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农业农村局专项规划济南市“十四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期间,受环保新政、非洲猪瘟疫情、新冠肺炎疫情等综合叠加影响,畜牧业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全市各级畜牧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品牌和可持续畜牧业为目标,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大力培育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畜牧业经营体系,积极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着力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保障肉蛋奶等主要畜产品有效供给,畜牧业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1.打造高效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积极推进村级动物防疫员改革,在长清区探索村级动物防疫员改革试点工作成功的基础上,原济南市按照统一标准和要求全面展开,顺利完成了村级动物防疫员改革任务。济莱区划调整以来,莱芜高新区完成了村级动物防疫员改革。截至“十三五”末,全市基层动物防疫与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638人。在全市建立了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基层队伍,为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奠定基础。

2.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全市4个无害化处理厂、14套收集体系全部建设完成,建立了以生猪为重点,兼顾其他畜禽,涵盖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等各环节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达到了病死畜禽收集区域全覆盖、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形成了病死畜禽“统一收集、集中处理、保险联动、定向监管”的工作模式。在全国率先进行病死猪外其它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财政补贴。

3.完善重大疫情风险防范机制。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充实应急队伍,加强应急演练,加强应急物资管理,提高对重大动物疫病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应急值守,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健全应急值守记录档案,做到责任明确、人员到位、信息畅通。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按照“早快严小”和依法、科学、规范的原则,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同时,为做好非洲猪瘟防控稳定生猪生产发展,实施对一级种猪场种猪补贴政策,保护生猪基本产能,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健康发展。

2.创新双监管机制,提高设施配建。2016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优供给、强安全、保生态”为目标,创新性地实施“畜牧+环保”双监管制度,联合环保部门,共同推进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配建改造提升,全面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十三五”期间,市财政共计拨出7165万元的粪污治理专项资金,实施清洁健康生态养殖试点项目,按照每个猪单位20元标准对粪污综合利用设施建设项目给予奖补,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顺利开展。争取中央财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资金10380万元,市、县两级配套补贴1345万元。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1001个规模养殖场,均配套建设了粪污处理设施并正常运行,配建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7%以上,已全面完成“十三五”确定的目标任务。

3.开展标准引领,提升产业生产水平。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生态美丽牧场)示范场创建工作,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促进畜牧生产工作上标准、上规模。“十三五”期间共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2个,省级13个,市级近100个,发放市级奖补资金1300余万元,对全市生态养殖、绿色兴农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4.树立环保理念,强化服务指导。相继印发《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济政办发〔2015〕60号)、《关于印发济南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济政办发〔2017〕57号)、《济南市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济政办发〔2018〕1号)等文件,明确我市“十三五”期间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以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的总体要求、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制定下发《济南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设施建设现场验收标准》,印发了2000本《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指导服务手册》和80000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明白纸》,进一步提高养殖场户污染防治意识,健全完善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使用记录档案,并通过粪污综合利用设施配建以奖代补,落实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养殖企业粪污综合治理的积极性,在全市普遍形成了搞畜牧生产先抓环保的理念。

加大防管员队伍监管能力培训力度,提升监管能力、消除监管空白、落实监管措施,全面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了每一名防管员岗位职责和范围,具体做好动物免疫工作,协助实施动物检疫,协助做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真正做到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人管、无缝隙、全覆盖;投资830万元在83个涉农乡镇建立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室,为基层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为全面提升基层检测能力打下坚实基础;进一步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加大抽检力度,全市畜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1.加强饲料兽药监管力度。截止“十三五”末,全市共有饲料生产企业115家,兽药生产企业52家,兽药经营企业183家,全市饲料兽药产值约80亿元。积极开展饲料兽药质量监测和饲料中违禁添加物、药物以及未知风险物质预警监测,加大“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和飞行检查力度,抽查比例从5%提高到10%,严厉打击假劣饲料兽药生产。大力推动优质、绿色、安全、健康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开发,有序推进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工作。实施饲料兽药生产企业量化分级管理,促进饲料、兽药行业转型升级。

2.严格兽药专项整治。严格落实兽药生产、经营、使用规定,完善兽药追溯平台建设,推动兽药二维码追溯管理。实施抗菌药物退出、减量使用工程,达到抗菌药物使用品种减少、使用数量减少、使用行为规范、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的目标。严厉打击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者的主体责任,确保兽药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了养殖环节安全用药水平。

