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报告范例6篇

1.1提升畜牧养殖从业者的科学技术水平

1.2全面促进农村畜牧养殖产业整体全面发展

通过在广大农村地区积极推广和应用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保证技术能够走进千家万户,通过对农民群众养殖技术的提升,不断规范饲养户的养殖行为,从而保证养殖户及时摒弃过去传统家庭散养模式,并向着集约化和规模化饲养方式转变。这种转变实现了生产成本的降低,同时,还能够大大提升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满足社会大众对廉价、高品质的畜牧产品的需求。此外,在农村地区积极推广和应用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还能够实现科学养殖,规范养殖户的饲料、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科学使用,有利于保证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动物市场的安全,保证消费者吃到安全放心的优质动物制品。再有通过在农村地区积极推广和应用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还能够带动农村地区整个畜牧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市政府部门缓解畜牧产品质量安全的舆论压力,引导我市畜牧养殖行业向着健康可持续道路迈进。

1.3提高科学技术的转化率

2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的对策分析

2.1创新农村畜牧养殖技术推广体系

分析农村畜牧养殖户的实际情况,在进行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和宣传过程中应该改变过去的宣传方式,创新全新的技术推广体系。首先,可以进行技术引进,并利用这些技术在本地区建立畜牧养殖示范基地,在这些基地中开展小规模的实验工作,从而建立起一点带面的示范推广体系;其次,借助地区示范推广效益进行小规模的培训操作,通过小范围养殖户实践经济效益提升实现现代化畜牧养殖的推广;最后,创新推广体系。将畜牧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各项责任不应该局限于地方的畜牧机构,应该建立广泛的农村畜牧业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组建以科学研究和教育等机构和单位广泛参与的新型的畜牧业推广体系。

2.2政府应该持续加大对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应用的投入力度

结语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douyacai”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畜牧业机械化发展及需求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关于畜牧业机械化发展及需求调研报告

山西省祁县是农业大县,畜牧业发展位居前列,为了进一步促进祁县畜牧养殖业向规模化、全程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由祁县农机中心分管机械化副主任为组长,办公室和推广站工作人员组成调研组,针对全县猪、牛、羊、鸡养殖机械化现状,深入到全县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区、养殖公司进行了关于畜牧业机械化发展需求情况实地调研,通过调研,对全县畜牧机械化情况全面摸底,现将调研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祁县畜牧业养殖基本情况

祁县畜牧业发展位居前列,养牛产业尤为突出,是“三晋养牛第一县”,今年全县畜牧业经济运行平稳,据统计年报,今年全县生猪存栏8.68万头,出栏15.45万头;牛存栏5.95万头,出栏9.56万头,奶牛存栏2.19万头;肉牛、奶牛存栏名列全市前列;羊存栏16.6万只,出栏15.4万只。蛋鸡存栏200万只,肉鸡存栏99万只,出栏454万只,奶产量80735吨,禽蛋产量27978吨,肉类产量40564吨,畜产品综合产量149277吨。畜牧业生产整体平稳,稳中有增,猪饲养量比去年增长4.3%,羊饲养量比去年增长6.6%,鸡饲养量比去年增长10.8%,禽蛋产量增长21.6%。畜牧业总产值达35亿元。

到今年年底,我县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发展到65个,奶牛养殖龙头企业6个,生猪标准化育肥场发展到87个,饲养量在5000只以上的蛋鸡养殖场37个,10000只以上的肉鸡养殖场22个,100只以上的肉羊养殖场321个。

适宜的气候,便利的交通促进了全县畜牧业的发展,使祁县成为真正的“牛”县。随着养殖机械化的发展,农机与养殖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大力推动了畜牧业技术集成化,劳动全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发展成熟的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模式。

