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前景分析(精选5篇)

二、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及市场需求分析

1、项目技术攻关的必要性

2、项目的市场需求分析

1、国内外技术现状、专利等知识产权情况分析和国内现有的工作基础

2、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

四、项目计划项目及主要研究内容

1、主要目标

2、研究与开发内容

3、项目的技术关键,包括技术难点、创新点

五、技术、经济效益分析(含市场风险分析、推广应用前景及产业化可行性)

1、技术经济效益分析(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2、推广应用前景分析(产业化可行性)

3、项目实施的风险分析(含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

1、年度计划

2、经费预算

七、必要的支撑条件、组织措施及实施方案

1、必要支撑条件

2、组织管理的措施

3、组织实施方案

八、其它说明

九、行政主管部门(县、区)意见(并加盖公章)

项目实施方案(一)

一、项目实施总体要求

通过对劳动乡、老河坝乡、民建镇三个乡镇部分老化茶园采取换种、深修剪、追施肥料等技术措施,实施低产茶园技术改造,通过改造大幅度提高项目区茶园生产性能,增加产量,提高茶叶品质,达到较大幅度增加经济收入的目的。同时通过项目实施引进优良高产品种、推广适用先进改造技术,对广大茶农进行技术培训,达到科技推广宣传,带动全县茶叶生产科技含量稳步提高,促进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二、项目实施地和工作量

㈠劳动乡柏林村1500亩(其中换种500亩、深修剪1000亩);井池村深修剪1800亩。技术培训1000人次。

㈡老河坝乡永红村1000亩(其中换种400亩、深修剪600亩)。技术培训500人次。

㈢民建镇天星村600亩(其中换种100亩、深修剪500亩)。技术培训500人次。

三、项目实施单位和项目组织

四、主要技术措施

㈠换种。对茶树树龄长,树势严重衰弱,产量低,品质差,生产性能无法恢复的茶园,选用现在最优品种,如名山131、福选九号、福鼎大白等进行换种。此项工作于2007年11月上旬完成。

㈡深修剪。对茶树树龄在十年左右,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树势有所减弱,出现减产,但生物经济年限还很长的茶园,采取深修剪、追施肥料、防治病虫等技术措施,恢复茶园生产能力,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此项工作于2008年6月完成。

⒈树冠更新。深修剪一般在春茶结束后进行,剪去树冠上部5——8寸的细弱枝条,再用整枝剪清除茶蓬中的弱枝、病枝、枯枝及下垂枝,保留分生力强的骨干枝。

⒉根系更新。在根系旺盛生长来临之前进行深耕,结合施有机肥。耕作深度应增加到9——16寸。

⒊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对土壤瘠薄的茶园,在茶树行间沿树冠边缘垂直掘出深40厘米,宽50厘米的沟,取出地土放置在行间熟化,新土填入沟中,实行土壤局部更换;对茶园进行改梯、建梯,并按新茶园的要求,修建排蓄水系统,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深耕施有机肥,通过深耕结合施有机肥来逐步加厚耕作层,一般深耕30厘米以上,尽量做到表土与底土互换。

⒋强化改造后的管理

增施养料:包括增施基肥、追肥及根外肥。

修剪养蓬:低产茶园树冠,不论采用何种修剪改造,在初期都要按照新茶园培养树冠的要求,采用修剪和打顶养蓬方式培养树冠,直至茶树树冠养成后才能正式投产开采。

合理采摘:树冠改造后的1——2年,要贯彻“以养为主”的原则,在茶树高度未达到70厘米,树幅未超过1米时,只能采用打顶培养树冠,要采高留低,采中留顶,采密留稀,抑制主枝生长,增加分枝密度,提高生长枝数量。

病虫防治: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五、资金安排。本着茶农投入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原则开展该项目实施。项目资金初步安排如下:

