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篇农业机械化论文3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农业产业发展成绩斐然。尤其在国家乡村振兴局对乡村振兴事业进行了统筹规划后,有效地调动了各种社会资源助力乡村振兴事业,由此,我国乡村振兴事业进入了全新的纵深实施阶段。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充分整合各个层面的资源,重视现代化农业技术与手段的应用,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化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的优势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进一步探讨农业机械化的推进措施,对后续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
1.1农业机械化内涵所谓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过程。在农业机械化模式下,农业生产能够更好地与二、三产业进行融合。通过大范围推广应用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力成本,消除以往农业生产活动技术水平低、效率不高的弊端,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因此,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方向。
2推进农业机械化对乡村振兴的积极影响
2.1调整乡村劳动力结构农业机械化就是用农业机械设备代替传统农业人力劳动,将农业种植者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转型升级。毋庸置疑,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释放出来的劳动力会向第二、三产业流动,这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机合作组织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大幅提高了农机服务的有效性,最大程度地整合了乡村农业机械设备资源。在明确农民的所有权、经营权的前提下,农机合作组织进一步提高了农村资源利用的灵活性,如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开展集约化经营,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业机械利用效率,发挥农业机械化的优势,有力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3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农业经济,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过程中,即使农村开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业依然是农村最核心的产业。而农业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很大程度地依赖于自然条件,所以一旦出现极端气候或自然灾害,势必会影响农业的正常发展,对乡村振兴成果也会造成损害[5]。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如通过农业机械抢墒播种、节水种植等,能够有效地降低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依赖性。
2.4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同时还要重视乡村的生态和文明建设。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普遍存在秸秆焚烧的行为,秸秆焚烧会产生大量的CO2和烟尘,给乡村的自然生态造成严重影响。在农业机械化推进过程中,通过农业机械设备,将秸秆粉碎还田或者打捆回收,既高效地处理了秸秆问题,又解决了传统农业生产活动中秸秆处理方式引起的生态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同时还能够增加新的收益,以更绿色环保的方式增加土壤的有机物含量。除了秸秆焚烧问题,在传统农业生产活动中,病虫害的不当处理也经常会带来环境破坏问题。如农户经常使用农药、化肥来处理病虫害,但农药化肥的使用会给土地、空气带来不利影响,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还会随着农产品转移到人体中,给人的健康带来威胁。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一方面可以通过使用现代化机械设备实现病虫害的无害化处理;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的推进能以更精准的剂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能够将化肥农药的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既能够满足农业的正常生产需求,又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6]。
2.5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业机械化极大地改变了农业的种植方式,能够更容易地实现深耕、深松作业,改善土壤品质,提高土壤肥力,从而达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目标。在农业机械设备辅助下,农业生产活动能够进一步实现节水、节种和节肥,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增产增收。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方向就是实现产业化发展,而产业化发展需要在科学和精细的农业生产分工协作的基础上进行规模化经营。要全面提高农村地区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就要稳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充分调动各方资金,加大对农业生产技术的投入力度,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以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机械化的推进措施
3.1提高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1)进一步加大在农业机械设备方面的研发力度。我国地形地势复杂多样,要普及农业机械化,就必须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研发与之相适应的农业机械设备。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实际种植或养殖需求,研发专门的农业机械设备,如针对南方丘陵山区,研发中小型农机设备,适应坡地、小块地的作业需求。面对新型农业经营发展需求,需要研发更加节能环保的农机设备以适应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2)加大对新型农业机械设备和相应技术的推广力度。针对我国几种重要粮食作物,加快农业机械装备更新升级,通过示范推广、财政补贴等方式推动新型农业机械设备更快地应用到农业实际生产活动中,加速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老旧农机装备,促进植保无人机的推广应用。同时通过引入“互联网+”,加快建设智慧农业,建立健全农业机械信息化服务体系,实现农业种、水、肥、药一体化精准作业,推进智慧农机设备的协同发展[7]。3)地方政府应加强引导和规范。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农业机械质量的监管,规范农机设备生产与销售企业的行为,明确其主体责任,同时对农业产品的实用性、安全性进行跟踪调查,督促企业履行售后责任。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为新型农机设备的研发营造良好的环境。
