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行业发展分析(精选5篇)

本届农药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将对行业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和预测、2015中国农药销售百强企业、制剂销售排行榜和大单品销售排行等行业榜单、表彰2014年度全国农药行业优秀统计工作者和全国农药行业优秀通讯员。

现将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表彰2014年度全国农药行业优秀统计工作者和全国农药行业优秀通讯员;

2015中国农药销售百强企业、制剂销售排行榜和大单品销售排行等行业榜单

模块一: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1、石油和化学工业现状和发展态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2、新产品和次新产品的登记和进出口分析(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3、中国农药行业大数据深度分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4、我国土地流转进展、农业合作社和大农户现状介绍

5、2014年国内植保市场走势分析

模块二:合同定制行业分析

1、工业4.0时代背景下,中国定制生产企业的挑战与机遇

2、农药合同定制企业有望迎来第二波产能转移高峰

模块三:移动互联网对行业的影响

1、提升管理效率,移动ERP介绍

2、农资电子商务头脑风暴

二、会议组织机构

主办:《中国农药》杂志

支持: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山东省农药工业协会、山东省农药研究院、《安徽农药信息》、《世界农药》、《农药市场信息》、《山东农药信息》、《中国化工报》、《农资导报》、《中国农资》、《农药快讯》、《南方农药》、《精细化工中间体》、《农化市场十日讯》、《农药》、世界农化网

三、参会人员

地点:山东丽天大酒店(山东济南市经一路66号)

酒店总机:0531-82688888

交通路线:济南遥墙机场距离酒店36.6公里;乘坐机场班车,在济南火车站广场汽车站下车,步行约460米。

济南汽车站距离酒店1.1公里;乘坐4路5路35路天桥南下车,步行约50米。

济南西站距离酒店13.2公里;乘坐公交车K156,到济南火车总站下车,步行至酒店。

济南火车站距离酒店0.3公里;步行5分钟到酒店。

济南火车东站距离酒店4.5公里;乘出租车约10分钟。

五、会议事项

(一)参会报名办法:

凡即日起至4月25日报名并交纳会议费(含会务、资料、餐饮、经验交流等)2000元/人,4月25日以后及现场报名会议费为2500元/人,同一单位5人以上一人免费。会议住宿费用自理。

(二)参会费汇款单位:

户名: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六铺炕支行

帐户:0200022309014426780

(三)参会代表请填写回执表(登陆“中国农药工业网”(.cn)下载),并请于4月25日之前发传真或电子邮件至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六、会议联系方式

王灿:010-8488519113488811349

罗艳:010-8488514513141231916

吕聪:010-8488503515810208021

杨晓玲010-8488523313911618976

段又生:010-8488503513691545916

传真:010-84885255

从生物农药近10年国际的发展情况来看,市场份额由2000年的0.2%增长到2009年的3.7%。2010年全球生物农药的产值超过20亿美元,市场占有率达到4%左右。而据《2012-2017全球生物农药市场趋势与预测》报告显示,2012年到2017年期间市值将以15.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17年有望达到32亿美元。

我国现有生产生物农药产品的企业260多家,约占全国农药生产企业的15%,生物农药制剂年产量近13万吨,年产值约30亿元人民币,分别约占整个农药总产量和总产值的9%左右。与传统农药相比,整个生物农药市场目前由中小企业分割,高度分散,许多公司往往只有几种产品,甚至只有单一品种,发挥不出多种农药产品及组合的协同作用,极不利于生物农药行业的壮大和规模化发展。

我国取得登记的生物源农药仅90多种,产品总数约2500个。生物农药产品剂型已从不稳定向稳定、单一向多样化、短效向缓释高效性等方向发展。目前我国生物农药类型包括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和天敌昆虫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6大类型,通过多年发展,已有多个生物农药产品获得广泛应用,其中包括井冈霉素、苏云金杆菌、赤霉素、阿维菌素、春雷霉素、白僵菌、绿僵菌等。

生物农药因其不污染环境、对人和动植物安全、选择性强、不伤害害虫天敌、害虫难以产生抗药性而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并呈现逐步替代化学农药趋势。国务院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中农用生物制品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高效、安全、经济和环境友好的农药品种占总产量的50%以上,高毒、高残留品种的产量由5%降至3%以下,生物农药比例进一步提高。