二、畜牧养殖业规模及机械化现状

项目实施促进了全县畜牧业发展壮大,今年畜牧业把规模养殖发展作为作为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要求,推进“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合理利用上级各类扶持资金735万元,扶持龙头企业投入“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充分利用非承包耕地、荒地等可以列入“五地一产”类型的土地发展规模养殖业,今年集中利用非承包耕地、荒地等可以列入“五地一产”类型的土地近800亩,新建成标准化猪场5个,增加仔猪生产能力2.5万头,育肥猪3.5万头。新建成肉鸡场2个,新增肉鸡出栏250万只。扩建3万只以上蛋鸡场五个,新增蛋鸡存栏20万只。新建200头以上肉牛标准养殖场五个,增加肉牛出栏1500头。新建出栏5000只肉羊标准化养殖场一个。出栏百万只的肉鸡场、出栏两万头的生猪养殖场是迄今为止我县规模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养殖企业。另外,今年内蒙优然牧业已与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北左村规划土地500亩,将于近期启动存栏达5000头的奶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我县的畜牧业作为联结土地、林业、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的中间环节,在“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激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出了明显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畜牧业规模化发展亟待畜牧机械化提高,畜牧业分为鸡、牛、羊等全程机械化的作业环节集中在饲喂、粪便处理、环境控制、挤奶等环节。畜牧业饲喂机械化水平较高,但部分环节依然靠人工完成,畜牧业全程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生猪养殖,从饲料粉碎、搅拌、喂养、供水、出粪等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但在粪便处理方面还存在机械化短板。牛羊养殖,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有小型粉碎机、搅拌机、铲车,牛喝水、清饲料收获机、清粪车、拌料机、撒料车基本实现机械化,粪便处理机械化有待提高。养鸡业使用的机械有负压风机、上料行机、利粪机、循环泵、铲车、纵横向传送带储粪设备、料塔、温控设备、环控设备、粪化处理机,缺少鸡蛋捡拾机械等。畜牧机械方面输送卧床设备、饲料清扫机、鲜奶运输车先进机械化设备需求量大,养鸡捡蛋环节需要机械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全程机械化水平比较低,部分环节依然靠人工完成;②机械设备与国内外先进机械设备差距较大;③冷藏储存运输设备经济性、适用性不足。

三、促进畜牧养殖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农机与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农机、畜牧等多部门多个技术领域,关系到畜牧业各个环节。要建立健全责任制和协调机制,要采取有效措施,依托项目组织涉农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参与项目实施,提高畜牧业机械化水平。

为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20*〕63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70号)精神,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重要性的认识

畜牧业是事关我省食物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有利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利于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也是生态省建设和“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的重要任务。自20*年以来,各级农业、环保等部门按照“811”新老三年行动的部署,密切配合,扎实工作,按时完成了全省1960个年存栏生猪500头以上(杭嘉湖地区300头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排泄物治理任务,全省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是,全省尚未实施治理的年存栏生猪*0头以上养殖场还有1万多个,部分已经完成治理的规模化养殖场因运行管理不善,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各级农业、环保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从建设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重要意义,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各项保障措施,着力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三、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要求,猪常年存栏量3000头以上、肉牛常年存栏量600头以上、奶牛常年存栏量500头以上、家禽常年存栏量*万只以上或涉及环境敏感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余的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区)必须实行“三同时”制度。项目建成后,须向当地环保主管部门书面提交试生产申请,经检查同意后方可进行试生产;试生产期间,须按规定程序向负责审批的环保主管部门申请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或运行。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项目的环评文件审批权限,将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级审批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按照下放权限、优化服务、提高效率、加强监管的原则,在我省修定后的建设项目分级审批规定中予以明确。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593-20*)执行。

四、加强畜禽养殖业环境保护长效监管

加快推行规模化养殖场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督促畜禽养殖场落实排泄物、恶臭、畜禽尸体的安全处置措施,依法查处畜禽养殖业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对存在问题的养殖场要督促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整改到位。各级环保、农业部门要采取联合监督、专项监督和日常性监督等多种检查方式,切实加大畜禽养殖业环保执法力度。及时组织开展“回头看”抽查活动,重点加强对“811”环境污染整治任务中已完成治理的规模场,以及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治理设施运行、管理和维护情况的现场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确保治理设施正常有效运行。根据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项执法检查的通知》(环办〔20*〕41号)和省环保局、农业厅等十厅局《20*年浙江省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浙环发〔20*〕48号)等文件要求,从20*年9月至20*年底,在全省组织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保专项检查。具体要求按照《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保专项检查工作方案》执行。

