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类专业论文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产类专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当前水产学科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水产学科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针对水产类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教材建设突出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2.建设与教材内容基本对应的英文影像资料库

传统教学课堂气氛不活跃,形式死板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缺乏形象、生动、有趣的影像资料。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方式形象、生动,我们的改革建立了与教材内容基本对应的英文影像资料库。通过观看影像资料,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可以达到锻炼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的效果。

3.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主”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转变传统的课堂角色,教师做指导,学生当主角。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革,重点是学习角色的转变。过去是学生被动地学,是配角,现在要求学生主动去学,当主角。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课程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授课中,避免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要综合加强听、说、读、写、译的训练。教师主导集中学习后,让学生分组分别对课程的不同专题进行扩展学习,并以答辩的形式向其他同学讲解和接受提问。最终达到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当中。具体步骤为:

(2)学生分成小组,每一组对课本中的一个专题进行扩展学习,通过查阅英文文献资料,撰写小论文。

(3)在课上小组成员以论文答辩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首先以论文内容汇报的方式对材料作介绍,然后听讲者提出问题由小组成员回答。以上过程要求学生尽可能用英语表达。转贴于4.丰富专业英语课程考核的形式

三、教学改革的效果

通过以上方式,我们对水产学科专业英语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创新,改革以培养英语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对教材、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动力、学有所用,变以往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其成为专业英语课程中的主角,使其在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得到锻炼。我们根据专业英语的改革措施,针对改革效果设计了调查问卷,在水产类专业在读本科生以及毕业生中做了问卷调查。

虽然此次水产类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教学改革是一条漫长的路,不同时期,面对不同形势,需要实施不同的改革措施。因此,如何通过水产学科专业英语的教学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更加有机结合在一起,还有待于广大的英语和水产科学教师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李伟,陈晓阳,李慧.生物科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文教资料,2006,(8):78-79.

[2]张艳玲,胡青.大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81-83.

[3]张恒,金叶玲.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J].淮阴工学院学报,

关键词:水产养殖;专业建设;培养模式;班主任;就业

渔业产业包括以养殖、捕捞、种苗等为主的渔业第一产业;以加工、渔机制造、渔船改造、饲料、药物为主的渔业第二产业;和以流通、存储、休闲渔业等为主的渔业第三产业。《2018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1]数据显示,2016年10月—2017年11月,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24761.22亿元,其中渔业产值占49.73%,全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46.37千克(人口139,008万人)。水产养殖业不仅在世界食品供应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还能够带动全社会渔业经济中很多环节的发展。与2012年相比,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水产品消费7.5公斤,增加2.1公斤,增长39.7%[2],以上数字充分体现了水产养殖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和其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

一、对标战略需求

广东是水产养殖大省,也是水产养殖强省。2016年,广东省渔业经济总额为2863亿元,仅次于山东和江苏,位列全国第三。广东省水产养殖面积55.5万公顷,居全国第六,但养殖产量却全国第一,说明广东省水产养殖技术领先,同时也表明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水产养殖生产各环节提供的优质服务,体现的重要作用。我校地处广东省西部,毗邻南海,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水产一级学科被列为“攀峰重点学科”,拥有水产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珍珠养殖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学校正全面贯彻落实“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强化办学特色,以更加先进的理念培育社会英才[3]。

二、加强专业教育

三、改善培养模式

四、重视班主任工作

五、专业建设与就业指导

[关键词]涉农高职院校;农业现代化;服务能力

2013年底至2014年初,笔者所在课题组走访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就涉农专业建设、农科教统筹模式、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科研等问题开展实地调研,并召开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和农业现代化能力研讨会,在对比江苏和安徽两省两所涉农高职院校服务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各自优劣之处基础上,通过梳理两者在环境影响、制度设计、政府角色定位和实践举措等方面的差异性及其原因,试图探索涉农高职院校服务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路径和改进策略。

一、引言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前身是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3月通过更名,隶属于江苏省农林厅,是一所以培养畜牧兽医类高技能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也是2010年确定的首批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学院以农牧专业为主,经过多年探索发展,形成一系列专业建设、服务“三农”发展的模式和做法,在全国涉农高职院校中享有极高的公信力和美誉度。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2003年6月,由安庆市农业学校、安庆市师范学校和安庆市财贸学校等四校合并组成,2010年被确立为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单位。学院开设有植物保护、园林技术等五个涉农专业,初步形成农林类专业建设群,其立足于区域发展,根植于农业大市发展需要,通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等方式,创新手段,推进服务农业现代化进程,绩效突出。

