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现代化的畜牧业。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现代化的畜牧业》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的片段内容,本课主要是分析了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以及乳畜业的发展状况,同时结合欧洲的气候图和地形图分析了欧洲适合发展畜牧业的影响因素,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欧洲人的饮食习惯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并能初步形成人地协调、因地制宜的观念。
二、说学情
【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欧洲人的饮食习惯和其发达的畜牧业;能够运用图表说出西欧的气候、地形特征,并能分析气候和地形对畜牧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养成探究意识,提高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
发达的畜牧业,自然条件对畜牧业的影响。
【难点】
自然条件对畜牧业的影响。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句】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地图法、小组合作法、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生活实例导入。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生活实例导入的方法,我会给提问学生欧洲人偏爱吃什么食物以及为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顺势引入这节课《现代化的畜牧业》。
【设计意图】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导入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本堂课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更快的把他们带入到课堂中来。
环节二:新课教学
1.饮食结构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在新课伊始,我会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创设情境:在法国留学的刘成,刚到法国,生活很不习惯,首先饮食构成上就有很大区别,你能描述一下,有哪些区别吗这与欧洲的哪种农业类型有关系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欧洲人的饮食差异。
其次,我会通过具体问题,让学生回答:下列哪些食品可能是欧洲人的餐桌上经常摆放的
a.奶油;b.酸菜;c.牛排;d.面包;e.米饭;f.奶酪;g.豆腐
通过学生的回答明确欧洲人以牛羊肉和乳产品为主要食物,并且欧洲人的这种饮食结构与这里的畜牧业有密切关系。
2.发达的畜牧业
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之一,我会结合地图法以及问答法让学生掌握重点。
首先,我会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这些食物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的哪个部门参考下面的英国、法国、德国的畜牧业和种植业柱状图进行分析,这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通过读图能够回答出主要来自农业部门,并能看出英国、法国、德国畜牧业的比重要高于种植业,说明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最后,我会总结并进一步强调西欧的许多国家都以畜牧业为主,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也较高。如英国在70%以上,法国和德国也要高于50%。
随后,我会进一步引导学生“欧洲西部从事农业的人口特别少,欧洲西部采取什么办法,使得畜牧业生产的效率高请结合图8.19描述一下。”,并在多媒体上展示下图,学生通过读图知道西欧国家畜牧业生产的整个过程都采用了现代化操作,生产效率高。
最后进行总结:欧洲劳动力短缺,但农业生产却高度机械化、自动化。例如乳畜业从牧草及饲料作物的耕种到挤奶工作,都采用现代化机械操作。
【设计意图】通过层次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欧洲西部发达的畜牧业。
3.自然条件对发展畜牧业的影响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基于此,我会设置两个探究活动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探究活动一】欧洲西部称牧草为绿色金子,牧草是欧洲西部发展畜牧业最主要的条件,那么有利于牧草生长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多媒体展示欧洲西部气候类型图以及伯明翰、汉堡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引导学生小组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欧洲西部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2)根据伯明翰与汉堡的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状况,描述一下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
(3)简述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发展畜牧业的有利影响。
随后请小组代表汇报展示,并给予针对性地评价;最后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