专家指出,从长久、可持续发展观点来说,生物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力小,必将顺应时代要求而成为主流农药。2012年,跨国公司掀起一轮对生物农药公司的收购潮,拜耳、巴斯夫、先正达等先后花巨资收购生物农药公司。从跨国公司的收购中不难看出,生物农药在整个农药行业的地位越来越高,国际农化巨头纷纷将生物农药纳入发展计划中,巴斯夫提出了要用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的组合产品来考虑所有有效的解决方案,虽然传统生物农药在药效方面不及化学农药,但生物农药也有自己的优势,将生物农药配合化学农药使用必然可以发挥两者的合力,起到超乎寻常的效果。最近业内的新一轮企业并购证明生物农药作为防治有害生物的安全而有效的选择变得越来越重要,未来10年生物农药市场将维持高速增长。

据统计,化学农药给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的损失每年近70亿美元,农药残留超标是威胁我国当前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毒豇豆、毒节瓜、毒韭菜、毒生姜……类似事件层出不穷,甚至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恐慌性的影响。而低毒生物农药环境兼容性强、残留少、对水土等周边环境的破坏小。破除化学农药污染需要扩大生态农业的份额,关键在于科学制定并实施化学农药减量计划,加速低毒生物农药的研发、生产和推广使用。

农业部今年将大力推进低毒低残留农药示范补贴工作,每年选择10个省试点实施。业内人士分析,政策的出台主要考虑到农药毒性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而生物农药、低毒高效农药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多样性。政策给整个低毒生物农药行业带来期待已久的利好,但前景仍将取决于市场推广程度,农民是否广泛接受或将成为生物农药行业发展的巨大挑战。

专家指出,尽管有政策利好,但低毒生物农药依然面临着市场推广难这个无法回避的老问题。假若生物农药不能化解使用方式、药效等难题,农民接受程度得不到提高,即使有国家补贴,生物农药行业可能仍然难以摆脱困境。政府想尽力支持,配套政策往往没有跟上;企业有技术,却没有能力去引导整个市场;农民嫌生物农药麻烦,在短期利益的吸引下,更倾向用化学农药将病虫害统统消灭干净,这一直是生物农药推广面临的三大突出问题,也是制约生物农药发展的瓶颈。

在未来5~10年间,生物农药行业应继续围绕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等重大需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瞄准生物农药领域中世界发展前沿的科学技术,继续加强对生物农药新品种、新类型和新靶标的研发。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跳出产品同质化的陷阱。我国在人造赤眼蜂技术、虫生其菌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和应用技术、捕食螨生防技术、植物线虫的生防制剂等某些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应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将技术领先的科技成果产业化。

针对我国的生物农药研究开发与生产存在脱节现象,以及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的现状,应注重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产业联盟体系,继续加大对生物农药领域国际顶尖人才的引进培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农药研发队伍。凝聚主创力量,增强产业联合,着力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的生物农药集团,力争在未来的10年间将生物农药的市场份额由现在的9%提升到30%,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做出本行业的贡献。

一、发展现状

(一)取得的成绩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了包括科研开发、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原材料及中间体配套的较为完整的农药工业体系,农药的生产能力与产量已处于世界前列,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品种不断增加,为农业丰产丰收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0年,我国农药生产企业1800多家(规模以上959家),其中原药生产企业500多家,全行业从业人员19.2万人。2010年实现现价销售收入1576亿元,利润129.1亿元,资产总额1339亿元;农药产量234.2万吨(折100%),“十一五”年均增长15.3%,其中杀虫剂74.6万吨、杀菌剂16.6万吨、除草剂105.5万吨,植物生产调节剂等其它农药品种37.5万吨;农药出口61.3万吨,“十一五”年均增长7.6%;目前,农药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超过8家,以农药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达18家。

产品结构不断改善。我国常年生产260多个原药品种,3000多个制剂品种。从三大类农药品种结构来看,杀虫剂比重不断下降,已从2005年的41.8%,降低到2010年的31.9%,除草剂和杀菌剂比重已分别由2005年的28.6%和10.1%调整为2010年的45%和7.1%,生物农药发展步伐加快。高毒农药削减计划实施顺利,2007年停止生产甲胺磷、久效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品种,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比重降至5%。

