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

一、促进会的会员由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组成。

二、申请加入本会的会员须具备如下条件:

1.拥护本团体的章程;

2.有加入本团体的意愿;

3.在本团体的业务(行业、学科)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

4.有良好的诚信、契约与合作精神;

5.愿意为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并承担更多社会任。

三、会员入会的程序是:

1.提交入会申请书;

2.经理事会讨论通过;

3.理事会闭会期间,经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

四、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1.本团体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参加本团体的活动;

3.获得本团体服务的优先权;

4.对本团体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5.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五、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1.遵守本团体的决议;

2.维护本团体的合法权益;

3.完成本团体交办的工作;

4.按规定交纳会费;

5.向本团体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六、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团体,并交回会员证。会员如1年不交纳会费或不参加本会活动的,视为自动退会。

七、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八、个人会员仅限本会邀请。

作者

席春玲张沛

单位

中农促动物福利国际合作分会(ICCAW)

摘要

本文介绍了动物福利的定义,分析了在中国实施动物福利的必要性,介绍了动物福利在中国的发展,并最终总结出适合中国发展方向福利养殖的模式——适度规模下的动物福利。

农场动物福利的定义

对于动物福利的定义,国际动物保护组织、机构和专家有着不同的理解,目前国际较为公认的定义为动物福利宣言中的“五项基本原则”,即1)提供新鲜饮水和日粮,以确保动物的健康和活力,使它们免受饥渴;2)提供适当的环境,包括住处和安逸的栖息场所,使动物免受不适;3)做好疾病预防,并及时诊治患病动物,使它们免受疼痛、伤害和病痛;4)提供足够的空间、适当的设施和同种伙伴,使动物自由地表达正常行为;5)确保提供的条件和处置方式能避免动物的精神痛苦,使其免受恐惧和苦难。

我国农场动物福利实施的必要性

(一)国内外农场动物福利现状对比

1.对于动物福利概念的认知差异

动物福利一词源于英文“animalwelfare”,英文中“welfare”的解释为“一种愉快、健康与精力旺盛的满足状态”,动物福利的核心理念是满足动物生理和心理的基本需求;而在中文中,现代汉语词典对于“福利”的解释为“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食、宿、医疗等)的照顾”。因此,中国人普遍认为动物福利是高于基本需求外的额外的好处或利益,从而认为动物福利是高不可攀的。

另外,一些人将动物福利与动物权利混淆。动物福利者主张在合理利用动物的同时,要尽可能地减少给动物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应激,保证动物不受虐待,主张改善农场动物的集约化饲养方式,尽可能地使动物享有五项基本原则,最终目的是保证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而动物权利者则主张地球上所有的动物都是平等的,动物和人享有同等的权利,动物应该被当作人同等看待,而不仅仅被当作人类的财产或为人类效力的工具,他们反对利用动物,主张废除对动物的集约化饲养制度。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必然加大了动物福利在我国畜牧业生产中和社会中运用及立法的难度。

2.国内外动物福利立法

1822年,英国的人道主义者马丁提出的“禁止虐待动物法令”获得国会通过,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反对人类任意虐待家畜的法案——《牛饵法案》;1850年法国通过了格拉蒙“反虐待动物法”;1866年,美国纽约州也通过了“反虐待动物法案”,之后欧洲国家相继出台了反虐待动物的法案。

到20世纪,又有许多亚洲、非洲和拉美国际通过了“反虐待动物法”,如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我国香港由于历史原因,在20世纪30年代就颁布了“防止残酷虐待动物规则”,我国台湾地区于1998年颁布了《动物保护法》。截至目前,包括一些非洲国家在内的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先后出台了反虐待动物法案,进行了动物福利方面的立法。

中国在1998年出台了《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了野生动物的法律地位。2001年11月,我国在《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的修改中,增加了生物安全和动物福利两个章节,“动物福利”这一概念第一次正式出现在了法律当中。2006年7月1日起实行的《畜牧法》中增加了“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导畜牧业生产改善畜牧繁育、饲养、运输条件和环境”一条,体现了动物福利精神。2008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人道屠宰培训并起草完成人道屠宰草案。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建议加快推进我国农场动物福利立法,给农场动物提供人道的饲养方式,推动我国养殖业向健康、高效、安全的方向迈进。

