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玛:草原生态保护对民族地区发展意义重大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青海省政协原主席白玛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

“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

中国网记者:您如何理解新时代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意义?

白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60亿亩草原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也大多属于民族地区,保护建设好草原,对于民族地区发展,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草原上的牧马人(摄影:中国网草原频道特约摄影师郑思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到“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高度。草原是我国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草原主要分布在广大牧区,牧区又大多是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承担着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重要任务,是我国主要江河的发源地和水源涵养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关系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

“草地资源是生态脆弱的西部地区重要的天然屏障”

中国网记者:作为长期在民族地区工作的领导,您所看到的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现状如何?有哪些思考?

白玛:我国草原面积居世界第2位,是我国陆地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草原占国土面积的2/5,超过耕地与森林面积总和。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四川和甘肃6省(区)是我国的六大牧区,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75.1%。草原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主要植被,占西部地区绿色植被总面积的79%,也是长期以来各民族兄弟赖以生存的最基础的生产资料。草地资源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约有七千多种牧草和上千种动物,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基因库,丰富的草地资源不仅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生产资料,而且更是我国生态脆弱的西部地区重要的天然屏障。

初秋的青海金银滩草原(摄影:中国网记者王金梅)

长期以来,随着牧区人口增长,牲畜增加,草原承载过重,加之人口膨胀造成的巨大压力,草原的利用一直处于重牧轻建、重用轻管和只求近利而失之远谋,只顾经济不顾生态的掠夺式经营状态之下,使草原三化(退化、沙化、碱化)日趋严重,出现了一系列生态与经济问题,建设速度赶不上退化速度。

对青海而言,青海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时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青海省委提出了“四个转变”的战略举措,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这是青海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新实践、新要求,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这一重大要求的战略途径、历史选择、现实需要,是青海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的自觉行动。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青海省委、省政府相继实施了三江源一、二期工程和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设,青海在生态保护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加强立法、宣传和防灾抗灾体系建设,促保护与开发双赢”

中国网记者:就以上问题,您有哪些建议?

白玛:首先,建议在青海率先建立国家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青海作为全国六大牧区之一,天然草原占到了全省国土总面积的一半,天然草原面积5.47亿亩,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4.74亿亩。全省拥有的5亿多亩草原不仅支撑着当地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也是维系高原生态平衡的天然屏障。一旦青海草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源涵养、生态服务功能退化,由河流连接的广大中下游地区和受青藏高原生态屏障保护的广大区域都将受到损害。建议国家在青海率先建立国家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重点在土地、信贷、生态、教育、发展方式等方面给予草原建设保护更大的扶持和发展空间,探索草原现代化和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准和方向,并与正在建设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为契机,加大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使草原永葆生态活力。

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主任李伟方带领参加农业部主办的“大美草原守护行动”的全国草原监理执法人员代表集体宣誓(摄影:中国网记者王金梅)

其次,应加强立法,将保护基本草原列为基本国策。建议国家将基本草原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像保护基本农田一样保护基本草原,要强化立法和考核,尽快出台基本草原保护条例,明确草原在国土资源保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地位,从国家层面强化对基本草原的保护,通过合理规划,确定生态保护红线,必须坚守基本草原面积,实行最严格的保护,走保护优先、利用在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三,全面加强草原防灾抗灾体系建设,积极发展草原建设现代化。建议国家加大对草原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草原畜牧业防灾抗灾体系建设,加大对草原牧区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把草原灌溉水利工程与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和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相结合,改变靠天养畜局面;通过划定生态区、景观区、生产区、生活区,继续在生活区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实现大规模聚集、小范围分散,继续扶持后续产业发展,加强牧民技能培训,推动牧民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农业部主办的“大美草原守护行动”启动仪式现场的草原管护员代表(摄影:中国网记者王金梅)

第四,加强公共宣传,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双赢。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草原保护意识,全方位开展生态环境国情和绿色价值观教育,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职工培训、农牧民技能培训体系中,加快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推进“绿色细胞工程”建设,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和生态道德。妥善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切实把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经济收益、保障公众生存发展权利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对草原保护和利用的可持续、内涵式发展。

THE END
1.生态农业研究报告2023一、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意义 二、发展中国特色生态畜牧业的必要性 三、中国特色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模式 第三节 2021-2023年青海省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一、行业发展状况 二、市县发展状况 三、相关建设意见 四、发展问题分析 五、发展经验借鉴 第四节 2021-2023年山东省畜牧业总体发展状况 一、行业发展现状 二、行业发展https://m.chinairn.com/report/20230601/114506699.html
2.人工种草,前景广阔的草原生态工程谈及人工种草的经济效益,扎西央宗说,首先,其可以解决牲畜冬天的粮食问题。俗话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人工种草将有效保证全区畜牧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畜牧业发展了,牧民收入增加了,经济发展就有了保证。” 而人工种草体现在另一方面的重要意义,就是维持当地的生态环境稳定。扎西央宗说,人工种草使自然草场免遭https://www.cma.gov.cn/kppd/kppdmsgd/201708/t20170828_447490.html
3.畜禽生态养殖发展情况的汇报(通用11篇)因此,畜牧业本身也不是污染产业,只有无序发展的畜牧业才会污染环境,养殖小区的建设是有序的现代化畜牧业,不仅不会污染环境,而且是促进生态循环和资源节约利用的有效途径,既可以有效改善人居环境,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又可以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也是畜牧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c410n4h.html
4.邹志荣——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趋势及重要意义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农业农村部制定《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简称《规划》),推动现代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从指导思想与目标,以及现代设施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现代物流设施4个方面做了很详细的规划。我们在山东参加会议现场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学习。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930942493131243
5.解读▌一篇文章读懂种养结合生态模式——锄禾网,锄禾,中国锄禾网果园林下养殖是高效利用自然资源,根据区域自然条件和资源基础,一方面为有害生物防控提供了天然条件,从而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另一个方面提高了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效率,进行有机剩余物资源化利用,既增加了养殖的饲料来源,又降低了种植业的化肥投入量,所以果园林下搞生态养殖是发展的趋势。 http://www.chuhe.com/news/93962.html
6.2024年生态农业市澈争与发展趋势2024二、青海省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经验借鉴 三、山东省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机遇 四、贵州省生态畜牧业发展分析 第五节 生态渔业 一、生态渔业典型实践方式分析 二、山东省生态渔业发展分析 三、四川省生态渔业发展分析 四、安徽省生态渔业发展分析 五、我国生态渔业的发展对策 六、生态渔业的发展重点与思路 第五章 20https://www.cir.cn/R_QiTaHangYe/25/ShengTaiNongYeShiChangJingZhengYuFaZhanQuShi.html
7.生态畜牧业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行业动态生态畜牧业也可称为持续发展畜牧业,是指根据家畜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遵循和利用生态学规律,应用现代畜牧科学技术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将畜禽及其生存环境和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将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整合起来,在关注经济目标、环境目标和社会目标的过程中,全面系统地进行生产http://m.xumurc.com/weixin/newsshow/30467
8.从“大食物观”的视角看发展杂交构树生态养殖的意义——从学习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云南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教授方精云认为,杂交构树经过十几年选育试种,并在畜禽养殖中试点饲养,获得较完整基础数据,适合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种植,具备作为粗饲料蛋白推广应用的基本条件,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有效途径,建议有关部门推广种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https://www.greenchina.tv/magazine/detail/id/7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