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推荐双碳目标下的畜牧业温室气体减排路径探索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全球畜牧业饲养家畜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为每年71亿吨,占所有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4.5%。在世界人口增加(到2050年将达到96亿人口)、收入和城市化水平提高所带来的畜牧产品需求明显上升(预计2005-2050年需求将增加70%)的前提下,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是全球畜牧业面临的艰难挑战。

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环境行动组织(EAT)和气候焦点组织(ClimateFocus)联合发布的《增强粮食系统的国家自主贡献》报告提出了从农场到餐桌采取更多行动的16种方式。该报告强调,改进生产方法和减少牲畜的甲烷排放,每年可减少14.4亿吨的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

其中,和畜牧业直接有关的两大行动包括:减少来自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肠道发酵和粪便),以及改善牧场管理。全球范围内肠道发酵与粪便管理每年产生的排放量达到2.9~5.3GtCO2减少肠道发酵与粪便管理的年度技术减排潜力分别为0.12~1.18GtCO2当量和0.26GtCO2当量;牧草和饲料作物土地的扩张每年产生0.64GtCO2当量排放,牧场管理的年度技术减排潜力为0.31~0.43GCO2当量。

二、畜牧业碳源与碳汇

食物和农业产业链条上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包括甲烷、氧化亚氮和二氧化碳。这些温室气体都会导致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其中,甲烷和氧化亚氮均作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根据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甲烷的增暖效应至少是二氧化碳的27倍,而氧化亚氮的增暖效应较二氧化碳则高达273倍。

畜牧业的碳汇主要来自作物生产环节的植物光合作用,而碳排放源则相对复杂,主要来自作物生产环节的化肥、农药和能源投入,养殖环节的肠胃发酵、粪便管理和养殖场所能源消耗,加工生产环节的运输能耗、屠宰加工能耗和储存能耗。

Source:全球畜牧业环境评估模型3.0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潜力评估

三、我国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在我国,各类草地面积约为60亿亩,主要用于畜牧业生产,同时也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绿色碳汇。

中国畜牧业正面临稳产保供的艰巨任务、资源环境趋紧的严峻约束,构建低碳发展长效机制将是实现资源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贡献我国双碳目标的关键。

《“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明确将“农业生态系统明显改善”、“绿色产品供给明显增加”、“减排固碳能力明显增强”作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目标全面推进的重点。根据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的部署,畜牧业减排降碳的重点任务要推广精准饲喂技术,推进品种改良,提高畜禽单产水平和饲料报酬,降低反刍动物肠道甲烷排放强度;提升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减少畜禽粪污管理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

2022年10月18日,《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印发,进一步明确要加强农业农村降碳增效标准制修订工作。针对畜牧业,农业农村降碳增效重点标准包括:畜禽养殖环境、肠道甲烷控制、畜禽粪污处理等畜牧业碳减排技术标准以及节能低耗智能畜牧业机械装备、圈舍、绿色投入品标准。

五、我国畜牧业温室气体减排路径

为了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发展高质量绿色低碳畜牧业,需要打破单一动物养殖的思维局限,着眼“资源—环境—畜牧业”生态生产型畜牧体系的搭建,注重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以“降碳增汇”为导向,实现畜牧业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最终建立高效化、无害化、生态化的温室气体减排路径。

1.深挖草地固碳潜力,借助改良天然草原、扩大人工种草、建设环养殖场林田网络等方式扩大碳汇储备空间。在增加碳汇的基础上,探索碳中和目标下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及打造“粮—牧”或“草—牧”一体化的生态生产模式,以促使农牧业的充分耦合和资源的高效利用,最终改善草地生态质量。

该模式可以促进饲草生产的稳定供给,提高饲草产品质量,维护饲草品种多样性,减少寄生虫传播感染概率,分散畜禽粪污排泄,降低区域土壤污染风险,提升草地固碳能力。

秸秆可作为能源物质加以利用,利用反刍动物瘤胃消化道对秸秆纤维素类物质消化预处理和过滤,随粪便排出的纤维素用以发酵产生酒精,最后残渣再还田。

3.设立畜牧业绿色低碳发展专项基金,整合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等,推进畜牧业绿色低碳发展资金支持,解决粪污治理成本高、资金需求大等突出问题。

4.尽快促进畜牧业融入碳市场,吸引养殖主体和草原等生态账户富裕主体参与碳交易;完善碳交易制度和法律法规,形成产权明晰、定价合理的碳交易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4】全球畜牧业环境评估模型3.0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潜力评估