㈠劳动乡柏林村换种500亩,需茶苗款27万元(300万株),项目资金补助10万元;深修剪改造茶园1000亩需肥料款15万元,项目资金补助5万元。

㈡劳动乡井池村深修剪改造茶园1800亩需肥料款27万元,项目资金补助15万元。

㈢老河坝乡永红村换种400亩,需茶苗款21.6万元(240万侏),项目资金补助12万元;深修剪改造600亩需肥料款9万元,项目资金补助3万元。

㈣民建镇天星村换种100亩需茶苗款5.4万元,项目资金补助3万元;深修剪改造500亩需肥料款7.5万元,项目资金补助2万元。

以上四项合计项目补助资金:50万元。

六、项目要求

㈠确保项目实施质量:为了扎实抓好项目实施,保质保量,对项目区参与项目实施的茶农实行实物补助形式,即由乡镇人民政府对农户直接补助苗和肥料,不补助现金。同时确保茶苗品种纯度和肥料质量;

㈡通过项目实施起到带动项目区茶叶生产产量和产值大幅增加,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㈢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提高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支撑作用,激发广大群众用科技、学技术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生产技能,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先进技术推广打下良好基础;

㈣强化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党和政府的政策不折不扣惠及群众。

项目实施方案(二)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一)优势产业原则。立足我市产业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在优势区域、优势产业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动特色高效农业发展。

(二)科技先导原则。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现代农业生产手段和现代经营管理方式,促进主导产业升级,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三整合”、“三集中”原则。整合项目,整合资金,整合科技,推进农业资源聚集,破解现代农业发展资源要素约束难题。土地向业主大户集中,促进规模化发展;农民向园区集中,促进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项目向园区集中,促进投入整合。

作者:唐文芳崔加华单位:吉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汪清县分校吉林省汪清县东光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现代物理农业技术发展前景分析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有效的利用农业物理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和污染,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最终到达增产的目的。现代农业物理的推广及应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环保指标和作物本身的品质,加强农业生产的结构调整力度,增加农民收入,大大地激发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现代物理农业技术在我国是一门新生事物,通过依靠科技的进步,在推广和应用现代物理农业这项农业科技新技术上提高大农业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是摆在我们农业战线上所有工作人员面前尤为重要的课题。

总之,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现代物理农业技术是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无害化、生态化、环保化的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作为农业技术人员应紧跟时展的需要,着力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为我国的农业的发展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优质稻米基地;立项依据;建设目标;管理方式;技术方案;效益;大中农场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内外市场对优质稻米的迫切需求,水稻生产目标由保面积、攻单产向保优质、创高产转变。大中农场坐落于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大丰市境内,中心位置东经120°39′8″,北纬33°8′4″,土壤发源于江淮冲击母质,质地砂壤-轻壤,有机质含量2.02%,是国家大型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有机大米生产基地、江苏省无公害畜禽生产基地、江苏省第2批科技型企业。近年来,大中农场紧紧围绕“优化品质、提高单产、开发品牌、壮大产业、增加效益”的思路,重视优质稻的生产和开发,努力发展优质高产、安全高效、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优质稻米“产—加—销”模式[1],以提高经济效益。

1立项依据

2建设目标

面积指标:项目区优质稻连片种植666.67hm2以上。产量指标:确保项目区水稻单产达到10.5t/hm2以上,力争实现11.25t/hm2。品质指标:稻米品质达国标二级以上。效益指标:水稻效益达1.95万元/hm2以上。技术指标:绿色无公害普及率达100%,药物残留低于国家标准。

3管理方式

大中农场集体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实现“六统一”管理体制,即统一产品经营、统一物资供应、统一作物布局、统一栽培技术、统一机械作业、统一劳动定额。

4技术优势

近年来,大中农场推行水稻超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统防统治技术以及水稻生产全程绿色无公害栽培技术。现有农业技术人员126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8人),与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等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使得大中农场稻麦生产水平名列江苏省前茅。

5技术方案

一是选择优势品种。选择迟熟中粳品种淮稻13号、宁粳5号、武运粳24号等为项目区主栽品种;二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农药和生物有机肥;三是制定优质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规范,运用新型无公害基质培育壮秧,秧苗期全程用无纺布覆盖;四是大田做好移栽前封闭化除,分蘖期尽量少用或不用除草剂;五是进行干湿交替水管,促根壮苗,少施农药和化肥,收割前30d禁止施药;六是适期收割,利用新型3518收割机收割,保全稻粒完整;七是启用粮食烘干线,快速烘干,防止霉变;八是适度仓储,及时生产,尽快销售。

