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发展范例6篇

2014年度,全市共栏存生猪73.84万头,其中母猪5.03万头,出栏肉猪101.76万头;共栏存家禽605.43万羽,上市1903.58万羽;栏存羊11.58万头,上市肉羊11.00万头;栏存奶牛24476头,产鲜奶10.34万t。

2014年,全市农业总产值392.49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38.82亿元。全市现有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的规模场有2659个,共上市生猪90.99万头,占年上市总数的89%;上市家禽2000羽以上的规模禽场有360个,共上市家禽1616.98万羽,占上市总数的97%;栏存500羽以上蛋禽的规模场有441个,共栏存蛋禽269.81万羽,占栏存总数的91%;全市栏存20头以上奶牛的规模场60个,共栏存奶牛25263头,占栏存总数的近100%。全市现有太仓广东温氏家禽有限公司、张家港市梁丰集团、苏州市创元双喜公司、苏太集团等一批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和一些特色品牌,“藏书羊肉”、“苏太”猪肉等鲜活畜禽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深受百姓的喜爱。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大力推进畜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现有部级标准化示范场6家,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85家,10多个畜牧业地方标准通过省、市技术质量监督局认定。对于一些生产规模小、设施差、对环境造成影响的畜禽养殖场加大综合整治力度,采取关、停、搬等措施,全市已累计拆除规模养殖场2030家,近几年还计划将对516家中小畜禽养殖场开展综合整治。这些大大促进了全市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2苏州市畜牧业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

2.3养殖效益低迷。2015年以来,生猪、肉羊、生奶、禽蛋等畜产品价格下跌,养殖效益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其中养猪生产普遍亏200元/头,奶牛养殖已接近盈亏平衡点)。畜牧养殖效益的低迷对畜牧业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3下一步苏州畜牧业的发展思路

3.1苏州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近10多年来,苏州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畜产品的消费量也大幅上升。然而,我市畜牧业受资源和环境的制约,生产量逐渐萎缩,地产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下降。在外地畜禽产品大量进入苏州市场的同时,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事件也在增多。多年来,在政府和畜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全市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和加强,监管力度日益加大,地产畜禽产品无疑是最为安全的放心产品。为此,全市应保持适度的畜牧生产和畜产品市场占有率,这有利于保证苏州放心肉工程的实施及市民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发生时畜产品的市场供求平衡,确保社会稳定。对于苏州畜牧业发展的规模,因考虑土地资源、环境容量等因素,参照国际上一些大城市的普遍做法即应对各种突发事件3个月计算,苏州应保持畜产品的市场占有量以1/3左右为妥,畜产品需求量的缺口,可通过订单和市场准入制解决。

3.2根据苏州畜牧业的现状、特点,结合苏州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应树立大畜牧、大产业的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做好各市(区)间畜牧业的协调发展、市内与市外畜牧业的协调发展、畜牧业与其它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与增长方式的转变,用现代技术和手段装备畜牧业,提高畜禽养殖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加快建立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实施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促进畜牧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3.5发展生态型畜牧业,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崇尚绿色消费,讲究环境质量,对我市畜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行农牧结合、林牧结合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吴江东之田木农业生态园,饲养香猪母猪120头,年上市肉香猪1500头,配套果树107亩,实行果牧结合。通过猪粪为果树施肥,树下种草喂猪,并配备沼气、粪便发酵池、田间喷管设施,循环渠种水生植物、养水生动物等,田间废水经以上处理后再进入净化塘,已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6落实畜禽养殖用地政策。各级政府应当像重视粮食生产一样重视畜产品生产,因为饲料需求将是粮食需求的主要方面,通过发展现代畜牧业节省粮食与增加粮食生产至少具有同等重要意义。为此,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土部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精神,落实畜牧养殖用地政策。各市(区)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按畜牧业发展需要,将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纳入规划,并按农用地进行管理。在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畜禽规模养殖的用地需要,预留一定的用地空间,提供用地条件。同时,对于规模畜禽养殖用地的规划、选址,因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因素,禁止在国家或地方规定的禁养区内建场,禁止占用基本农田,不得改变土地的建设用途。