3.2改善农业机械化作业基础条件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要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农业种植区进行农田改造并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将分散的小块农田连接起来,对陡坡进行平整改造,方便大型机械耕作,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机械装备的普遍适用性[8]。优化农业机械装备作业配件,通过合理统筹,合理规划农机设备资源,并做好农机设备的日常维修。完善其他农业作业环节中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流程,如储藏保鲜、烘干、加工等农机作业服务配套环节,并将晒场、粮食烘干设备、机具库棚建设等配套设施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
4小结
农业机械化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化的持续推进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推进农业机械化能有效地提高我国农业的经济效益,助推我国早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作者:王金田单位:沂水县农业农村局
农业机械化论文2
农业机械产品具有种类多、结构复杂、易操作等特点,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建设发展较好[1-2],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因此,我国需利用数字化设计技术,明晰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内涵与优点,并将当下我国的实际情况与数字化设计技术融合起来,使数字化设计技术能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与价值,因此在农业机械设计中加入数字化设计技术有着重要意义[3]。
1农业机械设计领域的发展现状
1.1专业人才队伍匮乏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农业机械化道路上起步较晚。同时,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农民整体文化水平较低,数字技术人才缺乏,导致农业发展观念滞后,且未对农户进行专业的培训,农民对农业机械化发展认识不足,对先进设备的接受程度不高[4]。
1.2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支持不足我国土地辽阔,农作物品种繁多,由于农作物特性的差异,对农业机械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机械产品需要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性和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进行开发和生产。例如,一台收割机可以细分为小麦收割机、玉米收割机、油菜收割机等。针对这些产品,不仅要进行研发和生产,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需要庞大的人力和财力。农业机械化缺乏社会广泛支持,加上传统技术手段难以满足要求,进一步阻碍了农业机械设计的发展。
2数字化设计技术在农业机械设计的应用
3农业机械数字化设计的发展前景
3.1满足实际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机械设计不断向前发展,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不同,因此也伴随着相应的问题。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计除了满足外观以外,还有性能与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基于此,伴随着使用场景的不同,适用人群的不同,农业机械设计还应该将各种需求的协同作用考虑在内。如此,将数字化设计技术融入农业机械设计中就显得意义重大,数字化设计技术可以多方协同,促进设计者与厂家实现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这样既能够体现出数字化设计理念下的产品协同优势,同时也可以真正制造出符合人们实际需要的产品,为农业机械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供一定支持[10]。
3.2扩大覆盖范围从当前国内农业机械设计行业用到VR的情况来看,相较于国外的一些设计来说,在机械设备中融入VR技术的覆盖面还需要不断扩大,尤其是在可视化技术方面,国外一般是将CAD作为核心技术,通过单独建立功能性强的模型,依靠输入模型的方式,将其传递到VR环境中,以此保证能够实现强化设备的目标。如一种农业机械设备,其包含特制的VR头盔,通过屏幕能够直接让操作者进行操控和体验。从总体上来看,在国外的发达国家,VR技术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已经相对比较广泛,并且技术也趋于成熟,我国还需要不断地完善VR技术在农业机械设备中的应用,不断地完善理论基础和模式。
4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运用数字化技术以制造出效果更好、性能更佳的农业机械设备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我国需继续提升数字技术水平,并将二者相融合,使得我国的农业机械设计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最终促进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
作者:席艳单位:江西科技学院
农业机械化论文3
2022年9月21—22日,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农机院)、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主办,钟祥市人民政府、农业机械杂志社承办的“2022第十届中国农机高端论坛暨2021中国农业机械年度TOP50+颁奖盛典”在湖北钟祥市盛大举办。本届论坛上,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副站长徐振兴作了题为《农机化发展形势任务思路措施》的报告,从生产实际出发,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机化发展形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重点任务和发展措施。
1农机化发展形势
徐振兴指出,近年来农机化发展的法规体系不断健全、政策扶持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蓬勃发展、鉴定推广改革创新、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推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初显成效。2021年,全国农机总动力10.78亿kW,较2020年增长2.03%。各类机具保有量2亿台(套),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177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60.61亿元,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3大主粮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我国已成为世界农机制造和使用大国。但仍然存在短板弱项,这些也正是当前农机化发展的重点。
2存在的问题
3重点任务
4发展措施
一是要对标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及机具设备尽快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经营者(农民)手中。二是高质量推进鉴定检测。以信息化智能化检测方法等手段提升鉴定检测能力。三是创新技术推广工作。开展试验示范,推动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同类机具性能测试、生产考核和综合评价。四是充分利用购机补贴政策。农机购置补贴要做到应补尽补,达到市场有销售就应有补贴,实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包容性。五是工作策略上要联合协作。充分发挥行业系统人才、技术、资源、体系的力量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