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生产特点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吉尔吉斯斯坦;畜牧业;畜牧产业区域合作

1吉尔吉斯斯坦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2.1畜牧养殖种类以草畜类为主

从养殖种类来看,草畜种类是该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牛、毛羊、山羊、马的饲养占畜牧品种的绝大部分,而猪和鸡等占比较少。

2.2畜牧业经济模式以私有制为主

吉尔吉斯斯坦国营牧场所占比例微乎其微,私有制牧场占绝大部分。根据stat.kg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国营养牛牧场只有795个,私有养牛有牧场为162.1万个;国营养羊牧场为1.7万个,私有养羊牧场为615.1万个;国营养马牧场为2366个,私有养马牧场为49.62万个;国营养猪农场为28个,私有养猪农场为5.12万个。

2.3畜牧业地域分布广泛,以山区为主

吉尔吉斯斯坦划分为7个州、2座全国级的城市。7个州分为35个地区和13个州。从整体来看,吉尔吉斯斯坦畜牧业的分布十分广泛,除了2座全国级城市畜牧业分布较少以外,其他7个州都广泛分布着畜牧业,主要集中在山地和高原地区,工业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畜牧业所占比例较小。其中,楚河州肉和生奶占全国的25%,蛋产量占全国的61%。贾拉拉巴德州畜牧业肉类的产出占全国的15%,奥什州占20.5%。两个地区生奶的产出量基本相同,都占全国奶总产量的20%。贾拉拉巴德州的牲畜毛的产量占全国的17%,奥什州占18%。

3吉尔吉斯斯坦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畜牧业产业化和生产力水平低

吉尔吉斯斯坦80%的乳品生产来自于个体农牧场,但这些农牧场并非专门从事畜牧业生产,饲养奶牛仅是副业之一。他们饲养奶牛的规模一般较小,通常饲养5~10头奶牛,而且基本都是采用人工挤奶,导致原奶产品质量较低。以小规模散养经济为主的畜牧业,既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也难以抵御各种风险。

3.2良种繁殖体系相对滞后

由于资金不足,私人养殖场无法购买良种牲畜,种畜需求量大幅下降,导致繁殖良种牲畜行业出现亏损现象。已拥有良种牲畜的无系统性杂交、反交使杂种牲畜及非良种牲畜的头数增长。良种畜的比重大幅下降,种牛的下降率达81%、种绵羊和种山羊的下降率达91%、种马的下降率达88%、种禽的下降率达77%。

3.3农牧场主收入盈利性低

2013年吉尔吉斯斯坦全国人均月工资为11341索姆,从事畜牧业的人均月工资为5808索姆,约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1/2。近年来,人们的工资水平不断上涨,但从事畜牧业主体的个人工资水平依然比全国人均工资水平低。2017年,吉尔吉斯斯坦全国人均月工资为15670索姆,从事畜牧业的个体人均月收入为9643索姆,约是全国人均月收入的60%。

3.4牲畜疫情频发

21世纪以后,炭疽、牛羊布鲁氏菌病、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羊痘等动物疫情常有发生,其中口蹄疫的疫情爆发最为严重,波及范围较广。2011年9月,吉尔吉斯斯坦爆发了严重的口蹄疫疫情,始于楚河州,逐渐扩散至伊塞克湖州、纳伦州、贾拉拉巴德州等地区。2012年,该国再次出现大规模口蹄疫疫情,病动物的数量是3616例。2018年,吉尔吉斯斯坦共检测出狂犬病38例,马锥虫病18例,沙门氏菌病6例,羊猝疽快疫5例,巴氏菌病11例,牛布鲁氏菌病3例,炭疽病2例;急性和特别危险的动物疾病,例如口蹄疫、瘟疫、天花和禽流感等尚未登记。

4促进吉尔吉斯斯坦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政府引导畜牧业向产业化经营转变

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主体应该是以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经济组织,能够运用市场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来组织生产。这就需要吉尔吉斯斯坦畜牧经济发展模式逐渐从小规模、私有化向集约化、组织化的现代企业模式转变。政府应充分发挥其政策的制定者和引导者的功能,引导投资企业或当前畜牧业主体自由平等进入市场,积极实现有组织性的经营。

4.2提升畜禽育种能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改良畜禽品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畜产品生产力。加强畜牧业人才队伍建设十分重要。吉尔吉斯斯坦可以在大型农牧场设立科研机构或畜牧业科学联合研究中心,并且在个体农庄和小型牧场下设研究所,分门别类进行研究。

4.3加强畜牧产业区域合作

加强畜牧产业区域合作,有利于吉尔吉斯斯坦引进和学习先进的畜牧生产与管理经验,是吉尔吉斯斯坦开拓畜牧业发展市场和促进其畜牧产品在国际流通的重要手段。吉尔吉斯斯坦可以通过引进中国的防疫技术及防疫技术专员,以此提高吉尔吉斯斯坦畜牧牲畜的防疫水平。

4.4建立完善的动物疫情防控体系

要加强吉尔吉斯斯坦牧区防灾抗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其防灾与抗灾的能力。近年来,雪灾与旱灾成为吉尔吉斯斯坦草场退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吉尔吉斯斯需要坦加强草原灌溉设施建设、畜棚建设等,以此来提高灾害发生时的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蔚.“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畜牧产业区域合作的思考[J].农业经济,2017(1):125-127.

[2]王旭.新疆畜牧业发展问题研究[J].畜牧经济,2017(5):76.

THE END
1.农业农村部:我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饲草特色产业人民网北京11月4日电 (记者李栋)记者从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举办的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自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实施以来,我国草原畜牧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促进农牧民增收成效显著。 数据显示:2023年,项目县饲草种植面积338万亩,较2021年增长2.7%;牛羊年末存栏1480万头(只),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4VRAU20514R9M0.html
2.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畜牧业转型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进产业体系迈向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今年的首要工作任务。畜牧业作为满足人民蛋白需求的基础https://www.cssn.cn/jjx/jjx_jjxp/202404/t20240419_5747030.shtml
3.我国古代的农牧关系这一时期畜牧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以养马业为基干的大规模的国营畜牧业的勃兴。世界文化史上有一条经常被人们引用的重要畜牧史资料,这就是公元前500年波斯王大流士时代在小亚细亚设立牧场,养马五万匹。[2] 这比起我国汉唐官牧的规模,却是星光之于皓月。官马之盛,肇始于战国。春秋中期以前,中等国家拥有兵车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lgp/lgp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