3.7加大扶持力度,制定畜牧业发展优惠政策。一是各级财政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建立畜牧业发展风险基金和畜禽政策性保险,分化因疫病、市场等因素带来的风险,促进畜牧生产、加工和市场的平稳发展。二是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扩大信贷范围和金额,延长还款年限,为养殖户与加工企业提供中长期低息或无息贷款。三是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重点是地方畜禽品种的保护与开发、畜禽良繁体系建设、畜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并将畜牧业机械纳入财政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四是按国家的良种补贴政策,各级财政应安排相应的资金,对养殖户进行补贴。

一、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河南县是一个纯牧业县,2014年全县生产总值12.64亿元,农牧业总产值达80303.25万元,其中,牧业产值76046.55万元。全年育活各类仔畜31.06万头(只),仔畜成活率94.98%;出栏牲畜39.99万头(只),出栏率50.05%;出售牲畜36.62万头(只),商品率为45.27%;能繁殖母畜45.26万头(只),母畜比例为63.92%;全年牛羊肉产量为1.55万吨,牛奶产量1.96万吨。“十二五”期间,河南县委、县政府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以提高牧民群众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充分发挥县域资源和产业优势,举全县之力发展草原有机畜牧业。县政府划拨土地1800亩,规划建设了有机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并已连续七年取得北京中绿华夏有机畜牧业基地、生产、贸易三个认证;2008年被环保部批准为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2010年被列为青海省四大现代农牧业产业化园区之一;全县932万亩草场和牦牛、欧拉羊有机认证实现全覆盖;欧拉羊、河曲马已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二、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河南县在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受地理环境、气候资源、生活习俗、等因素长期影响,目前面临着草原退化尚未根本扭转、经营管理传统粗放、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组织化市场化发展滞后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草原退化尚未根本扭转,草畜矛盾依然存在。草地资源是畜牧业发展的根基,但高寒地理环境、恶劣气候条件和伴随人口增长、生产发展而出现的长期超载过牧,致使河南县生态环境脆弱,草原退化的势头有所减弱但未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草原鼠虫害、毒杂草危害等问题突出,生态保护建设任重道远。目前,全县90%的天然草原仍存在不同程度退化,2014年鼠虫害发生面积835万亩,危害面积达600万亩;草原毒害草发生面积302万亩,危害面积218万亩。此外,受海拔气候、传统习俗等因素影响,牲畜养殖仍以草场放牧为主,基本没有实行舍饲,牧民生产生活对天然草原依赖性依旧很大,实际上只能做到季节性阶段性禁牧。

3.企业规模小层次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河南县有机产业园区现有企业3家,但仅有2家从事真正意义上的畜产品加工(另一家仅生产饮用水)。从全县企业基本情况看,企业数量少,无论是从业人员数量、产值,还是从与牧户合作关系等指标来看,普遍较弱,还没有发挥出产业发展龙头带动作用。如绿草源公司在县内仅开展了牛羊屠宰初级加工,肉类熟食及骨、血、内脏等副产品精深开发尚属空白,且缺乏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低;受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限制,启龙牧场目前也只以牦牛酸奶生产为主,受奶源奶质影响,产量较低,液态奶、奶粉等生产虽列入计划多年,但一直未能落地。缺乏龙头企业、没有拳头产品,已成为影响河南县畜牧业发展速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6.合作组织松散乏力,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在广大牧区发展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对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加牧民收入、培养新型牧民至关重要。青海省确立了“生态立省”的发展战略,作出了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部署,通过省级带动、地方配套、牧民自筹等途径,在全省大力推进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建设。但在现实生产经营过程中,受自然环境的阻隔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高寒牧区牧民组织化程度依然非常低,仍维持着逐水草而牧的靠天养畜模式及家庭式的分散经营模式,自我发展力和综合承载力较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难以抵御频繁的自然灾害与瞬息万变的市场风险。部分乡社甚至只能依靠每年政府财政拨付的扶持资金用作社员盈利分红,以维持合作社形式上的运营。