创制品种比例有所提高。“十一五”以来,我国加强了科研开发的投入,依托现有国内农药科研力量,创制了15个具有知识产权的高效农药品种,如杀虫剂氯氟醚菊酯,除草剂甲硫醚磺隆、杀菌剂唑菌酯等。“十一五”期间,我国创制品种占常年使用农药比例已由5%提高至10%左右。

(二)存在问题

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较小。我国现有农药原药生产企业500多家,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至今尚无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前10家农药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比例仅为21.9%,销售额5000万元以下的原药生产企业约占50%。

科技创新能力弱,技术装备水平低。目前我国农药品种仍以仿制为主。绝大多数农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到1%,品种档次、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基础研究薄弱,新产品开发后劲不足。目前只有少数企业在个别产品生产中实现了连续化、自动化,大多数企业仍然采用工艺参数集中显示、就地或手动遥控。

绿色环保产品少,高毒高残留农药仍未淘汰。目前,适合我国国情和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环保农药品种发展缓慢,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仍占一定比例,特丁硫磷、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等20多种高毒农药品种仍需进一步削减和替代。

环境资源问题突出,废弃物缺乏有效处置。农药原药生产未反应的原料和副产物回收率低,废水含盐高、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浓度高,一些特殊污染因子缺乏有效的处理手段。大部分原药生产企业不具备有效处理特殊污染物的能力。制剂中含有毒有机溶剂的品种仍较多。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尚未全面开展。

二、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是我国农药行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从国际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发达国家的原药及制剂生产能力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国内企业可以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技术、管理和国际化水平,提高农药品种的质量档次与环保标准。发达国家继续保持在农药创制领域的优势地位,产品、技术、市场竞争更趋激烈。随着《斯德哥尔摩公约》、《鹿特丹公约》等国际公约的推进实施,安全环保标准越来越高,对我国农药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以加快转变农药工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满足国内农业生产需要为主要任务,着力提高农药科技创新能力,调整产品结构,提升质量和档次,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农药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产业集聚和升级,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药行业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产业组织结构。到2015年,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的农药生产企业达到5家以上,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农药生产企业达到20家。前20家农药生产企业的原药产量占总产量的50%以上。进入化工集中区的农药原药企业达到全国农药原药企业总数的50%以上,培育2-3个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产品结构。到2015年,高效、安全、经济和环境友好的农药品种占总产量的50%以上,高毒、高残留品种的产量由5%降至3%以下。生物农药比例进一步提高。

科技创新。农药创制体系和创新机制进一步完善,GLP(优良实验室规范)实验室建设得到加强,实现数据国际互认。到2015年,农药创制品种累计达到50个以上,大型和科技型农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以上,农药全行业的研发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2%以上。农药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有较大提高,大型企业主导产品的生产实现连续化、自动化。

环境资源。到2015年,特殊污染物处理技术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三废”排放量进一步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以上。农药产品收率提高2%-5%,副产物资源化利用率提高30%。

四、重点任务

(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等多种方式组建大型农药企业集团,大幅度减少农药生产企业数量,推动形成具有特色的大规模、多品种的农药生产企业集团。

优化产业布局。严格控制原药生产企业新布点,新建农药原药企业向化工园区等专业工业园区或化工集中区聚集,制剂加工向交通便捷、靠近市场的地区转移,重要水源地、城市近郊等环境敏感地区的现有农药原药企业逐步实施搬迁入园。根据市场、资源环境容量、产业基础等条件,在全国形成3-5个生产企业集中、规模适度、配套设施齐全、管理水平较高的农药特色明显的化工园区。

大力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发展高效、安全、环保的杀虫剂和除草剂品种,包括常发性、难治害虫、地下害虫、线虫、外来入侵害虫的杀虫剂,适应耕作制度、耕作技术变革的除草剂等;积极发展果树和蔬菜用新型杀菌剂和病毒抑制剂,用于温室大棚、城市绿化、花卉、庭院作物的杀菌剂等;鼓励发展生物农药。大力推动农药剂型向水基化、无尘化、控制释放等高效安全方向发展。鼓励开发节约型、环保型包装材料。

