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五常市奶源基地建设的调研报告畜牧业奶牛五常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解决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略,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作为五常市畜牧产业中的奶业,是五常市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为了做大做强奶源基地建设,促进畜牧业转方式、调结构,特做此专题调研。

一、五常市奶源基地建设形势和特点

二、五常市奶源基地建设的有利条件

一是具备得天独厚的奶源基地建设条件。五常地处北纬44度零4分至45度26分和东经126度33分至128度14分之间。是世界公认的奶牛养殖黄金地带,地缘优势明显。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热水配备良好,气候条件适宜。生态环境良好,基本无污染,全市玉米种植面积150万亩、水稻240万亩,年产饲料玉米90万吨,秸秆300万吨,饲料饲草保障充足。

二是奶源基地建设整体竞争优势明显。辖区饲养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品种纯正,从澳大利亚引进的纯荷斯坦奶牛,进一步优化了奶牛品种结构。牛奶干物质率超过12%,鲜奶各项指标已经达到欧盟水平。五常市粮食、饲草、人工等与其他地区相比,价格比较低廉,具备成本优势。

三是形成了较为稳固的奶源基地建设基础。五常市已有30多年的奶牛养殖历史,奶牛发展的产业条件不断完备,基础已经筑牢。具备完备的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城乡同网同价,常年不限电、不拉闸,不实行峰谷电价。哈五公路、方通公路纵贯全境,市内外公路网稠密。拉滨铁路横穿南北,双城的雀巢、尚志的蒙牛、哈市的完达山均在五常市建立过奶源基地,五常市腾达牧业实现了品牌加工销售,黑龙江省常庆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待市场开拓。全市发展万头奶牛社区1家,千头奶牛社区1家,百头奶牛社区2家。市级建立了奶牛繁育中心,乡镇建立了农业畜牧综合服务站,村级建立了畜牧兽医综合服务室,从而构建起了完善的市、乡、村三级畜牧兽医服务体系。

三、五常市奶源基地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围绕区域化布局抓基地。几年来,五常市紧紧抓住北部旱作区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群众养殖奶牛有基础的有利条件,因地制宜,优化发展布局,使奶牛生产向北部旱作区集中,形成了集约化的奶牛生产基地。

(二)、围绕产业化经营抓基地。几年来,五常市始终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加快奶源基地建设的关键。2001年,五常市与完达山乳业集团签订了奶源基地建设协议,先后建设了机械化奶站30个,奶源基地建立了长久稳定的供货关系。2008年,我市成功地引进了常庆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促进了龙头企业和奶源基地的步伐紧密型联接,使奶农与龙头企业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切实形成了利益均沾,风险共担,互利互惠的利益关系。

(三)、围绕规模化发展抓基地。几年来,五常市始终把推进规模化养殖,改变千家万户散养、人畜混居的落后生产方式,向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方向转变,吸引具有资金实力的大庆市大正集团投资3亿元兴建了大规模、高水平、现代化的五常市澳新达奶牛专业合作社,现奶牛存栏2925头,日产鲜奶30吨;鼓励专业大户扩大规模经营,形成专业合作社和家庭牧场,散养户向合作社靠拢,形成了五常市韩家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和五常市臣波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五常市腾达牧业利用省委、省政府建设现代化奶牛示范场的利好政策,新建了五常市腾达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奶牛存栏658头,日产鲜奶7吨,并实现了品牌加工销售。

(四)、围绕标准化生产抓基地。几年来,五常市紧紧围绕奶牛良种繁育,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和集中榨乳等方面推进奶牛基地的标准化生产,先后实施奶牛高产核心群建设,青(黄)贮饲喂技术、科学化的疾病防控技术、标准化饲养技术和机械化榨乳技术操作规程。

(五)、围绕社会化服务抓基地。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奶源基地建设的重要手段,没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做保障,奶业就不可能快速健康发展。几年来,五常市在乡镇设立了畜牧兽医服务站,在村级设立了畜牧兽医服务室,在奶牛场及奶牛社区设立了技术服务点,承担起了防疫治疗、冻精配种、技术指导、产销衔接、信息服务等各项职能,实现了防疫诊疗、品种改良、技术指导、饲料供应、产品销售五不出场。同时,五常市还成立了奶牛协会,发挥了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建立了奶牛保险制度,降低了养殖风险,保障了奶源基地的健康发展。

(六)、围绕规范化市场抓基地。建立良好的市场程序,避免奶贱伤农、市场不正当竞争,企业垄断乳业市场等问题的发生。几年来,我们严格执行《畜牧法》、《黑龙江奶业条例》和《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进一步规范了奶站的生产经营行为,取缔了非法收奶站(点),落实了《黑龙江省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核发了生鲜乳收购许可证,成立了生鲜乳价格协调委员会,推进奶价由市场调节变为政府指导。

四、奶源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资金是制约奶源基地建设的首要问题。奶牛价格居高不下,单头价格都在1万元以上,与其他畜禽相比,进入门槛相当高,农民自有资金不足,自筹资金购买奶牛仍然比较困难,金融信贷部门每年没有奶牛专项贷款,国家政策性投入又十分有限,因此,奶源基地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二)、政府指导价的刚性作用不够强。

