fa8963c.html
13.“助企先锋”下沉一线破解难题为发展赋能县区动态“助企先锋”下沉一线 破解难题为发展赋能 兴隆台区聚焦“助企先锋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以深化“千人助千企”活动为牵引,以“有需必应,有难必帮”为宗旨,突出问题导向,常态化开展“百团联百企”活动,多措并举组织选派干部、助企单位深入企业开展联系服务工作,全力助推企业发展、产业振兴、经济增长,全面展现新http://www.panjin.gov.cn/html/1738/2024-08-29/content-140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