加快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支持对环境高风险农药替代、环境友好型农药制剂发展、高浓度含磷、含盐等废水治理等技术改造,加快实现大型企业主要产品的生产连续化、自动化,提高农药生产本质安全水平。限期分批淘汰和禁用22种高毒农药,淘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落后农药产品和生产工艺技术装备。

提升农化服务水平。鼓励大型农药企业以生产为基础,以质量为保证,加强质量专业人员培养,着力培育品牌和营销网络,提高农化服务水平,规范农药使用行为,逐步建立从农药生产到使用的全流程服务体系。

(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以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科研单位为支撑的农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农药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的开发。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具有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农药的创制开发力度。加大重要农药中间体和专用助剂的开发。重点开发吡啶及其衍生物定向氯化、氟化技术,羧酸盐系列农用专用助剂,农药生产三废处理技术,废弃农药包装瓶回收再利用技术等。加强农药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三)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

开发和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加强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加大农药“三废”治理技术和设备开发力度,提高杂环类等特殊污染物的处理能力。加强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管理工作。严格控制含甲苯、二甲苯等有毒有害溶剂和助剂的使用,开发和推广水基化等剂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农药原辅材料回收利用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指导

各有关地区工业主管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依据本规划组织制定本地区农药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备案建设项目,并加强对本地区农药生产的监督管理。

(二)提高农药行业准入门槛

按照本规划、《农药产业政策》及《农药生产管理办法》,制定《农药工业限制和淘汰的产品、技术和装备目录》,不断提高行业准入条件,严格控制新增农药厂点和盲目新增产能,建立和完善促进兼并重组及农药企业退出机制,对未达到准入条件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产)。

(三)建立健全农药产品标准规范

加快制修订农药产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农药产品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工作,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农药生产在工艺和装备、产品质量、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标准。

(四)加强行业运行监测

密切跟踪农药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及时协调解决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运行分析报告。会同有关部门向社会公布农药核准、延续核准、产品登记和生产许可信息。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做好农药打假工作。

(五)发挥中介组织作用

【摘要】:近些年来,中国制药企业在开发越南市场上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本文对开发越南市场过程中,根据越南医药及中药市场现状,以促进越南药品市场的开发。

【关键词】:越南医药市场,中药产品,中国制药企业。

ThebasicsituationoftheVietnamesemedicineandtraditionalmedicinemarket

ChenDeYing,QiuJiaXue

(ChinaPharmaceuticalUniversity,JiangSuNanJing)

【Abstract】:Inrecentyears,ChinesepharmaceuticalcompaniesinthedevelopmentoftheVietnamesemarketeffectisnotideal.TheprocessofdevelopmentoftheVietnamesemarket,accordingtotheVietnamesemedicineandtraditionalmarketsituationinorder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theVietnamesemarket.

【Keywords】:theVietnamesemedicinemarket,Traditionalmedicineproducts,Chinesepharmaceuticalenterprises.

1。越南医药市场

虽然医药行业在两年内受到全球经济放缓,越南的制药工业还可以增长12%-15%,在2009至2011年期间.

越南的医药行业,发展在中-低之间,刚刚超过52%企业有资格生产药品。国内生产药物大多是通用的,没有价值,只能满足50%国内医药需求。原料进口主要来自中国,印度,使得国内制药企业面临的汇率困境。技术水平不高而人力资源水平偏低,阻碍提高国内制药业生产的规模。

近些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费用高,消费逐年增加。随着人口和儿童的优势,越南对药品生产企业在国内的潜在市场,以及跨国公司。因此,这些公司面临从国外的激烈竞争对手,尤其当国内医药企业的保护期后加盟世贸组织已经不多(在入世后5年)。

1.1影响国内医药行业的宏观因素

1.经济:制药行业遭受最小金融危机的影响。

越南的经济在多年持续增长,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但全球金融危机对越南经济有强大影响力,尤其是进出口加工工业,银行,房地产等。高通胀,更多的投资和消费者持谨慎态度。这使得该行业的发展更加困难。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行业是最少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因为这是其中之一为人民的必要品。

2.文化-社会:越南人民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得到改善,创造有利条件对药物的开发。

3.国家政策:医药行业须受严格政府控制

商业生产不符合GMP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GMP)的建议,出口业务药品与存储系统不符合GSP将不得不停止生产和进口。还有,如GLP法规“好练习室实验疫苗和生物制品,“GDP”良好的分配药物,“GPP”良好的管理做法药店。只符合新标准的企业才能经营与发展。这些规则将助于越南零售药店合并或收购,促进当地企业所提高,重点在深度开发,对跨国公司竞争。