奶价起落的根源在于原料奶价格机制还不完善,原料奶销售渠道单一,奶农只能卖给加工企业,因此在奶业产业链条中,奶农处于弱势地位,更不具备议价能力。原料奶的收购价格、质量标准完全由企业掌控。产奶淡季时企业抢奶源,标准也适当放宽,奶农可以得到好处;一旦进入产奶旺季、供大于求时,压级压价现象比较普遍,奶农养牛难以获得预想的收益。收奶和卖奶之间关系非常脆弱,奶农处于不利地位,没有保护自己的价格机制,政府指导价的刚性机制亟待形成。

(三)、种养结合发展严重滞后。几年来,五常市虽然鼓励养牛户种植青贮玉米和紫花苜蓿,但养殖户小农意识较浓,只顾眼前利益,没有算转化增奶,提高鲜奶品质和延长奶牛使用年限,更没有考虑粪污消纳,种养结合,循环发展这一长效利益。多数养牛户就是精饲料加玉米秸秆饲喂奶牛,严重制约了奶源基地的发展。

(四)、缺乏立市的乳品加工企业。几年来,五常市生产的鲜奶,全部作为原料卖给了周边市县的乳品企业,没有给财政增加税收,也没有建立工业反哺农业的良性循环格局。目前,我市虽然成功地引进了常庆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但还没有达产达效,品牌效应有待于开拓和显现。

(五)、土地供应和环保的制约压力进一步加大。随着畜牧业禁养区的划定,奶牛养殖用地的需求与规模养殖设施用地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奶牛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土地的有效供应和严格的环保政策已成为制约奶源基地发展的最大瓶颈。

五、加快五常市奶源基地建设的对策

(一)、推进规模化养殖,实施标准化准入工程。要以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合作社)项目为依托,加大对原有牧场、小区的改扩建力度,同时新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牧场、合作社。加强饲养饲料基地建设,全面推广TMR日粮饲喂技术。积极推广利用繁育改良、疫病防治、草原改良建设、青贮利用、秸秆转化和舍饲养畜等一系列增产技术,重点搞好高产优质青贮玉米的种植、收贮,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通过电视讲座和下乡办班、咨询等多种培训形式,力争做到“每个养场(社)都有一个明白人”。

(二)、推进品种改良,实施良种化促进工程。要全面落实奶牛良种选种选配,加强奶牛良种繁育推广力度,不断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在认真落实好国家标准化规模奶牛场改扩建项目的同时,市政府将设立奶牛良种专项基金,集中采购优质性控冻精,加快良种化步伐,促进奶牛良种化工程建设。要切实做好良种登记和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完善奶牛良种推广体系

(三)、推进产业融合,实施产加销一体化工程。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实施乳品企业生产规范改造,实现基地自产生鲜乳与加工能力比例达到70%以上”,要达到规定标准唯一的方式,就是走“龙头企业+养殖小区+适度规模养殖农户”的发展路径,把企业资金、技术、市场、信息优势与农户土地、劳动力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奶牛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转变,这既是企业建设奶源基地的必然选择,也是奶农增收致富的迫切需要。因此,鼓励企业以乡村为单位规划建设养殖场(社),配套机械化挤奶设施,搭建设施、技术、管理平台,通过专业合作社把养殖农户引入小区,采取合同养殖、统一售奶等产业化经营方式,与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既保障企业优质、安全、稳定的奶源,又保障农户养殖效益,从而推进奶牛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加快奶源基地建设。积极扶持奶农合作社、奶牛协会等合作组织的发展,使其在维护奶农利益、提高原料奶收购价格,为奶农提供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切实加强对原料奶收购价格的指导,防止因奶价过低而损害奶农利益,建立原料奶质量第三方检测制度,逐步实施收购的优质优价。

(四)、坚持绿色发展,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推动规模养牛场(社)建立废弃物的收集、转化和利用体系,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引导大中型奶牛养殖场(社)与农户签定种养合同,实行以地定牛、以肥顶贮,促进循环发展。大力推广“固体粪便堆肥+污水肥料化利用”等技术模式,促进废弃物就地还田。充分发挥县级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技术作用,加大技术指导服务和培训推广力度,加强示范引领,提升奶牛场(社)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五)、推进多元投入,实施项目牵引工程。发改、财政、农牧、扶贫、农业开发等部门要从项目安排、资金投放、技术支撑等方面,依据奶牛产业发展规划和主管部门做好衔接,资金打包,集中投入。利用五常的区位优势,大力宣传、推介发展潜力和优惠政策。鼓励省内外奶牛养殖企业采取合资、合作、独资、寄养、收购、兼并、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投入五常奶牛业发展。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和养殖场成立奶牛业担保公司,帮助奶牛生产获得担保贷款,缓解奶牛业贷款难的问题。广泛采用多种形式,包括小额信贷、抵押贷款、保险单抵押贷款、联户担保等形式解决养殖贷款,积极调整信贷结构,通过付息转贷等方式,延长养殖贷款期限,解决养殖贷款周期短的问题,扩大贷款规模。