3.推行饲料兽药企业分级管理制度。分级管理工作坚持依法行政、全面覆盖、量化评级、动态监管、公开透明、鼓励进步的原则,既增强了企业的自律性,又提高了主管部门的监管效率,为饲料兽药市场提供了公平竞争的环境。企业质量安全意识逐步加强,生产者主体责任落到实处,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和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得以提升,营造起饲料兽药生产的良好环境。

一是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当前国内经济形势“脱虚向实”,产业发展向高质量方向转变,大部分中小养殖企业、散户,在国内经济大形势和疫情、养殖周期等综合因素影响下,纷纷落马,被淘汰出局,取而代之的是大型龙头企业集团逐步加入,大型集团投资规模大、建设标准高、产业链长,将极大地提升畜牧业的标准化程度和规模化水平,同时也会加速淘汰落后的中小企业,畜牧产业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二是地位作用更加突出。进入新时代,全面小康,脱贫攻坚,效率水平、创新水平、融合水平不断提升。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国内国际双循环,畜牧业基础性地位更加突出,产业发展、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绿色生态功能拓展,主要畜产品自给率要求显著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位置摆布更高、重视程度更强、发挥作用更大。

三是市场空间不断拓展。消费结构升级,差异化、精特优消费需求,构筑更大、更新、更多样的市场空间,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牵引。绿色生态深入人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慧赋能,催生新的生产模式和消费场景,为新模式成熟、新业态培育提供新机遇。

四是发展基础更加坚实。规模更稳,规模体量保持稳定;质量更高,质量安全水平、生态安全水平、疫病防控水平、产业效益水平进一步提高;结构更优,主体结构不断优化,规模比重提高,现代经营主体迅速成长;融合更紧,大一产基础上促融合,养殖优势仍然明显,二产、三产明显增强,三产融合范围更广、程度更深、规模更大。

一是防范重大风险压力进一步加大。非洲猪瘟已经在我国定殖,点状散发或为新常态,疫情短期难以根除,将长期威胁生猪产业,防控压力有增无减。国际国内经济平稳发展大环境趋于严峻,逆全球化、新冠肺炎等运行变量增多,对畜牧业供应链、产业链造成一定冲击,生产经营风险加大。

二是制约因素依然存在。融资困难,当前畜牧生产、生物安全、人工、环保、改扩建等费用显著增加,养殖企业资金需求加大,但担保和资产抵押不被认可,融资难度较大。养殖用地不足,当前我市正处在快速发展扩张期,土地供需紧张,适合畜牧业发展的土地资源少之又少,集约化规模养殖需求较大占地面积与城镇化背景下建设用地激增、确保粮食安全背景下耕地严格保护、土地资源总体紧张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是创新驱动仍需加强。在科技驱动、品牌建设、对外开放、融合发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依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产生的新动能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转变发展方式,强化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和法治保障,推进畜禽良种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管理数字化、防疫规范化、粪污资源化、服务社会化,不断增强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形成资源丰富、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新格局,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畜禽产品消费需求。

坚持市场主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消除限制畜牧业发展的不合理壁垒,增强畜牧业发展活力。

坚持防疫优先。将动物疫病防控作为防范畜牧业产业风险和防治人畜共患病的第一道防线,着力加强防疫队伍和能力建设,落实政府和市场主体的防疫责任,形成防控合力。

坚持绿色发展。统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畜禽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力,构建绿色农牧循环发展理念,协同推进畜禽养殖和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坚持提质增效。优化畜牧业结构布局,推进标准化智慧化生产,不断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优质畜产品供给,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

坚持政策引导。创新政策支持方式,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优化区域布局,强化政策支持,加快补齐畜牧业发展的短板和弱项,加强市场调控,保障畜禽产品有效供给。

到2025年,全市肉蛋奶产量稳定在100万吨左右,畜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规模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保持在100%。畜禽良种覆盖率、饲料转化率、畜产品抽检合格率、畜产品加工转化率稳步提升,基本构建起与环境容量相适应的养殖布局,逐步形成绿色农牧循环理念,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建设都市型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新格局。

畜牧兽医行业“十四五”主要指标

指标

2020年

2025年

基数值

目标值

属性

肉类产量(万吨)

