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举措与难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在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五个具体路径中,人才振兴占据着重要地位。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始终把人才振兴工作放在乡村振兴工作的核心位置,努力构建乡村人才振兴的政策体系,创新人才培育、引进、使用体制机制,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组织科技人才下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以人才振兴推动了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农村“领头羊”工程,持续开展基层干部“万人示范培训”,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担当作为的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优化农村带头人队伍结构,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人兼”比例达到75.9%,50岁以下的占51.9%,较上届提高16.5个百分点;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1.5%,较上届提高17.5个百分点;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村官和优秀退役军人占76.7%,较换届前提高一倍。

(二)实施农业科技人才支持计划。深入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长期服务农村基层的科技特派员稳定在1万人,法人科技特派员达300多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891个,实现了科技服务在贫困县全覆盖。推动农业创新驿站建设,制定《农业创新驿站建设管理办法》,深化“十个一”模式,指导河北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教学单位研究制定科技人员参与驿站建设和科技下乡的扶持政策,每县遴选1-2个产业覆盖面广、辐射带动能力强、增收致富前景好的特色优势产业,省级列支283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创新驿站建设,明确一个企业(园区)作为产业承接平台,组织810多名专家成立农、林、牧、加工等多个产业、全链条推进的81支科研推广团队,通过建设一个科技研发推广中心,逐步形成一批全产业链技术标准和规程。目前已经建成“农业创新驿站”81家,服务10大类26个特色产业,100多项新科技、新成果通过驿站转化、应用、推广,科技贡献率达到80%以上,带动了7万农户增收。驿站已成为培养基层农技和“一懂两爱”三农科技人才的重要阵地,已累计培训农民近万人次,3600余名农大本科生、180余名研究生在驿站开展教学实习、毕业设计,接待国内外同行交流考察400余人次。

(三)培育高素质农民。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十三五”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在110个示范县(市、区)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每年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逾2万人。制定《河北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实施农民工“春潮行动”“求学圆梦行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返乡创业培训计划,开展劳动预备培训、就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等专项培训,着力推进农民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制度体系建设,重点面向乡村技能人才开展技能提升,累计开展补贴性培训51.2万人次,其中2019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0万人次以上。

(四)推动返乡入乡创业。出台《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从财税政策扶持、创业用地保障等方面优化创业环境,为基层乡村营造良好的创业生态。2019年第三次冀商大会,河北省在外企业家现场签约45个项目,总投资额1490.3亿元,回乡创业热情高涨。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专项计划,开展“双创双服”、就业孵化基地培育、创业就业孵化基地提升活动,共培育453家创业孵化基地,创建河北创业大学10家,累计孵化创业实体3.1万个,带动就业18.55万人,为各类创业者创业提供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的创业孵化服务,有力促进了各类人员创业就业。

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乡村青壮年流失现象较严重。当前农村青壮年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村劳动力占比达到50.29%。究其原因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农村经济的特点和农村的生活环境等导致了农村大量青壮年的外流。要真正建设好农村,必须改变农村的生活环境和谋生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人才回流乡村的吸进力。

(二)乡村人才技能提升需求迫切。目前河北省乡村劳动力中,普通劳动力有1008.97万人,占96%,技能劳动力为36.48万人,占4%,乡村人才接受现代化、职业化技能教育的深度不够,技能型人才极度匮乏,有必要对乡村县区的乡村技能人才进行培训,加快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三)乡村专业技术人才后继乏人。调研发现,河北省乡村普通劳动力1008.97万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仅为6.14%。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青壮劳动力流失严重,专业技术人员待遇低,缺少相应激励政策。由于待遇低、乡镇生活工作环境较差、离家较远等原因,专业技术人才服务期满后真正能沉下心来想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的少之又少。

三、河北省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人才的需求现状

(一)需求具有专业技术的乡村人才。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新技术、新形态持续涌现,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传统农业。引入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对农民日常生产进行指导,不仅可以解决传统农业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为他们带来新的农业发展理念,通过现代农业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