二、四个维度的实证分析与比较分析

(一)专业服务能力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在原安庆市农业学校基础上组建学院园林园艺系,开设有植物保护、园林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园林建筑、都市园艺、食品加工技术六个涉农专业,另外,其他系部部分专业如经济贸易系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专业也涉及到农产品营销,但不能划定到涉农专业范畴。其中,植物保护是安徽省高职院校中唯一涉农省级特色专业,师资力量、专业特色和服务能力较强,2013年,园林技术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隶属于江苏省农林厅,专业布局与全省农业产业尤其是农牧产业发展要求匹配度较高,专业设置基本合理;安庆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安庆市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对接安庆农业大市市情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开设涉农专业,主要服务领域分布在种植业和园林园艺领域,服务领域相对逼仄。

(二)服务平台承载能力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与安庆市发改委、安庆市教育局、安庆市属高校等部门合作,通过对安庆市职业教育供需关系的大规模调研,剖析地区职业教育供需关系背后隐藏的深层次问题,并结合江苏、浙江等地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资源有效整合的有效做法,于2013年12月底,由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协会及科研机构等组成的安庆职业教育联盟正式成立,试图通过职业教育联盟整合安庆市职业教育资源,推进安庆市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见图2)。〔2〕在此联盟框架体系下,成立现代农业类专业群建设协作组,该协作组旨在通过政策上的引导、技术上的支持、信息上的交流和项目上的服务,提升安庆农业类职业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与此同时,依托省教育厅“高职农林类专业卓越技能型人才创新实验区”和“园林植物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项目,与省内外20多家涉农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推进项目化依托基地建设。

(三)农科教统筹模式服务能力

基于高职院校尤其是涉农高职院校对接城镇化、一线涉农企业和农业经济的天然优势,整合农业、科技和教育多种资源,发挥各种利益攸关方主体作用,农科教统筹是高职院校服务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上述两校也不例外。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采取“私人定制”模式,贴近农业合作社实际需求,展开面对面技术服务。过去,安庆职院主要通过科技下乡、项目定点等形式向农民提供技术服务,但服务范围有限,服务的实效因服务覆盖面不大而难以尽如人意。在对安庆望江、岳西、潜山等地农业专业合作社调查中发现以种植业大户、渔业大户等为代表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对于农业科技的需求非常迫切,学院顺势而为,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优质的合作平台,为安庆“三农”发展提供更加优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点单式”服务。《中国教育报》在实地调查后认为该院农科教统筹模式“紧密契合区域发展,在服务区域产业建设、服务行业企业发展、服务教师职业发展和服务学生终身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学院事业健康、快速、创新发展。”〔5〕

(四)研发能力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全省创建全国畜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依托优质科研平台和较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加强与其他科研院所及企业合作,开展协同创新,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均得到大幅提升。“近五年先后承担部、省、市级纵向科研项目300多项,累计科研项目经费超过1亿元。”〔6〕应该说,其研发能力在全国高职院校中位居前列。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截止到2014年4月底,共争取世界银行“农民工培训与就业”项目、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提升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国高教学会项目、安徽省教育厅研究项目、安庆市科技局、发改委、商务局委托项目等100项项目,据教务处和财务处初步统计,既有科研项目经费和学院配套经费共计977.3万元。其中,涉农专业科研课题经费数额达三分之一以上。单纯从数量指标看,位居安徽省领先位置,个别领域项目在全国也处于领先状态。

三、结论与改进策略

在对比江苏和安徽两所涉农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平台搭建、服务模式和研发能力基础上,本课题组试图作出以下结论,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与涉农高职院校服务能力之间形成互相倒逼的互动关系,涉农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集群要高度契合,方能夯实服务能力提升的坚实基础。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作为综合类农业高职院校,其开设涉农专业比例达到67.3%,基本覆盖到农牧产业结构各个基本面,每年为农牧产业转型升级输送3000多名技术技能型人才。安庆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地方性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群是重点建设的七大专业群之一,涉农专业面不广。在既有的涉农专业建设过程中,考虑到师资力量、选择路径和办学成本等系列制约影响,建议可以围绕安庆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和大别山片区现代农业发展市场需求,增设茶艺、农产品营销等二至三个涉农专业。

