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是破解农业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我县通过农业化社会化合作组织的模式让分散的农户有了新的种地模式,新型的社会化合作组织开启了新型农业发展的现代步伐。推动了全县土地经营的托管,迈出了农业发展坚实的一步,为解决未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趟”出了一条新路。
二站镇曙光村村民徐红梅的丈夫是一个能工巧匠,在外务工的他,每天都有三四百元的收入。为了不牵扯丈夫在外务工的精力,今年,徐红梅将自己的土地抱着试试的态度托管给了肇源县“金丰公社”,本没有指望种地挣钱的她,到了秋天一算账,让她乐得合不拢嘴儿。
土地托管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一种为农户代耕代种的新模式,目的就是进一步的降低生产成本,解放生产力。这种模式的推出,也带给了种植户们一种新的种地方式。社会化服务组织代劳,也能带出种地的新效益。
据“金丰公社”驻肇源的业务人员介绍,在代耕过程中,即便遇到不可预料的自然灾害,农户们也同样有着丰厚的保障收入。
“金丰公社”总部驻肇源业务副经理王彬接着说:“总部对接了华夏银行、光大银行和建设银行,这对于全程土地托管有了一个资金保障。”
有了资金扶持,“金丰公社”第一年就在肇源县托管了上万亩的土地。重要的是,托管的模式与传统的单打独斗的种地方式有了一个可观的比较效益。
有了第一年的托管经验,加之托管户们都有了一个可观的收人,社会化服务合作组织也为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支持。
据县农业农村事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满成介绍:“截止到‘十三五’期末,我县共创立家庭农场4952家,各类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968家。这些社会化合作服务组织的创建,加快了新时期全县农业发展的步伐。提升了农田作业效率,加快了土地优势流转速度,提升了农业效益。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为全县农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