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发展论文范例6篇

1.2科学饲养水平不高。在我们的九龙乡,传统方法饲养畜禽现象的习惯,也很常见。每个阶段的养殖,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不按牲畜和家禽饲料的需求,而是有什么就喂养什么。几乎没有利用生物技术来降低成本、提高禽畜的质量。粗放性的经营,严重制约了养殖也的大规模发展,而一些新品种的引进,升级品种不及时,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经济利益。

1.3土地的短缺,发展畜牧业的硬件环境亟待改善。目前,土地已成为一个瓶颈制约我县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可用的土地面积非常少,即便有的话也是土地用途的手续过于繁琐,冗长的审批流程,使之难以扩大,限制了动物养殖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加快乡镇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1从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到提高畜牧养殖技术培训的力度。首先是政府部门要经常组织技术人员到乡镇研讨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养殖技术水平;带领和组织养殖大户代表,到农户家中进行经验介绍,以身边的鲜活实例引导农户,提升农户的养殖热情。其次是充分发挥本县城职业中专、劳动培训基地、广播电视的作用,积极开展“阳光工程”培训,让养殖户学会1~2门技术。三是请专家分析了畜牧产业的发展趋势,传授知识,增强信心,开阔视野,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2.3发展畜牧业龙头企业。畜牧业产业化的日益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龙头企业来带动,所以要注重加强畜牧业龙头企业建设,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革和扩大,加速发展养殖龙头企业,以企带户,让农民真正看到了畜牧业经济利益的前景,最大限度地提高畜牧养殖农民的积极性。在突泉县九龙乡有一个有利的条件,充分利用乡镇和自然优势,引进了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扩大畜牧企业集团的规模。探索龙头企业带动养殖户的有效组织形式,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2.4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对疫情的预防和服务体系,县,乡(镇),村三级防疫网络系统的控制,完善动物疫情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并提出和信息管理系统,制定大疫情预防计划预案,提高快速反应和动物疫病的控制能力。其次,要完善信息网络体系和管理体系,直接提供畜牧业市场供需个前景预测服务。通过信息网络提供定期和畜牧业生产信息的各方面的情况,及时调整生产、稳定价格、降低风险。

2.5增加对畜牧业的资金投入。1、资金的投入是当前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要解决畜牧业发展资金的瓶颈问题,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用好农村小额贷款政策。2、我们必须采取的招商引资的方式,在外力的帮助下,发展我乡镇畜牧业。3、我们需要使用民间组织或协会,协调资金用于畜牧业生产,由政府主导,组织成立了一个有志之士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形成投资多元化,应对市场价格的波动,最大限度的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畜牧业;存在问题;发展目标;对策

1目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二是规模养殖发展的要求与滞后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部分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流于形式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都制约着畜牧生产的发展。三是规模养殖的标准不高。相当一部分规模养殖场虽然存出栏量上去了,但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和规范化要求有一定差距。四是基础设施及畜禽产品安全有待于提高: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饲养方式落后,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2畜牧业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发展、保护、监管、创新”八字工作要领,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围绕“保护环境、生产优质无公害畜禽产品”为中心,以“畜禽品种改良、生态养殖”为切入点,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和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畜牧上台阶工程目标[2]。

3发展对策

3.1科学转变经营方式

一是转变饲养方式。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提倡“集中连片、各有重点、你我不同、和平发展”畜牧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减少散饲养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3]。二是完善建场审批制度。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牧部门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兴建。三是坚持“三退三进三结合”原则。规模小的养殖场户要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3.2科学谋划畜牧业的发展策略

3.3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

一是加大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地环境、饲养、用药、防疫标准,控制农残、药残;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志、市场准入等全程监管;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二是加大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科学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县、乡(镇)、村动物防疫机构,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增加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可以避免疫病给畜牧业带来风险[4]。

3.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畜牧业可持续性、连续性、可再生性发展的前提。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畜禽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畜牧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必须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创造优美环境、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促进畜牧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

4参考文献

[1]田青松.建原农区畜牧业发展潜力与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1(4):26-27.