政府支持力度是实现涉农院校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政府通过财政支持、政策倾斜和人才支持等方面的举措可以在短期内产生对涉农高职院校的集聚效应,形成强大的办学驱动力,江苏省政府关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江苏省农委关于校企合作的意见、泰州市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政策支持,不论是在政策力度,还是资金数额,或者提供条件的优惠度方面,都给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创设了极佳的环境。安庆市政府在高校债务化解方面为地方高职院校提供了发展机遇,主导成立区域性职业教育联盟,也搭建了能承载校企合作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良好平台,还需要在项目资金配套支持、人才引进渠道拓展、校企合作鼓励政策等方面出台新的举措。

农科教统筹、产学研合作同步推进中需要处理好政策性研究与技术性研究的关系。江苏农牧科技职院瞄准农牧产业的技术研发力量非常雄厚,成果也很丰富,对接一线农业生产力衔接度非常高;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拥有世界银行、教育部人文社科和中国高教学会等高级别研究项目,致力于“三农”问题的政策性研究,在农民职业教育、农民工培训模式、农科教统筹模式、农业企业现代化等领域形成了一系列成果,但农业技术研发类项目偏少,这是职业院校实践性的定位略有偏差,需要在科研政策、科研环境和人才积累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整。

〔参考文献〕

〔1〕〔3〕董海燕.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农科教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2013

〔2〕储诚炜,吴一鸣,谭维奇.职业教育联盟框架构建和运行机制实践探索与研究――以安庆市职业教育联盟为例〔J〕.职教论坛,2014,(12):21-24.

〔4〕吉文林,杭瑞友,葛竹兴.“工学研融合”培养现代畜牧业技能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研究,2014,(07):50-52.

〔5〕王寿斌.扎根区域沃土才能长成参天大树〔N〕.中国教育报,2013-04-16(5).

〔6〕苏农牧.举世瞩“牧”如你所“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办学成果掠影〔J〕.江苏高教,2014,(03):156.

[收稿日期]2015―01―08

论文关键词:涉海企业;工程类专业;人才;互动平台

一、国内外海洋产业的发展状况

海洋产业是人类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所进行的种类生产和服务活动。按三次产业法分类,海洋产业分为海洋第一产业(海洋农、林、渔业)、海洋第二产业(海洋油气业、海滨矿砂业、海洋盐业、水产加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和海洋第三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社会服务业等)。“涉海企业中的工程类专业”一般指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油气业等行业。

1.国外海洋产业发展迅速

1998年,加拿大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104亿美元,占加拿大国民生产总值1.4%,为社会提供了12万个就业机会。

2.国内海洋产业发展也很快

浙江省是海洋大省,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的2.5倍:海岸线长达6486公里,占全国总长度的20.3%,居全国第1位;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3061个,占全国海岛总数的2/5;全省11个地级以上城市有7个连接海洋,沿海或海岛县(市、区)有37个。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渔、港、景、油、涂”资源组合优势与经济区位优势。到2005年止,浙江海洋经济的状况是: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效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5年浙江省海洋经济总产出为3123.34亿元,占全社会总产出的6.8%;海洋渔业在结构调整中稳定发展;海洋经济第二产业稳健发展,2005年全省海洋经济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09.74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占全部海洋经济增加值的38%。

舟山市是全国唯一的海岛市,海洋产业突飞猛进。全市临港工业发展强劲,特别是依托舟山港口及区位优势迅速发展起来的船舶修造业发展亮点最为突出。2006年全市船舶工业总产值达到43.4亿元,同比增长97.1%,发展速度为全市工业行业之最,高出全市平均72个百分点。在船舶修造业发展带动下,海洋运输业发展迅速,海运运力进一步增加,全市现有航运企业159家,运输船舶1546艘,海运运力达到210.26万载重吨,居浙江省第一位,海运大市地位进一步确立。在运力不断扩大的同时,运力结构也加快了调整步伐,船舶大型化、多样化、专业化趋势明显。海洋经济发展保持旺盛势头,资源和区位优势进一步突出。2009年舟山市临港工业总产值763.89亿元,增长24.3%,对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86.0%,占全部工业比重为75.9%,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二、涉海企业需要具备什么素质的人才