1.2制药行业在越南的位置

越南的制药业在新的发展中-低。支出的医疗标准占GDP的1.6%(2010年)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越南制药业在发展中世界。越南已经取得国内医药行业,但进口原料居多,所以可以说,客观地来看越南的医药行业发展以中-低。像周边国家,越南医药行业属贫困状态。健康保险是不够的,所以患者应支付的药物比他们的需求量多,这已经阻碍了市场的增长。因此,直到2010年,越南卫生支出仅占1.6%国内生产总值。近几年,出现越来越多的新医药产品,说明药品行业的投资大幅上升。大部分制药企业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金从销售产量增加和部分从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从而使国内企业有能力继续投资与改善生产能力。

1.3企业标准数量

传统医药是越南的优势之一。由越南国家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药品材料获得人们的欢迎。卫生部已发出2000种药品制剂的注册号码在市场上流通。

但现在传统医药不受监督,与安全食品问题密切有差距。种植药材容易滥用农药。因此,应有监督管理机制,特别是药材种植和加工期间。

2。越南中药市场

从上边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从2002年-2010年期间,中国中药企业出口越南市场不断增长。主要原因为以下几点:

2.1越南民众具有厚重的中药需求,市场基础厚实

经过中越两国医生的长期不断努力,中医药在传入越南的同时,在传统中医药基础上,结合越南当地的病情特点和环境条件,吸取当地民间的用药经验,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越南传统医药――中医药体系(从中国进口的中药材称为北药,有别于西医、西药及传统中医药,越南地产药材)。越南传统中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中越两国交往和相互学习的历史,伴随越南民族的兴旺发展走过数千年。时至今日,用中药治病,仍然是不少越南民众的首选。

2.2越南政府为中医药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法,越南传统中药被排斥于官方组织之外,传统医药学校被迫关闭,严重阻碍了中药的发展。越南独立后,政府结合越南的具体实际,提出“医学必须建立在科学、民族、大众3个原则的基础上,中医和西医结合起来”。在越南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先后建立了各级中医药研究机构和协会,比较著名的有河内民族医药研究院。越南的中医药教育主要集中在全国6所医学院校中进行,还有部分国立和省立机构开设长期的中医药课程,至目前为止,越南已培养并取得国家卫生部承认的各级传统医药技术人员(包括研究生、医师、医助、药剂师)2万余名,加上经过短期培训进修的医务人员及医士,超过3万人。在越南的医院中,大都设有中医部,使用中药治病,特别是近些年来,越南政府进一步开放越南医疗市场,在城乡出现了大量中医诊所和药店,推动了中药市场快速向前发展。

3.结论:

参考文献

[1]言实:中医药开拓越南市场,医药导报,中药报,2009(08期):25-26

[3]刘寿永:越南,中药打入东南亚的桥头堡,中国医药报,2006-09-08:15-16

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向好,这种景气状况有望进一步持续到2008年。一.2008年效益创历史新高2008年行业经济效益大为提高,特别是三季度以来,全行业效益增长较上半年进一步加快,盈利能力继续增强,实现利润创历史新高。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预计,去年全年石化行业可实现现价产值22000亿元,同比增长20.8%;可实现工业增加值6710亿元,增长20.8%;利润总额2240亿元,增长27%;利税总额3590亿元,增长24%。

二、未来石化行业发展展望1.今年石化行业发展的积极因素:

(1)今年世界经济继续增长国际方面,世界经济仍处于进一步复苏中,尽管由于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全球经济增长幅度受此影响将有所回落,但从美国、日本、亚太、欧盟等各经济体的表现来看,无可否认,经济正处于继续增长过程中,对石油和化工产品的需求稳定增加。去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的景气状况有望持续到今年。

(2)全球新增产能增长率有限预示着今后3-5年,世界新增产能增长率较为有限(石化项目的建设周期为3-5年),根据摩根斯坦利2008年5月全球化工行业报告预测,2008-2008年全球乙烯产能增长率分别为:1.2%、3.5%、2.4%与3.6%。