五、进一步强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机制。各级环保、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协调配合,合力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强目标责任制考核,把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任务纳入生态省建设年度目标任务书,建立健全畜禽排泄物治理工作的督办机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人,逐级严格进行考核。各级环保、农业部门要及时掌握并互通整治工作信息,完善月报制度,每年至少联合组织开展两次以上的督促检查,确保整治工作如期推进。

一、一年来畜牧产业生产发展情况

二0一四年的畜牧生产发展好于往年,生产总量上升,经济效益稳定增长。全镇进一步强化畜牧产业的主导地位。把畜牧养殖作为两大产业之一放在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畜禽出栏量有所增加。全镇生猪全年出栏22万头,比上年出栏21.38万头增6200头。增3%。山羊出栏13000只,比上年11923只增1077只,增9%,牛出栏3200头,比上年2456头增744头,增30%,家禽出笼300万羽,比上年236.3万羽增63.7万羽,增27%。二是规模养殖不断扩大。全镇畜禽规模养殖户达925户,其中养猪规模户871户,养牛规模户12户,养羊规模户25户,养禽规模户17户。养殖规模户中,有一批中小规模户逐步扩大了生产规模。特别是养牛、羊的规模户有较大发展,今年新增养牛规模户8户,已达12户。养羊规模户已达25户。三是养殖标准化不断提高。通过实施项目建设,今年完成了市分配我镇的生猪养殖新模式项目建设任务,验收合格10户。另有养殖户自主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栏圈50栋以扩大生产。四是畜禽年末栏存量与上年基本持平。生猪年末栏存达10.5万头,其中母猪存栏2.36万头,肉牛存栏4500头,山羊存栏5500只,家禽存笼80万羽,为明年的畜牧生产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做法及体会

1.抓发展,进一步强化畜牧产业的主导地位。党委政府始终把畜牧产业放在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增长点。在年初制定工作目标时把畜牧产业纳入目标考核,制定了村干部岗位责任制,实施年度考核兑现与工资挂钩。大力推广猪-沼-果,猪-沼-鱼的种养模式,实施立体养殖综合利用资源,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减少了环境污染,既规避了养殖风险,还提高了经济效益。在规模户的引领示范下,广大养殖户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行新建扩建养殖规模,为畜牧产业的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

4.大力推广立体养殖模式,科学饲养管理,

猪-沼-果,猪-沼-鱼的养殖模式,使养殖业风险大大降低。沼气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农民家庭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节约了能源。减少了农业投支,提高了农民养猪积极性。全镇畜禽规模养殖户已达925户。

三、存在的不足

一年来,畜牧业的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差距,一是抗御市场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差,品种不优,销售价格低于周边乡镇。二是动物防疫不完全到位,防疫质量不高,特别是仔猪市场多,畜禽流动大,易传播疫情。三是发展不够平衡,规模养殖场规模不大标准不高等。

2015年工作目标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工作目标任务是:持续稳定生猪养殖,大力发展草食牛羊。生猪年出栏22万头,山羊年出栏1.5万只,肉牛出栏3500头,家禽年出笼300万羽。为实现上述目标,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抓好队伍,加强防疫员队伍的思想建设,提高防疫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

2.加大防疫力度,提高防疫质量,重点是能繁母猪和仔猪的防疫。严格控制疫情的发生,加强监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把疫情消灭在萌芽之中。

3.推广优良品种,逐步淘汰劣质母猪和土杂猪。

【关键词】生态林场;规范管理;资源利用;畜牧养殖

对生态林场进行有效规范的经营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生态意义及经济意义。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林业与畜牧业的矛盾,并使草场资源可以永久地持续利用,以防止由于放牧过多,草场资源超负荷而出现林地植被遭到破坏的情况,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很多有效实用的方法,以加强和规范生态林场及畜牧养殖业的管理,并促进资源的有序利用。

确生态林场是一个社会、自然和经济相统一的复合生态系统,建设生态林场的基础是人,重点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构建生态林场的价值取向是由此种和谐关系决定的,也就是生态林场的建设基础是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思想。生态林杨的建设初衷与建设目的就是为后备森林资源的培育不断努力,保障生态林场的功能效益,从而促进各种资源的有序利用,促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和谐生态林场的建设。在生态林场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生态林场工作人员是管理生态林场的主体。生态林场的行为出发点和归宿是满足人对森林的需要,所以生态林场要满足工作人员及其家人的生存和生活的要求,以促使生态林场的职工更加忠于林场,职工从感情和思想上更加归属依附于林场,把林场的兴败和自身紧密联系在一起,主动开发自己的潜力,为林场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并同时实现两者的价值。