三、推进河南县畜牧业发展的建议

1.扎实推进生态建设,谋求产业可持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青海的全面发展关键在牧区。要抓住国家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区大规模投资建设的机遇,在全力推进生态保护建设的同时,从草原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长远考虑,加快产业升级经济转型,防止和克服就生态抓生态的弊端,避免重蹈“利用-破坏-治理”的恶性循环。就河南县而言,要以保护和恢复草原植被为目标,以灭鼠治虫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手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县域南部沿黄河草原湿地保护走廊建设,中北部滩地草原保护区生态建设和东部草原湿地保护区生态建设。全面推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落实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制度,实现草畜平衡,科学合理利用草原;强化草原火灾、有害生物防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草原防灾减灾能力;发展智慧畜牧业和后续产业,提供生态保护支撑。

2.坚持立草为业,加快草产业发展步伐。牧草是草原畜牧业的基础生产资料,草的多少决定着牲畜数量,要走出“夏饱、秋肥、冬瘦、春死”循环,最关键的是要解决牲畜繁殖发育与草原植被生长时节偏差,造成的季节性(冬春)饲草短缺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变河南县畜牧业过度依赖天然草原、单一放牧的传统生产方式,促进草原畜牧业向放牧加补饲、舍饲半舍饲相结合转变,发展草业是关键环节,是缓解人、畜、草矛盾的重要手段。在今后的建设中,要以改善牧业生产条件和提升草场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加快规模化养殖小区、联户家庭牧场及牧民定居房屋、牲畜暖棚、草地围栏、人工饲草料基地、贮草棚“五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因地制宜地发展人工饲草料基地,通过夏秋打草、圈地种草、饲草加工、储备经营等多种方式,推动舍饲半舍饲、放牧补饲结合生产模式的探索和应用,不断增强可贮牧草生产、加工、存储、供给能力,为缓解草畜矛盾,保护草原生态,促进牧业增效、牧民增收开辟新途径。

3.调整内部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河南县地处青甘川三省结合部,距省城西宁320千米、兰州460千米、成都700千米,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十三五”期间,西宁至成都、西宁至果洛高速公路和黄南州机场将建成,河南至碌曲、玛曲、玛沁三条主干道将开通,交通网络全面形成,必将带动县域物流贸易、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可根据“草畜结合、整乡推进、专业突出”原则,按照“一中四区多点”空间结构进行产业布局:一中,将优干宁镇(县城驻地)建设成全县经济发展的增长中心。通过有机畜牧业物流贸易基地建设,打造能够覆盖带动黄南、果洛、临夏、甘南等临近州市的区域型畜牧业仓储物流中心、贸易洽谈中心、信息传播中心和科技交流中心,从而提升河南县畜牧产业的竞争力。四区,即欧拉羊养殖优势区(东南部山地河谷区)、欧拉羊繁育优势区(中北部滩地丘陵区)、河曲马繁育优势区(东南部山地河谷区)、牦牛养殖优势区(赛尔龙、宁木特两个乡镇)。多点,涉及地区包括优干宁、托叶玛、多松、宁木特、赛尔龙、多松等6个乡镇草场退化较严重的地区,主要开展草原生态修复、草场围栏、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等项目。

推进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搞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继续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明年全省将全面完成117个县的县级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650个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建设任务,抓好全省17245个村的3万名村级防检员配备工作,开展“动物监督执法年”活动。

推进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畜牧业良种化进程。扩建改造19个省市级重点种畜禽场,完善种畜禽场的生产和水利设施,引进国外良种。充实完善20个县级畜禽改良站,160个乡镇改良站。要研究制定我省地方良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完成晋南牛保种200A级胚胎的任务,扩建马身猪资源保种场,培育山西优种雁门关肉用绵羊品种。认真贯彻执行新颁布的《畜牧法》和《种畜禽管理条例》。

