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完全了解国家开放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以及出版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目录
摘要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也迎来了改变的契机。本文结合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朗读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旨在探索更适合农村小学语文朗读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农村小学;朗读教学;新课标
一、绪论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教育家内德·弗兰德(2018)提出了课堂教学语言互动分析系统,通过对教师语言和学生语言的研究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其中,对教师赞赏型、鼓励型、批评型的评价语言做了细致阐述。苏霍姆林斯基(2016)指出技巧性和艺术性的课堂评价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乐趣。《教师怎么说学生才会听》一书中通过诸多教学案例证实,幽默丰富的教学评价语言能有效地集中学习者的注意力。通过国外有关朗读的文献,笔者发现教师对朗读教学都十分重视,尤其是朗读评价角度多样化,但是国外教育缺乏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给予不同的朗读教学策略。
2.国内研究现状
韦群(2013)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新探》中提出“对文本的解读离不开朗读教学,只有在朗读中才能感受到文本的语言美,领略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加深对重点句段的理解,体会作者的匠心”。文本的理解不仅使得学生学会语言,也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笔者认为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赵怡静(2016)在《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中指出“朗读可以反复的对语感进行锻炼,让学生感受语文阅读的魅力,体会汉语的韵味”。通过本文的分析给予笔者的启示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只是了解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更要清楚地知道朗读教学的内容,它包括教学组织形式、教师的朗读评价等。
1.朗读
写作的第一要素是朗读。它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比普通语言更准确、生动、优美。同时,根据不同的文字,除了文字外,还可以限制其措辞。朗读过程要求读者进入文本并探索其深层含义,他与作者互动,使用适当的朗读技巧,并用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为什么大声朗读是另一种创造?因为大声而简单的语言融合了读者的深刻魅力、独特感受、技巧和健康魅力。”对于一篇文本来说,一个人随着成长、体验、体验和感知表达和听觉的变化而成长,恢复朗读的过程需要读者的理解,情感和工作态度是读者无法完全理解甚至被他人理解的“内在基础”。读者还必须练习和掌握必要的朗读技巧。朗读能力可以帮助读者加深理解,增强情感,使他们的英语口语更加优美有效。
2.朗读教学
著名速成班教师于永正说:“朗读不仅是汉语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学习汉语的基本方法。”朗读能够让学生有着身临其境的氛围,把平淡朴素的文字想象成画面浮现在脑海,使朗读者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挥,它在语言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朗读教学有着巨大的梅利和能量。
(三)研究意义
在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和重复词语,学生可以有效地识别词语,逐步自然流畅地发音,提高语感和语言技能。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还有学生对朗读技巧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随着我逐渐的观察和研究,发现朗读教学在小学是一门必修且不可或缺的课程。所以朗读教学的是很有必要的。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根据研究的问题,去调查文献获得资料,去了解该文需要的重要数据与情况。在进行研究时可以帮助确定研究方向、研究问题等方面内容。
3.问卷法:在调查中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去做研究,在实习学校中对学生发放问卷获得初步的数据资料,然后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认识目前的教学现况,找到当前面临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情况与教学实际提出相应的解决的方案。
二、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朗读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了掌握语言,学生必须学会这些元素。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掌握词语的发音,学习字母的形状,更有效地朗读词语和词语。反复朗读能够使学生更加正确地朗读,自由朗读,锻炼语感。
(二)朗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朗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好的朗读是一种无法形容的情感力量。它凝聚着读者、听众和作者的感情,触动和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朗读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道德塑造,使他们理解生命的美丽与阳光。这是朗读的最高和最终目标。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语文课堂的读写教学。
三、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调查研究
(一)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调查
1.学生对朗读的认识
表1“你平时喜欢朗读吗?”
组别
人数
百分比
非常喜欢
48
40%
比较喜欢
63
52.5%
一般
7
5.83%
不喜欢
2
1.67%
表2“你平时都在什么情况下朗读?”
主动阅读
46
38.3%
老师要求
70
58.3%
家长监督
4
3.33%
表3“你所在的学校重视朗读吗?”
非常重视
78
65%
比较重视
28
23.3%
13
10.8%
不重视
1
0.83%
由以上问卷结果可知: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正越来越重要,被学校重视起来,这种重视首先来自于学校层面,再通过语文教师传递给学生朗读的重要性,形成班级的语文朗读氛围。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朗读十分重要,但是仍旧可以看出,一部分学生对朗读的主动性还有所欠缺,主要依靠老师的要求才会朗读,说明学生对于语文朗读的兴趣和认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家长重视程度
表4“你平时和谁一起生活?”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61
50.8%
妈妈
35
29.15%
爸爸妈妈
24
20%
表5“你的家长重视你的朗读吗”
18
15%
36
30%
56
46.7%
10
8.3%
表6“你的家长会陪伴你朗读吗”
经常会
8.33%
偶尔会
29.17%
几乎不会
75
62.5%
表7“你的家长对你现在的朗读水平有什么看法”
非常满意
15
12.5%
比较满意
62
51.6%
觉得还需要努力
从不关心我的朗读
19
15.83%
表8“你的家长能教导你朗读技巧吗?”
非常能
6
5%
会一点
52
43.3%
表9“你的家长会给你报朗读兴趣班吗”
95
79.1%
由以上问卷结果可知:农村家庭留守儿童占很大一部分,其家长根本无法陪同孩子朗读。家长对于学生朗读情况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大部分家长不够关心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基本不会陪伴学生进行朗读学习,其实朗读水平的提高也需要家校合力,才能让学生能够养成更好的朗读习惯,因此,教师还应通过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向家长传递朗读的重要性,加强家校合作。
3.朗读教学指导
表10“你最喜欢在什么时候朗读”
上课的时候
55
45.8%
早自习上
34
28.3%
朗读比赛
3
2.5%
表11“你的老师会范读吗?”