6效益分析

6.1经济效益

一期规划面积666.67hm2,按照水稻产量10.5t/hm2、出米率70%、大米单价5元/kg、稻壳单价0.26元/kg、麸糠单价2元/kg计算,可实现销售收入为2565万元。减去水稻成本1.2万元/hm2,稻米加工销售成本0.2元/kg,销售利润可达1625万元,效益24375元/hm2。

6.2社会效益

优质稻米基地建设与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要求相一致,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独特的示范带动作用,对周边地区优质水稻种植具有显著的辐射作用,通过组织现场观摩、学习培训等手段,提高周边农户、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促进周边农村的水稻种植水平,提高水稻单产和效益,带动农民增收。

6.3生态效益

项目的实施,依靠种植优势品种,依托科学的绿色无公害栽培技术措施,通过促进水稻植株个体的健壮夺取高产,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有机肥,避免了生化农药和肥料的滥用,显著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了农产品的药物残留,避免了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影响[2]。

7结论

大中农场地处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大丰市,具备建设优质稻米基地的自然条件;年产粮7万t,实现销售收入近3亿元,农业利润超8000万元,具备建设优质稻米基地的经济条件;承建了江苏省沿海地区良种繁育与推广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拥有先进的精米加工流水线,配套的烘干仓储设施,具备建设优质稻米基地的技术条件;实现水稻超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3],水稻全程绿色无公害管理,日常管理实现“六统一”,生产过程绩效管理,稻麦种植机械化率100%,秸秆还田率100%,水稻优质化率100%,具备建设优质稻米基地的管理条件。“碧绿”牌精米为盐城知名商标、盐城名牌产品、中国粮食协会放心米,在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具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具备建设优质稻米基地的市场条件。综上所述,大中农场完全有能力建设好万亩绿色优质稻米产业基地[4-8]。

8参考文献

[1]胡坤,项喜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模式分析[J].农产品加工刊,2011(1):100-103.

[2]曾洪玉,唐宝国,蔡建华,等.秸秆还田对耕地质量及稻麦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1(4):499-501.

[3]张燕.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2(15):14

[4]于新民,刘德还.大中农场农科所常规粳稻生产实践与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2(4):133,135.

[5]苏祖芳.加强水稻种植基地建设,发展优质无公害稻米生产[J].耕作与栽培,2004(5):6.

[6]许立,金连登,朱智伟,等.有机稻米基地建设及生产过程控制技术简述[J].中国稻米,2003(6):41-42.

关键词:绿化苗木;生产现状;供需余缺分析;市场前景;江苏金坛

绿化苗木的生产是发展林业的前提,其供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林业生态建设及园林绿化的速度和质量[1,2]。绿化苗木的生产与供应除了受林木资源、气候条件、社会因素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之外,还涉及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及城市建设等多个行业发展的需要,往往绿化苗木生产的超前性与当前生态造林、城乡绿化等规划的滞后性相悖而不能同步,如何解决苗木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是绿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难题之一[3]。因此,做好近期的绿化苗木供需形势分析与预测是缓解当前种苗供需矛盾的主要措施[4]。

1金坛市自然概况

金坛市地处江苏省南部,位于北纬31°33′42″~31°53′22″,东经119°17′45″~119°44′59″,为宁、沪、杭三角地带之中枢。境内水陆交通方便,沿江高速公路东西穿越,扬溧高速公路横跨南北。金坛市地处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沛,年日照1862.3h,无霜期220d。全年平均气温15.4℃左右,个别年份极端低温在-10℃以下,相对湿度在8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181.4mm。区域内西部为丘陵山区,茅山山脉绵旦南北,掌状丘陵岗地起伏东西,大致可分为低山丘陵区和黄土缓岗区两部分。东部为高亢平原,适合种植花卉苗木;中部为低洼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西部为丘陵岗地,适宜栽植乡土树种,适合发展生态林业。

