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始建于1948年6月,隶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坐落在美丽的北国文化名城——哈尔滨市,是新中国建立最早的兽医科研单位。现所区占地面积6.96万平方米,近郊还有一个占地153.29万平方米的试验动物基地。新所区计划建设14.56万平方米,占地27.18万平方米。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前身是东北行政委员会家畜防治所,1949年改名为东北人民政府农业部兽医研究所,1957年划归刚组建的中国农业科学院领导,定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1965年更为现所名,2006年加挂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哈尔滨分中心。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现由以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生物技术研究为核心的非营利科研机构和以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开发为核心的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两大部分组成。
基础条件及技术服务中心,以“服务科研”为宗旨,搭建高水平的共享技术平台。依托大型仪器设备专业化实验操作;辅助实验室开展病理解剖学、组织病理学、病原形态学等实验研究;按照研究需要,完成基因克隆测序、单克隆抗体制备、感受态细胞制备、细胞培养等任务,为科研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条件保障和技术服务。
基础条件及技术服务中心目前包括病理、电镜和仪器设备三个部分。将逐步增加单抗制备、感受态细胞制备、细胞培养等技术服务内容。中心拥有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流式细胞仪、基因测序仪、蛋白纯化系统、荧光定量PCR仪、超速离心机等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以及先进的实验技术平台。中心主要任务是承担病理剖检、病理切片制作、镜检、病理诊断等病理组织学实验工作,电镜制样、负染色、超薄切片制作、镜检、拍片、出具电镜报告等病原形态学实验工作,基因序列测定(sequence)、蛋白纯化(proteinpurification)等分子生物学实验(molecularbiology)工作,高速离心机、超速离心机、流式细胞仪、荧光定量PCR仪等大型仪器设备的实验操作工作,及其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
中心拥有先进仪器设备、高技术、高效率的共享实验室平台。开放大型仪器设备与应用技术及电镜、病理检测与诊断,实现社会共享。并与多所科研机构和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共享建设,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和实验技术水平。
基础条件及技术服务中心现有固定人员5人,其中副研究员1人,助理研究员1人,工程师2人,实验师1人。
建所以来,共获得各类科技成果298项,其中国家发明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全国科学大会奖6项,国家星火奖1项,国家丰收奖1项,国家科委推广奖2项,省部级奖49项,陈嘉庚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奖2项;获新兽药证书26项,专利13项,其中国家专利金奖1项,有50余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研制出140多种诊断试剂和疫(菌)苗直接应用于动物疫病防制。
在中国工程院开展的我国二十世纪重大工程技术成就的评选活动中,全国动物医学领域被评出的四大成就“马传染性贫血病驴白细胞弱毒疫苗、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牛瘟绵羊化山羊化弱毒疫苗、牛肺疫兔化弱毒菌苗”均为哈兽研研制。近几年,哈兽研在“非典”攻关、禽流感阻击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回良玉副总理来哈兽研视察时指出,哈兽研在禽流感科技攻关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创造了不愧于时代的业绩。
六十年来,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在各级党政领导机关的领导、关怀和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配合下,经过全所几代人的艰苦奋斗,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而且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被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市和黑龙江省授予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并形成了具有哈兽研特色的“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光荣传统和精神。
目前,全所职工正以饱满的热情、拼搏的精神,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把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研究机构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