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

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市场发展速度的要求。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

1985年到1988年,1988年到1992年,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也就是说,如骑马、观赏等旅游活动较多,而学习、健身、寻根、调查、新奇探索、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等旅游特色较少。

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

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而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区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国内旅游热点集中在经济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好的旅游景点。

如北京、江浙沪、广东等地。但像敦煌、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处于相对处于温冷点。

从距离上看,一般以中近距离为主,远距离为辅。

如桂林主要以粤湘鄂的者为主,杭州主要以江浙沪的者为主,北戴河以京津冀辽的者为主。

从旅游布局上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以内陆县镇为辅。

4、自我服务的散客多,有组织的少。

1986年,散客旅游者仍占90%以上。

1991年900多家二三类旅行社组织招徕国内旅游者万人,散客仍占96%。

旅游过程中,自带饮料、食品的游客较多。

5、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

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教师、学生等的度假旅游和各种公务旅游。

随着消费观点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和当数量的人加入自费旅游队伍的行列,但是,公费旅游仍占据主要市场地位。

6、我国国内旅游的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采取了不少措施,如改善交通、增辟景点、美化环境,修建规格不等的饭店,设立专门接待国内旅游者的二三类旅行社。

1992年这类旅行社已发展到1400多家。

但是,由于中国国内旅游市场庞大,国内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国内游客基本上保持着饮食,生活,旅游和安全的基本保障,服务差距非常大。

旅游业现状分析

政治环境分析

当前,国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改革和发展为基础,积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际发展以和平发展为基础,形成了一个伟大文明的整体形象。

旅游业本质上符合建设以人为本、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国家政策取向,其作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地位不断提升。

从1985年中央首次明确旅游产业的地位,到1992年进一步明确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点,再到1998年将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直到十一五期间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加大培育,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全面优化,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

经济环境分析

经济环境表现为强力支撑和转型跃升,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合作进一步加强,这就为中国发展旅游提供了稳定的市场,经济全球化,国际环境越来越宽松。

对于入境旅游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环境,中国经济正在实现向全面小康经济发展转变,按照预测,未来10年将保持7%的稳健增长的态势。

国民人均GDP也将大幅度提升,国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总体上得到满足以后,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旅游人口、出游率、旅游花费及结构正处在转型升级的拐点。

从目前来说,旅游已经成为国民生活的必要内容之一,这些经济环境将呈现富裕居民出境游、城镇居民休闲游、农村居民观光游、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经济环境强力支持转型升级。

社会环境分析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国大力创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人居环境、民生经济、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

从中国的旅游发展来看从传统的观光旅游正在向休闲、度假发展所以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是以人为本、共享成果。

文化环境分析

中国为文明大国、文化旅游共融大国,中国文化正在实现伟大的复兴崛起,中国年等系列文化生活,加上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中国旅游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丰富了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提升中国旅游产业的形象。所以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文化环境是文明大国,文化旅游共同繁荣。

科教环境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信息技术、装备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在旅游业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应用。

实施这些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方式,管理方式和发展空间的革命性变化,也有利于中国旅游业的直接面向世界,实现跨越式发展。

同时,国民教育的普及化、国民教育旅游的教育功能,更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旅游环境和旅游意识,也可以大大提高旅游者的旅游质量和旅游创新。

由于科学和教育的兴起,旅游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国民素质,以及产权酒店和分时度假,它涉及人民的素质和教育程度,更重要的是涉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问题。

这几个因素的影响,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大发展,中国旅游业从事业型,到产业型的转变,也实现了从资源经济到要素经济,再到产业经济两次质的飞跃,未来的10年将是中国旅游业战略转型期发展的新时代。

因此,在风雨后,中国的旅游业将迎来发展的拐点,实现新一轮质的飞跃。

THE END
1.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pptx引言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国际旅游业发展现状国内外旅游业发展比较分析国内外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国内外旅游业发展前景展望目录 01引言 主题介绍旅游业概述旅游业是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的行业之一,涵盖了酒店、餐饮、交通、景区等多个领域。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现状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逐渐成为各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613/5334132132011224.shtm
2.试论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试论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https://doc.mbalib.com/m/view/112db9a1b1388b2d350005bf137642d9.html
3.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https://www.gwy101.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44215
4.20242024-2030年中国旅游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旅游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近年来随着消费者旅游观念的转变和新兴市场的崛起,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目前,个性化、体验式旅游成为主流,游客更加注重目的地的文化体验、自然探索和当地生活方式的融入。同时,https://www.cir.cn/R_QiTaHangYe/95/LvYouShiChangXuQiuFenXiYuFaZhanQuShiYuCe.html
5.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本规划是指导全州未来五年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与总结 (一)发展现状和成效 2015年,四川省共实现旅游总收入6210.52亿元,同比增长27%;接待入境游客273.20万人次,同比增长14.1%;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85亿人次,同比增长9.2%。全省旅游经济运行总体稳中有进,三大市场呈现稳步发展的特征。旅游经济https://fgw.lsz.gov.cn/zfxxgk/fdzdgknr/ghxx/202003/t20200310_1502134.html
6.2020年中国旅游市场分析报告产业运营现状与发展定位研究四、马尔代夫旅游项目火热程度及借鉴意义 第二部分 行业深度分析 第四章 中国旅游行业运行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旅游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中国旅游行业发展阶段 二、中国旅游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三、传统旅游产业模式已暴露出旅游市场诸多问题 四、中国旅游业发展需要市场力量 五、旅游业的商业模式 1、旅游供给模式 2、旅https://baogao.chinabaogao.com/lvyou/468663468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