2规范林场管理的措施

2.1细化管理计划

2.2建设生态林场文化

德国的柯塔早于19世纪便提出:森林的管理一半是艺术,另一半是技术。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对森林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对森林的文化管理与经营。在森林经营管理中,生态林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营模式,它自然而然地便成为了其中的主阵地。然而,文化管理的问题最终还是要用文化来解决,不能只依靠规章制度或是科学技术,还应该突显文化的作用。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异彩缤纷的文化不断涌现,一系列文化成果到处闪耀着前人智慧的光芒。生态林场的文化建设不能脱离对优秀文化精华的充分利用和有效吸收,特别是离不开对企业文化与森林文化成果的利用与吸收。生态林场文化的建设必须在改革开放及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上进行,并且以企业文化与森林文化的精华为基点,广泛采纳一切优秀文化的精髓。无论古今,还是中外,只要是对生态林场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有益的,都应该兼收并蓄,并对其进行取精去糟,将其构建成一个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完备的结构的新型生态林场文化体系。

2.3设置专门的饲料地

生态林场应该设置专门的饲料地进行牧草种植和饲料青贮,每个林场的植草面积超过11亩,就需要使用营养价值大,科技含量高的优质牧草进行种植,以使牧草的使用率与产量增加。仅在2004年,所有种草面积就达到了43000亩,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草场的负荷和压力,同时很好地保护了我们的生态环境。一系列规范制度的制订与有效措施,不仅规范了生态林场的畜牧养殖业管理,而且保障了整个生态林场的持久、健康和稳定的发展。

2.4积极引导

通过严格的监督控制和积极的引导,使每个林场慢慢改变原来随意散乱的养殖和放牧状况,要重视重点地段与重点地区的规范管理,将休牧与轮牧进行结合,每个生态林场必须安装不小于1300延长米的网围栏,把一些草场围绕封闭起来,让它们一个个地进行休养生息,逐渐步入半舍饲,最后达到全舍饲。

3促进林场资源有序利用的措施

3.1加强资源管理

为各生态林场配备专门专业的资源管理人员,对林木病虫害做好精确的预测、对森林资源的消长变化进行及时的统计及动态分析。管理人员还要对森林资源进行定期调查,为制定林木采伐限额、林场经营方案及生态林场中长期的发展计划提供精确实用的资源数据。进行林木采伐时,必须按照批准下达的年度林木生产计划与林木采伐限额,来办理森林采伐许可证,对于无证、超量和超界等情况予以严禁采伐。对林地进行占用时,必须依据报批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上报,并等待审批,只有经过批准后,生态林场才能和征占用林地的有关单位进行补偿协议的签订,然后根据规定和协议收取相应的补偿费用。各林场还应该实施防火责任制,编制火灾扑救计划,组织防火值班活动,强化火源管理,与周围居民搞好关系,共同护林。

3.2实施限量管理

对生态林场中的畜牧养殖量进行规定,实施限量管理。首先要科学合理地计算养殖数量,然后算出每个生态林场对牛(马)的养殖量不能大于60头(匹),且羊的数量不能大于350只,其中,山羊不大于25只。对于那些超过养殖限量的生态林场,需要收取林场的使用补偿费,根据经济杠杆合理的理论来控制养殖量,从而有效地降低林地的承载力,实现资源的有序利用。

3.3明确思路,突出重点

通过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和生态林场特点的分析,提出规范管理、保护生态、有序开发及统筹兼顾的实施原则,强调生态林场的规范管理和保护、突出资源的有序开发利用,并且在工程的合理布局下,体现出规范、保护与有序利用并重的指导思想,可以根据环境承载力的情况分别对不同林场进行不同程度的开发和利用。

4结语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现有的那些生态林场的地理环境、地形、经营规模、经营性质、经营对象、劳动手段和隶属关系等各不相同,经营类型也千差万别,造成各个生态林场的管理制度、经营理念等的异彩纷呈,其林场文化也不尽相同。每个生态林场只有依照自己的本质特点和区域特色进行经营与管理,才能打造出适合自身特色和要求,并具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的生态林场。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解决生态林场现存的各种问题,真正推动生态林场步入健康、稳定与持续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陈世清,郑小贤.国有林场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09).

