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养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现将我村养牛产业发展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养牛产业基本情况

xx村发展养牛产业二十余年,有较好的养牛基础,在“确保高质量、打好收官战”的关键时期,我村把发展养牛产业作为带动全村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科学布局规划、整合资源资金、创新发展思路、深挖黄牛产业“活黄金”,取得了较大成效。截止今年8月,全村牛存栏5.6411万头,出栏2.5583万头,销售收入达5亿元。现有年出栏10头以上专业养牛场97个,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牛场33个,年出栏100头以上养牛场12个,龙头企业农博翔公司于20xx年4月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目前__肉牛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已初见成效,肉牛养殖产业正成为全村经济增长新的亮点和农民脱贫增收新的途径。

二、主要措施

(一)创新规划机制。一是精准产业定位。种草养牛是我村的“一村一业”,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依靠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养牛产业的带动效应,切实提高农民收入。二是精准产业布局。以旧州、新州、谷陇、野洞河、上塘、浪洞、纸房等乡镇为重点发展区域,辐射带动全村11个乡镇。按“种草养畜、以草定畜”原则和“农牧结合、饲草分离”模式,积极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实现量的增加,形成规模优势,为我村打造成为养牛强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融资机制。农行__分行、村农商行、村村镇银行分别推出“牛保姆”、“旺牛贷”、“鑫奔奔”等为养牛产业发展量身打造的贷款产品,积极探索活牛等生物性抵押贷款的试点建设,争取金融扶贫贷款资金,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寻找突破口,切实解决养牛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创新保障机制。一是技术有保障,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科技项目对养牛产业的支持,加强科研院校与养牛产业领域的技术合作,以中国农业大学、贵州大学、贵州省农科院、贵州省草科所、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等单位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加快对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形成系统化攻关和应用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二是防疫有保障,充分发挥各级畜牧技术推广站在行业科技能力提升与技术服务指导的关键作用,切实加大优质杂交品种的选育、常见病防控、犊牛生产性能提升、牧草均衡供求模式等科技应用与推广力度。三是饲草有保障,利用“粮改饲”项目对养牛户种植青贮玉米进行补贴,今年已种植青贮玉米面积1.22万亩,全年种植优质牧草2.45万亩。四是风险有保障,利用肉牛养殖保险补贴政策,增强养殖户抗风险能力。

(四)创新发展模式。一是产业发展全链条推进。通过与贵州黄牛集体签订发展协议,共同成立SPV公司,加快养牛产业发展,落实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社会责任,积极开展以农博翔公司为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充分利用公司的资金、技术等资源优势,积极探索能繁母牛代养模式,银行通过保单质押、活体抵押、企业担保等多种形式为养殖户解决融资难题。目前有48户农户申请1200头能繁母牛的代养意向,已发放112头,预计今年将发放能繁母牛500头。通过建立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打造“全牛宴”、加强肉牛交易市场建设等措施,促进肉牛及其产品市场流通,实现肉牛饲养、屠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二是产业发展全村整体推进。通过与贵州黄牛集团签订发展规划协议,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按照“分户饲养、集中育肥、培育品牌、统一销售”的发展模式,建立养牛全产业链发展生态体系。全村11乡镇立足实际,选择性地创办2—3个标准化养牛示范点,年出栏达到100头以上。同时推行联户合作模式,龙头公司与养牛场、养殖大户、农户结成养牛同盟,在融资、引牛、饲养管理、销售等环节全程资源共享,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和养殖风险。

三、存在问题

(一)产业发展不均衡。一是养殖结构不合理,基础母牛存栏量少,育肥牛存栏量大;二是品种差异大,养殖效益不明显;三是立足于自身发展弱,外地购牛现象普遍存在。

(二)生产方式落后。由于受地形地貌限制,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投入较大,增加了养殖成本,养殖效益低。

(二)企业少,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我村养牛企业少,个体规模小,生产不稳定,企业所应具备的引导生产的导向功能、加工增值的开发功能、扶持基地的服务功能、联结农户的带动功能均不强。同时,竞争不力,一出现市场不稳定,产品销路不畅,企业就面临着停产的风险。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调整养殖结构。加强能繁母牛代养模式的推广,扩大试点范围,通过3—5年的努力,力争实现自繁自养。

(二)延伸产业链条。加大引资工作力度,引进和培育加工销售龙头企业,融合一、二、三产带动养牛产业多元化发展,增加附加值,提高养牛效益。

(三)强化资金保障。要按照“一村一业”产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引导企业社会资金,加大对种草养牛产业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全产业链聚集发展。