(六)、推进法制化,实施依法监管工程。按照《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生鲜乳收购管理办法》,切实落实监管责任,做到“谁发证、谁监管、谁负责”,确保只对符合条件的收购站发证,进一步规范生鲜乳收购准入制度;严格执行“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生鲜乳准运证”和“生鲜乳交接单”,即“两证一单”制度;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以生鲜乳收购站和生鲜乳运输车为重点环节,进一步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不发生重大生鲜乳质量安全事件;按照《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奶畜养殖和生鲜乳收购运输环节违法行为依法从重处罚的规定》要求,加大对奶业执法的工作力度,对于无证经营的奶站要坚决取缔并做出行政处罚,要加大抽检和检测力度,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要进一步严格工作流程和标准,对生鲜乳收购站的标准化建设、检验检测设备及技术培训、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强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同时,要全面开展以生鲜乳质量安全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整治工作,确保生鲜乳收购站检查率达到100%,生鲜乳质量安全违规单位查处率达到100%,确保生鲜乳中违禁添加物检测合格率达100%。

(七)、推进组织领导,实施紧逼战略工程。为加快奶源基地建设步伐,市政府成立奶源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分管副市长担任,成员由市农委、市畜牧兽医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局、市土地局、市交通局、市水务局、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卫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单位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畜牧兽医局,具体负责奶源基地的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市政府要加大对奶源基地建设的考核力度,切实把奶业发展列为市、乡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之中,尤其是对贡献较大的领导干部除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基础上,对符合晋级的要优先提拔使用,对工作业务平平和不思进取的领导干部要给予通报批评。

THE END
1.全县畜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5篇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特征养殖是完成农民增收、创收的主要手段,其位置和效果不时提拔。本年年头我们以抽样查询的方式,深化到村、组对全乡良种黑猪养殖进行查询,从查询的状况看,黑猪养殖状况情势虽不容乐观,但发展潜力大。 一、黑猪养殖近况 黑猪系湘西黑猪的分支,是xx省四个当地良种之一,首要分部在县的、火场等境内https://www.gwy101.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16892
2.畜牧业发展情况调研(五篇)调研报告范文视察结束后,又组织召开了相关部门负责人、部分乡镇领导、养殖企业、养殖大户、专业养殖合作社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县畜牧局工作情况汇报,征求了与会人员的意见,查阅了相关资料。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县按照“产业做强、规模做大、品牌做响、质量做优、链条做长、防疫做实https://www.91wenmi.com/wenmi/zongjie/diaoyanbaogao/369482.html
3.乡镇畜牧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通用10篇)篇2:乡镇畜牧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一、我乡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我乡畜牧业主要以羊养殖为主。结合我乡东乡族群众喜好养羊的特点,近几年来乡政府通过各项优惠政策,以促进我乡养殖业的发展,在**村、**村、**村、**村建成了设施养殖圈舍共**座,基本实现了户均一座养殖圈舍的发展目标,养殖业已初具规模,主要https://www.360wenmi.com/f/filecu4wlyiv.html
4.当前畜牧业生产情况调研的报告6篇(全文)当前畜牧业生产情况调研的报告 遵照省局《关于做好当前畜牧业生产若干重大问题调研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局立即召开了专门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并派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生猪、奶牛、蛋鸡和肉鸡等4个产业链条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走访调查,基本上掌握了各项畜牧业生产现状和大多数畜禽养殖户的意愿和心声。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https://www.99xueshu.com/w/file968ichaw.html
5.畜牧产业2017年白羽肉鸡行业生产形势及重点问题调研报告 <正>为全面掌握、系统分析家禽行业生产形势及重大问题,加大对行业内(如环保等)重大问题进行专项调研的力度,争取有利于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2018年1月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就"白羽肉鸡行业生产形势及重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共收到全国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白羽肉鸡龙头企业发来https://sncm.cbpt.cnki.net/WKB/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4&yt=2018&st=04
6.驻马店日报:关于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目前,农产品加工业面临如何转型升级、延链增值、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为此,市老促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组织人员对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立足本地实际,利用资源优势,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和http://zmdrb.zmdnews.cn/zmdrb/20230206/mhtml/page_03_content_20230206004001.htm
7.20242024-2030年中国新疆畜牧业行业全面调研与发展趋势报告,新疆畜牧业是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新疆拥有广阔的草原、丰富的牧草资源和独特的物种资源,适宜发展牛羊驼马等畜种养殖。近年来,新疆畜牧业通过改良品种、https://www.20087.com/1/65/XinJiangChuMuYeXianZhuangYuFaZhanQuShi.html
8.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8篇因此,我认为要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用5—10年的时间,建立培训示范基地,培养一些精通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畜牧特产业等技术能人,让每一个农户至少要有一个懂技术的明白人,要以乡、村为单位做好非农业的专业技术培训。 篇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https://www.liuxue86.com/a/5056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