海洋产业的发展促进专业人才的需求。“什么样的大学生,最受涉海企业欢迎呢?”据浙海院机电学院学工办日前对舟山40多家与海洋产业有关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民营及高新技术企业、三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调查问卷显示:70%的企业挑选大学生的首要条件是不求企业地域限制(涉海企业如船舶修造企业往往在岛屿上),具有吃苦耐劳精神,不苛求名校出身,对企业忠诚,有团队归属感。其次才是有较好的专业技术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涉海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越来越重,学生的素质也有降低的趋势,特别是工程类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尤为突出。

1.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2.培养目标宣贯不力

3.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不符

5.与企业联系不够

在与企业联系实习的过程中,学校是“主办方”,企业是“协办方”,学生去企业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降低企业的效益和利润等,企业的积极性不高,甚至直接拒绝,高校教师也碍于面子,与企业联系不够,办学效益较低,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做得不够,学生的视野不够宽阔,创新能力不强。

四、互动平台构建

1.改革内容

(1)理论教学体系改革。根据工程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结构和要求,改革传统的大众化知识系统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增强涉海专门知识为原则,确定富有海洋特色的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2)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在对涉海企业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企业需求,改革以知识验证为主的实验教学体系,建立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以开放实验为辅的围绕学生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实现实践教学由操作型向实物制作型转变。

(3)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构建有海洋特色的学生认识实习、课程设计与实践、专业综合实践、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专业技能认证等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企业—高校互动的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完善实践教学的组织和过程管理,实现学科教学改革、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训练有机结合。

(4)校企合作体系改革。学生素质提升的关键是要提升教师素质。第一,定期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设计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第二,建立企业专家到学校讲座或兼课制度,开阔学生的视野。第三,构建企业—高校专家的研究型教学团队,使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第四,成立由涉海企业为主、高校专家组成的教学改革委员会和教材编写委员会,建立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教学体系与教材体系。

(5)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改革以知识讲授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引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将封闭型的课堂教学引入企业中,实施现场教学,让企业参与课堂教学,既让学生熟悉企业又拓展课堂教学空间。

(6)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学生的毕业设计由单一的高校命题转换为企业-高校联合命题。根据企业需要,对于到企业实习的学生,为了尽快适应企业需要,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主要由企业提供,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高校监督考核,有利于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和学生能力的系统化培养。

2.平台构建

(1)构建主要由涉海企业—高校共同管理的实践实训互动平台。[5]创建面向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互动机制。改革单一的实践手段与实践内容,使实践手段与实践内容紧紧与企业需求结合起来,提高人才应对企业发展需求的能力。

(2)成立主要由涉海企业—高校专家组成的教学改革委员会指导平台。教学改革委员会负责工程类专业的专业结构、课程体系以及培养模式的研究,使改革调整后的课程体系符合现代企业特别是涉海企业的要求,使培养出来的工程类学生具有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特色与优势明显、很快能为企业创造效益的人才。

(3)成立由企业-高校专家组成的教材编写委员会的教材平台。工程类专业涉海课程的可选教材数量较少,版本陈旧,特色不明显,无法满足大量学生面向涉海企业发展的要求,但单纯由高校教师编写的教材往往存在理论性太强、缺乏实践操作性等问题,成立由企业与高校专家组成的教材编写与审定委员会是当务之急。

五、实施方法

根据企业需求,确定涉海工程类人才专业工作能力要求。成立由企业-高校专家组成的教学改革委员会,建立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教学体系与教材体系。在基本培养计划实施的基础上,着重根据涉海企业特点及企业的要求,在涉海工程制图能力、工程计算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艺和工装设计能力以及在特定专业领域的实际工作能力(如船舶及配套产品设计与建造)等进行强化培训。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管理教学改革;管理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1.087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多元化的今天,现代企业日益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现代企业管理迫在眉睫。目前,我国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基础,又懂得管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许多高校为顺应这一趋势,在非管理类专业中开设了企业管理课程,旨在培养既懂专业又懂得企业管理的多元化综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