[2]夏显力,王劲荣.畜牧业以质增效的发展思路及其实施途径[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10):111-113.

关键词:贫困山区,畜牧生态,发展

环境与资源是我们人类生存以及社会向前发展的物质基础[1]。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为了发展经济,我们必须要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但为了维持生态的平衡,又要保护自然环境,避免资源过度的开发、生产和浪费,以致于生态、环境变质恶化。发展和利用是一个矛盾共同体。同样,畜牧业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必须依托和消耗大自然资源,既要求畜牧业高效发展又要求自然平衡和谐稳定,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就必须正视和处理它们之间的矛盾,寻求其平衡原则加以缓冲,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生态畜牧成为未来畜牧业发展的方向。

1目前畜牧业的发展落后、不合理的现状

我国传统的生产方式是依靠天养,全年的放牧。辽阔的牧场、茂盛的草地是自然的资源,能直接利用固然很好,但是过分的依赖自然环境,将造成资源的供养率不平衡,草地退化严重。在贫困山区由于经济落后,为求低成本高效益的养殖经济,所以常将猪、牛、羊直接赶进山坡、草地或树林进行简单放养。甚至盲目的扩大规模,增加牲畜总数,超出了牧场特定区域内的承载力,加速了草地的劣变;使畜禽和饲料之间形成矛盾,不但降低了畜禽的生产性能,更使宽阔的草坡、山地荒废,严重影响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参考网。

2生态畜牧业的特征

其次,在生态畜牧业的各个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假如其中的某个环节受到了干扰,就会波及整个系统,从而使其失去原来的平衡状态。

再次,在生态畜牧业系统中以其“食物链”的形式源源不断的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转换、流动,从而保证了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异化与同化作用正常的进行。

最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是生态畜牧业中比较完善的配套,通过这个配套,不仅能减少污物的出现,而且还能实现效益的增加以及环境净化的统一。论文参考网。

3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措施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高效”的原则,充分的和“以示范服务促推广,加快舍饲转方式,龙头带动扩规模,精深加工增效益”的思路利用资源丰富的“土地、牲畜、草”,结合现代科学的技术,走“立草为业、草畜结合、龙头带动、整体推进”的现代健康型畜牧业发展之路。

3.1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饲草作为生态畜牧业发展中的纽带和关键,在山区要结合封山禁牧发展舍饲养殖工作,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着力点,加大人工种草力度。科学种植,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既满足牲畜需求又提高草场植被覆盖率;增加适合当地生存环境的母畜,引进高产、低耗、节粮的畜种,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保障品质,发展健康畜牧业。

3.2经营方式转变,集约化水平提高

3.3资源的回收利用,促进生态平衡

推行5种养殖模式:生物垫―堆肥―零排放;生化工程―粪便处理―达标模式;沼气(厌氧)―氧化塘(好氧)―养鱼,沼气(厌氧)―果菜林场浇肥等生态立体养殖模式;循环处理模式;生态有机肥深加工处理模式。不仅有效解决农村养殖污染的难题,还给养殖户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互利双赢。另外在回收利用废弃秸秆方面,大力发展秸秆生物性的饲料,将其加工之后转换成家畜的饲料,不仅能改变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状态,而且还能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推动“绿色饲料”的推广,也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

3.4依托科学技术支撑,完善生态平衡

坚持以科学为主,始终把畜牧科技放在首要位置,充分应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服务畜牧业,提高畜牧业的整体水平。首先加强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偏远的天峨县有些养殖户大胆从外地取经,引进发酵床养猪技术。现代推广养猪使用的发酵床,通常有较好的吸附性、通透性的材料,如木屑、米糠、草炭等;同时还要选择一些辅助原料,为确保垫料在制作的过程生物发酵的效果和进程,常用的有水、尿素、麦麸、磷酸氢钙等。该技术的使用,不仅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起到环保的作用,而且还能提高猪的肉的品质,还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提升经济效益。其次,要在贫困山区大量的吸纳专业的技术人员,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山区开展畜牧业技术培训,改变当地人民落后的思想,从而使传统体力型的畜牧业逐渐向技术性的畜牧业转变。

【参考文献】

[1]丁枫华,吴向东,赵鹂.试论我国生态农业及其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业资源区划,2003,24(2):17-20.