关键词:现代畜牧业;发展;畜牧技术;提升

1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畜牧技术推广现状

1.1实用技术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缺失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畜牧技术推广主要是围绕畜禽品种改良、提升畜禽生产水平的一系列单项技术开展的,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但是,30年的畜牧技术开展也存在着诸多缺失,如畜禽品种质量较差、采用简陋的畜禽舍、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未被全面利用、没有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等,这些都说明了现代畜牧发展没有将实用技术全面整合利用,导致肉、蛋产量不高,畜牧发展受到制约。另外,畜牧业发展环节中的品种选择、饲料应用、饲养管理、环境控制、实验推广等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没有落到实处,也导致畜牧业不能全面发展。

1.2标准化畜牧小区与污染治理技术的缺失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当下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的县、乡两级由于资金短缺、小区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并没有将畜牧小区科学规范化的特点体现出来。畜牧业的生产范围扩大及生产方式的转变,促使其污染的量与质已经达到了工业污染的水平,在危害与治理难度方面甚至已经超过了工业污染程度,而我国对畜禽污染防御及治理的水平正处于刚刚发展的地步,技术还没完全得到开发与施展,于是,县乡中的畜牧区的畜禽粪便等污染物对周边的空气、河流的污染影响日益加剧,致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创新污染治理技术的实施。

2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畜牧技术提升方案

2.1推广实用技术是基础

2.1.1重视畜禽品种质量选择仔畜禽时,应该从正规的有种畜禽生产许可证的场家引种,这样可以优化整个畜牧环境,降低畜禽死亡率,提高畜禽出栏率。

2.1.2采用先进的畜禽舍,引进带有先进设备的畜禽舍,让畜禽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尤其是在寒冬季节,更应该确保畜禽舍内的保温设施齐备,保温效果得到提升,畜禽生产性能也会随之提高,其生产周期会随之缩短。

2.1.3使用正确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科学管理把握创新管理技巧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认识畜禽饲养与饲料应用之间的关系,引进优质饲料,让畜禽更好的长肉、产蛋,提升饲料转化率,促进畜禽质量不断提升。

2.1.4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在生产中不仅要抓住重点,还要通盘考虑预防问题,将治疗与预防两个重要的内容重视起来,加大防治费用的投入,不断提升畜产品质量。

2.2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是重点采取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方法,从环境控制、饲养管理、卫生消毒、疫病控制等重要环节入手,促进畜禽生产在量与质上实现新的突破;在蛋鸡、肉鸡、肉羊等养殖小区实行综合性的生产技术规范,发展现有技术的创新之处,对于各省、市、县、乡进行标准化生产试验的推广,将其中存在的产品污染与药残等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及时做出调整,加大试验过程中的改善力度,使新的生产技术能够获得大家的公认;建立省、市、县、乡畜牧业信息服务网站,将新型的畜牧业技术发展试点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进行总结与交流,并在专门人才的帮助下将畜牧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实处,促进标准化生产技巧的完善。

2.4推广污染治理技术是保障

地方性的污染危害主要是由于畜牧业发展导致的,尤其是畜禽粪污与有害气体,都严重影响着周边的空气、水环境,所以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刻不容缓。

2.4.1从生产源头上来减少粪污及有害气体的生产量与排放量必须推广先进的生产工艺,提升饲料的转化率,降低氮、磷及其他恶臭气体的排放量,对粪污等污染物进行有效分离,采用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粪尿分离的办法,将畜禽产生的粪污进行一次性处理,不给周边环境带来危害。

2.4.2推广先进的粪污处理工艺对液体分级沉淀的污水处理技术、强制通风防渗静态垛堆肥等固体粪便处理技术、沼气技术、干燥技术等进行应用,提高污染废物的利用率,给民众带来更多的经济实惠。