23.8

27

预期性

蛋类产量(万吨)

27.5

31

奶类产量(万吨)

41.4

42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87.4

90

约束性

提升长清、章丘、莱芜、钢城、平阴、商河等我市生猪主产区生产管理和标准化养殖水平,重点推进平阴、莱芜和钢城等大型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建设,促进生猪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十四五”期间,全市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9.87万头,最低保有量不少于8.88万头。保持全市生猪规模养殖场户数量总体稳定在333家以上,建立生猪产能调控基地。

依托佳宝乳业、现代牧业、悠然牧场、山东高速牧场等大型养殖、生产和加工企业,带动全市中小型奶牛牧场提质升级,打造济南都市现代化高质量奶源基地。到2025年,全市奶牛存栏达到10万头以上,奶类总产量达42万吨。

大力发展肉牛肉羊等节粮型草食动物养殖,优化畜牧产业结构,推广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模式,肉牛肉羊生产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积极培育肉羊等具有自主知识产业的新品种,加大良种繁育与推广力度。

支持高标准肉禽生产基地建设,培植肉禽加工龙头企业,提高产品加工档次和市场竞争力,扩大国内外市场占有率,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重逐步提升。大力发展蛋鸡等标准化规模饲养,优质蛋品供应能力明显提升,到2025年全市禽蛋产量达到31万吨。

支持国家级地方品种莱芜黑猪、莱芜黑山羊、鲁中山地绵羊和莱芜黑兔核心群保护和利用及品牌建设。开展新品种培育和杂交利用,提供优质种源。开发高端特色产品,提升品牌形象和影响力;支持国家级新品种鲁莱黑猪、鲁中肉羊繁育体系建设,加大繁育推广力度,带动产业发展;支持特色培育品种徒河黑猪、源虎黑猪、莱芜黑鸡、泰山黑鸡、吉山黑鸡等产业化开发,丰富市场特色肉类供给,满足多元化需求;支持特色选育品种SPF鸡、樱桃谷肉种鸭、中新肉鸭等技术创新力度,加大自主选育,减少引种成本。全面促进特色畜禽种业产业融合和品牌提升,打造省城特色畜禽种业新高地。

因地制宜发展其它畜种,规范生产经营,提升生产管理水平。

1.保障市场“肉蛋奶”综合供应。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确保完成生猪稳产保供任务目标。加快禽类和牛羊等养殖业发展,增加禽肉和牛羊肉供给,打造具有省会特色的都市奶业经济带,引导“肉蛋奶”多元化健康消费理念,实现“肉蛋奶”供需平衡和稳定发展。

2.发展高质量畜牧产业示范园。深化“双招双引”,引入大型畜牧集团企业,推进产业在我市落地生根,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步伐,提高畜禽种质性能测定和示范推广力度。以山东省农科院试验基地为依托,打造以种业为产业基础、三产融合的现代种业产业园。加快齐鲁财金莱芜黑猪全产业链项目建设步伐,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快推进温氏集团、东方希望集团等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和佳宝乳业、优然牧场等奶业全产业链项目建设步伐。全面推动我市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

3.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适度规模化养殖,引导养殖场(户)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扩大养殖规模,提升标准化养殖水平。加快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现代家庭牧场发展,鼓励开展合作和联合经营。支持畜禽养殖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与养殖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紧密合作,通过统一生产、统一服务、统一营销、技术共享、品牌共创等方式,形成稳定的产业联合体。扶持中小养殖户发展,加强对中小养殖户的指导帮扶。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中小养殖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中小养殖户专业化生产,提升市场竞争力。

1.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畜禽养殖场(小区)户配套建设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逐步将补贴范围扩大至规模以下养殖户。扩大粪污资源化利用补贴范围,支持规模养殖场节水、清粪、环境控制、臭气处理、厌氧发酵或密闭式贮存发酵以及堆(沤)肥设施建设,购置粪肥运输和施用机械设备,配套建设粪污输送管网、田间贮存池等。

2.加快推进农牧循环发展力度。支持农牧循环发展,加强农牧统筹,推进种养结合,鼓励在规模种植基地周边建设农牧循环型畜禽养殖场(户)、储粪池等,促进粪肥还田,加强农副产品饲料化利用,综合利用饲草、秸秆等资源发展草食畜牧业,实现农牧循环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自动喂料、自动饮水、环境控制等现代化装备,推广节水、节料等清洁养殖工艺和干清粪、微生物发酵等实用技术,实现源头减量。