[关键词]基层畜牧兽医加强服务质量措施

加强畜牧业自身发展,对于促进我国乡镇经济发展以及农业经济发展,全方位建设小康社会一直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是,做好我国畜牧兽医工作已经成为了保证我国农业稳定发展最为根本的保障,兽医诊疗工作以及兽医服务不仅仅关系到了我国畜牧业生产以及发展,对农民收入进行增加,更加关系到了人们身体健康,下面,笔者就对如何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的服务质量进行探析。

一、基层畜牧兽医服务的现状

二、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服务质量的措施

1.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服务质量要强化兽医管理机制

近些年来,加快我国农村社会发展,增强我国农业综合的生产能力,这些离不开我国农业服务体系对其进行支撑,我国基层畜牧兽医服务质量的加强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甚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公共安全以及民众身体健康等等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不管是在实际基层畜牧兽医服务改革过程中,还是基层畜牧兽医服务学术研究过程中,我国农村畜牧兽医的服务质量都没有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想要建立管理机制必须要实施公开招聘,定岗定责,以钱养事以及动态管理的措施,把我国过去传统基层畜牧兽医站所实施的整体改制,进而实现兽医站人员的身份置换,所谓的身份置换就是指从单位人转变成为企业人,在实施改制以后,乡镇服务中心要实施竞争机制,进而将人员分化进行落实,使一部分人员成为基层畜牧兽医公益主体,进而获得政府财政,使其能够用在畜牧兽医服务部分实施支付资金的转移,另一部分的人员还要实施相对来说比较个人化的经营,基层畜牧兽医机构除了每一年将费用上缴中心之外,其余所获得的收益都要归个人。

2.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服务质量要强化兽医部门筹资机制

三、结语

本文中,笔者首先对基层畜牧兽医服务的现状进行了阐述,接着又从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服务质量要强化兽医管理机制以及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服务质量要强化兽医部门筹资机制这两个方面对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服务质量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光明.拉亲当前牧区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期刊论文]-中国动物检疫2010,27(3).

[2]魏生明.石文辉化隆县乡镇畜牧兽医科技服务体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期刊论文]-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8,38(5).

[3]马光选.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思路的检视与反思[期刊论文]-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9,23(4).

论文摘要:新疆要使畜牧业在农业中占主导地位,建设现代化畜牧业,必须抓住草业这个关键,而且要按钱学森院士提出的草业理论和实际去执行和完善。草业要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去组织、经营和管理,建立草地科学经营体系。新疆发展草业要因地制宜,兴办草业龙头企业,把草料加工办成大企业,改变草地经营“大锅饭”状况,加大对草业的投入,并培养草业科技、经营队伍。

1新疆农业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

2002年8月301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召开畜牧工作会议,对农业产业结构作出了重大调整,决定把新疆农业结构从种植业为主导地位改为以畜牧业为主导地位,并要把传统畜牧业过渡到现代畜牧业。在《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畜牧业是当前面对国内外市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是当前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最有效途径”。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是总结我区几十年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国内外成功的经验,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条件,特别是市场经济的需求而作出的决策。发展新疆畜牧业,已经是势在必行。

2新疆发展畜牧业的基本条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基本条件

新疆是我国的重要牧区之一,有草地(有效)面积4860.68万ha,占土地总面积的34.4%,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21.7%,占全区绿地面积的86%;草地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和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边缘及河流沿岸;草地季节利用明显。全疆约有70%以上的牲畜不同程度在草地放牧,包括四季、三季或二季在草地放牧。另外,还有几千万亩的农林副产品可以利用。

2.2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四季草地不平衡,草畜矛盾尖锐,尤其是冷季饲草不足据测,草地载畜能力只有3,202.77万头(只),但至20世纪末,我区牲畜已达4,525万头(只),远远超过载畜能力。