(二)需求具有专业技能的乡村人才。目前技能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很难扎根农村,大部分都流向了城市。对乡村技能人才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是保持乡村技能人才队伍、缓解结构性矛盾的关键举措,是提高乡村劳动者素质和建设技能强省的主要抓手。

(三)需求具有新发展理念的优秀农村青年人才。目前大部分乡村干部年龄偏大,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对乡村发展的观念还略显滞后,乡村发展后劲不足。引入具有新发展理念的优秀农村青年人才,可以为原有的乡村人才队伍注入新鲜活力,带来新的思路。养殖直播、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等新潮理念,既能增加农村产业的发展方向,也能扩宽农村产品的销售渠道,从而逐步实现乡村振兴。

(四)需求高校毕业生。河北省县域地区对有学历、懂技术、会管理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存在一定需求。这些地区目前正处于脱贫攻坚和乡村建设的重要阶段,以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为特点的农业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棚等经济组织蓬勃兴起,一些常见的病虫害防治、生产技术革新、农业品种改良等问题成为影响农户利益的关键因素。高校毕业生能凭借所学理论知识为其提供较为专业的技术指导服务,基本能满足和解决大部分农户的生产技术需求,很多农民合作社对刚性和柔性引进农业专业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均十分强烈,高校毕业生将在农业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需求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才。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有政治头脑、有创业思路、有工作能力、懂科学技术、懂经营管理的返乡农民工、种养能手、致富能人、农民经纪人、岗位能手、复员军人、回乡学生中的优秀分子。把他们发展成致富能手,提高他们创业带富的能力,通过他们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农村的全面进步。同时,需要推动传统农民转型为农业产业工人、农旅产业经营人,不断扩大创业创新人才队伍。

四、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建议与对策

(一)着力培养本乡本土人才。深入开展“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年”活动,继续实施农村“领头羊”工程,在政治建设、人才储备、教育管理、激励保障等方面综合施策,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农村党组织书记“万人示范培训”。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村职业技能提升和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分类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环京津万名脱贫带头人培育等项目,重点培养有一定产业规模、文化素质较高的农场主、种田大户,以及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培养起一批在产业领域能起到带头作用的“土专家”“田秀才”。同时从“本地培育成长+吸引返乡创业+引进外来人才”三个维度,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产业带头人。

(二)加强科技人才下乡服务。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全面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技术服务、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精准帮扶项目,组织实施“农业专家科技扶贫活动”“农业专家博士乡村行”等专家人才服务基层活动,积极为乡村农业生产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加大农业创新驿站建设力度,数量达到198个,实现贫困县全覆盖。探索建立政校企战略合作机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省农林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战略合作,引导优质农业人才资源参与乡村振兴建设。

(三)建立健全乡村人才评价机制。选拔专家向基层倾斜,推荐、选拔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有突出贡献技师等人选时,向在乡村基层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且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高层次人才倾斜。职称申报评审聘用坚持向乡村、基层一线倾斜,将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的必要条件。对在乡村学校任教累计满25年且仍在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可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申报上一级职称评审,评审通过的聘用到相应岗位。建立统一的农村人才认证制度,将选拔范围主要放在乡村,深化农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科学设置评价标准。坚持凭能力、业绩、贡献评价人才,把具有一技之长的“土秀才”纳入评审范围。创新基层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对长期在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人才,加大爱岗敬业表现、实际工作业绩和工作年限等评价权重,着力提升基层人才职业发展空间,激励人才扎根基层一线建功立业。全面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

(四)引导人才返乡入乡。政府部门牵头在农村地区设立人才就业创业园区和项目孵化基地,鼓励社会上各类资本、资源和创业项目参与乡村振兴发展,全力为广大人才在农村创业创新搭建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作用,定期组织乡村企业、合作社等组织与各类人才的对接洽谈活动。积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条件,促进“三支一扶”计划志愿者面向基层就业。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基层创业的支持范围和补贴力度,促进有理想、有抱负的毕业生到农村创业发展。