1.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严格落实各级人民政府防疫属地管理责任,加强部门协作,强化联防联控,压实部门监管责任。严格落实畜禽养殖、贩运、屠宰加工等各环节从业者动物防疫主体责任。严格落实重大动物疫情监测排查和重大动物疫情信息报告制度。抓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在全市推行养猪场户网格化分级管理。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指导与培训。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实战能力。

2.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根据国家机构改革有关要求,协调编办和畜牧兽医部门配齐配强与防疫工作相匹配的兽医专业工作力量。稳定基层动物防疫与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队伍,加快推进莱芜区和钢城区村级防疫员改革。推动章丘区和商河县完成动物防疫专员特聘计划。

3.持续推进无疫区建设。按照《山东省免疫无口蹄疫区和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建设济南实施方案》(济动防指字〔2019〕5号)部署安排,发挥章丘区、商河县、平阴县3个区县示范作用,积极推进全市全部行政区域达到国家规定的免疫无口蹄疫和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建设标准。

4.完成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提档升级项目建设。按照省局《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提档升级建设标准》要求,对章丘、商河等全市8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收集体系开展提档升级项目建设工作。

1.强化安全生产。建立饲料产品和饲料粮质量安全和生产供应安全监测保障机制,防范应急情况。督促引导饲料企业由数量规模向品质效益转变,提高饲料产品整体质量水平。推出一批全市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典型企业、典型模式,推动全产业由规模型增长向科技创新高质量方向发展。推进兽药行业技术进步及产业结构升级,强化安全生产,实现全程管控。引导饲料兽药企业实施优化组合,开展兼并重组,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在国内国际有影响力的品牌示范企业。

2.加大研发力度。加大饲料资源的开发,提高现有饲料资源的利用率,推进低蛋白日粮研发及推广。鼓励兽药生产企业进行新兽研发与技术创新,研究开发高效、安全、低残留的兽用原料药、制剂和消毒产品。鼓励企业加强中兽药、噬菌体、微生态制剂、新型兽用生物制品等研发生产,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

实施现代畜禽种业振兴工程,强化全市生猪、奶牛等优势畜禽种质资源的选育提高,开展标准引领和产业提升,提高核心种质资源自给率。国家级生猪育种核心群达2000头以上,奶牛种质资源实现自主培育,种子母牛个体最高育种值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加快推进国家东部地区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建设,搭建高标准畜禽种业平台。突出强化畜禽地方品种保护利用及新品种培育,丰富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资源,培育打造国内一流的知名品牌1—2个,提升产业形象和影响力。实施畜禽种业振兴项目,实现畜禽种业在选种、育种、制种上的重大突破,全面带动我市畜牧业提质增效。

开展生猪大项目建设工程,切实增加生猪产能,提高生猪自主供给能力,全面完成国家、省既定的生猪稳产保供目标。重点推进钢城区温氏集团50万头生猪基地项目、平阴东方希望集团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建设步伐,协调解决企业用地、技术、人员、融资等需求,尽快促进企业满负荷投产,切实增加生猪有效产能,提高我市生猪整体规模化养殖水平。

积极引导企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智慧化方向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升级。鼓励养殖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向二三产业延伸,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支持规模养殖场圈舍标准化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畜禽养殖效率、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和质量安全水平。完善畜禽标准化饲养管理规程和标准化认定管理办法,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十四五”期间新创建标准化示范场30家以上。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市级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增设人畜共患病(动物)防控科,加强人畜共患病监测、预防、净化、研究,市级达到生物安全二级以上标准。推动区县实验室改造升级,达到生物安全二级标准。提升改造乡镇畜牧兽医站40个、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1个,改建办公场所,购置检疫、取证等设施设备。推进生猪及生猪产品运输车辆洗消中心建设,在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严峻的种猪场、规模化养殖场、屠宰企业、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等关键环节建设运输车辆消毒点。在全市规划建设运输车辆洗消中心(点)15处,满足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等各环节的运输车辆洗消需求。

