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化”发展路径,助力特色小镇建设!

特色小镇建设应走一条“特色化牵引、市场化主导、项目化运作、产业化支撑、互联网化加速、法治化保障”的“六化”发展路径,推进特色小镇发展壮大。

1、特色化牵引

培育建设发展特色小镇必须以特色为本,牵引与驱动其全部的流程环节与目标愿景。无论是从小镇的外向吸引力与竞争力来说,还是从小镇的内在成长性与持续性来说,小镇特色就是其生命力所在。

小镇建设要去发现特色、找准特色、捕捉住特色。“道不远人”,其实特色也是很接地气的。事实上,特色就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就在田间地头里,只要是独有的或者差别化的,就可以不断培育成其为特色,引无数来客竞折腰。比如,属于小镇自己的山水风光、地形地貌、风俗人情、土特产品、风味小吃、古居旧舍、镇街小巷、独特经济、个性产业、人文历史,凡此种种皆可为特色。山水林田湖、衣食住行人,那都是特色最好的题材与内容。

2、市场化主导

牢固树立起始终坚持以市场为主导的特色小镇培育建设发展理念,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规范秩序等职能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进一步加大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的力度与进度,建立完善以市场价格为信号引导资源要素流动及配置的科学机制,以市场的透明公正、规范严格且专业高效的价格竞争手段实现特色小镇投资建设各项目的优胜劣汰,减少乃至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无序竞争造成的浪费。

要全面而细致地确立起市场效益的标准,用以衡量与检验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可行性与成长性。当地政府主动确立并设立市场效益的指标体系,也是确保特色小镇建设质量与效益的关键一环。需要注意的是,市场效益不能只看静态效益,要看横向纵向比较后的有说服力的动态效益,也不能只看即期效益,要用变化发展眼光看长远效益。

3、项目化运作

特色化怎么落地市场化主导什么说到底,全在于项目及其运作。特色小镇之特色的培育发展必须具体化到一个一个的项目中去体现与实现,项目就是支撑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一个一个核心细胞。

建设特色小镇,特别是在可行性论证之后进入到培育发展的实质性阶段起,项目化运作就是特色小镇培育发展的重点领域、主攻方向与关键环节。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进程中应当努力借鉴招商引资中的各种成熟且有益的经验与理念,比如内引与外引相结合,质量与效益相一致,经济与生态相并重等。

与此同时,必须发展与超越招商引资的模式,因为招商引资远远不是项目化运作的全部。项目化运作是一个环节流程多的工作,包括项目确立、项目论证、项目落地、项目实施、项目跟踪、项目评估、项目推广等,远远大于招商引资的工作范畴,必须具有“一条龙”式的工作及相应服务的指导精神与实际操作。

就项目运作的实际成效来说,建议确立四条简便易行的标准,“选得准、立得住、长得大、撒得开”。选得准,就是指做到项目选准,从而扣好项目化运作的“第一粒扣子”;立得住,就是指项目要在小镇扎根,即本土化经营;长得大,就是指项目成长性要优,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文化等综合效益;撒得开,就是指项目带动性要强,能够辐射小镇整体经济、引领示范同业发展。

4、产业化支撑

如果把项目比喻成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布局中的一个个点,那么,产业则是这个总体布局中的一根根线。串点成线、点线结合,才能最终构成为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全部的面。

如果说特色是小镇生命力之魂,那么,产业就是支撑小镇这个生命有机体的脊梁。产业之于城市、之于小镇之极端重要性,从诸多国内外城镇因产业兴衰而盛衰的例子中可见一斑。因此,特色小镇就是要着眼于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构建一批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产业发展空间载体。可以说,这就已经从源头上对特色小镇产业发展作出了统领性的顶层设计。

要进一步增强产业链发展思维。特色小镇的产业培育发展中要极大地开阔思路,提升把产业做成完整链条的意识与智慧。围绕小镇的特色优势产业和区位优势,把看似纯工业、纯制造业的产业,通过纵横联系,或建新链条,或做强链条,或补足链条,或拉长链条,或延伸链条,从而把产业链的触角延伸到餐饮、休闲、娱乐、旅游、文化等各个行业,提高特色小镇的产业集聚、配套、融合发展的综合实力。

5、互联网化加速

以“互联网+”为新战略重点的信息经济具有更强更广更深的集成性、渗透性与带动性,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的“互联网+”应用与推广,对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而言,可以实现历史与现代的互联互通,实现古朴与时尚的互联互通,实现原生态与新技术的互联互通,实现老产业与新业态的互联互通。

在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实际中,“互联网+”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或者高技术形态,还应当作为一种理念认识、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媒介介入手段跨界,有机融入契合到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中去。把“互联网+”具体而有针对地应用到各个主题不同、特色鲜明的小镇中去。

比如,“旅游风情小镇”类型的可以应用“互联网+”更好打造旅游品牌以及开创便捷式一条龙旅游服务。“文化创意小镇”类型的可以应用“互联网+”更好提升文化创意的共享共赢水平以及软实力与正能量的传播及作用效果。

6、法治化保障

必须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体而实在地贯穿于打造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全过程。

在日常工作中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很顶层,是很宏大,但同时又很基础、很具体、很微观,蕴藏在日常工作中。无论是落实上级要求,还是推动工作部署,如健全制度、创新机制、合理化建议、改进工作思路措施、改良工作方式方法等,这些都是建立健全治理体系的具体工作,都是在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作出很积极而且很有益的贡献。

在提高个人工作能力与业务水平中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法治理特色小镇,强化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法治化、制度化保障与推动,着力点就在推进特色小镇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把这样一个宏大战略目标具体化到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各项实际工作中,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动力、活力、生命力、可持续力将更加强大。

THE END
1.企业份额中国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行业全景调研报告2025“特色小镇”概念由浙江省2024年首次提出,2024年浙江省全面启动特色小镇建设,并且成功运行。自此全国掀起了一股特色小镇建设热潮。浙江省是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先行者和代表。 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以来,始终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向,始终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和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四https://www.gelonghui.com/p/1564677
2.把握两个关键点激活全产业链——解析现代农业发展的“临邑板块用城镇化倒逼农业产业化加快建设特色小镇 “你看到的这片区域是临南镇先禾万亩花海生产基地,由山东省先禾园林建设集团投资兴建,以生产花卉种苗、有机水果、大型造型盆景、有机蔬菜为主,并在园区内开发大型影视婚庆拍摄基地、高空观光塔、全程马拉松跑道、自行车赛道、荷兰特色小镇、中国民俗农耕体验馆等观光娱乐项目。”https://m.dezhoudaily.com/p/1407913.html
3.昆仑策“乡村振兴课题组”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实现真正乡村振兴所以,乡村振兴本质上是农业产业深度融合的农业工业,而不仅仅是农民种地问题,传统农业农民难于为继。只有积极推动乡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农民工人化,中国才有可能实现乡村振兴,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生产关系关键是集体经营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有一个必要条件:土地集中。只有土地集中起来,才能奠https://www.htu.edu.cn/sannong/_t399/2021/1215/c5477a231648/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