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三农”领域研究重点及方向

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和任务分解,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的研究重点。在谋划“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指标、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时,充分考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抓好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年度重点工作的有机结合,研究出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举措。强化综合统筹和综合平衡,支持引导地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指导地方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合理确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重点和主要方向。加强经济分析和政策研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加强政策预研储备和协调配合,针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新特点和实践中面临的新问题,研究出台一批新举措、谋划一批储备政策。

二、国际对比下农业的发展路径

研判未来5—10年我国和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态势,分析国内外环境变化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提出应对的总体思路和措施建议。比较分析我国和世界其他主要农业大国同期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归纳国内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成功经验,紧盯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和世界农业科技前沿,梳理我国农业科技突出短板弱项,借鉴国际经验、立足我国国情,提出“十五五”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主攻方向和任务措施。

三、产业和科技革命对农业的挑战

依据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向农业农村领域渗透的趋势及其带来的影响,研究提出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研究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的支撑作用,分析增产空间潜力和瓶颈制约,提出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做法,提出加强农业重大科技设施建设、优化区域农业科技力量布局、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路和政策措施建议。

四、区域协同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方向和推进路径,提出加强域内省际协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分析畅通城乡人口和要素流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发展等面临的体制机制壁垒,着眼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研究提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思路、重点措施和政策建议。

五、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需及安全问题

分析当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结合人口变化、消费结构升级、城镇化进程等因素,预测分析“十五五”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和消费变化,研判重要农产品进出口发展趋势,提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重点任务和政策建议。总结国内外保障种粮农民收益的经验做法,分析我国种粮农民收益增长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从价格、补贴、保险等方面研究构建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的思路和政策措施。

六、现代信息技术在涉农领域的应用

加快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深度应用研究。梳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应用现状,借鉴国内外和各行业的典型做法,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乡村建设和决策落实等方面应用前景,提出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发展智慧农业的建议。

七、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路径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做法,分析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强国建设中的定位,研究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十五五”时期加快农机装备补短板、推进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和战略举措。梳理当前设施农业发展面临的技术装备短板弱项,研究设施农业发展潜力和建设布局,提出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政策建议。

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分析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短板弱项和存在的堵点问题,准确把握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内涵特征和目标,提出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的发展路径和政策建议。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构建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九、村庄空间布局优化

梳理当前村庄分类和布局现状,分析新型城镇化推进、人口变化趋势等对村庄布局的影响,研究未来乡村发展趋势和建设模式,围绕统筹乡村空间发展、科学确定村庄分类、提升乡村风貌等方面,提出优化村庄布局、构建乡村振兴空间格局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精准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和县域村庄规划,立足于新的发展阶段,稳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

十、优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配置

研究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各项基础性公共服务的供给与改善,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企业、民间机构等市场主体参与到准公共服务的供给,发挥市场在信息、人才及资金方面的优势,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弥补政府和市场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不足。探索建立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农村与农村间的公共服务帮扶及交流机制,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十一、农民收益保障机制

总结国内外保障种粮农民收益的经验做法,分析我国种粮农民收益增长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从价格、补贴、保险等方面研究构建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的思路和政策措施。梳理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途径,分析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的总体形势和深层次制约因素。研究农民财产权益的现状和拓展空间,分析激活农村资源要素面临的制约因素,结合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的重点措施和政策建议。

十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总结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现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及其成效,分析面临的新趋势新挑战,在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严控集体经营风险的前提下,研究提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径新模式。研究农民集体和承包农户在承包土地、承包农户和经营主体在土地流转中的权利边界及相互权利关系等理论问题。

THE END
1.探索农业局项目从种植到畜牧多元化发展的可能路径探索农业局项目:从种植到畜牧,多元化发展的可能路径 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 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对于农业的提升至关重要。通过与农业局合作,可以推广先进的农作物育种技术、精准灌溉系统以及智能监测设备,为农民提供更加高效、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 畜牧养殖产业升级 https://www.3svb9bc3.cn/ke-yan-cheng-guo/431780.html
2.我国农业服务贸易发展空间大经济视点未来,我国可重点围绕产业来发展服务贸易,探索形成以产业发展夯实服务贸易基础的发展模式。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正在向农业强国迈进,必然会带动农业服务业和农业服务贸易发展。今后,我国农业服务贸易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较大。顺应农业服务贸易发展新形势,要积极鼓励各地根据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发展农业服务业,加快探索发展农业服务贸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jjsd/202412/t20241230_477303.htm
3.抚州职业技术学院二、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职业素养提升 (一)生源情况 建立多样化招生选拔机制,实施普高、单独招生、“3+2五年制”、“五年一贯制”招生等多种招生类型,同时积极探索“招生即招徒、入校即入企”的政校企合作招生机制,同时扩大定向培养规模。 2017年计划招生2800人,录取了2600人,实际报到2299人,录取率为92.8%,报到率88https://www.fzjsxy.cn/news-show-1885.html
4.乡村振兴战略下课程内容的教学改革探索——以《农田水利学》为例首先体现在合理利用水资源上,实施国家农业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乡村;深入推进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建立健全农业节水长效机制和政策体系[5];其次体现在清洁生产上,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率,探索农林牧渔融合循环发展模式,在工程中植入生态元素,如生态结构,生态材料等,以恢复田间生物群落和生态链,建设https://www.jyjxlt.com/lunwenjianshang/4494.html
5.现代农业发展范文11篇(全文)主要表现为: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小型拖拉机多,大型拖拉机少;小型农机具多,大中型农机具跟不上发展需要;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械化水平较高,玉米机械化虽然有较大突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经济作物、林、牧、渔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才刚起步,南部丘陵山区受自然条件限制,农机化水平仍然较低。二是农机研发力度和有效供给https://www.99xueshu.com/w/ikeydrzdot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