2.2.2天然草地退化13逐严重据测普遍退化已达85%,其中严重退化的高达37、5%。表现草质变劣,植被变稀,草层变矮,产量减少50%。

2.2.3草地长期投入不足,建设缓慢牧业、草业的投入只占全区投入的l%左右,占大农业投入的7%~8%,但牧业产值占大农业的25%左右。正如原农业部部长何康视察新疆牧区时所说“三多三少”现象,即产出多,投入少;要得多,给的少;讲得多,落实少。

2.2.4盲目追求牲畜存栏头数有专家认为,新疆牲畜头数的增加,实际是掠夺式侵占草地而取得的。靠天养畜完全依靠天然,一遇风雪灾害,牲畜大量死亡,还增加了冬季草地的压力,形成恶性循环。

3草业在新疆发展的重要意义

3.1草业的概念

草业是建立在草地资源开发基础上的,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以草地各类资源为基础,通过家畜、生物、化工、机械和经济等现代科技手段,建立高度综合的、能量循环的、科学管理的、多层次、高效益的科学技术密集型的产业。

3.2钱学森院士对中国农业产业的论述

3.2.120世纪80年代,钱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国情,以求实的精神,从理论和实践中提出建立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他认为第六次产业革命就是农业上的大革命,把农业产业分为农业、林业、草业、沙业、海业。并把前“四业”定为“绿色农业”,海业为“蓝色农业”。

3.2.2草业要逐步形成产业,用系统工程形式、方法把他们发展下去,可以创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草业产业。

3.2.3草业产业的观点,切合客观实际,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运行规律,很快得到了科技界、各级政府和社会的认同和采纳。

3.2.4草产业理论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我国有了一定进展,将把中国草地科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3.3草业的重要意义

3.3.1草业不仅对畜牧业发展,而且对生态环境建设、绿化、美化环境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得到国家的重视。1987年国务院批转《全国牧区工作会议纪要》中就提出“牧区要实行以牧为主,草业先行……”的方针。

3.3.2草业在我国人多、地少、生态恶化、西部治理、开发和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巩固边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西部的治理和开发尤为重要。

3.3.3草业在20世纪80—90年代通过农业部业务部门和各省(区、市)对口部门的努力和试点,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包括:制定《草原法》;草地有偿承包;牧草繁育、生产;建设人工草地、改良草场、围栏草地;草地牧业综合发展示范项目;建立科研教育、推广、国际交流。

3.4草业对新疆的特殊意义

3.4.1全国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业,新疆更为突出。现在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已经深深意识到这个问题,要使农牧民富起来,关键在发展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牧业的重中之重在于发展草产业,包括:牧区草业、农区草业、林区草业、沙区草业、渔区草业。

3.4.2对草业应该有个新的看法,要用生态学的概念重新认识草原。使草地产生出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化合物,供家畜、动物食用)与环境(覆盖地面,保护土壤免受侵蚀)协调的最高生产力。

3.4.3新疆生态建设中草业起着骨干作用。新疆属于干旱地区,尤其占5/6的平原地区,除了部分河流两岸外,大多属于荒漠、半荒漠植被,都以草本植物为主,也有部分灌木。有专家认为,从生态作用而言,草与林各有千秋,不可厚此薄彼。应该合理的建立草林灌木复合植被,既促进牧业等生产发展,又保护了环境,达到生态平衡。

3.4.4国家农业部最近在《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西部地区特色种植业产品生产历史悠久,产品质量好,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所以,向西部推荐重点发展五类特色农业,其中有一项就是“草业和草地畜牧业”和“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在国内外草、畜产品需求量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发展草业是新疆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新兴产业。

4草业系统工程与草地科学经营体系建设

4.1草业系统工程

按钱学森院士的观点,就是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研究草业系统生产、生态、经营、管理,达到高效益的科学。他说:“草产业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产体系,为了管好.就一定要用系统工程的科学方法,这才是草业系统工程”。所以,草业系统工程实际是草产业组织、经营、管理的学问。而生态草业也应该是草业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基础。

