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镇政府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农村工作机制,采取一系列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克服干旱、洪涝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
一、农村经济运行特点
由于省委、省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在惠农政策取得显著效益的基础上,继续出台了减免农业税,加大支农资金投入等多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措施,对扶持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全镇农、林、牧、渔业主要产品产量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各项改革继续深入。
(一)农业生产稳步增长
⒈蔬菜面积增加,水果产量提高。夏收农作物中,蔬菜种植面积为亩,增长%,主要原因是××年冬季农业开发的影响;水果产量吨,增长%,原因是前几年新植的果树开始挂果。
⒉甘蔗、烤烟面积减少。××年种植面积为亩,比上年减少亩,下降%;烤烟种植面积亩,比上年减少亩,下降%。
农林牧渔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占用现状
农林牧渔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分析
加强农林牧渔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建议
[摘要]以湖北省荆门市为例,基于VAR模型对商业银行贷款时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银行贷款与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发展表现出分离的趋势,且银行贷款对农林牧渔总产值有Granger因果关系,同时农林牧渔的发展主要应依靠自身的实力。为此,应当正确认识金融支持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始终保持金融支持对农业发展的扶持,努力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谋划。
[关键词]银行贷款;农业经济;Granger
1问题的提出
2实证检验与分析
[关键词]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山东省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一)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情况
与2018年相比,2019年山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为274.28亿元,增长速度为2.92%。其中,农业增加值为236.17亿元,增长速度为5.05%;林业增加值为16.07亿元,增长速度为8.85%;畜牧业减少值为20.61亿元,增长速度为-0.85%;渔业减少值为28.49亿元,增长速度约为-2%。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093.31万公顷,其中,粮食总产量达1100.1亿斤,已连续八年超过千亿斤。从事农林牧渔业劳动力人数为5987.9万人,比2018年减少192.7万人,增长速度为-3.12%。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0679.84万千瓦,与2018年相比,增加248.16万千瓦。农村用电量达4359163万千瓦时,比上一年增加196800万千瓦时。
[论文关键词]政府补助行业特征公平与效率
一、研究背景
我国政府补助的形式多样,对企业的影响较大,对种类繁多的政府补助进行规范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刘浩(2002)认为,可以从制度和宏观角度来分析解释我国政府补助普遍存在的原因。从制度的角度来看,这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以及宏观经济的发展有关。为了符合我国证券市场的配股生命线以及ST等刚性制度,上市公司利用资产重组、关联交易、非货币性交易等各种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当然通过谈判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也不失为理智选择。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国政府在经济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针对“三农问题”、西部大开发、发展技术先进工业等等,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优惠方式,这些方式包括价格补贴、各种税金减免、税率优惠、财政返还等,这些政策给予政府补助合理的外衣。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严肃统计执法,维护统计数据的严肃性、权威性,我局根据省统计局《关于开展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检查的通知》赣统字号文件精神,于7月10日至7月20日对全区8个乡镇统计站的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自查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建立健全农村统计信息网络
为了更好地收集农村统计数据,了解农村情况,我区自2001年就成立了乡镇统计站,并为每个乡镇配备了至少一名专(兼)职统计员,并且每年都组织一至两次统计业务培训,使基层统计员更加熟悉统计业务知识、掌握统计方法。在2012年底为每个乡镇统计站都配备了两台高配置电脑,使我区的统计信息网络更加健全。
二、建立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了乡镇统计员目标管理和考核评比制度,使乡镇统计员责任明确、目标具体,统计员的劳动成果与奖惩挂钩,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以提高农村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要求,从农业统计、乡镇抽样调查、基础工作、以及统计信息与分析等方面进行考核评比;考核结果作为评选乡镇统计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依据。
三、加强统计资料的归档整理
一、服务业不完全等同于第三产业
服务业是国际通行的产业分类概念,是指提供非实物产品为主的行业。我国根据*规定,将服务业划分为16类: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除农林牧渔服务业属农林牧渔业的其中一个大类外,其他15个行业均属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15个门类,占国民经济行业门类总数(共有20个门类)的75%。
根据国家新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其中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外的其他行业。从范围上看,服务业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和第三产业所包涵的所有行业(国际组织不属于我国的常住单位,服务业和第三产业核算均不包括),服务业和第三产业两者范围存在一定差异。而由于农林牧渔服务业所占比例很小(*年,*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7.5亿元,仅占GDP的0.13%),服务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差别很小,所以经济生活中人们习惯于将服务业等同于第三产业。本文以下使用的服务业概念不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
二、服务业可细分为四个层次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一般是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将服务业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为流通服务的产业,如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物流仓储、商业饮食等;第二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地质普查、维修租赁、理发照相、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等;第三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与居民素质服务的产业,如教育科研、旅游娱乐、广播电视、体育保健、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第四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产业,如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军队警察、社会团体等。服务业的四个层次是按其产生、发展的顺序而排列的。
云南高原是云南26个世居民族赖以生存的家园。千百年来,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农业实践中,不断探索高原农业的发展方式与模式,创造了诸如元阳梯田那样的高原农业持续发展历史奇迹。1949年以来,在中共中央和历届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上下不断深化对省情、农情的认识,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高原农业特色逐步形成,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局面,面临新挑战[1]。云南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2],对农业依存度高。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总结云南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成效,找出差距和问题,有利于云南适应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抓住国内外新一轮产业分工调整及市场需求变化给云南特色农业产业培植带来的新机遇,把握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方向,做大做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经济。
1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成效
2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3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1农业气象服务效益的评估模式
农业气象服务效益是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所有经济组织应用现有气象服务产品(或服务)获得的效用总和。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目的,在于科学衡量气象服务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14]。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在评估中考察每个农业经济组织的气象效用是非常复杂的。为了便于操作,目前对各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普遍采用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15-16]、德尔菲法(专家调查法)[17-18]、市场价格法、“影子”工程法、旅行费用法[19-22]、成果参照法[23]、损失矩阵法[24]和贝叶斯决策理论模型[25]。剂量—反应分析是建立在充分的信息和明确的因果关系基础上,把气象服务的效益看作是一个生产扰动要素,进而影响产品的产量、成本和利润。所以,采用剂量—反应分析的方法进行典型单位的气象服务贡献率评估是比较客观的。德尔斐法是通过对有关专家进行调查的方式确定整个行业的气象服务效益贡献率。无论是2006—2008年中国气象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研究[26-27],还是各省(区、市)开展的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研究[28-32],均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评估。
1.1典型单位气象服务效益贡献率的测定
1.2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贡献率的专家评估
在获得了典型单位的气象服务贡献率后,将已测定典型单位的气象服务效益贡献率进行适当调整,并结合以往经验设计出5个档次,作为专家调查的备选答案。采用权变分析法,聘请有关专家进行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贡献率的评估。聘请该行业中的管理专家(处级以上行政管理专家)和技术专家(具有高级职称的业务技术专家),由15位专家组成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专家组。专家组的专家根据已经测定的典型单位气象服务效益贡献率,并结合自身的经验,得出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贡献率的档次,并对气象服务与农业生产业务的敏感、需求、满意程度做出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