**年,全县畜牧兽医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为中心,进一步增强做好畜牧兽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健全完善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体制,培育现代畜牧业经营主体,大力提升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水平,努力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工作方式转变,努力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资源集约型、技术密集型、加工增值型、生态友好型”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主要目标是: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畜牧业产值增长*%,规模养殖比重提高*—*个百分点,禽流感、口蹄疫免疫抗体保护率达到**%以上,重大动物疫病继续保持稳定控制,畜产品质量水平稳步提高。

三、以推进产业化经营为重点,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畜牧业产业链长,辐射带动面广,经济优势明显,要以适度规模集约化养殖业为基础,以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带动种畜禽产业、饲料产业、畜牧机械制造业、物流服务业的同步发展,不断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要建设一批区域性优质商品基地。包括:1、分布全县的**万头**优质猪基地,2、以**为中心的**万只温氏优质鸡基地,3、以**为中心的**万只**肉鸭基地,4、**乡镇**万头肉牛基地,5、**部乡镇**头奶牛基地,6、以**为中心的西北部乡镇**万只**肉兔基地,7、西南部乡镇**万只**蛋鸡基地,8、**的万头淮猪基地。以推进畜牧规模养殖和无公害畜禽产

地认定、无公害畜禽产品认证为抓手,全面提高我县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要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把畜产品加工作为提升畜牧业产业化水平和经济总量的关键来抓,扶持鼓励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畜产品屠宰、加工、分级、保鲜、贮运和连锁销售,支持大型加工企业建设原料直供基地和加强与规模生产基地产销协作,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形成一批带动力强的优势企业和著名品牌,包括**食品、**食品、**食品等,要加快提升饲料产业(**公司、**公司)经济总量,继续优化内部结构,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品牌、省级品牌和国家级免检产品,培育大企业,形成大产业。

THE END
1.全县畜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5篇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特征养殖是完成农民增收、创收的主要手段,其位置和效果不时提拔。本年年头我们以抽样查询的方式,深化到村、组对全乡良种黑猪养殖进行查询,从查询的状况看,黑猪养殖状况情势虽不容乐观,但发展潜力大。 一、黑猪养殖近况 黑猪系湘西黑猪的分支,是xx省四个当地良种之一,首要分部在县的、火场等境内https://www.gwy101.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16892
2.2024年中国畜牧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走势分析报告2024年中国畜牧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走势分析报告,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畜牧业在保障食物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逐渐由传统的小农分散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转变,现代化水平不断https://www.cir.cn/7/86/ChuMuYeDeXianZhuangHeFaZhanQuShi.html
3.人大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全县畜牧养殖工作的调研报告人大农业农村委员会对全县畜牧业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走访、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我县的畜牧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并针对我县畜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调研报告如下: 一、畜牧业现状 我县是畜牧大县,是“中国小肉食鸡之乡”,“国家生猪调出大县”,是我国重要的肉类产品供应基地。近几年来,我https://www.wydbw.com/info/9/201852.html
4.骆驼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骆驼产业概况:阿右旗是阿拉善双峰驼存栏最多的地区和养殖核心区,双峰驼是阿右旗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畜种之一,依托这一资源,阿右旗与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按照“科研+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的发展模式,先后建成内蒙古骆驼研究院、“沙漠之神”驼乳深加工、“苍天牧歌”驼肉精细分割等项目,形成了液态奶、驼奶粉、驼https://www.jianshu.com/p/919c290d8771
5.关于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全市特色产业基地达19万亩,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16 个,千亩蔬菜基地11个,万亩茶叶示范区5个,标准化畜禽规模养殖场44个,特色产业带、专业村不断发展。二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突出生态绿色优势,把优质粮油、蔬菜、中药材、食用菌、核桃、畜牧业作为特色产业,利用已有的品牌和发展基础,把规模做大、品牌做强、效益做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830/21/40537898_6834065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