(二)提高农场动物福利的重要性

1.提升畜禽产品质量

随着我国不断增长的物质及营养需要,人们对畜禽产品品质及安全提出新要求。我国规模化、集约化的畜禽养殖模式为社会提供大多数的畜禽产品,但畜禽产品品质及安全存在隐患。对于饲养环节,在集约化饲养中,养殖密度普遍过高,畜禽生活环境贫瘠,畜禽无法自由活动,导致免疫力下降,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降低,易发生疾病,从而导致抗生素、兽药和重金属添加剂使用过量,从而威胁了畜禽食品安全。对于猪,母猪长期在限位栏中生活,导致母猪活动空间严重不足,泌尿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肢蹄病增多,死胎和弱胎数量增加,Cornale等研究发现,饲养密度增大,猪的探究行为减少,排泄物皮质醇含量升高,应激水平升高;对于肉鸡,快速型鸡种由于生长速度过快、饲养密度过高,导致其极易出现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疾病、腹水综合症和腿部疾病;对于蛋鸡,终身被关在狭小而贫瘠的笼子中,无法表达其展翅、抓刨等自然行为,从而导致其应激增加,引发啄癖;对于牛羊,定位栓系严重限制了牛羊的活动,无法舔舐自己,甚至站立或趴窝都很困难,使其健康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

2.打破国际贸易壁垒

三、中国农场动物福利的发展

2013年,经农业部批准、民政部登记,中国第一家以“动物福利”命名的非营利性机构——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动物福利国际合作分会(ICCAW)正式成立,ICCAW致力于改善中国农场动物福利,协会成立四年来,一直在通过会议和“走基层+调研”的形式向企业推广什么是动物福利,通过四年努力建立起理论支撑体系,同时通过国外的项目考察,然后建立出模板,最后通过科研数据证明动物福利在中国是可行的。国外动物福利的推广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消费者和采购商对养殖企业的要求与压力,但中国的情况是养殖企业主动接近、接触动物福利。

个人认为,有三点原因:1.国内肉蛋行情动荡,养殖企业希望运用动物福利打造品牌站稳市场;2.产品过剩让企业主动从供给侧调整产品,占领高端市场;3.经济发展,让先进的企业看到了高端市场,产品端的变革必将对终端产生影响。

(二)动物福利标准的制定

1.制定国内农场动物福利标准

2.参与制定国际动物福利标准

2012年9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其食品安全技术委员会(TC34)下成立了动物福利工作组(WG16),组成了由来自35个国家地区、130多位专家组成的工作组,开始着手起草《食品链企业动物福利管理要求和指南》。2016年年初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员国投票,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动物福利国际合作分会(ICCAW)被正式纳入ISO动物福利工作组中国联络人,参与《指南》的制定工作。该《指南》在2016年12月发布,此标准中动物福利被放到了产品质量品控管理中,这将对肉食品生产产生影响。

(三)动物福利意识的提高

1.国家对于动物福利重视程度提高

2.公众动物福利意识的提高

3.养殖企业动物福利意识的提高

2016年国际权威农场动物情况的报告“农场动物福利商业基准报告(BBFAW)”对跨国养殖企业的动物福利状况进行了评估,其中包括万州国际、嘉吉、新希望、正大、福喜等在中国设有养殖场的公司,报告显示这几家企业已将动物福利提上企业议程。

奖项

获奖企业数量

散养方式企业数量

规模化养殖企业数量

受益动物数量

2014福利养殖金猪奖

13

4

9

636400头

2015福利养殖金猪奖

14

3

11

339000头

2016福利养殖金猪奖

651500头

2017福利养殖金猪奖

17

1458400头

2017福利养殖金鸡奖

7

9904670只

2017福利养殖金蛋奖

8

0

165590只

表1中国养殖企业获奖情况

2017年,大北农集团签约了“人道及可持续农业中国猪业项目”,承诺共同致力于提高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动物福利。“人道及可持续农业中国猪业项目”是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与动物福利国际合作委员会共同合作的以提高中国生猪福利为目标的项目,项目选择中国具有影响力的生猪养殖企业为试点,面向集约化养殖场发展和推广顺应中国国情的人道及可持续替代系统,广东德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第一批签约此项目的养殖企业。