经常
偶尔
50
41.67%
很少
5.8%
从不
0
0%
表12“课堂上老师一般采用怎样的朗读方式”
个人朗读
37
30.8%
小组朗读
12
10%
全班朗读
46.6%
男女分组读
非常多
86
71.6%
比较多
30
25%
3.3%
几乎没有
表14“你认为你的语文老师朗读水平怎么样”
非常高
41.6%
比较高
不太好
4.朗读方式
表15“老师一节课采用几种方式让你们朗读?”
1-2种
77
64.17%
3-4种
38
31.7%
4种以上
5
4.17%
表16“老师会让你们把课文进行表演吗?”
43.33%
45
37.5%
23
19.17%
表17“你所在学校会经常举行与朗读有关的活动或比赛吗?”
经常有
偶尔有
85
70.8%
从来没有
20
16.7%
表18“你有没有参加过学校或班级举办的朗读比赛?”
有,获奖过
25
20.8%
有,没获奖
32
26.7%
从未参加过
由以上问卷结果可知:教师对朗读教学的方式单一,课堂朗读形式单一同时,学校对朗读类活动举办比较少,学生对朗读活动的参与度不高。随着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也有了在朗读比赛中展示自我的机会,那么学校也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朗读比赛机会,让学生在比赛中磨练意志,锻炼水平。
5.朗读评价
表19“你的老师会及时的对你的朗读进行评价吗?”
72
40
8
表20“在朗读结束以后你的老师会采用怎样的评价方式?”
老师点评
46.67%
同学点评
学生自评
16
多种方式结合
1.08%
表21“你认为老师的评价对你朗读能力提升有帮助吗?”
有
90
75%
没有
不清楚
由以上问卷结果可知:大多数学生在朗读后老师会及时评价,评价方式一般是老师点评,而且评价方式单一,绝大部分学生表示老师及时评价对自己的朗读能提升会有很大的帮助。可以看出朗读后的评价十分重要,能够让学生对朗读更有信心和兴趣。
综上所述,可以了解到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对朗读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缺少主动性与兴趣,只有在老师的督促下才会阅读。学生并不会自主的进行朗读。
第二,如今的课堂朗读的形式是比较单一的,主要有齐读、指名读,不少教师在“以问促读”这个部分选择指名读,而其他地方基本一律使用齐读的形式。
第三,在农村中学生对朗读的学习会受限制,除了老师在课堂的教学外,许多家长对朗读的认识远远不够,家长看重学科成绩,觉得有感情的朗读用处不大。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家长自身的文化水平较低,也没有办法予以指导。
第四,学生的能够展示朗读的途径少,只有一部分老师会在开展朗读多样的活动,比如课本朗读、班上的朗读比赛,此外学生在学校的朗读活动参与也比较少。
第五,农村学生的老师在课堂上能及时评价,但评价方式或过于单一。
(二)农村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轻实践,重技巧
在农村小学里,教授语言和朗读的老师经常教学生读词语、吟诵和朗读某些段落盲目地向学生朗读课文,老师盲目地引导学生理解他们的感受和经历。学生根据自己的班级和技能学习盲目朗读的方法,这样你就可以体验全班的朗读教学,而不仅仅是朗读技能训练的过程也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理解、感知和实践活动的过程。
2.过多强调学生个性化朗读,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3.农村地区家长对朗读重视程度不够,朗读平台单一
4.朗读形式和朗读评价单一
在农村小学的朗读教育中,朗读形式过于单调。一般老师会提问读或采用齐读的方式,这样的朗读会学生丧失对朗读的热情,还有一部分学生读的时候并没有认真读,而是跟着拖读,在人群中蒙混过关,老师也很难注意到,无法做到为此类学生评价指导。老师在学生朗读后评价语也会比较单一,“你读的真棒!”“你读的真好!”这样的评价会让学生并不知道自己提升朗读。一般情况下,都是老师点评朗读,学生会形成以老师为模板的朗读方式,缺少自己理解和情感认识。
四、农村小学朗读教学改进策略
(一)重视教学实践技巧
(二)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转化。一些学生对他们的家庭作业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很差,经常觉得自己做不到,这涉及到阅读技能的问题。如果想读得好,不仅要理解课文,还要用口语表达它的思想和内容。汉语中的每个词都有自己的节奏,只有注重具体的阅读方法,学生才能更好地达到准确、流畅、感性地阅读文本的目的。一般来说,可以根据词语的速度、简单的发音、音调和长度组织阅读。
(三)重视家校共育,增加学生活动
(四)采取多种朗读方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结论
参考文献
[1]徐文涵.朗读困难的原因分析与解决策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9):312-313.
[2]朱淑贞.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方法[J].华夏教师,2020(12):86-87.
[3]王建强.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J].华夏教师,2020(08):47-48.
[4]蔡万剑.中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J].学周刊A版,2021,26(02):75-76.
[5]魏志琴.以读为引,提升学生语文能力——谈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9(29):41-42.
[6]殷莉.小学语文朗读训练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5):251.
[7]孙甜.粤语方言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05):212-215.
[8]姚先碧.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11):150-151.
[9]柳元丰.南疆小学汉语课堂朗读教学现状与改革路径——以喀什地区小学为例[J].喀什大学学报,2017,38(02):101-104.
[10]柳元丰.边疆民族地区小学汉语课堂朗读教学研究——以喀什地区县乡小学为例[J].昌吉学院学报,2016(03):42-46.
附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情况调查表
你好!此次的调查问卷是为了解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情况而设计,供教育研究用。请你不要有任何顾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认真地作答。真诚地感谢你的参与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