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支柱。农村变革是我国社会变革的核心,只有农村富了、强了、好了,中国才会富、强、好。为了推动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发展,我们需要培养一批有专业技能和知识、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有热爱和责任感的新型农民。而农业职业教育正是培养这样的农民、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激发农民对土地的增值利用和对乡村的建设参与的重要途径。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钱文荣在《乡村振兴需要更高质量农业职业教育》提出培养“懂农业、有文化、技术高、会管理、善运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化农业人才建设的迫切需求,是破解“三农”问题、提高农业农村劳动生产率、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输送农业领域优质人才,农业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大有作为。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农业职业教育,让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做未来新农村的缔造者。
二、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很多农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我国农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品质提升、效益增长等诸多挑战,也迎来了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等诸多机遇。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我国需要大量具有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农民。
然而,目前我国农业职业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农业职业教育体系不健全,覆盖面不够广,层次不够高,类型不够多样。农业职业教育质量不高,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不先进,实践环节不充分。农业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与产业发展不协调,与企业合作不密切。农业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师资力量不强,设施设备不完善,管理机制不灵活。
三、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我国需要加快推进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农业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的优势
(二)实现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是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手段。数字化转型包括:
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建立农业职业教育的数字资源库、在线课程平台、远程教学系统等,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扩大教育覆盖面和受众范围,提高教学效果和满意度。例如,天天学农推出了天天学农APP,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农业课程,还拥有打卡、测验、考试、评级和考证等功能,让用户能够方便地学习和交流,提升自己的农业技能和知识。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农业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调整农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实现教育供给的动态调整和精准对接。
(三)重点区域及重点人群的普及化
加强对返乡创业者、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经营者等新兴人群的培养和引导,提供专业化和高水平的教育服务,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支持他们创新创业。例如,天天学农为这些新兴人群提供系统化的农技培训课程、市场准入型的农业认证培训课程、高端经营管理类课程等,帮助他们提升种植技术、农场运营能力、农产品品牌打造和营销能力等。
四、目前的探索及实践取得的进展
农业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完善。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涵盖了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等教育资源。
农业职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农业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核心,以职业技能等级为依据,以职业标准为指导,以考核评价为保障。
农业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更加契合。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农业职业教育服务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为模式,以校企合作为载体,以就业创业为目标。
农业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农业职业教育推广体系,以政府主导,以社会参与,以媒体宣传,以公众认可为特征。
五、推动农村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农业职业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和保障。通过农业职业教育,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和收入水平。通过农业职业教育,可以使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加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和收益能力。
培养农民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通过农业职业教育,可以使农民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力,支持他们开展新型农村经营、新型农村服务、新型农村社会组织等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
增强农民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通过农业职业教育,可以使农民接受现代文化和科学知识的熏陶和启迪,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和乡土环境的尊重和保护,增强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总之,农业职业教育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社会进步、实现乡村振兴愿景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坚持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高农业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为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