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前,内蒙古是高等教育的空白地区,没有一所大学。
1952年7月4日,党和政府为了调整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布局,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大力发展草原畜牧业,决定在内蒙古创办大学,有效地培养高级畜牧业建设人才,由中央教育部部长马叙伦主持,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农学院院长会议。会前,中央教育部会同农业部、中国科学院等有关部门,酝酿提出筹建“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会后,教育部提出了《全国高等农业学校院系调整及专业设置计划方案》,经政务院批准:
“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以河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为主,由河北、平原二校之畜牧兽医系合并成立,校址归绥,设畜牧、兽医两个专业”。
1952年10月,经教育部决定,山西农学院的兽医专业也同时并入这所大学。1952年8月15日,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筹备委员会在归绥市正式成立,委员由13人组成。内蒙古文教部部长哈丰阿任主任,内蒙古农牧部部长高佈泽博和绥远省文教厅副厅长武达平任副主任。其余10名委员分别是:教育部副司长周钟歧,原绥远省农业厅畜牧局佟树蕃,河北农学院院长李泽民、牧医系主任陈延中和刘作新同学,平原农学院院长高惠民、畜牧兽医系主任郭仪庭和关亚农同学。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河北省农学院原有的森林系和畜牧兽医系分别调至新设的北京林学院和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
10月18日,中央教育部以(52)高农字第131号文件批复,同意筹委会所报意见。政务院于11月10日核准成立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1952年11月1日河北农学院的畜牧兽医系师生一行60余人,成建制地由内地保定迁来归绥。11月3日,平原农学院的畜牧兽医系师生一行30余人也成建制地到达。山西农学院兽医组师生一行12人于11月9日最后到达。
河北省立农学院富牧兽医系1951年在校学生人员调查表,其中有赵志恭、刘保新二位同志,现为内蒙古农业大学退休教师及行政干部
河北省立农学院下半年工作计划上报教育部、教育部同意执行,教育部签章
这段史实已于198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40周年时载入了《内蒙古自治区大事记》史册。当时出席这次大会的有:蒙绥军区副司令员王再天、内蒙古财委副主任王逸伦、文委副主任胡昭衡、法院院长赵诚、民委副主任恒升、文教部副主任包彦、农牧部副部长石汝麟、财委副秘书长肇和斯图、绥远省农业厅副厅长杨建林、内蒙古文教部办公室副主任特木尔巴根、蒙绥分局宣传部办公室副主任白松轩、广播电台台长张荣森、原绥远省农业厅畜牧局副局长佟树蕃、内蒙古农牧部畜牧处处长古儒扎布、兽医处处长赛音吉雅、土默特旗旗长荣祥、河北农学院秘书长田苏等。新华社记者与《内蒙古日报》记者也到会场进行了专题采访。
1952年11月19日《内蒙古日报》头版头条以《标志着内蒙人民教育事业新发展,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成立》为题,作了详细报道。同时发表了《祝贺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成立》的短评。
本文选自《铸就辉煌的瞬间》——内蒙古农业大学六十华诞纪念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