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就是通过与动物主人及有关饲养人员进行有目的的交谈,以调查了解有关病情的一种方法,是诊断的开始:通过问诊可以获得很多与疾病有关的宝贵材料,是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疾病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问诊的过程实为询问和调查动物病史、既往史以及饲养管理情况等,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询问诊疗情况主要是询问是否进行过诊断治疗,曾诊断为何种病征,用过什么药,治疗多少次,用药后有何种效果、变化和反应等。如遇到动物群发死亡情况,还要询问过去本场及周围是否发生过类似的疾病,预防接种疫苗的种类和途径,等等。了解到这些情况,对于疾病的确诊,合理用药,提高疗效,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以及判断预后等都非常重要。例如,结症患畜在短时期内已用过大量泻剂,而药效尚未完全发挥出来,如不询问清楚,盲目地再用泻剂,必然会导致过量,产生不良后果。
5.询问生殖情况询问生殖情况对于患病种畜是非常必要的。一般遇到公畜性欲低下、滑精、阳痿等,主要询问公畜配种是否过于频繁。而对于母畜在产前产后都要询问是否发生过某些胎产病,如产前不食、难产、胎衣不下等。了解患畜的生殖情况,不但有助于疾病的诊断,而且也有助于治疗时正确用药。如产前应避免使用妊娠禁忌药,而在哺乳期应注意药物对乳汁和幼畜的影响等。
02
视诊
视诊,就是用肉眼或借助器械观察患病动物全身和局部一切情况的诊断方法,如观察精神、姿势、被毛、体态、可视黏膜、分泌物(鼻液、泪液)、排泄物(粪便)等。由于毛皮动物胆小怕惊,故视诊在临床诊断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精神状态健康动物表现灵活,反应敏锐,眼睛明亮。而精神异常可表现为抑制或兴奋,轻则表现沉郁,重则嗜睡或昏迷。沉郁时可见发病动物耳耷头低,对周围冷淡,对刺激反应迟钝,常躲在角落里躺着。兴奋是动物大脑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患狂犬病动物则表现明显。
2.姿势检查各种毛皮动物均有其特有姿势,健康动物动作自然协调,如紫貂、水貂在笼内攀缘跳跃时非常敏捷,而在冬天则喜卧姿。但在某些疾痫(传染病、代谢病、中毒病)状态下,动物常常表现一些异常姿势,如病理性躺卧、兴奋不安、盲目运动、转圈、共济失调等。而当患有破伤风时躯体则呈现特殊的木马强直姿势。
3.被毛检查主要观察被毛的光泽、色泽、分布是否整齐以及换毛情况等。但要注意区别疾病和正常换毛的变化。健康动物在非换毛季节,被毛平齐顺滑,有光泽,不易脱落。患病动物则往往被毛蓬松、零乱,缺乏光泽,且长短不一。而当维生素缺乏或营养代谢障碍时,动物也常会对自身或其他动物的被毛进行舔食、嗜啄,进而出现秃毛现象。
4.皮肤检查主要检查皮肤的颜色、弹性、湿度、光滑度及有无肿胀、溃疡和出血点(斑)等。皮肤颜色可参照可视黏膜的颜色变化。当动物皮肤呈黄疸色,则疑为肝病;当皮肤发绀则疑为呼吸系统疾病;当皮肤出现水疱、溃疡和糜烂时多见于口蹄疫、水疱病等;当皮肤有出血斑(块)时,多见于巴氏杆菌病、丹毒等。此外,健康动物皮肤弹性好,当用手拉起后,很快恢复。当发生脱水或慢性皮肤病时,皮肤拉起后,皱褶恢复很慢。但需注意老龄动物的皮肤弹性差是很自然的。
5.可视黏膜检查主要包括眼结膜、口腔、鼻、阴道及肛门黏膜的检查。临床上除眼结膜可直接检查外,其他部位均需要用专门器械进行检查。如视诊口腔、鼻腔可佩戴反光镜或用手电筒;直肠或阴道观察可用直肠镜。但在临床上主要是根据眼结膜颜色变化来判断疾病。例如;患畜黏膜潮红,多见于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或某些热性病,如中暑或饲料中毒等,黏膜苍白,则是各种贫血的特征,如血吸虫病、出血性肠炎、水貂阿留申病等;黏膜黄染,多见于某些疾病引起的肝病变,如犬和狐传染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寄生虫病等;黏膜发绀,多见于心力衰竭、血液循环障碍,如亚硝酸盐中毒、食盐中毒、巴氏杆菌病、炭疽病等。而黏膜肿胀是黏膜或黏膜下浆液浸润的结果,如毛皮动物犬瘟热的典型症状是眼结膜和鼻黏膜肿胀。但要区别各种母兽在发情期时,阴道黏膜出现不同程度肿胀实属正常。
03
触诊