(四)强化科技支撑。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强化基层畜牧兽医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种草养牛实用人才培养。推进以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为主体的市场化创新体系建设,搭建种草养牛产业创新研发与人才集聚平台,做大做强做优种草养牛产业。

(五)加强建设。今年,我村通过与上级沟通对接,省牛羊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贵州黄牛产业集团多次到我村考察种草养牛产业,一致认为我村具有较好的种草养牛优势,决定将__作为全省的养牛大村来整体推动,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共同创新肉牛养殖模式,加快“贵州黄牛”地标产品的保种和开发工作,打造牛肉加工高端品牌。

一、九龙乡基本情况

九龙乡位于突泉县东北部,距突泉县城55公里,东与吉林省聚宝乡交界,南与水泉镇相连,西与杜尔集镇毗邻,北部和吉林省野马乡接壤。下辖13个行政村,27个自然屯,九龙水库属辖区范围。行政区域总面积2.2万平方公顷,耕地总面积19.4万亩。九龙乡总户数5917户,总人口14380人,常住人口9124人。截至目前,九龙乡现有养牛户89户,养殖牛1332头,新发放养牛贷款224户898万元,新购牛165头。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规范化发展

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农科站、兽医站、各村书记任成员的九龙乡“扶贫扶产业·牧业再造突泉”工作领导小组,对全乡工作进行全面把控,把责任落实到人,为九龙乡肉牛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创新宣传形式,强化宣传效果

(三)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

(四)强化服务体系,推动常态化发展

三、当前存在问题

一是科技养殖水平不高。农民科技养牛意识不强,传统、粗放的饲养管理仍然是目前大部分村屯肉牛养殖的主要模式,从而导致肉牛培育程度差、饲养周期长、出栏率不高、个体产肉量少、综合效益不高。

二是产业化水平较低。目前全乡肉牛分散式养殖形式占比较大,整个肉牛产业没有形成集体性规模,传统分散的小生产仍居主导地位。另外,我乡专业养殖合作社数量少、规模小,与农户联系不紧密,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及带动作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加剧。

三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产业发展融资渠道不畅。由政府引导、群众自筹、社会帮扶相结合的融资机制尚未建立,群众普遍自身积累少,自我发展能力弱。

四、下一步发展打算

一是稳定完善扶持政策。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将农牧业投资向肉牛产业倾斜,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肉牛产业。另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与县农科局联合,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咨询指导等各项服务工作。

二是加强专业养殖合作社建设。培育大规模、专业较强的养殖合作社,积极引导企业与农民建立契约关系,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三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注重发挥正向激励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包括驻村工作队上门入户宣传,横幅、标语等传统方式宣传,美篇、党群心连心等网络方式宣传,发放传单、座谈会等面对面方式宣传。积极营造干事创业氛围,提高农民养殖积极性和主动性。

THE END
1.2023年养牛前景展望农牧业发展趋势与创新技术应用如何评估未来农牧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农业的日益关注,2023年养牛前景怎么样?这一问题对于所有从事畜牧业的人来说都至关重要。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当前市场的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过去的一些年里,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促进了食品流通,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肉类产品能够更容易地交换。然而,这也意味https://www.gelafhotz.cn/qin-lei-yang-zhi-bai-ke/578161.html
2.2022年后牛养殖行业的未来展望挑战与机遇共存未来的牛养殖业将更加依赖于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动物健康状况,为兽医提供决策支持;自动化喂食设备则能节省劳动力并确保每头牲畜均匀摄入营养。此外,还有生物科技在改良品种、增强抗病能力方面发挥作用,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https://www.gntpr.com/ke-yan-cheng-guo/136546.html
3.2024年牛养殖牧场未来发展趋势2024三、2024-2030年养牛业规划 第四部分 牛养殖牧场行业趋势与投资 第十一章 2024-2030年牛养殖牧场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一节 牛养殖牧场行业发展前景 一、牛养殖产业发展前景 二、牛养殖企业发展方向 第二节 牛养殖牧场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一、2024-2030年产业发展思路与目标 二、2024-2030年标准化规模养殖趋势预测https://www.cir.cn/R_NongLinMuYu/11/NiuYangZhiMuChangWeiLaiFaZhanQuShi.html
4.安徽科技报宿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多次调度调研肉牛产业发展工作,指出肉牛产业发展思路,高位推动百万头肉牛行动。让“四个蹄子”全速度跑起来,紧抓优质能繁母牛,发展规模养殖,提升肉牛综合生产能力和供应保障能力,推动肉牛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肉牛产业,推动宿州市养牛产业走在皖北、全省前列。http://ahkjb.joyhua.cn/ahkjb/20231213/mhtml/page_06_content_20231213007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