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内涵丰富、类型多样,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价值,乡村特色产业拓宽产业门类,休闲农业拓展农业功能,乡村新型服务业丰富业态类型,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近年来,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存在产业链条较短、融合层次较浅、要素活力不足等问题,亟待加强引导、加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要求,为加快发展以二三产业为重点的乡村产业,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必须牢牢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同时,乡村产业发展面临一些挑战。主要是:经济全球化的不确定性增大。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冲击,全球供应链调整重构,国际产业分工深度演化,对我国乡村产业链构建带来较大影响。资源要素瓶颈依然突出。资金、技术、人才向乡村流动仍有诸多障碍,资金稳定投入机制尚未建立,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尚不完善,社会资本下乡动力不足。乡村网络、通讯、物流等设施薄弱。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创新能力总体不强,外延扩张特征明显。目前,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为2.3∶1,远低于发达国家3.5∶1的水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67.5%,比发达国家低近18个百分点。产业链条延伸不充分。第一产业向后端延伸不够,第二产业向两端拓展不足,第三产业向高端开发滞后,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小而散、小而低、小而弱问题突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第二章总体要求

注:[]为累计增加数。

第三章提升农产品加工业

专栏1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

第四章拓展乡村特色产业

专栏2乡村特色产业提升工程

1.建设“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到2025年,新认定1000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2.建设农业产业强镇。到2025年,建设1600个农业产业强镇。

3.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到2025年,建设3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

4.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到2025年,建设150个产值超100亿元、30个产值超1000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5.培育乡村特色品牌。到2025年,培育2000个“乡字号”“土字号”特色知名品牌,推介1000个全国乡村能工巧匠。

THE END
1.九道乡2023年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为切实做好2023年九道乡农业农村工作,全面推进我乡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结合乡域实际,现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如下。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省、市、县委一号文件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为引领,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http://www.fangxian.gov.cn/xxgk/bmxzdh/fxxz/cgz/zfxxgk_82855/fdzdgk/ghxx/202306/t20230625_4256554.shtml
2.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对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https://aeid.ujs.edu.cn/info/1007/1402.htm
3.村产业发展规划(通用10篇)产业是指从生产到流通,从服务到文化教育,从大部门到小产业的产业。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村产业发展规划(通用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村产业发展规划 1 一、基本情况: xx河村是一个贫困村庄,位于赤岩镇最偏远的地区,自然条件较差。有10个村民小组,423户,1418人。它是由原来的浩平、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fazhanguihua/20230221125801_6492744.html
4.农业农村部印发《意见》,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和《“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有关要求,稳步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关于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保障优质农渔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优化种养结构布局,协调农业生产生态,推动科技创新引http://webzdg.sun0769.com/web/news/content/373564
5.《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发布立足区情,以全面提高自治区资源利用效率、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目标,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呼包鄂、乌海及周边等工业集中区、通辽-赤峰、河套-土默川平原、西辽河平原、嫩江右岸平原、大兴安岭沿麓农业产业带、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畜牧https://www.chinacace.org/news/view?id=1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