熟练了解和掌握现代企业管理专业技术知识,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必不可少。科学合理地设置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体系,不仅可以拓展大学生多维知识面,而且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提高他们今后就业提高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所以,改革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地处中国南海之滨的广东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除管理类专业之外,还有一些其他专业开设了企业管理必修课。但由于非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的专业基本背景各不相同,学习思维方式存在差距,学习态度和专业心态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一般说来,非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比较浮躁,平时不认真听课,考试前集中突击现象较严重,使得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存在着较大落差。因此,转化传统教学观念,为大学生今后走上现代企业管理工作打下良好专业基础,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改革的重任。

1现代企业管理教学现状与问题

1.1现代企业管理教学大纲陈旧,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2企业管理课程设计有待改革,必须有开放的视野

1.3企业管理课程设计必须重视实践环节,必须让学生为活动主体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的企业管理课程没有对大学生实践环节给予足够重视,忽视大学生作为企业管理参与活动的主体地位。

2现代企业管理教学改革的方向

2.1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目前企业管理的教材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大同小异。教材中的案例、图表等都一样,甚至换个方式表达,本质差异区别不大,无论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还是不同受众学习群体参考学习角度来看,都不利于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发展。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无论是在学习还是企业,课堂还是实践课程,都需要学生通过学习后成为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如何安排和加强发展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并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需要认真对待和研究的课题。运用到教学当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多种方式的学习积极性,还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2多样化教学形式

团队合作,分组,每组4-5人,角色扮演,经常进行沟通、协商,大学生思维敏捷,观念超前,接受能力强、知识更新快。在授课过程中,不仅注重理论知识、技术和基本方法的教授,培养大学生的交流沟通和协调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并能学会团队合作。通过大学生实践自己课外知识的收集和整理学习,让大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经营理念模拟中充分体现和体验,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才智的展现。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效果要比“填鸭式”教学效果好。

2.3优化师资结构建设

完善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中青年教师,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多学习不同的教学经验。为了提升中青年教师知识结构水平和素质,可以邀请国内外专家来讲学,多进行学术交流。可以安排有多年教学和科研经验的老教师针对性的培养青年教师,从教学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和经验传授。科研工作方面可以邀请青年老师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作用。

教师应突破传统教学观念,创造适当轻松愉悦的情境教学氛围,营造一种师生之间互相尊重的前提和认真对待知识的接纳态度,尽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考能力,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堂设计及互动环节,让大学生自觉自主的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发现知识点相互之间的差异和关联性,结合新思想新方法,创新的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认知。

2.4改善教学条件

2.5成绩考核评定方式

3结束语

参考文献

农林类专业实训基地产业化路径

农林类专业实训基地产业化形式

农林类专业实训基地产业化成效

对实训基地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作者:汪建云陈兵单位: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苦水玫瑰;特色产业;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

二、苦水玫瑰产业发展SWOT分析

(一)苦水玫瑰产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s)

1、自然生长环境优势。苦水玫瑰属于我国传统玫瑰和钝齿蔷薇的自然杂交种,小花半重瓣,适宜海拔1,500~2,100米的中性、微碱性土壤、昼夜温差大、有一定灌溉条件的河谷、川原地带,且喜光照充足,比较干燥凉爽的环境,在气温20℃~26℃之间最适宜生长。而永登县苦水镇地域内分布着富含铁质及矿物质的红粘性土壤,PH值在6~8之间,呈中性或微碱性。庄浪河是其境内的主要河流,又为其创造了便利的灌溉条件。同时,号称“陇上都江堰”,又是西北地区目前最大的跨流域引水灌溉工程――“引大入秦”工程覆盖全境,每年从大通河引水4.43亿立方米,为玫瑰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2、规模优势。首先是规模化种植基地初步形成。1978年种植面积仅2,400亩;1981年农村实行,使苦水玫瑰种植面积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到2,600亩;到2006年,永登县玫瑰种植面积已达到约2.19万亩,生产玫瑰油、加工玫瑰鲜花蕾、酿制玫瑰酒、泡腌玫瑰酱的企业蓬勃发展,总产值达2,199万元,形成一定规模。2008年永登县苦水玫瑰的栽植面积约2.8万亩,占全国玫瑰种植面积的50%左右。而且栽植范围已由原来的苦水和中川两个乡镇扩展到了红城、龙泉、大同、柳树、城关、树屏、秦川、上川、连城、河桥等12个乡镇120多个行政村,已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种植基地,并且已通过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验收;其次,玫瑰加工企业已具雏形。1975年在苦水公社建起甘肃省第一个玫瑰厂。目前,永登县现有玫瑰深加工企业4家,花蕾烘干点17个,年加工能力可达1,000万公斤,年生产玫瑰油300~600公斤,年加工花蕾300吨,年生产糖浆20吨。苦水玫瑰的这一生产规模优势有利于产业区内企业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效应,从而降低了单个企业的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