4.2通过全国草业工作者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已逐步形成了草业系统工程的理论,为进一步实践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4.2.1草业系统工程的基础是草地资源,全国有丰富的草地类型(18类)6700余种饲用牧草,有牲畜、动物、水、矿、光、热、风能、旅游、人文资源;资源上的牧草可作绿色饲草、改良土壤、保持水土、美化环境、工业原料、燃料等多功能性。

4.2.2草业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发展草业生产力,推动草业技术革新、生产专业化;发展多种形式的草业商品生产;发展牧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济联合体;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国际合作,促进发展。

4.2.3草业系统工程的实践的探讨。20世纪80年代起至世纪末,在农业部主管部门的主持下,在20个省区,进行了40多个试点(新疆5个点),开展了“发展草地牧业综合经济的草业系统工程项目”,总结出:一个目标、三个三结合、五项改革措施等一套办法。“试点”顺利圆满地进行着,并在全国得到了推广。

4.3草地科学经营体系建设

草业系统工程包括:草业生产体系;草业管理体系;草地科学经营体系。

钱学森院士把草业系统工程的草产业列入第六次产业革命之一,知识密集型草产业,就是把高科学技术用在草业生产(种草、养畜、加工)管理(经济、生态、技术、社会)和经营上去。归结起来,草业发展,一个是产业化问题,用企业带农牧户,加第二个是高科技,就一定能把草产业搞上去。

草业关键在于造就既懂经营善于经营又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才能建设起科学的经营体系。目前,我国已初步建设起如下草地科学经营体系:

4.3.1草地法制管理经营体系《草原法》公布实施已经20多年了,近期国家又在修改、完善已经公布实施,其核心就是运用法律手段,对草地资源实行科学的管理经营,从而保证不断提高其生产力,实现牧业现代化、草产业化和生态环境的最优化。建立一支草原监理队伍,把外部破坏草地与内部过度超载放牧的现象坚决刹住,按法管好草地,按经济规律经营好草地。特别是固定草地使用权后,实行农牧民草地承包有偿责任制,用经济补偿的办法管理经营草地,就能发挥农牧民保护建设草地的积极性。

4.3.2草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经营体系草地保护是草原管理经营的最基本任务。防止草地继续破坏,为农牧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保证草地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确保牧业稳定发展;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创造优质的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对那些乱垦、超牧、滥挖草地植被者要按法处理,根据破坏的程度罚款,甚至绳之以法。要制定各季草地的放牧强度,实行轻牧、禁牧、休牧、轮牧、舍饲等制度;退化严重的草地,也可采取封育、补播牧草、机械松耙、施肥、灌溉等改良措施;更为严重的甚至可以重新建立人工草地。总之,要加强管理、合理经营、科学利用,严防再次退化,充分发挥草地资源再生利用的最高价值。

4.3.3草地建设管理经营体系草地建设是实现草地集约化经营,发展现代化草业、牧业的基础。世界上畜牧业、草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都非常重视草地建设。我国、我区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至今在草地建设中投入了很大一部分资金,从人工种草、飞机播种牧草、退化草地改良、退耕还草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效益明显。在草地建设中,要动员各方面力量一起建,国家、集体、企业、个人都上,实行谁使用、谁建设、谁所有;国家投入的资金为了达到建一块,成一块,取得高效益,要形成一套管理经营体系,层层都有人管,有计划、有监督、有检查、有验收。

4.3.4草地科研、培训、推广经营体系要发展草业,关键要造就一大批既懂科学技术、又掌握经营管理的人才。把草地上的许多研究,落实到区、地(州)县(市),乡草地工作者身上,给他们解决物资、待遇、资金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及时研究保护、改良,人工种植草地等方面的课题,取得成果,经过培训各级人员,从而大面积推广下去。建立一个热爱草业,懂得草业,专心草业,会规范管理、集约化经营的草业专业队伍。要建立一个科研、培训、推广的三结合经营管理体系。今后要按经营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要求改革科技推广体制,变科研成果为生产力,直接推动草业蓬勃发展。