触诊,是用手对病兽各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探察其皮肤温度、湿度、弹性,患病部位的硬度、肿胀以及疼痛情况的一种检查方法。触诊时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可在主人的配合下,一边用温和的声音呼唤动物的名字,一边用手抚摸其胸下、头部、颈部或挠痒,以给它们安全感和建立亲和关系,便于详细裣查。一般用单手或双手的掌指关节或指关节进行触诊。触摸深层器官时,使用指端。触诊的原则是面积由大到小,用力先轻后重,顺序从浅入深。在临床诊断时,触诊常与视诊并用,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皮肤温度与湿度检查毛皮动物的皮肤温度可用手背感觉,但需注意温度可随动物种类、部位、季节、气候变化而有所不同。一般健康动物的大腿内侧温度最高,头、颈和躯干次之,尾及四肢最低。当患有发热性传染病,如炭疽、巴氏杆菌病等,全身皮温增高;当有炎症时,局部皮温增高;而动物大出血或是高度心力衰竭、濒死时,皮温则会降低。此外,毛皮动物的皮肤湿度可通过鼻镜湿润或干燥程度直接反映出来,正常动物鼻镜湿润,高热或中暑时则比较干燥。
2.皮肤病变性质检查触诊患病部位时常遇到如下感觉性质,主要有波动感、捏粉样、捻发音、坚实及硬固等。波动感柔软而有弹性,指压不留痕;间歇压迫时有波动感,见于组织间有液体潴留且组织周围弹力减退,如血肿、脓肿及淋巴外渗等;捏粉样感觉稍柔软,指压留痕,如面团样,除去压迫后缓慢平复,见于组织间发生浆液性浸润时,多表现为浮肿或水肿;捻发音感觉柔软稍有弹性及有气体向邻近组织流窜,同时可听到捻发音,见于组织间有气体积聚时,如皮下气肿、恶性水肿等;坚实感觉致密而有弹性,像触压肝脏一样,见于组织间发生细胞浸润或结缔组织增生时,如蜂窝织炎、肿瘤、肠套叠等;硬固感觉组织坚硬如骨,见于异物、硬粪块等。
3.体表淋巴结检查淋巴结是动物机体的外周免疫器窟,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同时也是重要的免疫防御体系,故而淋巴结的变化对某些传染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体表淋巴结进行检查时应注意的淋巴结主要有颌卞淋巴结、颈浅淋巴结、腋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和膝窝淋巴结等。常用触诊的方法检查淋巴结的位置、大小、形状、硬度、表面状态、敏感性及移动性等。一般急性淋巴结肿胀时,通常呈明显的肿大,表面光滑,且伴有明显的热、痛、红;而慢性淋巴结肿胀时,一般呈硬结肿胀,表面不平,无热痛反应,且多与周围组织粘连固着而难以移动。淋巴结的急、慢性肿胀提示淋巴结的周围组织或器官存在急、慢性感染(尤其是传染病感染)及炎症。
4.体温检查毛皮动物体温测定,在临床上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检查内容,常将人用体温计涂上润滑剂,直接从肛门插入直肠内测定。健康动物的体温常保持恒定,一般温差不超过1℃。而在各种变态反应、疾病的潜伏期及发病的全过程中,体温变化就会超出正常值,常作为判断病状的一种依据。此外,临床上还常参照体温变化来拟定治疗方案和判定病兽的预后。各种毛皮动物都有一定的体温值,称作正常温值或生理体温(有一个变动范围),通常按摄氏度(℃)计量。体温增高1℃称为微热,增高2℃称为中热,而增高3℃或以上则为高热。多数传染病感染都伴有体温升高,如炭疽、巴氏杆菌病等。而中毒性疾病则动物体温无明显变化。
04
听诊
05
叩诊
叩诊,指根据叩打动物体表所产生的声音性质来判断被敲打部位内容物的性质,用以推断叩打组织和内部器官有无病理变化的一种方法。常用方法为手指叩诊法,即将左(右)于指紧贴于被叩击部位,另以弯曲的右(左)手的中指进行叩击。叩诊音可分为清音、浊音及鼓音等。正常肺部的叩诊音为清音,叩诊厚层肌肉的声音为浊音,叩诊胀气的腹部常为鼓音。该法多用于确定胸壁有无疼痛,肺后下缘的界限、胸腔中液体的多少、肺部病变的范围与性质、心界的大小、肝或脾的界限及腹水的有无等。
06
嗅诊
嗅诊,指利用嗅觉器官嗅闻病兽的排泄物、分泌物、呼出的气体及口腔气味的一种方法。该法在毛皮动物疾病性质判定和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价值。如犬瘟热病常出现典型的化脓性结膜炎、鼻炎和肠炎,故常可闻到特殊腥臭味。而患有内脏型坏死杆菌病的鹿也常会呼出难闻的恶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