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书院是什么地方?最后是如何消亡的?(学到了)趣闻

东林书院最早创于北宋政和年间,由当时极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杨时所建,一直以国学为育,因其思想和教育都相当前卫,书院就人气广聚,成为朝代的名校。

后来,由于教学模式的单一,逐渐走向衰败,直到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在朝为官的无锡人顾宪成因口祸及上书,惹恼皇帝而被削职归家。因其满腔抱负却得不到施展,回到无锡就花钱将破落不堪的东林书院进行整修,招生办学并亲自担任老师潜心学问,被人尊称为“东林先生”。

东林先生是明万历八年中进士,授户部主事,因其秉性耿直,嫉恶如仇却又分不得个轻重,因直言上书且辩语过激,被贬为桂阳州判官,连降了三级。六年后才调回京城,任吏部郎中,掌管大小官吏的升迁和调动,自认为权大语重,便在朝廷会同推荐选任内阁大学士时,也不领会皇帝的暗示,一连提出几个自己看重的人,哪晓得都是皇帝的厌恶之人。由于不识时务再遭皇帝动怒,这回不是降级而是削去官籍革职回家。

虽然办学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他毕竟是个爱彰显的人,便利用讲学之余来宣扬他的政治主张,甚至是牢骚满腹,其张扬的个性为以后遭劫留下了伏笔。而影视剧将东林人描述的高深莫测、武功盖世,甚至是谍影重重,显然是凭空捏造,这也是很多人对东林书院曲解的主要原因。

把监考官给吓个半死,认为此人不知天高地厚,有作死之奏,便将考卷送给大学士王锡爵过目,不料竟被老大人一眼相中,遇着政治奇才一个,就此因祸得福被录为进士。

在哥们实在是嚣张,还没等到分封职位就生出妖蛾子,不知从哪儿听来消息,说有人诋毁宰相海瑞,立马就跳出来上书。是不是吃饱了撑着了你又不是官员,对官场上的事又能知道多少这种自不量力真是天下少见。

后果是被夺了冠带,遣送回家反省。三年后才被提用,先是任南康府教授,后历任国子监博士、礼部主事等职,本以为会吸取教训不再鲁莽。哪晓得根本不是个省事的主,那日皇帝心血来潮要同封三个儿子为太子,顾允成想都不想,挺身而出说皇帝坏了祖宗规矩。

哪个皇帝能咽下这口侮辱之气

当即将他降为光州判官,他倒是有志气,放任不去赋闲在家。见哥哥所邀便来书院讲学,同样灌输自己的政治主张,发泄心中的不平。其实,也就是发发牢骚而已,根本谈不上什么气候,而真正让东林书院扬名于世,且带来灭顶之灾的却是另有来人,这个人就是高攀龙。

(高攀龙画像)

(二)东林八君子的由来

高攀龙也是无锡人,明万历十七年进士,任行人司行人,不知是无锡的水土关系还是其他因素,高也据有顾家二兄弟的同样毛病。不但“爱上书”,而且都是大手笔,因看不惯当朝首辅王锡爵的所作所为,见议论人不少便果断出手,结果被贬为广东揭阳典史。仅干了一年就辞职回到了无锡,立即被同病相怜的顾家兄弟请来教学,高也不含糊,又拉来几个伙伴,将书院进行了扩建。

这时候的东林书院绝非讲学那么简单,这里已逐渐形成了讽论朝政、指陈时弊、裁量人物的重要场所,当然,也不缺少锐意固新。

他们提倡“实学以救世”视“天下为己任”的东林精神,一时引起朝野上下共鸣,连一些在职官员也参入其中,影响极为深远。他们自称“东林人”,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座右铭,还制定了《东林会约》,每年召开二次大会,每月一次小会,广发名帖邀人讨论国事。

虽属是发泄不满一吐为快,对国事也无多大促进作用,但相应的人实在不少。又聘来同属无锡的安希范、刘元珍、叶茂才、钱一本和薛敷教五人加入团队,他们在这里教书论政,被世人称为“东林八君子”。

可笔者一直犯着迷糊,这八人功大无非就是恢复了东林书院,而在教学上并无可圈点之处,总感觉与拉帮结派的“小集团”而相近,称他们为“东林党”倒是合符些,也许我的拙见不被认可,那再来聊聊后来的这五人。

这五人都算是无锡人,钱一本和薛敷教虽是常州人,但无锡归常州府管辖。五人全是进士出身,为官也都不小,却并没干出过人的成绩,倒是无一不是被革职而归,才进了东林书院。其原因皆为性格耿直、缺乏城府,但可以肯定的是做人绝对没有问题。

安希范十九岁就中秀才,二十岁中举人,第三年就高中进士,有“神人”之誉,被任命为行人司行人,工作兢业成绩不斐。在参加招干考试且通过的情况下,本应晋升官位,但却受工龄所限,同事们都提议多报二年工龄,他却一口拒绝认为这是欺骗。

当被任命为吏部验封司主事时,对上司作为颇有微词,甚至是直言相告从而遭贬,降职后性格依然不变,又上书最终落个被削籍处分。刘元珍曾任兵部郎中,仗着年少气盛竟落人把柄而被要挟,结果是害人不成反被削籍。

叶茂才倒是个血性男儿,在南京太仆寺当少卿时,适逢朝官树党,排斥东林人,他极讲乡气,上下游说不果便毅然辞官回乡,后来虽然官复原职,但没干一年还是回了东林。钱一本更加耿直,才当知县刚获提拔御史还没到任呢!就上书控告顶头上司,结果被上司遣边。