5发展草产业关系到新疆大开发命运

尽管草业在我国发展尚处于初级阶级,但它对畜牧业、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市场开发潜力巨大。“西部大开发不是大开荒”,必须草业先行,这是我区大农业发展经验教训的总结。新疆如何发展草产业我们的主要建议:

5.I因地制宜发展草业

长期以来在“三重三轻”(重农轻草、重畜轻草、重林轻草)的影响下。草地资源破坏严重.力口之天旱等自然因素,草地退化严重,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最近,国家准备投入巨资保护1667万ha被破坏的草地,并建设了200万ha人工草地暂时取而代之。这是一项重大措施,必能为我区发展草业、牧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破坏的草地首先是围栏保护封育。禁止继续乱牧,同时,可采取松土、补播、灌溉等措施,封育5年左右即可恢复。人工草地建设主要放在开荒后的弃耕地、闯田、低产田上,这是个既快又省的办法。新疆有133万ha弃耕地,67万ha旱地、闯田、低产田,还有近133万ha平原和山区天然打草地需要改良提高。农田种植苜蓿面积从目前的4%左右(133万ha,主要是生产建设兵团各团场种植的)提高到10%(33万ha),再慢慢达到15%~20%(50~60万ha),搞好草田轮作(兵团各团场,地方农牧场都有经验),可提供大量优质蛋白质饲草,又培土肥田,近田养畜,达到畜草丰收。

关键词:草原;牧户意愿;Logistic模型

一、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就要建设新牧区,新牧区建设关系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和草原生态的安全和保护。草原是牧民的生存、发展保障,也是新牧区发展的物质基础。从1984年在全区实施草原经营权和承包权一制开始,不断的加入法律条令,来完善土地制度。随着条令的增加牧民间自流转现象变得要越来越多,这有利于草原的合理利用和规模经营。意愿选择会影响牧民自己的收支、草地流转机制、,进一步影响该区域的经济社会稳健发展。也不断的补充现有法律的缺陷,使之完善草地流转法律制度,更好地引导牧户参加草地流转,给牧户草地流转提供了更安全、更权威的保障。

二、文献综述

草原流转是指拥有草地承包经营权的牧户将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牧户。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姚洋指出当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支出的时候,牧户就倾向参加流转,这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洪名勇,关海霞指出,现有就业的不公平行性和农村社会保障的不完善,土地法律的不全面,让土地成为农户的生活保障,”。郑书刚指出牧户之间的流转很少有正式的合同,以口头形式为主;流转对象也出现很多类,流转主要向大户集中;在发达地区,也有企业参加流转现象。张引弟指出现有草地流转只涉及规模化经营,对生态、牧民生计很少考虑。

三、牧户草地流转意愿

为了深入分析内蒙古地区草地流转的基本特点,本课题组在锡林郭勒盟,对不同类型乡镇的约56户牧户进行了实地调查。

(一)1.样本户基本情况

2.草地流转意愿现状

(二)牧户流转意愿模型分析

Logistic回归是分析因变量为两种值的分析。本文因变量将“不愿意”选为参照水平,设不愿意流转入=0,愿意流转=1。

(1)牧户户主年龄。统计方差一致性检验的显著值为0.034,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极显著。年龄越大的牧民越倾向于不转入草原。原因:牧民的年龄越大,劳动能力就下降,倾向于保留自有草原提供生活保障,不愿意转入草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会进行放牧,而进城进行家庭劳动。

(2)承包草原面积。统计方差一致性检验的显著值为0.017,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极显著。承包草场面积越小,则牧户越倾向于转入草原。因为草原面积过小,不仅不能进行规模化生产,还限制了畜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畜牧业生产成本,降低了牧民的畜牧业收入水平。随着草原面积的增加,规模化经营产生,牧户愿意进行流转。如果承包的草场面积大的话,自己本有规模经营的可能,所以牧户的流转意愿会少。

(3)家庭畜牧数量。统计方差一致性检验的显著值为0.084,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极显著。牧户畜牧业数量越高,其资本更能与草地资源相匹配,转入草原的意愿愈强烈。