(4)国内价格仍将持续高位尽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将逐渐深入,使得部分下游行业需求增长放慢,但是国内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势头毫无疑问,预计2008年GDP保持7%-8%的问题不大,不少跨国巨头纷纷加大对华投资,外资的火热加入有利于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加快发展。预计2008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可能保持15%-20%左右的发展速度,石油需求由于汽车工业的继续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新增大型乙烯装置的正式投产而继续增长,但增幅会较去年明显放慢,原油加工量可能达到2.9亿吨,价格受国际油价影响也将维持较高水平,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经济效益仍可期待;化肥行业在国家”三农”政策的实施下将继续趋旺,需求稳定增长,价格可能在成本、需求、国际市场的多方面推动下保持较好水平,经济效益将继续好转;农药行业虽然面临供大于求、市场混乱、高毒有机磷农药逐步退出市场等问题而步履艰难,但是由于结构调整加快、新产品推出能力增强、出口势头强劲,2008年也可望向好的方向发展;由于需求旺盛,合成材料行业的景气势头今年有望继续持续下去;基础化学原料将随着化学工业景气上升周期而稳定发展;轮胎行业由于产能扩张过快、国内需求平缓、成本大幅提升,效益面临考验。

THE END
1.农资行业蜕变之路:现状挑战与未来机遇农资行业现状与前景四、农资行业趋势:融合与发展 未来农资行业的发展趋势将是融合与发展。随着农业产业链的不断整合和延伸,农资行业将与其他相关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形成更加紧密的产业链合作关系。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农资行业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在融合方面,农资企业可以积极与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合作和联https://blog.csdn.net/Jiyan_xiaobai/article/details/138653097
2.20252030年中国化肥行业发展动向及投资建议分析报告第一节 2019-2024年氮肥行业运营状况分析 一、氮肥行业规模分析 二、氮肥行业生产情况 三、氮肥行业需求情况 四、氮肥行业供求平衡情况 五、氮肥行业财务运营情况 六、氮肥行业运行特点及趋势预测 1、生产装置大型化水平提升 2、产业结构调整仍要继续 第二节 2019-2024年磷肥行业运营状况分析 https://www.zxiti.com/2025/01/02/20252030-nian-zhong-guo-hua-fei-hang-ye-fa-zhan-dong-xiang-ji-tou-zi-jian-yi-fen-xi-bao-gao.html
3.中国互联网+农资连锁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doc首先介绍了互联网+农资连锁行业市场发展环境、互联网+农资连锁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互联网+农资连锁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互联网+农资连锁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互联网+农资连锁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互联网+农资连锁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互联网+农资连锁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73859092.html
4.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建设农业强国,推动乡村振兴,农资行业大有可为。2023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提到2023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在农业绿色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方面的效果。绿色农业的趋势会为农资企业不断研发绿色高效的农业解决方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带来信心和推动。https://www.agri.cn/sj/scdt/202402/t20240207_8607957.htm
5.中央一号文件解读:五大农产品领域市场发展趋势展望农资价格是粮食成本的重要构成部分,根据卓创资讯最新调研统计数据显示,国内粮食种植成本中,玉米种植的农资成本占比超22%,稻米占比也达到了18%的水平。农资主要包括了化肥、农药、种子等,其中化肥成本又是农资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国内农资稳价保供也主要是围绕化肥领域展开,涉及了储备肥投放、生产企业开工以及市场贸易流通https://www.jbzyw.com/view/368656
6.锦州硕丰农药集团有限公司1863718668315981835966在国家大力提倡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大背景下,药肥的发展契合了农业发展现状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需求,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解放农村劳动力,节约资源,增产增收。药肥一体化是农化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整个农化行业发展及与国际接轨的未来方向。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硕丰药肥的研发始于1998年,当时市https://www.meipian.cn/1r3beg16
7.中国蔬菜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发展趋势人才需求工资待遇就业前景怎么样?市场需求:2024较2023下降15%,招聘职位量占全国0.05%。。发展现状:公司规模100-499人占比最多,成立时长10年以上占比最多,融资事件IPO上市占比最多。高端人才:硕士需求占中国蔬菜行业1.571%。 人气排名前景分析招聘规模排名工资排名增长速度排名 https://www.jobui.com/salary/quanguo-all/ind-shuc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