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余年坚守钻研,用一项项新技术让新疆葡萄酒名扬天下;耄耋之年坚持坐诊带教,妙手仁心只为救人和传承;精钻科研之地,实现棉花绿色、优质、增收的重大突破;扎根教育一线,潜心钻研科技创新教育,点亮学生的科学梦想……一直以来,在昌吉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总是离不开各行业领域科技工作者的身影。
今年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展现科技工作者报国为民的风采,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全社会支持科技事业、爱护科技人才的氛围,增强科技工作者的获得感、荣誉感和科技报国的使命感、紧迫感,现对在昌吉州“八大产业集群”和民生领域中取得突出成果的一批科技工作者事迹进行展示,促进形成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强大合力。
让我们一起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
二十多年专注精心酿造东方味道
党国芳,男,中共党员,中信尼雅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品酒师。先后获得“全国酿酒行业技术能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届品酒大师”“中信国安集团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深耕科技教育点亮学生科学梦想
党延军,男,中共党员,玛纳斯县第四中学原专职科技辅导员、正高级教师。先后被聘为首批“自治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昌吉州科普专家讲师团特邀讲师”,多次荣获国家级、区州县级“优秀科技活动指导教师”称号。
在钻研校园科技教育方面,党延军研发出一套整合科技创新和活动的“一廊十七室”教学模式,在校园航模遥控飞机制造技术和飞行操作训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党延军积极组织和训练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教育竞赛活动,获得国家级奖项8个,自治区级奖项80余个,昌吉州级奖项120余个,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9项。
在传授科普教育技能方面,党延军积极参加玛纳斯县各类青少年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和科技教师培训工作,在全疆受邀讲学11次,培训科技教师达800余人,科普宣传受众达10000余人次,为新疆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技术和智力支持。
从医数十载妙手为人民
何复东,男,中共党员,全国名老中医、昌吉州中医医院原中医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何复东工作室负责人,先后被评为第五批、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师承指导老师。
在中医临床实践和辨证中,何复东逐步形成“益肾扶正”学术理论,并据此创立“何氏葛九汤”及临证加减经验,以益肾来扶正攻邪,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何复东参与研制的益肺解毒汤,在全州各县市医院推广,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独特优势。
在中医临床科研中,何复东研发并获得批号的中药制剂有壮腰益肾丸、鱼腥草止咳糖浆、银柴感冒片等,先后在各类中医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编写出版《内科常见病临床特异性辨治》《何复东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名老中医何复东验方集》等6册医书,其中主编出版的《中医内科查房手册》,获得了“昌吉州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西北五省(区)优秀科技图书奖”。
坚守煤海一线打造绿色矿山
韩勇,男,中共党员,国能新疆红沙泉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矿长、高级工程师。先后获得“国家能源集团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国家能源集团优秀十大矿长”等荣誉称号。
韩勇以加强矿山生态修复、打造绿色矿山为目标,带领团队先后开展了“2030重大生态修复先导项目”及“煤基大宗固废生态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其中干旱生态脆弱区煤炭基地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研究项目研发成果在露天矿排土场区域得到成功应用,经中国煤炭协会8名工程院院士研究,该项目达国际领先水平,为干旱荒漠区经济建设和生态安全提供了科技支撑。
担任矿长以来,韩勇在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工作,2019年煤矿取得“国家级绿色矿山”称号,2022年取得绿色矿山协会创新先进奖一项。
钟情小麦15年科研推动单产提升
蔺怀龙,男,中共党员,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研究院总经理、院长、中级农艺师。
蔺怀龙毕业后选择从事农业。2009年,蔺怀龙进入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小麦研发与新品种推广管理工作。
15年来,蔺怀龙先后参与选育新品种38个,其中主要选育的新品种九圣禾D1508在2019年、2020年、2022年经农业农村部专家实测验收,平均单产分别为806.76公斤/亩、822.21公斤/亩、867.87公斤/亩,突破了新疆小麦单产800公斤的纪录。目前,九圣禾D1508小麦的推广种植面积已经超过25万亩,亩均增产50公斤。按照冬麦收购价2.75元/公斤计算,每亩能增收137.5元,九圣禾D1508已经帮助全疆各地种植户累计增加收入3437.5万元,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极大地促进了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
借助融媒力量为昌吉科普插上翅膀
刘伟,男,中共党员,现任昌吉州融媒体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2021年荣获第六届自治区科普奖。
创新工艺让生命在淬炼中绽放光彩
李渭鹏,男,中共党员,新疆新鑫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阜康冶炼厂总工程师,获得2022年“自治区企业创新达人”称号。
李渭鹏带领科研团队先后建设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自治区镍铜钴湿法冶炼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带领企业推进硫基镍钴渣多组份深度分离提取关键技术开发及工程示范建设,推动企业荣获全国有色技术行业先进集体、国企创新成果二等奖。
深耕畜牧业用“科技”养出好羊
刘志强,男,中共党员,新疆上品美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高级畜牧师,先后获得昌吉州引进开发生物新品种奖一等奖、昌吉州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自治区科学进步奖二等奖等,是新疆2023年度第一批“天山英才”培养计划“三农”骨干人才。
刘志强从事畜牧行业26年,他带领科研团队成功开发推出以湖羊为母本、综合配套12项先进养殖技术的肉羊高效养殖模式,扎实做好多胎湖羊育种、疫病防控、饲养管理、接羔育幼等工作。
刘志强主持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多胎肉羊育繁推产业链平台,推广2023年度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专项农区多胎肉羊高效养殖模式,先后带领企业获得了“自治区肉羊核心育种场”“自治区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实训基地”“自治区农区高效肉羊品种选育推广技术体系示范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荣誉称号。