开展畜禽屠宰标准化企业创建,按照质量管理制度化、厂区环境整洁化、设施设备标准化、生产经营规范化、检测检验科学化和排放处理无害化的“六化”标准总要求,全力提升畜禽屠宰,力争创建市级及以上畜禽屠宰标准化厂3-5家。加强集中屠宰(代宰)监管,严格集中屠宰(代宰)条件,落实屠宰企业肉品品质电子出证,推动屠宰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实现屠宰监管服务常态化。

提高饲料兽药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智慧化水平,推进饲料企业质量安全规范管理。开展“饲料精准营养行动”,推动区域性饲料质量检测设备共享、骨干企业近红外光谱检测仪等联网数据共享,建立饲料营养快速检测和追溯反馈系统,服务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场自配料生产。推进兽药行业规范管理,巩固落实GMP要求,探索实施“兽药GMP示范企业”制度,提升兽药生产企业效益和规模,提高兽药产品质量。加强追溯体系建设,实施兽药二维码追溯管理,生产企业全部实施兽药产品赋码上市,经营企业进一步完善进销存系统并实行数据上传。

各级要增强对畜牧业发展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正确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自觉性,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切实把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加强部门协作,密切跟踪工作进展,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严格执行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实施生产监管、疫情防控及应急处理措施。积极协调公安、食药监和工商等部门,通力协作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随意抛弃、加工、制售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对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对公安机关查扣的病死畜禽及其产品,在固定证据后,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及时组织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

依托行业专家技术团队,组织开展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服务活动,推广疫病防控技术和健康养殖模式,提升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壮大畜牧科技服务企业,为生产企业提供良种繁育、饲料营养、疫病检测诊断治疗、机械化生产、产品储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实用科技服务,让技术服务深入基层,全面覆盖,促进畜牧业生产水平整体提升。

深化示范创建。继续抓好畜禽养殖标准化、畜禽屠宰标准化、现代农业(畜牧业)示范园、无疫小区等示范创建活动,树立一批模范样本,带动畜牧业转型升级。优化分级管理,总结完善饲料兽药企业、屠宰加工企业等分级管理办法,创新信用评价体系,落实“黑名单”列管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不断提升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强化宣传引导。及时发现总结产业发展和工作推进中的典型经验做法,多渠道、多层次加强宣传推介,营造现代畜牧业发展良好环境。

规划实施后可有效改善畜禽养殖环境,进一步提升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规划实施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后可以避免或减缓,规划总体而言在环境方面是可行的。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资源环境承载、畜产品供给保障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三个能力,充分体现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等绿色发展理念。规划符合济南市乡村振兴战略定位和有关发展规划要求,结构布局科学合理,是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持续推进养殖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不断深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能力,构建农牧绿色循环发展体系,有效助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规划的实施,总体而言对生态环境是有利的。

加强指导服务,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引导规模场改造提升畜禽粪污处理利用设施装备,并向规下养殖延伸,鼓励通过村规民约规范养殖行为,养殖专业户向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转变,不断提升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水平。

加强沟通协调,积极配合生态环境部门依法查处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以及畜禽养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前期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小项目实施的不利影响。