后来调到福建任道御史,又告福建巡按,皇帝认为人品极有问题,这回落了个削职为民。

薛敷教有点冤枉,两个上司为争官位闹得不可开交,也不晓得他吃了哪门子药,竟然鬼使神差地上书,结果招来责难,说是他煽动、蛊惑而为,意要混乱国本。

这么一上纲上线还得了,被遣返家反省三年,在东林教了三年书,期满后被任命为国子监助教,仅干了一年又卷入“三子同封”事件遭到贬职,这回干脆没去上任待在了东林。

(三)东林灭顶之灾的真因

上面所叙可以看出,东林书院并没做出什么出格之事,充其量就是几个仕途不畅之人在泄愤而已,更无反朝或是乱国一说。那为什么会遭到朝廷无情镇压呢自然是朝廷的腐朽不堪而成,贪官污吏拉帮结派,这些人利用自己的影响仗义执言、毫无避讳,岂不被人利用来借机铲除异己。

大贪官魏忠贤由于不得人心,引得朝廷上下皆是怨声载道,也是东林人议论最多,指责最多的人,魏忠贤早就有除之之意,则是逮不着机会。当看到到自己的大位岌岌可危,不弄出个事来还真的没法收拾反自己的人,杀鸡儆猴和莫须有是他最擅长的手段。由于他对东林这帮人一直心存愤恨,便添油加醋说他们聚众论政,对朝廷说三道四,对皇帝的贬职怀恨在心,有图谋造反之嫌。

还像模像样地拉出个黑名单,再经过一番游说,果然讨得圣旨开始抓捕所谓的东林党。其实,八人中有的都已不在世了,而倒霉的大多是在职官员,你说冤不冤不但三百多人遭殃,东林书院被毁,连全国的书院都跟着遭殃,这在我国历史上都难找第二。

说到底“东林事件”就是政治的牺牲品,是朝廷腐败落魄之前奏,尽管后来的明朝末期皇帝给以了平反,也恢复了书院,但其政治影响及后果却是无法挽回的。

有人说明朝的灭亡与东林书院有着很大关系,此言绝对有过。我们的影视剧也是借题发挥,把东林书院说的是神乎其神,让历史失真也非是正道。

THE END
1.一路向东(中)—从西藏林芝到四川安岳头与山齐,双手抚膝,体态匀称,通高71米,其中头高14.7米,头宽10米,耳长7米,鼻长5.6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是中国最高大的摩崖石刻造像,附近有依崖凿壁而成的海师洞,洞额3字为清乾隆时四川按察使顾光旭手书,洞深约10米,相传为海通禅师居住过的地方,当年他就是在此主持https://you.ctrip.com/travels/sichuan100009/4153187.html
2.东林大佛东林大佛门票,东林大佛游玩攻略地址(在哪里):东林大佛位于九江市庐山市温泉镇介绍:标签: scenic 景点 休闲娱乐 观光景点 景区附属设施 旅游 郊游 推荐菜: 电话:评论(怎么样,怎样,好不好,口碑): 携程用户:东林大佛,净土之源,人间净土。完成了多少人的心愿,才能被塑造如此大的金身。大佛确实非常高大,只有走到跟前才能真切感受到他的尺度。全体https://map.360.cn/site/detail/e59bb760f587b104
3.上海东林寺附近算命的地方,上海著名的算卦先生是谁上海东林寺附近算命的地方,上海著名的算卦先生是谁 前言:上海算命准的大师有很多,其中赵三静、王世臻、崔建林、张皓月、赵建业、陈仕成,这些都是口碑不错的算命大师。至于算命的地方有两种,一种是算命师集中的地方,例如龙华寺、静安寺等。还有比较知名的算命馆,诸如:三敬阁、墨风阁、易路大诚等,关键还是得找适合https://www.qqqs.org/smnds/21807.html
4.江西是个好地方—悠然庐山自在九江又一轮降温来了,庐山市这几距离东林大佛和秀峰都很近, 周边是昌九高速、京九铁路……交通也相当方便~ 温泉项目有40多种, 设计也十分新颖, 功能各异的露天温泉浴池、 SPA水疗以及大型水上乐园等。 预定电话:792-2615666 地图导航: 天沐·江西庐山温泉度假村 位置: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温泉镇天沐温泉度假村 http://lushan.yun.jxntv.cn/p/31850.html
5.上午逛完东林大佛,告诉你个下午去的好地方1天行程建议如下 上午爬到东林大佛上面,带着诚心去祈求你的心愿? 佛像总高81米,脚下是长长的台阶,正常来说要爬1小时左右(走走歇歇) 快到佛像处还有免费的茶水供给 下来后前往三石生态园 1先吃午饭这里大厅、包厢都有,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2饭后去花房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55954582?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6.一个人去江西怎么玩,江西旅游5天4晚详细行程安排DAY5:东林大佛-南昌-返程 【东林大佛】 藏在隐秘山林中的信仰,殿堂中的佛像与笔画都不允许拍照! 江西旅游赏花攻略 最佳观赏期:3月上旬-4月 路线: 东线:月亮湾、李坑、汪口、江湾、晓起、江岭、篁岭、庆源 北线:思溪延村、彩虹桥、理坑、卧龙谷、灵岩洞、洪村 https://m.cncn.com/lxs/88793/news-862044
7.陈龙正:晚明士绅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作为地方上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乡宦,陈龙正也曾在中央政府机构有过较为活跃的言行,对晚明的动荡时局保持着深刻的认识。他曾努力倡行地方慈善事业,积极从事明末大灾期间的救赈工作;还与东林党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关注国家的社会政治发展;而且在理学上也颇多独见,是晚明江南地区威望远高于县令的一位特殊人物。 https://www.jszx.net/photo/show/cid/82/id/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