2.4.3将畜禽粪便中的可用微量元素提炼出来,制造有机、无机复合肥因为畜禽粪便中多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可用的微量元素,制成肥料对农作物生长有很好的帮助,所以增强提炼技术,改变现有模式,是当下的一个重点。

3总结

通过对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中我国各地存在的整体缺失现象进行了总结,将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预防性、施治性的技术缺失点呈现出来,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将畜牧小区建设中的畜禽生产、生活促进标准重视起来,提升污染治理技术,保证畜禽养殖在最优良的环境中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我国在现代化的畜牧业发展进程中走在世界前列。

参考文献:

[1]刘春燕,黄国桢,周培.都市畜牧业功能定位与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以上海市为例[A].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和第七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T04家畜健康养殖模式专题[C].2012

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是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是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剂良药,也是增强畜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经之路。本文从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发展目标、战略重点、具体措施入手,对新时期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进行探究。

关键词:

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如何提升我国畜牧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只能通过树立科学的发展战略,推行一些符合环境发展规律的措施。因此我们应该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进行探索。以便对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方式有所改善,推动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1中国畜牧业发展的目标

1.1生产目标

为了推动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首先要处理两对关系,这两对关系分别是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速度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标准化生产、合理配用畜牧业资源,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这几个问题,来制定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目标[1]。例如,农村地区的牧业生产可以以发展集约型畜牧业为目标,通过采用发展养殖专业户和养殖小区等方式来推动生产方式的集约化转变;在牧区,可以以注重草原生态保护为核心,以建立牧区生态畜牧业为目标,通过牲畜圈养、季节性放牧、划区轮牧等措施推动牧区畜牧业发展;在城市郊区,可以采用借助经济优势、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发展循环性畜牧业。

1.2消费目标

畜牧业主要满足的是人民的肉类需求问题。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局面之下,畜牧业经营者应该以生产绿色食品为消费目标,通过引导消费绿色畜牧业产品,用刺激消费的方式来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1.3贸易目标

在中国加入WTO以后,绿色壁垒问题成了影响我国畜牧业产品出口的一个大问题。据统计,2002~2004年,我国畜牧业产品的出口逆差呈现出了一种逐渐扩大的趋势[2]。因此,为了能够让中国的畜牧业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促进中国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树立明确的贸易目标就是畜牧业经营者的一个必然选择。因而,提升畜牧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是推进我国畜牧业产业化的贸易目标。

1.4生态目标

畜牧业主要有以下两种特点,一是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较强,第二就是其对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因此畜牧业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环境污染型产业。在我国畜牧业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着能耗高、生产成本高,效益低以及对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因此在发展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建立具有低耗能特点的循环性畜牧生产体系,采用先进绿色环境技术处理畜牧业产生的污染问题。

2中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

2.1产品战略

针对目前我国畜牧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低的问题,提高畜牧业产品的质量,打造品牌产品的战略应该成为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产品战略。通过打造一些在海内外市场有一定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可以通过让优质产品对非优质畜牧业产品进行冲击的方式,来推动畜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这就可以让无疫病、无残留、无污染的绿色畜牧业产品的生产开发形成一种产业化的趋势。

2.2结构战略

2.3市场战略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发展畜牧业必须要遵循的一个因素就是市场规律。因此,在推动中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市场战略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3]。长春皓月集团的董事长从连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指出,皓月集团的肉产品销售渠道主要是商超、餐饮、团购、专卖、经销和电商六大渠道。这六大渠道的建立可以说是皓月集团执行市场战略的一种体现,由此看来,市场战略的建立与完善可以加强畜牧业产品与市场之间的联系,通过批发市场销售、集贸市场销售、超市连锁店销售等方式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市场网络,进而提高畜牧业产品的市场化水平。

2.4技术战略

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因素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进步是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的一个重要保证,因此在推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科技创新,通过加强生态饲料生产技术和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等方式来达到降低禽畜的死亡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以促进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

