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乙教授,1921年10月出生于中原文化发祥地的“轩辕故里”——河南新郑。在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和学校陶冶成长,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中学毕业后考入著名的一流高等学府——国立中央大学深造,获众多名师教导,还曾受业于美国著名专家R·G·蒋森教授研究草原农畜管理科学。刘震乙堪称畜牧学界的资深教授,自1944年毕业以来,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农学院等名校,1953年支边来到内蒙古,投入原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现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创建,并在此任教直至2005年退休。
他曾任教授兼系主任、学位委员会主任、研究生导师、重点学科主任、内蒙古医药专修学院名誉院长及内蒙古老年大学名誉校长等职;曾主讲家畜鉴别学、动物人工授精学、家畜育种学、近代遗传育种学、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等多门课程;曾编著《动物人工授精学》、《家畜育种学》、《家畜遗传繁育学》、《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及有关方面的论文等。刘震乙教授培养了大量畜牧专业本科生及专科生、动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及进修生、奶牛业发展训练班学员、三河牛选育训练班学员、绵羊改良训练班学员、绒山羊改良训练班学员等,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为我国的乳、肉、绒、毛诸业的教学和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刘震乙教授也因而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的表彰奖励及“光荣人民教师”称号等。
刘震乙先生
《家畜育种学》是以刘震乙教授为首主编的一门高等农业院校畜牧专业通用教材。它不仅理论性强,且富含成功经验,阐述简练易于掌握,其实习指导部分有助操作,故颇受国内外欢迎。我国程绍迥、陈幼春等专家认为“在培养青年一代中是成绩突出的范本”,日本及蒙古等国学者也给予了很高评价,曾被多次重印,再版后又被多次重印。刘震乙教授不仅对课堂教学(讲课和实验实习)非常重视,而且也很强调实践教学。他说:“高等农业院校要完成其任务,培养出合格人才,必须使学生学到较多较高深的理论知识,是完全应该的。但是,学生只有书本知识,缺乏相应的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农业大生产中则不能很好地组织生产、解决问题、提高生产,以发挥知识作用和得到良好效果的。亦即,实践教学不仅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是作用巨大和意义重大的。”
内蒙古自治区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在新中国成立前连一所大学也没有,人才极为缺乏,经济也不够发达。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中央和内蒙古决定从河北、平原、山西等省,以及华东、华中、陕西等地高校选派教师前往组建第一所本科大学。刘震乙教授就是当时决定并于1953年春到内蒙古的支边者,同年冬刘震乙教授被任命为内蒙古第一所本科大学畜牧系的第一任重要领导之一,平地起家建校舍、建牛房、添仪器、建实验室、编写教材,使刘震乙教授成了内蒙古高等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带头人之一。同时,刘震乙教授还将在名牌大学亲身经历积累的先进经验应用于建系并取得显著成绩,因而在1956年就先后被评为内蒙古和全国两级先进生产者,光荣地出席了第一届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
刘震乙教授还被推选为全国高等农业院校通用教材《家畜育种学》主编,他不仅发挥了自己的专长和优势组织编写,而且遴选并带领一大批兄弟院校有关教师进行研究讨论,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家畜育种学质量的提高,成为我国当代家畜育种学的带头人之一。通过他与同志们几十年的努力,学校在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步使内蒙古农业大学拥有了全国少有的畜牧一级学科博士点。
刘震乙教授平易近人、平等待人、和蔼可亲,但是他无时不在履行他学术带头人的作用,他认为必须深入实际,在一线前沿带领众人攻关,以利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他并不孤军作战,而是动员群众分工合作,以共同夺取丰硕成果。因此,他的科研成果是丰硕的,他的经验是宝贵的。尤应提出:刘震乙教授的研究工作往往是带领学生和青年教师联合攻关的,正因为这样,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深刻地教育着、带领着周围的人们,可谓名副其实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刘震乙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学术活动家。他工作的60余年中,进行了大量的学术交流活动,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Ultra-weakChemilumenssenceofSemenofInnerMongoliaCashmereG-oatsandNewZealandRabbits》由研究生前往宣读,受到美国等与会专家高度评价,纷纷要求合作,为内蒙古赢得了荣誉。通过众多的学术交流,刘震乙教授的业绩被发扬光大,名声誉满中外,各大辞书如《世界名人录》、《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世界知名专家人生感悟录》、《世界文化名人辞海》、《世界优秀华人教育专家名典》等都将之录入以广为传播。刘震乙教授致力于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农牧生产60余年如一日,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开拓进取、不断攀升,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卓越成效,这是一个重要方面。另外他一直关心人民、热爱边疆,并且在内蒙古政协副主席和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全国人大代表任上长达15年,提出并落实了不少参政议政、富民兴国的建议。这些建议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采纳,发挥了重大作用,还荣获了内蒙古党委办公厅、内蒙古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内蒙古人民政府办公厅和内蒙古人民政协办公厅联合颁发的优秀建议奖。
刘震乙教授在生活与工作中一步步地前进、向上,已经成为培养出大量优秀高级建设人才且荣获光荣人民教师称号和奖章者、知名的家畜育种学家与有突出贡献的著名教育家,是一位集荣获5种先进者称号(全国先进生产者、内蒙古先进生产者、全国农业区划先进工作者、内蒙古为四化做贡献先进个人、黑白花奶牛先进育种者),10项次国家级和部委级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获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委颁发的在科技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荣誉证书及“金马奖”、国家一级学会授予荣誉会员尊称、经联合国组织同意被特聘为高级专家的著名科学家。他还是内蒙古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内蒙古人大常委会第七和第八届副主任、全国人大第八届人大代表、内蒙古红十字会第一届名誉副会长,内蒙古畜牧学会第一届理事长和曾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的国内外知名学术活动家。
刘震乙(1921~2011),1921年10月6日出生于河南省新郑县。1944年毕业于前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兽医专业,留校任助教。1949年后,任国立南京大学助教。1952年任原南京农学院讲师。1953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建设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参加原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的创建工作。
1953~1963年任原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讲师。1964~1977年任原内蒙古农牧学院副教授、教研室主任。1978年任教授、系主任,1982年评为研究生导师。1983年3月~1988年4月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原内蒙古农牧学院畜牧系名誉主任。1988年5月~1998年9月任自治区第七届、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4年2月退休。
刘震乙同志创建的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目前已成为拥有超过百名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畜牧业高科技人才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