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资源要素整合管理技术创新与成员相互成就——三台县代代为本麦冬产业化联合,四川代代为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川产道地药材麦冬

四川省三台县代代为本麦冬产业化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成立于2018年9月,是一家聚焦川麦冬种植、收购、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联合体牵头单位为四川代代为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组织架构上,联合体由4种形态的55家经营主体构成。企业层面,由四川代代为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龙头企业组成;研究机构层面,由成都中医药大学等3家科研单位组成;合作社层面,由三台县永明镇本源麦冬种植专业合作社等3

四川省三台县代代为本麦冬产业化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成立于2018年9月,是一家聚焦川麦冬种植、收购、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联合体牵头单位为四川代代为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组织架构上,联合体由4种形态的55家经营主体构成。企业层面,由四川代代为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龙头企业组成;研究机构层面,由成都中医药大学等3家科研单位组成;合作社层面,由三台县永明镇本源麦冬种植专业合作社等31家合作社组成;家庭农场层面,由三台县花园镇叶林全琴家庭农场等6家家庭农场加盟。

近年来,联合体充分发挥内部各主体自身优势,通过深化运营管理模式,依托道地药材(川麦冬)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云平台,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形成“上接农户、中联主体、下连市场”的一体化农业经营组织,实现中药农业的全程可追溯,提升川麦冬的品质,打造道地药材品牌,为川药特色产业发展探索出一条“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联合体组织运营模式为“公司+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在此模式下,联合体通过一整套的经营规制创设、管理技术创新、要素整合调动、收益分配让渡、保险联动保障和金融产品赋能,较好解决了生产经营端的标准化生产、规模化整合、社会化服务和便捷化结算,节约了交易成本,提升了经营效率,延长了产业链条,拓展了产业分工,强化了专业经营,提高了利润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1.组织化整合要素资源,实现规模化经营。现实中,村集体与农户存在天然的从属关系,村集体既是农户的“娘家人”,也是农户集体资产用益物权的所有者,联系上鱼水情深、最为紧密。利用好村集体在资源整合、要素调动方面的组织优势,可实现村体协同发展、共同致富。联合体巧妙利用了这层关系,在有效整合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规模订单农业:一方面,高效整合土地资源。由村集体牵头,通过整组流转土地,有效整合农户闲置的土地资源,形成土地要素规模集聚。另一方面,由村集体牵头成立道地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整合土地上建设川麦冬种植基地,按照核心企业种植规范和基地管理要求,承接核心企业订单。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经营一方面降低了川麦冬经营成本、稳定甚至溢出了产品价格,提高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年收益和经营预期,另一方面让土地转出者稳定地获取土地租金,还可以长期输出劳动力,赚取工资性收益,实现稳定甚至有所溢价的资产性收益和长期不受干扰的工资性收入双丰收,增收效率显著提升,增收途径更为多元。

2.使供应链主体成为命运共同体,保障各自权益的同时成就对方。传统的农资销售通过多级分销,终端售价翻了数倍。联合体基于规模化订单采购,一方面大幅降低了农资采购价格,节约了成员种植成本;另一方面利用要素市场规模购买的市场地位,给成员带来了“现场技术服务”这一“软福利”,看似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如前面的降成本),但更周到的服务能够帮助农户掌握种植、防疫、经营方面的要领,事半功倍地种植好产品,在保障产品质量和产量甚至增产的同时,稳定了收益。不仅如此,联合体还会给予提供“软福利”服务的专家合理的服务报酬,保障技术服务的健康可持续。为了持续降低农资成本,联合体干脆将农资企业吸纳为成员,**消除农资销售因为不是“一家人”,尽管售价低但还是有较多利润的“身份价格”。不仅如此,农资企业还能享受订单增产增收的二次分配,剩余索取权使得农资企业**放弃了内部溢价销售策略,对内部成员没有价格歧视,反而给予无条件的价格优惠。

三、保险联动保障与金融产品赋能

云平台在实现麦冬全程动态追溯管理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发挥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比较优势,延伸开发麦冬供应链金融云平台。基于云平台上的真实生产、交易和管理信息,供应链环节上的种植农户、农资供应商、种植企业、仓储企业、贸易企业、药品生产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质检机构等主体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金融保险业务闭环。这为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联合体创新了供应链“金融产品”和“保险产品”,“金融产品”包括:麦冬农资投入品供应贷款、采收期集中用工劳务费贷款、存货质押、仓单质押和订单融资等;“保险产品”包括:麦冬种植保险、区间价格指数保险等。探索形成了以订单农业为基础的互利共赢利益联结机制,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充分调动产业链条各类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从而构建川麦冬全产业链生态,推动麦冬大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

1.保险品种、透明交易与金融业务相辅相成。为抵御传统种植的自然风险和投入品质量风险,联合体与保险公司合作,创新开发了麦冬种植保险,确保种植农户基础投入有风险保障,同时为银行的农资投入品等供应链贷款提供兜底机制。通过云平台管理的订单基地,种植生产全程所有投入通过银行支付到对应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方,确保种植生产基础成本透明化,为创新原药材区间价格保险产品提供支持,为原药材仓单开展质押提供了有益尝试,也为后端产品实现优质优价提供参考依据。种植保险、透明交易与金融业务相辅相成,共同助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启示与思考