2绿化苗木生产现状

3种苗供需余缺分析

金坛市全年总产苗量1.6亿株左右,2010年新增苗木845万株。预测总量供应充足,大部分树种尤其是绿化乔木类供大于求,小部分树种例如山区生态造林树种榉树、朴树、乌桕等苗木短缺;经济林中的白茶苗以及时令水果、部分灌木、色块、地被类种苗可能供应不足。经分析,2010年春季全市种苗供应总量将大于需求总量。其中城乡绿化树种(如香樟、女贞等)供应有余,部分生态造林、稀有园林树种的种子供应欠缺;用于城镇绿化的大中规格苗木、部分经济林苗木供应有余,用于生态造林的容器苗、乡村绿化的乡土树种苗木供应不足。

4种苗市场前景分析

目前种苗市场大规格风景绿化苗(一般胸径在20cm以上)紧俏,中小规格的苗木滞销。随着大中规格苗木的增加,从事小苗培育的育苗农户因苗木难于销售而逐步退出苗木产业,造成小规格苗木无人繁育。近几年来,除了榉树、朴树、乌桕之外,其他城乡绿化树种的中小规格苗木,例如雪松、香樟、杜英、含笑类、青桐、马褂木、广玉兰、白玉兰、七叶树、大叶女贞及一些灌木类常见苗木市场需求趋于饱和。目前金坛市苗木保有量为5亿株,生产能力已经过剩。规模较大、经济实力雄厚的经营户将风景绿化苗木场改成休闲度假山庄(农庄):一是城郊结合型。如白龙山庄在不影响苗木经营的前提下,在原来苗木场基础上进行扩建,开挖鱼池、新建餐馆及休闲场所,采用现有的生态资源,利用地处城郊的区域优势,发展节假日垂钓、休闲、观光旅游。二是乡村观光型。利用山区苗圃地资源和鸟类品种较

多的优势,再人工饲养孔雀,为节假日儿童游乐提供了方便,形成了具有江南特色的孔雀园,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今后种苗生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5参考文献

[1]徐华龙.建设大苗基地培育大苗市场——朗溪县绿化苗木生产经营的思考[j].安徽林业科技,2009(3):26-27,30.

[2]张雯雯.绿化苗木发展迎来黄金期[j].农家致富,2009(18):17.

[3]田少会,祝万新,韩健.河南省绿化苗木产业发展优势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201,203.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基地建设;效益

依据《河南省林业厅关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见》和《河南省林业厅关于编制县级林下经济发展规划(2012年―2015年)》的通知要求,结合马道林场森林资源状况,引导职工和家属在经营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拓展林区发展空间,增加职工收入,使广大职工和家属认识到发展林下经济不仅是实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养长、长短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的要求,是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的必然要求,也是不砍树能致富、实现绿色增长的有效途径,更是山区、林区新的致富门路,促进贫困地区增收的重要手段。同时,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河南省国有泌阳马道林场涌现出了一批有经济头脑的职工在发展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等林下经济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不仅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也为大规模发展林下经济提供参考。

随着林副产品价格的不断提高,规模化种植、养殖和森林旅游的快速发展,现有的传统林业经营模式已满足不了林场职工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于是,不断有一些职工在林下进行种植、养殖等林下经济发展[1]。

1发展林下经济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1.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维护生态安全为前提,以促进林业发展和林农增收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林业建设目标,充分发挥森林和林荫空间资源优势,突出特色,科学规划,创新机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生态受保护,林农得实惠”的目标,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1.2规划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协同推进,确保职工得实惠;坚持生态优先,合理利用,确保生态资源得保护;坚持科学规划,分类实施,确保符合当地实际;坚持科技支撑,示范引导,确保提高综合效益;坚持龙头带动,合作共赢,确保职工广泛参与。

1.3发展目标

一是发展规模。林下经济面积由目前的520hm2发展到2015年的6293.33hm2,年产值达到193万元,年增长率25%。二是社会效益。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职工达到260户,年增加就业人数150人,户均年增收2500元。三是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以牺牲森林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职工来自林下经济的收入占总收入的20%。