加强养殖环境监管,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调研和督查,及时摸清养殖场户粪污处理利用状况、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和潜在风险等,为养殖环境持续改善、重大项目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THE END
1.兽医联合会行业2025年国内市场发展情况与趋势分析报告中国兽医联合会行业研究报告从兽医联合会市场规模数据、产业结构、细分市场占比、市场供需、品牌竞争格局、区域市场分布等多方面多角度阐述了兽医联合会市场,并对兽医联合会市场历史发展趋势、行业现状、未来增长潜力、行业发展机会进行了分析。报告既有直观的数据图表显示,又有深入、科学的分析,是各企业用户、高等院校及研https://www.gelonghui.com/p/1555286
2.东方城乡报数字报刊平台日前,上海召开全市畜牧兽医工作会议,总结交流2024年全市畜牧兽医各项工作,研究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 会议充分肯定了2024年本市畜牧兽医工作成效。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和市委、市政府有关部署要求,夯实生产基础,坚持把全面提升畜禽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围绕调产能、稳政策和控https://www.dfcxb.com/html/2024-12/31/content_106591_18142613.htm
3.农业农村部出台“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畜牧养殖导读: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系统总结了“十三五”以来畜牧兽医工作成效,全面分析判断未来五年发展趋势,对“十四五”时期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作出系统安排。 【农机网 政策与标准】 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保障食物安全和居民生活的战略产业,https://www.nongjx.com/news/detail/80769.html
4.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农业农村部制定印发《“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系统总结“十三五”以来畜牧兽医工作成效,全面分析判断未来五年发展趋势,对“十四五”时期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作出系统安排。 《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畜牧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奶牛、生猪、家禽养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在产品保障目标http://raxmsyxh.com/news_info.asp?id=202
5.“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5]政策法规围绕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和现代加工流通体系,健全完善动物防疫体系,持续推动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聚焦九大重点任务,突破关键环节,加快推进畜牧业现代化。 (一)提升畜禽养殖集约化水平 将提升畜禽养殖集约化水平作为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坚持增量与提质相结合,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切实提高畜禽养http://www.ygsite.cn/m/show.asp?id=80071&pageno=5
6.《动物药理学王海洋李春花普通高等学校十四五规划畜牧兽医宠物当当玖阅轩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动物药理学 王海洋 李春花 普通高等学校十四五规划畜牧兽医宠物大类特色教材 畜牧兽医 动物医学 宠物医学及相关专业教材书籍》。最新《动物药理学 王海洋 李春花 普通高等学校十四五规划畜牧兽医宠物大类特色教材 畜牧兽医 动物医学 宠物http://product.dangdang.com/11833530228.html
7.马青飞高等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畜牧兽医类专业教学用书畜天都图书专营店 登录查看更多图片 > 禽病防治 马青飞 高等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畜牧兽医类专业 马青飞,赵庶吏 著,马青飞,赵庶吏 编 京东价 ¥ 促销 展开促销 配送至 --请选择-- 支持 加入购物车 https://item.jd.com/10060580333831.html
8.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通过加强对畜牧兽医人员的工作考核,促进畜牧兽医人员专业技能不断 得到有效提升。完善奖惩制度,进一步提高畜牧兽医人员的 工作积极性。 3、调整工作队伍结构 为了切实提升畜牧兽医的综合服务水平,应该增加畜牧兽医技术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数量,要增加中高级职位的配额, 要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OTM2MTE4NA==&mid=2247519709&idx=2&sn=9a490dff70a08cd497a0121135b40523&chksm=ff8133675e850b321e3c5a2fe49f36c28c1c7d7f7adbcca068dee1b288e81164012d3fdb657b&scene=27
9.畜牧兽医行业“十四五”规划印发重点打造两个万亿级产业【畜牧兽医行业“十四五”规划印发 重点打造两个万亿级产业】近日,农业农村部制定印发了《“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对“十四五”期间全国畜牧业及兽医行业发展目标作出明确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畜牧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奶牛、生猪、家禽养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牛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112242224485659.html
10.案例畜牧兽医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室,在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成功落地!畜牧兽医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 农业农村部制定印发《“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畜牧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奶牛、生猪、家禽养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在产品保障目标上,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牛羊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奶源自给率达到70%以上,禽肉https://edu.f3dt.com/about/news/123
11.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国畜牧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奶牛、生猪、家禽养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重点打造生猪、家禽两个万亿级产业,奶畜、肉牛肉羊、特色畜禽、饲草四个千亿级产业,着力构建“2+4”现代畜牧业产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7315965901792481543
12.《“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全文)《“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全文) 2021-12-20 18:23 来源: 编辑:雷少斐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期货如何赋能玉米产业链? 回望2024:相信“相信的力量” 曹征路:写“人口的大多数” 备案审查基层试点的来龙去脉 村委会的直播间火了 推荐视频https://www.farmer.com.cn/2021/12/20/wap_99884739.html
13.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 为推进畜牧兽医行业高质量发展,我部制定了《“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农业农村部 2021年12月14日https://www.weihengag.com/home/article/detail/id/12381.html
14.贵州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贴农惠农,“双高计划”建设成效显著建成了以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畜牧兽医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为引领,组建“牛博士”科研团队、“羊教授”服务团队、“畜禽教授”教学团队、“蘑菇教授”生产团队,动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生态农业技术教学团队等4个省级教师创新团队。《养禽与禽病防治》等3部教材获评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羊http://www.cfgw.net.cn/2024-03/12/content_250849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