(一)这是一个平台型联合体如何整合资源、提升效率、管理创新的生动案例

从目前情况看,联合体发展取得了节本增效的预期效果,联合体在创设、发展过程中,很好地体现了“平台型”组织功能的某些特征:一是能够汇聚各种资源要素。比如村组土地、各类成员、农资供应等,高效的资源整合、充足的要素供给为发展集约化、专业化的组织经营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为联合体基于节本增效的利益联结夯实了基础。二是能够高效协调各类资源。无论是种植农户遇到的各种生产技术困难,还是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农资供应,都有赖于成员的执行力,联合体很好地阐释了这一点,各类成员间能够高效对接,并能互相成就,这背后离不开联合体这个大平台的组织协调能力。三是管理工具创新与成效。联合体开发了云平台,对于产品定价、内部控制、成本核算、抵押贷款、保险保障、利益分配等都具有积极作用,“数字化”变革带来的不仅是管理精准、运转高效,更为重要的是对整个产业发展的贡献,可以涤荡很多市场泡沫,对于实现全产业链有效定价、优质优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大数据背后是联合体这个平台汇聚各类资源要素的结果。

(二)这是一个尽可能提供相互成就机会、多环节赋予剩余索取权的典型案例

赋予成员足够的剩余索取权是家庭经营之所以长期存续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联合体之所以能够高效运行,也是着重解决了这方面问题。一方面,通过免费高效“一对一”技术服务为种植主体排忧解难,承担原本主体应该支付的成本,相当于把联合体利润的一部分转移给种植农户;另一方面,为提供服务的主体给予补偿,实际上将原本属于联合体的利润部分让渡给提供服务的主体。联合体在相互成就各类主体中,实现了互利多赢,在订单销售二次分红中,实现了包括农资供应商、技术服务商、种植类主体、销售型企业、服务类合作社等**主体的剩余索取权赋予。

(三)组织创新过程诠释了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产业发展方向

围绕特色产品,当地主体在联合与合作中,不断深化合作领域、细化合作内容、聚焦供需痛点,提升各环节产出效率的同时,促成了整个产业链的要素集聚集约,同时在不断强化分工和利益联结过程中,带来了产业链各环节的专业化生产、组织化分工、社会化服务,真实诠释了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产业发展方向。

〔基金课题: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农地流转政府行为与政策优化研究”(项目编号:17BZZ026)、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乡村产业振兴下湖北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异化机理与政策优化研究”(项目编号:Q2020130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尚旭东,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叶云,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THE END
1.智慧生产培育朵朵香蕈“互联网+”助力产业振兴智慧农业典型案例公司致力于推动抚顺地区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以食用菌生产为主导产业,推进食用菌产业科技创新,建设现代食用菌产业创新示范区,组建市级食用菌产业化联合体,以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科研、生产、加工、服务、销售的“互联网+”一条龙产业链式经济体,辐射带动抚顺市乃至省内食用菌产业发展。 https://www.agri.cn/zx/xxlb/ln/202403/t20240329_8620584.htm
2.省级典型案例,日照2个公布36个优秀典型案例名单 日照2个 各市农业农村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前进方向和必由之路。2020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https://m.thepaper.cn/wap/resource/jsp/newsDetail_forward_9325390
3.母子型品牌架构:子以母荣到母以子贵——农业品牌生态的长效密码广东省委省政府启动以“百园强县、千亿兴农”为宏大愿景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营销(品牌)”全产业链开发,形成平台式品牌利益最大化。 “陈皮村”新会陈皮正是这样一家具有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性质的企业品牌。https://www.grooowth.com/4/2/726626
4.《城市评论》第39期:苏北地区产业强县(市)典型调研二、农业类产业强县典型案例分析 三、工业制造类产业强县典型案例分析 四、文旅服务类产业强县典型案例分析 五、对策建议 苏北地区产业强县(市)典型调研 【编者按】苏北的发展在全省大局中举足轻重,对于全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全面均衡、整体推进的决定性作用。其中,对苏北贡献了50%以上GDP的县(市)经济更是至关重http://www.jscfy.com.cn/index.php?a=show&catid=21&id=431
5.2024第8章:不同模式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典型代表经验总结 8.1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模式概述 8.2 集群引领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8.2.1 芜湖东源新农村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基本情况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销售渠道分析 (4)企业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分析 (5)企业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解析 (6https://bg.qianzhan.com/report/detail/1805221628520140.html
6.35本书助您读懂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村)建设,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推进乡村民宿规范发展、提升品质。优化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24 《中国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影响因素与效率研究》 在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依托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是积极践行“两山”理论,推动生态http://www.sdass.net.cn/articles/ch00019/202402/5749c14c-6b34-4581-bf54-b9ab730924b2mobile.shtml
7.乡村振兴专题(八)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要求和总抓手,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 一方面,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载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要的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离不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离不开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支撑。目前,我国各类新型农http://www.laiyelvyou.com/page194.html?article_id=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