THE END
1.我国的畜牧业主要分布在()A.东部地区B.南部地区C.沿海地区D.西部分析: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把我国大致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地区,东南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雨热同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集中产区;西北地区地处内陆,大多数地区严重缺水,是我国重要的牧业地区. 解答:解: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我国畜牧业区和农耕区的大致分界线,此线以西为畜牧业区,以东为种植业区. http://1010pic.com/czdl/shiti_id_2d1ed76e3d38ae9ab32406416fc6e907
2.我国古代的农牧关系(一)先述战国至中唐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这一时期畜牧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以养马业为基干的大规模的国营畜牧业的勃兴。世界文化史上有一条经常被人们引用的重要畜牧史资料,这就是公元前500年波斯王大流士时代在小亚细亚设立牧场,养马五万匹。[2] 这比起我国汉唐官牧的规模,却是星光之于皓月。官马之盛,肇始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lgp/lgp15.htm
3.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我国畜牧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正在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 党中央已经指明,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以人为本的健康型畜牧业;建设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型畜牧业。在这个背景下,畜牧业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方式正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畜牧产品与设备正处在升级换代https://www.jianshu.com/p/cdbac731e190
4.二〇二五我国畜牧业现代化什么样到2025年我国畜牧业将是什么样子呢?近日,农业农村部制定印发了《“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给出了完美答案:提出到2025年,全国畜牧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奶牛、生猪、家禽养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围绕《规划》编制起草体现了哪些新思想?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包括哪些主要内容?记者采访了http://xmy.jl.gov.cn/xwfb/myyw/xyyw/202112/t20211223_8332351.html
5.我国畜牧业生产进步突出成为世界第一畜产大国新华网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翟伟) 农业部今天透露,我国畜牧业生产取得长足进步。2001年,我国肉类总产6333.9万吨,禽蛋产量2336.7万吨,奶类产量1122.9万吨,成为世界第一畜产大国。 九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今天举行第22次会议,听取农业部关于我国民族地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畜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https://news.sina.com.cn/c/2002-10-24/1851781584.html
6.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 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畜牧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为了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肥料,保证轻工业获得充足的原料来源,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肉类等的需要,增加国民经济和个人的收入;为了扩大对外贸易,https://www.sdcciot.com/html/show-803.html
7.中国畜牧业发展现状第一,我国畜牧业的总体评价 一是成就巨大:据统计,2001年我国主要畜产品肉、蛋、奶类产量分别达到6333.9万吨、2336.7万吨和1122.9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6.5倍、8.2倍和7.7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肉类、禽蛋类生产大国,人均肉类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人均禽蛋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目前,畜牧业生产中的科技贡献率达https://www.360wenmi.com/f/file6e4i95xo.html
8.张振武:我国畜牧业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我国畜牧业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畜牧业的传统化阶段其特点是在村庄里庭院内进行零星养殖,是“老太太养鸡”、“老大爷养猪”、“老爷爷养牛”,这是原始的、传统的、落后的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是畜牧业工业化阶段工业化是畜牧业领域的一场革命,由于采取了优良品种,全程配合饲料,先进的设备工艺等,极大地http://www.xumu123.com/stzl/ShowArticle.asp?ArticleID=1385
9.我国及部分省市畜牧业相关政策深入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我国畜牧业相关政策 近些年来,为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强化动物疫病风险防控,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https://m.163.com/dy/article/I4RL1CFQ0518H9Q1.html
10.现代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行业动态逐步转变畜牧兽医行业的发展理念,要以现代畜牧兽医行业的发展方向指导畜牧兽医工作的全局,要借鉴畜牧业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以此来确定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思路,要用全球市场化的理念规划动物产品的流通模式。 二要创新管理。 加强畜牧兽医行业在行政管理和执法方面的创新, 加快转变畜牧兽医行业相关政府部门的行政职能,注重畜牧http://m.xumurc.com/weixin/newsshow/26310
11.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畜牧业转型新质生产力代表新时代生产力的前进方向和必然趋势,但新产品、新技术占领市场需要时间。我国畜牧业规模庞大、发展极不平衡,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时必须因地制宜,考虑到经营主体的接受程度,确保落后技术和产品缓慢有序退出市场,避免市场剧烈波动造成经济、政治和民生问题,保障千万牧民的根本利益。https://www.cssn.cn/jjx/jjx_jjxp/202404/t20240419_5747030.shtml
12.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我国各地畜牧业生产条件和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和实现形式也必须根据不同地域采取不同的形式。 1. 农区现代畜牧业建设模式 农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作物副产品及秸秆资源非常丰富,为发展畜牧业提高了丰富的饲料资源,饲养畜禽种类繁多且数量巨大,是我国现代畜牧业建设的主体。由于我国农区面http://www.tianhebc.com/show.asp?id=26
13.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第一大畜产国.你知道城乡人民的肉以上是关于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第一大畜产国.你知道城乡人民的肉、奶、禽、蛋主要的参考答案及解析。建议大家看完问题先作答、再查看答案哦! 华图试题检索系统(https://gd.huatu.com/zt/questionqy/)是服务于考公试卷题目解答、职业考试试题解析的专业找答案系统,千万题库供用户查询,针对不同场景需求,提https://gd.huatu.com/tiku/2943041.html
14.我国构建现代畜禽育种体系我国畜禽种业发展至今,经历了起步、发展和转型3个阶段,在不断转型中取得很多了不起的成就。总体来看,在市场拉动、政策支持、科技带动下,我国畜禽种业走过了国外引进、被动育种、主动创新的发展阶段。 1994年之前,我国畜牧业生产所用的良种主要来源于我国地方品种资源,育种主要是对地方品种资源开发利用基础上的持续选育。http://country.cnr.cn/gundong/20160808/t20160808_5229153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