3、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也是立足之本。苦水玫瑰具有香气浓郁、生长茂盛、产花量高、出油率高、抗逆性强等特点。又加之200多年的栽植历史,酿育出了中国独特香型的玫瑰,使得苦水玫瑰不但有较强的观赏性,而且经济价值很高,可药用、油用、食用、酒用等,用途广泛,因此享有“金花”之美誉。玫瑰油是从玫瑰鲜花中提取的,是珍贵的精油之一,多用于食品、酿酒、泡茶、调制高级香精等方面。据兰州大学化学系和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心化验室分析测定,目前,苦水玫瑰出油率平均达万分之三点八,最高达万分之四点二,高于国际国内平均水平,如果引进亚临界萃取或超临界萃取技术,玫瑰出油率可达到万分之八左右,与其他地方玫瑰油相比,具有很大优势。而且其精油中香茅醇含量平均达38%,最高达57.9%,香叶醇高达10%~15%,最高达57.9%,被誉为亚洲玫瑰的一枝“金花”。

(二)苦水玫瑰产业发展的劣势(Weaknesses)

1、玫瑰栽植管理粗放,缺少精耕细作。首先,广大花农对苦水玫瑰的栽植仍然采用传统的栽植管理模式,缺乏精耕细作与科学管理。苦水玫瑰是一种极为喜光,发枝力极强,耐重修剪的丛生灌木。部分花农在栽植时,只考虑到多创收而忽视了合理种植的方式方法,株与株之间距离不到1米,导致花株之间郁闭,使下部侧枝因光照不足而逐渐秃裸死亡,造成仅树冠接蕾开花,降低了鲜花产量;其次,花农对玫瑰树持任其发展的态度,不注意整形修剪,使得玫瑰树过于高大,枝干叶枯,花色不正,采摘时很不方便以至于丢弃,造成了鲜花产量低的现状。另外,大多数栽培者不是少施肥就是不注意肥料的合理利用,致使玫瑰花质参差不齐,因此也难以达到丰产、稳产,还影响了玫瑰花的效益和声誉。

2、产业链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链是指从最初始的原材料生产和销售到中间产品生产和销售、再到最终产品生产和销售全过程中各个环节所形成的一种企业关联体。农业要实现现代化,要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不仅在于实现其产业化、市场化程度较高,还在于产业的联动发展,依靠产业互动延伸农业的产业链,就必须致力于产业链的拉长,改变传统的农业在产业链最底端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增收致富。苦水镇玫瑰加工企业虽有了一定规模,但农产品加工环节薄弱,企业内设备多数落后老化,以粗加工和初级加工为主。另外,农业产业链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基础上的,需要专业经济组织或中介组织来进行协调,优化资源。但在永登县,各类专业经济组织或行业协会不仅数量少,且大多没有按市场机制规范运作,尚未真正发挥社会化服务的作用。

3、玫瑰市场缺乏行为规范,信息化程度不高。近年来,玫瑰产品销售中假冒、以次充好的现象时常发生。如,有些花农在将摘来的玫瑰花袋中放土块、石头、以此种不负责任的手段增加花的数量来滥竽充数,坑害商贩。而商贩为了将这部分损失补回来,在收购的玫瑰花中掺水,或者拿其他地方的劣质玫瑰欺骗消费者。不但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也使得苦水玫瑰的品牌遭到践踏。另外,玫瑰系列产品网络营销还不健全,还未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网络体系。对于玫瑰加工企业来说,又缺乏一支强有力的营销队伍,他们是看不到商机、错失商机。所以,在当前以信息为载体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市场网络,建立健全流通服务体系。农产品要广泛流通,关键打通销路,拓宽市场。

