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拍摄/剪辑记者郑荣玺郭成通讯员钱玮玮
“光伏+伴生气发电+热综合利用”热电联供新模式在曹31站投入使用。
3月28日14时,华北油田采油四厂曹31站,岗位长高建军、员工蒋勇正在站内巡视。“如今都是智能化生产了,自2012年曹31站运行至今,高峰期共有员工8人,如今只需要我们3个人就可以满足生产需求。”
随着高建军等人的脚步走进生产区,抽油机“驴头”缓缓“磕头”运行,“驴头”上方的天空,经常有起降北京大兴机场的飞机驰过。场站东侧,2000多平方米的大光伏板依序排开,为这座运行12年的老油井,增添了几许智能化的活力感。
曹31站实现智能采油技术。
“曹31站的建设进程,就是我厂新能源利用的发展历程。‘老油井’用上新能源焕发了新活力。”该厂新能源项目部主任黄文涛,来到井组西边的加热区,指着一台银亮的三相分离器说,“站里生产的气液都通过这台三相分离器进行分离,原油进入储油罐,天然气外销及站内自用。”
“之前,曹31井组管理着6口油井、3口注水井。由于拉运和天然气压缩撬装拉运外销的成本很高,于是采用天然气发电机将天然气就地消纳,发的电上网满足整个作业区用电需求,缸套水及烟气余热代替加热炉,用于供热。同时利用零散区块做一个光伏并网实验,就有了光伏发电一期。”黄文涛说道。
面对开采过程中,油井伴生气逐渐减少,天然气产量下降,发电机热量不能满足站内供热需求、不稳定这一难题,2020年底,该厂“光伏+伴生气发电+热综合利用”热电联供新模式在曹31站投入使用。
场站内2000多平方米的大光伏板依序排开。
在该站一座带百叶窗的小屋内,装有一台商用燃气轮机。这台类似于飞机喷气发动机的燃气轮机,利用气体燃烧膨胀,带动涡轮风扇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热电回收率能达到80%以上,1000立方米气能产生近3000千瓦时,产生600千瓦的热量。
黄文涛介绍,光伏区+热电联供区以及原油生产的智能采油直流微网+站内的注水等负荷+自有生产电网,组成了曹31微电网“源、网、荷”。曹31站微电网使用,以伴生气发电为基础,配套光伏发电形成稳定电网。“我们近期对微电网升级改进后,将站内供电方式简化为‘光伏直流直接消纳,余电上网’,也就是说发电机供电先自己用,多余的再上载到局域电网,这样站内用电部分系统效率提升8%。”
职工在查看站内双向柔性电流柜工作状况。
“发电量要是超过曹31站用电,会不会烧毁设备?或者阴天下雨,会不会发电量不够用?”记者说出疑惑。
“不会,为解决这俩问题,我们采用了分布式智能电网管控平台。”黄文涛说,“它可以对能源进行综合调控管理。全厂每个电网的位置、每天发电量、各个负载的消耗量、抽油机的生产数据等数据,以数字、曲线、图形等形式,全部清晰明了地展现出来。不仅能够预判和控制各个电力系统,而且即使有单点出现故障,也一目了然。”
“目前华北油田采油四厂分布式智能电网一期已经完成投运,实现了对14座井场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的管控。其中曹31新能源微网每天新能源发电2000余度,除满足站内使用外,还外供线路满足我厂其他采油设施使用,曹31站等14座井场实现智能采油技术。”黄文涛说,“下一步我们将开展分布式智能电网二期工作和单井拉油点加热炉优化替代试验,有效保障分布式新能源安全可靠经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