(五)加大返乡入乡人才创业和就业扶持力度。完善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名制系统,准确掌握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关情况,动态监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流向及就业变化趋势。组织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金秋招聘月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通过开展对口劳务对接、鼓励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域内企业空岗调查等多渠道征集岗位信息,为劳动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岗位推荐和职业介绍服务。加强与京津等重点用工地区的劳务协作,拓展劳务协作渠道,与对口协作地区定期沟通会商,联合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

THE END
1.781.8亿斤!河北今年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粮储新闻“今年我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全面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特别是主要秋粮作物玉米,河北省争取16个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县项目、26个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项目,在全省69个县开展玉米单产提百斤示范。 今年,河北省组织省级玉米产业体系专家,会同全省1.6万名技术人员和4.5万名http://www.hebgrain.cn/index.php?a=show&catid=38&id=15090
2.农业产业规模化12篇(全文)农业产业化是主要依靠市场的导向,重点开发主导产业产品,提高经济效益,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形成种养加工、产供销、贸工农等一体化经营体系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由于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与农产品大市场的矛盾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而实行农业的产业化和适度规模化的合作经济能有效缓https://www.99xueshu.com/w/ikey3i41dqbn.html
3.中国水稻节:河北保定百尺竿镇名片三、农业产业现状效益分析 近些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虽进一步调整,但种植结构主要是以小麦、玉米为主,结合种植实际,做简要效益分析: 大田作物成本资金投入情况 经测算:(以全部复种计算)按小麦、玉米每亩地资金投入和产出效益分别计算(人工费、土地租金除外),小麦每亩地纯收入约230元,玉米每亩地纯收入约620元。再加上https://blog.csdn.net/xj0623hjwq/article/details/127589166
4.河北省沿海地区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发展现状与对策比较分析发现,相对于河北省其他区域而言,河北省沿海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初中、高中(含中专)、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人数明显高于河北省其他地区,为河北省沿海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撑。 2 河北省沿海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https://www.fx361.com/page/2014/0408/20794719.shtml
5.中国农超对接模式发展状况与前景规划分析报告2023(2)中国水产品产销量分析 (3)中国果蔬产品产销量分析 2.2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状况 2.2.1 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概况 (1)中国物流行业的总体发展概况 (2)中国物流行业基础设施建设 (3)中国物流行业运行指标分析 2.2.2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状况 (1)中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https://96892234.b2b.11467.com/news/4556033.asp
6.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范例6篇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幅员辽阔,以农业为基础的省份众多,本文以山东省和吉林省为例来分析我国的特色农业,并总结我国特色农业的现状。 1.山东省。山东省拥有多种形态的地形和特殊的气候资源等,目前已经拥有发展良好的特色畜牧业,并逐渐转换为其农业的一大优势。山东省的特色畜牧业产值已经达到了200亿元以上,占全国特色https://www.baywatch.cn/haowen/190343.html
7.推进城镇化的战略思考(精雅篇)[3]李彦.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现状分析[J].成人教育, 2011 (7) [4]边立民.农民素质问题与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 2011 关于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思考 篇4 坚持规划先行,在科学规划中明确城 镇定位。××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的战略构想,这是××县立足当前、着眼发展提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5hqrxbo.html
8.河北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状况及对策研究再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河北省农业科技资源系统及其配置现状剖析,本文提出影响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的主要因素在于:农业自然资源、社会生产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等外部环境对于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农业科技资源在科研活动不同阶段、不同配置主体、不同产业间投入结构的配置对于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作用;农业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2005104356.nh.html
9.河北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docx本文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与之相关的问题和制约农业保险发展的政策因素,提出相应的改善和解决建议。通过对农业保险的必要性分析,指出我国农业保险现存的问题以及完善农业保险的相关可行的措施,从而提高我国农业保险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提高的实际作用。 关键词:农业保险现状分析对策 一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209/6103052043010020.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