推行集约化饲养模式是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措施。针对我国畜牧业经营规模小、产业水平低的现状,要逐步改变传统了一家一户散养的模式,通过扶持重点企业,推行“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等新型合作模式来促进畜牧业的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发展。同时还要根据国际畜牧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外向型生态畜牧业。同时,还要完善检验检疫机制和法律法规,让畜牧业生产处于一种有法可依的状态。

4结论

确立正确的发展目标,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是探索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思路的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的环节,只有确立了正确的目标和经营战略,才能更好地推动畜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推动畜牧业发展的产业化进程。

[1]颜景辰.中国生态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

[2]陈海燕.中国畜牧业政策支持水平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

一、现状分析

(一)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变化趋势。“十五”期间,县委、政府因势利导,把养羊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积极实施“立草为业、品种改良、畜牧防疫、舍饲养殖、科技强牧”五大工程,全县畜牧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促使全县畜禽的年度饲养量、出栏量、畜产品产量、牧业经济占农村人均纯收入的份额年年稳步增长。其中*年,猪饲养量由*年的25万头增加到29万头,出栏由11.5万头增加到14.5万头,牛饲养量由*年的3.6万头发展到4万头,出栏由0.7万头增加到0.9万头,羊饲养量由*年的22万只发展到35万只,出栏由11万只增加到15万只,羊肉产量由1650吨提高到2682吨,鸡饲养量由*年的85万只发展到115万只,禽蛋产量由4500吨增加到5400吨。牧业现价产值达到2亿元,牧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30%以上。

(二)畜牧业生产内部结构变化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理念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挥区位优势,提升牧业经济效益是“十五”期间畜牧生产的一大特点。衡量畜牧业内部结构的畜禽存栏结构、畜群结构、产品结构三大指标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节粮型草食动物发展速度快。调查显示,到“十五”末,牛、羊草食动物所占羊单位达到49.6万个,占畜禽总量的54.22%,比*年提高6.43个百分点。其中猪由*年的52.21%下降到*年的38.95%,减少13.26个百分点;羊由*年的21.22%提高到*年的29.08%,提高7.86个百分点。优良品种在畜群中的份额增大。*年,良种牛占牛存栏的42%,布尔山羊占羊存栏的45%,良种鸡占鸡群的38%以上。母畜比例,适繁母牛占牛群的33%,适繁母猪占猪群的10%,适繁母羊占羊群的40%,畜产品组成结构以肉蛋为主。全县肉总产量16079吨,其中猪肉11788吨,占73.3%,牛肉1183吨,占7.4%,羊肉2682吨,占16.7%,家禽及其它肉类426吨,占2.36%。禽蛋5512吨,蜂蜜44吨。

(三)畜牧业科技水平分析。“十五”期间,成功争取并组织实施了《国家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国家秸秆养羊示范县建设项目》,《国家动物防疫冷链建设项目》三个项目。同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完成了《牛羊越冬饲料品种及其饲养技术研究课题》,课题成果获*年陕西省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与陕西省牧研所合作,完成了《布尔山羊改良陕南白山羊》课题项目,*年获农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与安康农校合作,完成了《人工种草、舍饲养羊》试验示范技术推广项目,获陕西省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这些工作成绩的取得,极大地推进了畜牧业生产的科技进步,为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从而使牧业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年全县猪牛羊出栏率分别达到105%、30%、88%,分别比*年提高8个、5个和9个百分点,平均出栏重生猪由75公斤提高到80公斤,牛羊也有一定增加,鸡只均产蛋由5.5公斤提高到6.5公斤。

(四)饲草料基地建设。*县属山地农业县,*年全县土地面积仅有42.3万亩,而土地质量差,25度以上坡耕地占40%以上,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平均亩产仅有154公斤。同时,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农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当地能够生产用于畜牧养殖的饲料粮能力极差。针对这一问题,“十五”期间,在云盖寺镇花园村、东洞村,永乐镇八亩坪村,青铜关镇白树村,西口镇青树村建立了“人工种草、舍饲养畜”畜牧示范小区;在高峰镇青山村,大坪镇旗帜村,永乐镇午峪村,西沟乡的江西村,铁厂镇的西沟口村建立了“秸秆养畜”示范村。在示范村的辐射和带动下,全县饲草料基地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年人工草地保留面积达到16万亩,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45%,新增载畜量45万个羊单位,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优势与问题