(4)文化程度、劳动力数量、净收入不是影响牧户草地流转意向的主要因素。统计分析显示,检验结果不显著。这说明,在对草原土地流转问题的看法上,劳动力数量没有根本性影响,文化水平的提高也未对此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四、基本结论及政策建议

(1)国家或地方政府可以适当控制草原流转价格,引导牧户自愿流转。结果表明,牧户畜牧业数量越多则意愿越大。国家或政府应充分考虑牧户利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让牧户感受到流转草地后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激发自愿积极性。

(2)对自愿接受培训的牧户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牧民素质。研究表明,拥有职业技能的牧户意愿较强。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人才,采用单位招工、技术培训、上岗资格获取、就业等一条龙模式。另外,调动各类技校、社会办学等多种培训机构,构建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体制。

(3)增加牧户家庭年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家庭年收入越高,意愿越强,追求较好生活环境的意向更强。政府可实施多方面的支农惠农政策,增加牧户收入,激发意愿。(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

参考文献:

[1]钱文荣.浙北传统粮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2,07:64-68.

[2]张引第,孟慧君,塔娜.牧区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及其对牧民生计的影响:中国草原发展论坛,合肥,2009

[3]洪名勇,关海霞.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经济问题,2012,(8):72~77

THE END
1.20242024-2030年畜牧机械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docx,2024-2030年畜牧机械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TOC \o 1-3 \h \z \u 摘要 2 第一章 畜牧机械市场概述 2 一、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2 二、 主要产品类型及应用领域 3 三、 行业发展阶段与特点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226/5142211211012020.shtm
2.畜牧业新动态现代养殖技术的革新与发展现代养殖技术的革新与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畜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养殖资讯显示,这一行业不仅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而且在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方面也展现出了新的希望。 首先,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得养殖过程更加精准化。通过大数据分析、https://www.oqjabrjjyc.cn/zheng-ce-fa-gui/439657.html
3.牛羊生产技术概述与创新发展趋势简介牛羊生产技术概述与创新发展趋势 一、引言 在全球农业的发展中,牛羊生产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肉类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提高牛羊生产效率和质量成为了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本文旨在探讨牛羊生产中的主要技术,并分析这些技术的创新方向,以期为提升养殖业水平提供参考。 二、传统与现代化生产https://www.jhdy839iwu.cn/sheng-zhu-pin-zhong/473028.html
4.畜牧机械制造行业市场现状分析畜牧机械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畜牧业的生产效率,还改善了养殖环境和动物福利。本文将对畜牧机械制造行业的市场现状进行详细分析。 一、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近年来,畜牧机械制造行业的市场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机械化设备的需求日益https://wenku.baidu.com/view/26ede76e43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d5.html
5.牧草收获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作者本人免费下载 |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牧草收获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刘青 开通知网号 【摘要】:<正> 牧草在畜牧业中占很重要的位置,因而提高牧草质量、降低损耗、减少劳动量是国民经济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为缩短牧草收获期,提高牧草质量,不仅需要提高机具收获牧草的工作速度,而且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JSP197301008.htm
6.罗茨风机渐开线罗茨风机2020~2020年度,全市科技人员结合南通实际,撰写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一大批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为推进科技创新工程作出了积极贡献。经南通市自然科学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认真评审,并向社会公示,共评出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120篇,现予公布。https://www.zqblower.com/a/6067.html
7.东北农业大学博士毕业要求2、论文开题 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论文开题工作,未修满学分的不能开题;开题报告内容应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来源、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内容、预期成果、实施方案与进度安排、主要参考文献等。 3、论文撰写要求 论文工作需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的结构应符合要求,条理清楚,用词准确,表述规范。http://www.okaoyan.com/_m/kaobo/497665_4.html
8.关于玉米论文范文资料与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和趋势有关论文参考文献《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和趋势》:关于免费玉米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玉米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摘要:玉米是一种粮食、饲料兼经济作物,在我国有着比较长的生产历史,从上世纪90年*始我国的玉米研究和生产发展非常迅速: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照目前我国的玉米生产量还远远不够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http://awelcometoquestionwww.anydaily.com/biyelunwen/169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