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國各類草種産量超過7萬噸。”12月27日,在國家林草局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林草局草原司司長李擁軍表示。
草種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是國土綠化和農牧業發展的物質基礎,事關國家生態安全、食物安全和美麗中國建設。我國是草原大國,草種質資源非常豐富,牧草種類繁多,其中具有飼用價值的牧草就有6700多種。為推動草種業發展,國家林草局從草種質資源保存利用,優良品種選育培育,草種擴繁生産等多個環節全面發力,紮實推進草種業高品質發展,優良草品種選育和草種生産能力穩步提升,草種自給率逐步提高。近期,又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印發《關於推動飼草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意見》,對提升飼草種業水準提出明確要求,力爭到2030年飼草種子自給率達到75%。
在中央資金支援和帶動下,各地林草部門積極推進草種繁育基地建設。截至目前,各地已建成並達産的生態修復用草種繁育基地面積近60萬畝,年産草種近2萬噸。已形成青海20萬畝披鹼草種子、內蒙古10萬畝羊草種子等大規模優良鄉土草種擴繁基地。涌現了蒙草集團、三江集團等龍頭企業,以及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羊草小鎮等亮點項目。近期,國家林草局正會同有關部門啟動草種繁育示範基地建設,支援各地佈局建設一批具備現代化生産水準的草種生産基地,帶動我國草種生産能力提升。預計2025年,各地草種繁育基地達産面積將增長到80萬畝以上,可用於生態修復的草種生産總量有望超過3萬噸。
同時,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啟動草種科研攻關項目,立項資金超過10億元。依託重點龍頭企業,聚焦生産和應用實際需求,帶動科研院所開展優良草品種選育、大規模擴繁和生産技術革新等研究。會同科技部門,將牧草優異性狀形成分子基礎、耐鹽耐旱草種質選育等研究內容列入“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啟動“草種優良品種選育”應急科技揭榜挂帥項目,投入中央資金超過1000萬元,扶持研發團隊針對羊草、披鹼草、野牛草等10種具有一定科研基礎的草種開展科技攻關。
國家林草局還編制《全國草種質資源普查實施方案》,啟動草種質資源普查。在內蒙古、青海佈局建設以草種質資源收集保存為主的國家林草種質資源設施保存庫分庫,啟動國家草種質資源異地保存庫建設。確定了30處國家草品種區域試驗站。積極推進國家級草品種審定,聚焦生態價值和飼用價值,陸續審定通過4批59個國家級草品種。
李擁軍表示,總體來看,國産草種生産供給能力有所提高,但依然不能完全滿足草原生態修復、草牧業發展和城鄉綠化的用種需要。下一步,國家林草局將著力解決草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鑒定評價、草品種選育、草種生産等各環節存在的突出問題作為發力點,有針對性地破解草種業發展難題。同時,在明年和“十五五”期間,重點強化草種生産推廣工作。積極扶持草種業龍頭企業發展,強化草種企業與科研機構聯合開展科技創新等工作。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