(三)苦水玫瑰产业发展的机遇(Opportunities)

1、甘肃省政府的政策扶持和有利引导。特色产业品牌的创建既能更快地优化整和产业内部资源,还能够改变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要素素质、投资环境等方面。所以,为了保护地方品牌,尽快与WTO接轨,政府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998年甘肃省商检局检测中心立项的“出口玫瑰油质量评价及鉴定方法的研究”通过了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组织的专家小组的验收。2006年6月完成了“苦水玫瑰”的商标注册。与此同时,由它带动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玫瑰文化”。2003年县政府做出今后每年在玫瑰盛开季节举办“玫瑰旅游节”的决定,融观光、产品销售、贸易合作、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为一体。在近几年里,“中国玫瑰之乡-永登苦水旅游节”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其提供的观光、休闲等精神产品受到了城市居民和旅游者的广泛好评。由此可见,这一决策不仅为苦水产品的开发、销售找到合作伙伴,而且还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2、市场开发潜力大。玫瑰花蕾和精油需求量逐年上升。据《中国农业信息》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目前药用、食用、茶用、化工用及出口的花苞和鲜花的年需求量为30万吨,产品销往广东、深圳、上海、北京、浙江等省市。特别是近年来,东南亚诸国对玫瑰花蕾的需求量大幅增加。玫瑰精油是生产各种香料、香精的主要原料。玫瑰精油价格逐渐攀升,苦水玫瑰精油从1990年的每公斤8,000元人民币上升到2008年的每公斤2~2.5万元人民币。另外,玫瑰系列化妆品广受青睐。用玫瑰制成的化妆品具有保湿、防晒、去皱、抗衰老等多种功效,且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是天然的美容佳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玫瑰系列美容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为苦水玫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苦水玫瑰产业发展的挑战(Threats)

1、品种老化,退化现象严重。目前,苦水镇栽植的70%左右的玫瑰树是200多年前的老品种,缺乏新品种的研发和培育,良种繁育体系还未形成。而新产品开发远远滞后于市场的需求,没有新产品的问世,苦水玫瑰的影响力也随之下降,不但不能实现增值,而且连保值也成为新问题。

2、缺乏金融支持,玫瑰产业发展困难。苦水玫瑰产业化水平、市场率、投资回报率均不高。开发玫瑰产品的企业大多都是中小企业,自身抵御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较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资金不可能大规模流向中小企业,从而使得苦水玫瑰产业发展普遍面临着严重的“金融抑制”。所以,玫瑰产品企业的发展存在着贷款难、融资难等诸多问题,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这也使得企业难以引进高科技专业人才,造成研发人才短缺,从而新产品开发成为纸上谈兵,企业难以维系。

3、缺乏对国际市场行情的准确判断。保加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玫瑰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全世界制造香水和香精所用玫瑰油70%来自保加利亚。由于品种、种植环境、气候条件、栽培历史等原因,中国苦水玫瑰油与有“玫瑰之国”称号的保加利亚玫瑰油在香型上存在较大差别。保加利亚玫瑰油属国际香型,质地纯正,香气浓郁。而苦水玫瑰精油属亚洲香型,虽更具有玫瑰花香味,但香味过浓,且蜡味较重,其香型不受国际市场的青睐。

三、结论

通过以上SWOT分析表明,苦水玫瑰产业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包括自然环境优势、规模优势、竞争优势等,尤其是自然环境优势得天独厚。加上当前玫瑰产业发展的有利形势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有利引导,可以说苦水玫瑰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形势。然而,苦水玫瑰品种老化、退化现象严重,以及开发玫瑰产品企业缺乏金融支持、研发人才匮乏等问题构成了苦水玫瑰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在制约障碍,加之国外玫瑰产业的竞争,使得苦水玫瑰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我们要转化相对劣势,改造可能威胁,发挥最大优势,赢得产业发展机会,从而促进苦水玫瑰产业又快又好发展,提升其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走富民强县之路。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海鹰,李洁琼.海南省生态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资源环境与发展,2009.1.