心系百姓冷暖情牵供热事业
马贵东,男,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能源师,中国城镇供热技术委员会委员、新疆住建厅电采暖专家委员会委员、新疆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精钻科研之地幸福之花开满田
宋美珍,女,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西部农业研究中心高品质棉花生产模式与技术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获自治区“天池计划”高层次人才称号。
宋美珍潜心研究棉花遗传育种、植棉技术标准化、棉花生理及营养调控。率领团队选育早熟不早衰棉花品种5种,其中“中棉所74”是我国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特早熟棉花品种,该品种集特早熟、优质、高产和抗病等综合优良性状为一体。
宋美珍主持数十项国家级重点项目,参与2022年自治区重点研发专项厅地联动项目“双30A”早熟机采棉品种选育及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制定行业标准2项、昌吉州地方标准9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品种权8项、著作6部,发表SCI论文56篇,与多家企业形成了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等实质技术服务。
深耕线缆技术醉心科研创新
于海波,男,中共党员,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线缆厂装备产线总工,高级工程师,新疆装备制造业技术专家,荣获2022年新疆“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2004年,于海波从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进入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从一名基层的技术员做起,开始从事新产品研发、工艺改进、市场推介、技术降成本等工作。于海波与团队始终致力于开发技术先进且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
科技创新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所在,科技创新的成果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在科技创新方面,于海波与团队凭借刻苦钻研的精神,共计研发防鼠防白蚁电力电缆、潜油泵电力电缆、变频器连接用电缆、铝合金电缆、柔性矿物质绝缘防火电缆等20多项业内市场急需的新产品,累计获得实用新型专利8项,发明专利1项。
填补技术空白促进煤化工产业发展
杨晓勤,男,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特别助理,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正高级工程师。
在生产线技术改造方面,杨晓勤主持开展年产50万吨离子膜烧碱60万吨聚氯乙烯及配套工程的升级改造和年产40万吨合成氨60万吨尿素项目的升级改造。这两大提升改造工程,带动就业3500余人,年实现销售收入46亿元,利润7亿元。
在技术提升研发方面,杨晓勤主持研究的氯碱生产节能减排技术,将氯乙烯生产中的高沸物二氯乙烷回收利用,对精馏系统排污密闭回收改造,优化烧碱冷冻水流程,解析蒸汽冷凝液回收利用,改造从电石渣浆中回收乙炔气体技术,不断提升PVC生产线能效水平,年创造效益1423万元。他主持的基于准东煤的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研究,填补了疆内全部以准东高碱煤为原料的煤气化技术的空白,促进了新疆煤化工技术的发展。
扎根医学检验致力医疗科研
叶扬,女,中共党员,现任昌吉州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检验师、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授、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分院行业专业带头人。先后荣获自治区第二批天山英才,昌吉州第四批、第六批医学检验诊断高层次人才工作室领衔人,昌吉州第七批拔尖人才,昌吉州第一批科技拔尖人才,昌吉州突出贡献优秀人才等称号。
在昌吉州人民医院检验科的32年里,叶扬攻克了Hcy代谢关键酶基因甲基化调控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子机制等系列难题,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医学检测工作,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为患者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减轻病人痛苦,降低治疗成本。
2012年至今,叶扬相继研发出6项国家发明专利,撰写医学专著4本,在全国及省级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项目累计获得区、州科技进步奖10余次。
变废为宝当好危废处置“把关人”
曾波,男,中共党员,现任新疆新能源(集团)准东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主任,荣获2023年“自治区最美科技工作者”“自治区企业创新达人”称号。
曾波主要负责公司危险废物资源化工艺技术研发、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质量管理和工艺优化、知识产权管理和科技项目申报。主持并承担了2022年昌吉州科技计划项目“有机硅废触体资源化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曾波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一种废硫酸处理系统”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废硫酸处理反应槽降温装置”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发明专利“一种PVC乙炔净化废硫酸回收处理的装置及其方法”,目前已进入实质性审查阶段。作为主要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电解铝大修渣制备掺杂铝的管状氟化镁的方法”“一种利用铝电解废槽衬制备掺杂Yb3+的光学材料的方法”。
潜心研发为变压器装上“科技芯”
赵国峰,男,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变压器厂验证负责人、高级工程师。
赵国峰一直从事变压器研发及仿真验证工作,主要负责从10千伏至800千伏全系列变压器产品波过程、电场仿真计算工作,先后完成了甘肃常乐电厂百万机组三相一体SFP—1140000/800发电机变压器,并于2020年获得自治区优秀新产品一等奖;出口津巴布韦ODFS—250000/400、ODFSZ—210000/400产品,其中210000/400接线原理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在科研及标准原则方面,赵国峰主持和完成“330千伏等级植物油变压器绝缘研究”“层压纸板及层压木电场计算及试验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制定2项设计原则;参与的“110千伏—750千伏系列产品绝缘结构优化及推广应用”创新项目,获得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创新进步奖二等奖。
老骥伏枥追梦金色麦田
张正才,男,高级农艺师,退休后潜心研究优质冬小麦品种,荣获2019年自治区“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张正才还致力于研究葡萄、桃树等冬季不埋土、自然越冬新品种。目前,他选育的酿酒葡萄品种能耐受零下30多摄氏度,葡萄糖分含量高达26%,免疫性强,颜色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