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大学毕业可以去事业单位以及其他企业。其中,专科毕业生去国有企业的比例最高,本科毕业生去其他企业的比例最高,博士毕业生去事业单位的比例最高。
在执业医师法上,中医处于劣势,中国绝大部分省份都不允许中医专业在西医院的西医科室执业,只可以去中医科执业。
关于中医专业就业方面,约有二至三成人考研成功,不足两成的人成功与医院签约,一至两成人在非医院就业,剩下一半人去医院面试,医药公司的招聘居多,医药公司对我们这些拥有医学知识的人才很感兴趣,所以我们就业方面并不难。
中医就业方向,要想在一二线城市或三甲医院,研究生学历是最低要求,一本或二本本科学历是去县级二甲医院门槛,大专学历只能去卫生站了,女生不建议学医,一方面国家规培政策,要执业须规培三年,加上本科五年,共八年,出来就二十八了,女生就业比男生难。
1、北京中医药大学
2、上海中医药大学
3、天津中医药大学
4、南京中医药大学
5、广州中医药大学
6、成都中医药大学
7、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8、山东中医药大学
9、辽宁中医药大学
10、长春中医药大学
11、浙江中医药大学
12、湖南中医药大学
13、湖北中医药大学
14、福建中医药大学
15、广西中医药大学
16、安徽中医药大学
17、江西中医药大学
18、河南中医药大学
19、陕西中医药大学
20、甘肃中医药大学
21、山西中医药大学
22、云南中医药大学
23、西藏藏医药大学
24、贵州中医药大学
25、河北中医学院
三春晖的意思是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拼音:sānchūnhuī。
出处:
唐朝诗人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字词注释:
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临:将要。
4、意恐:担心。
5、归:回来,回家。
6、谁言:一作“难将”。言,说。
7、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8、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9、报得:报答。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最普通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写出了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这里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母子的骨肉之情。临行前的此时此刻,母亲的千针万线,针针线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炽烈的情感。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