2建设任务

根据总体布局,科学规划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不同类型的建设任务。

2.1林下种植

充分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小气候环境,在郁闭的林下选择“林―菌”种植模式,在幼林区林下选择“林―药”种植模式。

2.2林下养殖

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杂草多和空间大的特点选择“林―禽”养殖模式,利用林下杂草多、空间大和野果多的特点选择“林―畜”养殖模式[2]。

2.3森林景观利用

在铜山湖国家森林公园这块金字招牌原开发基础上,充分利用泌阳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进行森林旅游开发。2013年在转山林区铜山湖南岸以景区门票及食宿、游乐产品收入、农家乐为主建立铜山湖森林旅游基地,规模333.33hm2,年产值50万元。2015年在原岩生植物园基础上建成以休闲度假(以提供休闲食宿、疗养服务收入为主)、生态服务(以提供科普教育、科学研究服务收入为主)为主的休闲、科普旅游基地,规模66.67hm2,年产值10万元。

3示范基地建设

3.1林下种植产业基地

依托泌阳县食用菌产业这根链条,充分利用林区丰富的麻栎、马尾松和土地资源,2012―2015年在义和寨、黑石山、马道、庙街4个林区建成4个规模33.33hm2的林菌种植基地;在转山、义和寨、庙街、条山4个林区建成4个规模33.33hm2林药种植基地。基地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480万元,安排就业人数640人。

3.2市场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物流和信息网络体系,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组建专业的行业协会,为林下种养户提供市场信息、种植技术、产品营销等一系列服务,逐步形成于全县林下经济发展的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相适应的完善的配套服务平台体系[4]。建立豫南山区示范旅游基地。

4效益测算

5效益预测与分析

5.1经济效益分析

林下经济建设是一项富场富职工的工作,项目建成后,既可锻炼职工,又能有效改变林场职工收入低的历史[3]。到期预计年产值193万元,经济效益明显。

5.2社会效益分析

林下经济建设工作的实施,标志着林业结构调整工作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是基础林业发展的重要机遇。项目建成后能有效提高职工护林的积极性,具有一定社会效益。

5.3生态效益分析

林下经济建设项目建成后可有效改变林木生长环境,林下种植改变土壤结构,林下养殖产生的粪便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了林地生产力,改变了林木生长环境,为发展高效林业、碳汇林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6参考文献

[1]尹伟娜.浅析林下经济发展模式[J].现代农村科技,2011(24):67.

[2]王虎,夏自谦,冯达.河北省林下经济产业规划布局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3):7041-7043.