[2]永登县国家级玫瑰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

[3]兰州大学化学系和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心化验室分析测定.

THE END
1.中国兽医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发展趋势人才需求工资待遇就业前景怎么样?市场需求:2024较2023增长5%,招聘职位量占全国0.022%。。发展现状:公司规模少于50人占比最多,成立时长10年以上占比最多,融资事件IPO上市占比最多。高端人才:硕士需求占中国兽医行业5.58%。 人气排名前景分析招聘规模排名工资排名增长速度排名 https://www.jobui.com/salary/quanguo-all/ind-shouyi/
2.畜牧兽医专业就业前景(通用8篇)(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相对不适应需要),人才市场更注重学生实用的职业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畜牧兽医的实践教学,必须针对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行业就业市场需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从而正确地、动态地反映出行业就业形势,并通过分析研究,制定出适宜的实践教学方案,以满足社会(行业)就业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规格要求,从而提高https://www.360wenmi.com/f/filebwyuiuj2.html
3.畜牧兽医专业前景及就业形势就业方向:各类养殖场、动物医院、兽药经销企业、饲料经销企业、宠物行业等。 就业岗位:家畜家禽饲养员、技术员、动物疫病检疫防疫员、兽医、兽药营销员、饲料营销员、宠物医生、宠物美容员、宠物用品经销员、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等。 发展途径:先就业,锻炼能力,获取经验,积累资金;之后,自己创业,自己当老板! https://xumu.sqzy.edu.cn/info/1004/1567.htm
4.宠物医生就业情况真的特别差吗?这个还是看情况的,不同的人面对的境遇不一样,每一个行业都是有金字塔的 能够持续给自己充能并且持续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5102356/answer/70284822766
5.2024年兽医诊断检测全球市场报告这份报告是《世界兽医诊断市场,第7版》,它详细审视了全球兽医诊断市场,重点关注两个关键部分:伴侣动物(宠物)诊断和食用动物诊断。报告提供了对主要兽医疾病市场的全面分析,提供了对整体市场表现和发展的洞察。 这份报告是《世界兽医诊断市场,第7版》,它详细审视了全球兽医诊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UwMjE4Mw==&mid=2450922505&idx=5&sn=80bf713c0b857778abc980800ff556cd&chksm=898716e375566ab46d2f3a052efef3aa51cf67bc7f0cbe5e61edbe95025645f377e3efcb40f1&scene=27
6.小语种考研考什么专业好?精品翻译硕士专业解读以前,计算机专业非常热门,许多人选择了这个专业。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未来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前景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相反,一些新兴行业,如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可能会成为未来的热门领域。 因此,我们在选择专业时,不仅要考虑当前的就业形势,还要关注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样,我们才能在就业市场中*持竞争力。 https://www.iopfun.cn/newArticle/detail/19499
7.2024年建筑学专业未来就业前景形势分析解读(原创)建筑学专业作为建筑行业中的一个学科门类,其重要地位一直颇受重视,当然也一直是高等院校专业就业形势很好的一个专业。在这几年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市场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需求水平的提高,建筑学一直处于热门专业里面。其中建筑学专业的几个分支,像室内设计、园林设计、城市规划等的需求量http://m.creditsailing.com/GaoKaoZSZY/524043.html
8.兽医类论文15篇(畜牧兽医类科技的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docx关键词兽医类兽医论文兽医兽医类论文:畜牧兽医类科技的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深入,畜牧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快速的发展和不断的完善当中。畜牧兽医科技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畜牧行业的主要发展目标,畜牧兽医类科技的发展同样的也是畜牧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28703518.html
9.2019考研:农学的院校推荐及就业分析择校择专业就业前景 从现在来看,兽医相关行业处于由以前的无序发展转为有序健康发展的转变期,小作坊似的企业要很快被淘汰,大企业的发展环境会变好,随之的兽医科学研究工作会需要很多人才的,如何将生物技术引入畜牧养殖业已经是许多相关企业的蓝图计划了,因此,本专业毕业生要抓住学习机会多联系生产实际、多跟老板下企业,你会找到https://www.kaoyan.com/baokao/zexiao/5a02d336a5a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