探索适合中国的福利养殖模式

(一)适度规模下的动物福利养殖模式适合中国

当前,动物福利是国内外共同的研究热点,虽然动物福利源于欧洲,但各国国情不同,各国农场动物福利研究的侧重点也应不同。在英国、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由于气候适宜,草场资源丰富,放牧和舍外饲养比较普遍,对动物福利的研究也比较早,主要侧重于散养模式下动物福利和生产效能、智能化福利养殖设备应用的研究。但像我国、巴西等国家由于人口众多,对畜产品需求量大,而土地资源有限,虽然也有林地放养、山地放养等方面的养殖效果研究,但更应侧重于规模化、集约化饲养管理条件下动物福利养殖模式的研究。

(二)改善动物福利也是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必由之路

动物饲养经历了野生动物驯养—家养—传统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福利养殖五个过程,从图1可以看出集约化养殖与福利养殖的区别。可以看出,目前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改善动物福利之后,都会得到相应的解决。

图1集约化养殖与福利养殖的区别

(三)中国发展适度规模下动物福利完全可行

提到动物福利,大多数人都认为放养的动物福利一定是高于圈养的动物福利,其实不一定,只有当气候适宜、植被覆盖良好、地势平坦开阔、空气水土壤没有污染的条件下进行科学的适度放养,

2016年,ICCAW与内蒙古政府合作了一个关于舍饲、半舍饲牛羊动物福利养殖的项目。政府目前更加鼓励牛羊舍饲、半舍饲。当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畜牧司的官员丹妮拉芭塔格里娅来到内蒙古考察了这个项目之后,高度评价了这一课题,该研究对于资源缺乏型地区应用福利养殖具有积极的意义。英国农业部首席兽医官奈吉尔吉本斯也表示,不同的生产模式,只要充分考虑了动物福利的五项基本原则,那就是合格的,不同的生产模式之中都能体现动物福利,不同的生产模式也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没有完美的动物福利解决方案。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南413室

THE END
1.畜牧产业转型: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的重要意义与影畜牧产业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生产效率: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的畜牧养殖模式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和科技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例如,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实施科学饲养管理、提高饲料质量等方式,可以提高养殖动物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从而提高畜牧生产的效率。提高产品品质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7760449115789948&wfr=spider&for=pc
2.推动现代化集约化农业发展的意义农产品乡村振兴重点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推动现代化集约化农业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这种发展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还能带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的收入增长。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推动现代化集约化农业发展的意义。 首先,推动现代化集约化农业发展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传统的农业https://www.163.com/dy/article/IV9H7OAN0511CCT0.html
3.聊聊适度养殖规模我们可以将这个标准理解为国家提倡的现代企业化养殖场规模标准。但按此标准,在50亩土地上,除了家禽养殖场,其他畜种的工厂化集约化设施畜牧养殖场建设项目基本上满足不了规划设计建设需求。 鉴于上述实际,我认为社会资本如投资新建养殖场,从资源集约有效利用的角度来说,寻求设施用地地块最少不应少于50亩,同时在所占用https://zhuanlan.zhihu.com/p/657718534
4.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意义范例6篇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意义范文1 【关键词】发展 畜牧业 经济 农民 我国的畜牧业是我国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畜牧业政治开始逐步的代替传统畜牧业,在国家注重“三农”问题的政策下,加大发展现代畜牧业经济已经成为构建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人口大国,由于人口过多,致使某些地区出现较为严重的失https://www.baywatch.cn/haowen/268823.html
5.畜牧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畜牧业产业体系的组成内容摘要:1、意义:增加牧民的经济收入,改善人民膳食结构;为部分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繁荣农村市场;创造外汇收入,提高国际间的竞争力;进一步完善畜牧产品结构,提高畜产品质量。2、存在的问题:食粮禽畜占比较大,食草禽畜占比较小;牧草的发展、利用与牲畜的发展不适应;牲畜群中,母畜的占比较小,牲畜群的发展周期过长。一http://field.10jqka.com.cn/20221227/c6438762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