THE END
1.中国养殖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畜牧新篇章:深度剖析中国养殖业的当前状态与未来的走向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养殖业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然而,面对国际贸易环境、技术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等多重挑战,中国养殖业也需要不懈努力,以适应市场变化并保持竞争力。 首先,我们https://www.udnebayjc.cn/ke-pu-dong-tai/552296.html
2.中国养殖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科技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发展,中国养殖业正经历一场从传统到现代化转型的大变革。中国养殖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呈现出多方面的变化,其中,技术创新、规模经营、绿色健康等方面成为推动这一行业进步的关键因素。 首先,技术创新在提升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一些大型农场已经开始采用自动化饲料分配系统和智https://www.qmso18vkw.cn/jun-lei-zi-xun/502705.html
3.畜牧新篇章深度剖析中国养殖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畜牧新篇章:深度剖析中国养殖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养殖业的历史与成就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养殖业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化的转变,实现了从自给自足到市场化、规模化发展的巨大飞跃。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类和禽类生产国,拥有庞大的农户群体和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养殖https://www.zhanseog.com/ke-pu-dong-tai/538357.html
4.中国养殖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简介畜牧新篇章:深化养殖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 中国养殖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为一个涉及百姓生活、影响国家食品安全的重要行业,其发展不仅关系到农业经济的稳定,也关乎国民健康和食品安全。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科技进步的加速,中国养殖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当前养殖业面临的一些https://www.ontdhjbdb.com/tu-pian-zi-xun/469698.html
5.畜牧进步与市场扩张剖析中国养殖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畜牧进步与市场扩张:剖析中国养殖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政策导向与产业结构优化 在政策的引导下,中国养殖业正在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如补贴、税收减免等,对于高效率、高标准的养殖企业给予了更多支持。这不仅促进了规模经济,也为小型和中型养殖户提供了改善生产条件和提升产品质量的机会。 https://www.fikyjuyw.cn/tu-pian-zi-xun/539946.html
6.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畜牧养殖智能装备研发加强,智慧牧场建设内容概要:近年来,在政策以及农业智慧化建设趋势的共同推动下,智慧畜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重点任务之一,国内畜牧数字技术和智慧装备研发力度不断增加,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畜牧生产经营融合发展。据农业农村部公示信息,我国已建设1个国家数字畜牧业创新中心、1个国家数字畜牧业创新分中心(奶牛)和33个国家数字畜牧业创新应用基https://www.chyxx.com/industry/1194064.html
7.中国畜牧业经济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当前中国畜牧业经济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在国内生产增长缓慢和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共同作用下,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对国内畜牧业发展产生较大冲击;二是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剧烈,不利于形成稳定的生产预期和消费预期;三是畜牧业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和损失主要由养殖环节来承担。为此建议采取https://news.foodmate.net/wap/index.php?itemid=592352&moduleid=21
8.养猪业现状和发展趋势(通用6篇)2016年中国养猪及猪肉加工行业发展规模现状及趋势 未来的几年内,中国猪价将会理性回归市场,中国也将迎来养猪黄金5年。 图表2008-2016年国内外猪肉价格走势图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一、市场自由竞争主导下的中国猪肉将推动猪肉品质化,品牌化 外来引进的良种品牌猪和本土品牌猪将会齐头并进推动中国的养猪业。旧时期农户养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490hcsa.html
9.2024至2030年中国现代畜牧业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2024至2030年中国现代畜牧业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docx,2024至2030年中国现代畜牧业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目录 TOC \o 1-3 \h \z \u 一、中国现代畜牧业行业发展现状 4 1. 国内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4 总量变化与增长速度 4 区域分布差异性分析 5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808/8111100062006117.shtm
10.报告节选(四):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国别风险分析《跨越山海2022为了度量和比较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水平,探究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路径,第一财经研究院研发了中国企业全球化评估体系,期望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国企业全球化水平和发展趋势。 第一财经研究院还结合数据分析与对标志性全球化企业案例的研究撰写《跨越山海│2022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希望为中国企业未来的全球化发展提供借鉴,并为https://m.yicai.com/news/101867960.html
11.2023年国内蛋鸡养殖行业发展形势与趋势分析但随着经济发展及居民消费结构变动,以及鸡蛋质量安全及环境保护的要求逐渐提高,小规模大群体的整体格局不再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求。1万只以下蛋鸡存栏场户数逐年减少,1万只以上蛋鸡存栏量逐年增加,规模化为蛋鸡养殖发展必然趋势。规模化养殖可以提高蛋鸡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保证鸡蛋质量,提高养殖户应对市场风险能力。 https://www.caaa.cn/html/hd/hybg/2023/0316/2722.html
12.2023全国饲料价格行情现状和市场需求走势分析2023年,随着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加速,全国的饲料价格行情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饲料价格影响着畜牧业生产及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也相应增加,发展前景明朗。本文就2023年全国饲料价格行情现状和市场需求走势进行分析,以期获得相关信息,加深对饲料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了解,为后续的规划和投资提供参考。 https://www.sgpjbg.com/info/f0e2de6c04fd9b34a361c2ca1475aa69.html
13.肉牛种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数字畜牧业技术有自动育种数据收集系统、自动发情识别系统、动物摄食及呼吸心率微控制器、疾病预警系统、虚拟围栏控制系统、面部识别系统、生物传感器,以及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等。肉牛业的数字化将实现从二维的物理-社会系统到三维的网络-物理-社会系统的转变,改变未来肉牛种业的发展。http://www.chinafeedm.com/h-nd-18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