畜牧业已经成为*县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大做强畜牧业,实现畜牧业突破性发展,必须加快推进我县畜牧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促进畜牧业向“资源节约、环境良好、质量安全、持续高效”方向发展。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有良好的发展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无公害畜产品区位优势明显,跟踪服务工作滞后。*县地处秦岭南麓,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境内工业欠发展,农业生产力低下,农民使用化肥、农药的数量极少,环境无污染。同时,已修通营运的西康铁路和正在建设的西康高速公路,缩短了*与西安等大中城市的距离,进入西安1小时经济圈。这些条件的客观存在,*不仅具有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的区位优势,而且是大中城市最佳的时令畜牧产品生产基地。但是,由于县级财政困难,没有及时组织专家对*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估注册,也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组织引导农民按照无公害畜产品的程序发展生产,使这一宝贵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二)饲草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我县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段,适宜多种牧草生长,全县牧草分属85科480余种,有天然草场31万亩,可利用林间草地50余万亩,荒草地40万亩,共可利用草地121万亩,平均亩产干草300公斤,年产干草36.3万吨;“十五”期间,建立的人工饲草料基地16万亩,亩产优质牧草800公斤,年产干草12.8万吨;年均可利用农作物秸秆15万吨,年总产草量64.1万吨,采食率按80%计算,共可载畜98.2万个羊单位,现有食草牲畜40万个羊单位,尚有58.2万个羊单位的开发潜力。

(四)技术推广步伐加快,饲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十五”期间,县上积极和教学、科研单位配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解决了部分畜牧生产的技术问题。各级技术推广单位组织开展了品种改良、疫病防治、人工种草、舍饲养畜等牧业新技术,特别是通过狠抓示范小区、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极大的提高了农户畜牧生产的科技含量。*年,全县建成畜牧示范小区10个,肉羊生产基地乡15个,养猪基地乡10个,发展30头以上养猪大户1790户,5头以上养牛大户503户,20只以上养羊大户1355户,1000只以上养鸡大户31户。这些养殖大户的猪牛羊出栏率分别达到50%、90%以上,人均牧业收入占家庭经营总收入的65%以上。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全县部分农户养殖水平十分低下,饲养管理落后,与先进的饲养管理方式形成明显反差,影响了畜牧业生产整体效能的提高。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抓住国家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国家扶贫开发、工业反哺农业三大政策机遇,动员一切力量,上省进京,争取项目,以项目的实施,增加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促进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二)构建发达的畜禽种业体系。要尽快建设新型的良种繁育体系,科学高效地选育扩大品种优良、适应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且生产性能高的畜禽品种,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畜牧业发展目标,提升畜牧业市场竞争力。

(四)合理开发利用草场草坡。坚持科学规划、有效保护、加快建设、持续利用的原则,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草场草坡保护与建设力度,努力实现草场草坡绿起来、山地畜牧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的目标。

(五)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加大科技投入,鼓励科技创新,积极开展和科研机构、教学单位合作,加强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强化推广示范,实现良种、良料、良法相配套,提高畜牧业科技贡献率。

