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农村改革步步深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了全面发展的局面。以粮食为主的农村经济总量大幅度增长,农业结构突破了单一格局,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但是,随着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到来,农业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农业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在种植业结构中,粮食比重仍然偏大,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比重偏小;农业结构中,种植业比重偏大,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不够发达;农村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偏大,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二是粮食销售区域性不畅。粮食主产区夏粮和秋粮集中上市,粮食经销商、部分加工企业压等压价,出现阶段性过剩。农民手中有粮,顺价销售又困难。更有甚者,去年大豆出现价格倒挂,很多农民手中大豆没有卖上好价钱;今年包地种玉米的,地价高,粮价低,卖了就赔钱,着实伤了农民的心。
三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缓慢,再生产能力弱。近两年来,虽然粮食丰收,但种植成本增长更快,农民收入增长却缓慢,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未有过的负增长,扩大再生产投入能力明显减弱,农民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挫伤。
当然,农业发展也有诸多优势和有利因素。
一是农业资源丰富。无论是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均处于稳定状态,森林覆盖率高,草原、水面广阔,开发潜力巨大,这无疑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
二是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污染和破坏的程度相对较轻,许多地方仍保持原始状态,而且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多样性生物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绿色食品等特色农业无与伦比的优势。
三是科技教育力量雄厚,农村基层科技推广网络健全。高等院校、各类科研机构、各类科研人员都处于前列,科技综合水平也不低。
四是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近几年,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程度提高很快。
五是经过上下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农业结构不尽合理的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今年,粮经饲比例已调整到78∶14∶8,有些地方的粮经比例已经达到5∶5,个别地方甚至达到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