(六)重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增强防控能力,提高防控水平,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THE END
1.农业强省如何建设?丨经济大梁河南勇挑·解码新河南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指出: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一大优势,也是河南的一张王牌,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河南牢记嘱托,坚决扛稳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在乡村振兴中加快建设农业强省。2024年,河南农业发展不断呈现新气象。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朱亚兵:象小AI,请帮我找出2024年有关河南农业的关键词。 象小AI:我https://www.hntv.tv/news/0/1873700688633331714
2.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基本情况概述(二)畜牧业发展现状 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发达的畜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保障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河南畜牧业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质量导向,实施集聚发展、集约经营、产业融合、高效安全,持续在调结构、提质量、育主体、增效益、破瓶颈、控风险http://www.shengmingshiye.com/hnshengming/vip_doc/20522872.html
3.农业经济杂志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主办2019年第01期对畜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本文认为我国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朝着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生产效率、一二三产业联动、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业、发挥 莫沙夫与以色列农业现代化 关键词:以色列 莫沙夫 农业合作组织 农业现代化 莫沙夫是当今以色列数量最多的农业经济组织,从20世纪20年代第一个莫沙夫建立以来一直发展https://www.youfabiao.com/nyjj/201901/
4.河南省鹅业状况.pdf文档全文免费阅读在线看河南省鹅业状况.pdf,逭多挖掘鸭鹅品质潜力开发风味鸭鹅产品 河南省鹅业状况 牛岩孟昭君崔国庆过效民 河南省畜禽改良站 一、河南省畜牧业和养鹅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是畜牧大省,也是全国重要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畜禽饲养量均约占 全省的十分之一以上,九项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5/0830/24337342.shtm
5.2017年中国河南省肉牛养殖规模情况分析(图)(一)河南省肉牛产业现状 河南省肉牛产业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肉牛养殖市场分析预测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二)河南省肉牛养殖成本收益与人工费用 2013-2015年河南牛(毛重)生产价格指数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河南肉牛产业发展基础良好,是畜牧业大省,也是全国的肉牛生产大省https://www.chyxx.com/industry/201708/551184.html
6.20164.1.1 畜禽养殖业发展历程 84 4.1.2 畜禽养殖业发展规模 84(1)畜牧业产值规模分析 84(2)禽畜养殖业产量规模分析 85 4.2 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分析 88 4.2.1 生猪存栏量变化情况 88(1)全国生猪存栏量 88(2)能繁母猪存栏量 89 4.2.2 生猪出栏量变化情况 89 4.2.3 生猪养殖业产值规模 90 4.2.4 生猪养殖规https://www.bosidata.com/qtzzh1512/383827M6NO.html
7.创新赋能兴牧强农——河南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向畜牧强省从育种、饲草、养殖到屠宰加工,完整产业链条良性发展背后凝聚着畜牧行业的共同努力,一张张“成绩单”展现了河南省畜牧业发展的成效。 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畜牧业大省,2023年肉蛋奶总产量1352万吨,居全国第3位,占全国总量的7.8%。从畜牧业大省向畜牧强省迈进,全省上下围绕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政策引领、项目支撑、https://www.cfsn.cn/news/detail/91/266822.html
8.洛阳伏牛山生态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嵩县白河镇黄柏树村邮政编码--河南畜牧业 --河南洛阳畜牧业 --河南洛阳嵩县白河镇畜牧业行业公司查询导出 经营范围:牛、羊、鸡养殖销售;食用菌、中药材(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项目除外)种植销售;瓜果、蔬菜、农作物的种植及销售。 企业经营信息 企业网站:暂无 登记状态:注销 --查询洛阳伏牛山生态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工商变更记录 https://gongshang.mingluji.com/henan/name/%E6%B4%9B%E9%98%B3%E4%BC%8F%E7%89%9B%E5%B1%B1%E7%94%9F%E6%80%81%E5%86%9C%E7%89%A7%E4%B8%9A%E5%8F%91%E5%B1%95%E6%9C%89%E9%99%90%E5%85%AC%E5%8F%B8
9.中国黄羽肉鸡产业现状:正向湖北湖南四川以及山东河南等市场黄羽肉鸡产业发展迅速,在我国肉鸡产业乃至整个畜禽行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中国畜牧业数据,2021年全国在产祖代黄羽肉种鸡平均存栏量为151.45万套,同比下滑1.31%。仍处于历史高位。 2012-2021年全国祖代在产黄羽肉种鸡平均存栏量 http://www.hebxmw.com/show.asp?nid=27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