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文化中国行传承人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民族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我国普查到的非遗资源总量约有87万,国家、省、市、县4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557项(包含3610个子项目),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余名。这是民族价值观的反映,是民族情感的寄托,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体现,也是我们这个时代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无论你的年龄、性格如何,无论你有怎样不同于其他人的经历,无论你处在如何异样的生活环境中,你总会感受到这种传统文化所给予你的快乐和激动,这是一个民族每一个成员文化认同的依据,是整个民族所有子民情感的“最大公约数”。

《彝绣·华服尚锦》节目中,表演嘉宾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服饰。主办方供图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至关重要。揪住头发,使自己离开地面是做不到的,不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民族的现代文化是行不通的。现代文化的发展也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总是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和灵感,应时代之召唤,而孕育、生成和发展。所以说,保护我们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任务尤为艰巨、尤为重要,它既是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文化的基础,也是我们对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一种丰富和贡献。

天津传媒学院音乐学院学生表演《合鸣·珠联璧合》。主办方供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物质文化,一旦被创造出来,相对于人来说,就是独立的存在。而非物质文化以人为主体,依附于人,是人的智慧和人的实践。与物质文化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共同享有。比如,一个杯子,我占用了,你就用不到。但是做杯子的经验、技能、方法,你掌握了,我也可以学习掌握。所以非遗是可以共同持有、彼此传承的。通过代代传承,其生命是久长而不灭的。这份遗产作为一种知识、一种技能可以不断地传下去,它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会非常强。在传承的过程中,我可以添上我的智慧,你也可以加上你的智慧,从而体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点缀。精美的景泰蓝,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掐丝、点蓝、烧制,最后还要抛光、镀金。在过去,景泰蓝的制品往往只有权贵和富有的人使用,但如今景泰蓝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很常见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它的生生不息,取决于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我认识一位师傅,是做瓷器的。在“非遗进校园”的课堂上,他给学生们讲完怎么拉坯,孩子们就开始认真地做,做完了之后他就给烧,在“三八”国际妇女节这一天请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献给妈妈。其中一个孩子做了一个茶杯,未必好看,妈妈却落了泪。孩子在做这个东西的时候是用心做的,妈妈接受这个礼品的时候,是用心来接受的。所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达的就是那颗心,那份情感。在这里,我也看到了希望,非遗在青年群体中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我们的青年一代是有能量的群体,朝气蓬勃,充满着希望的群体。我非常期待,青年人能够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实践中来。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推动中华文脉的赓续和发展。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原副主任。实习生刘怡君根据现场演讲整理)

THE END
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非遗现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保护和发展现状显示了积极的进展和挑战。截至2023年,中国已有43个非遗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总数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工作,通过立法、财政支持、教育普及和媒体宣传等措施,不断加强非遗的保护力度。 https://blog.csdn.net/2401_86455139/article/details/141683081
2.非遗类纪录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和建议非遗类纪录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和建议,非遗纪录片,发展现状,变化及调整,纪录片属于一种以真实性和故事性为主要表现特征的艺术形式以及影视传播方式,这一特征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中所强调的真https://wap.cnki.net/lunwen-1019192990.html
3.2024年非遗产品旅游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前景分析非遗产品旅游栏目为您提供2024年非遗产品旅游行业定义及概况、非遗产品旅游行业发展现状、非遗产品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和非遗产品旅游行业发展前景、市场政策及环境分析、重点企业投资分析等信息。https://m.chinabgao.com/k/fycply/
4.影视与传媒学院举办2015级新闻与传播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毕业讲座刘志鹏同学近年来根据广西边境地区的特殊性,聚焦于边贸文化研究和广西边贸历史,本次讲座他通过案例分析边境口岸与边境贸易情况,概述民间边贸文化的主要存在形式——赶圩;以跨境电商为例分析边贸发展的新形式,总结“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广西边贸文化新发展。 刘志鹏同学进行《广西边贸文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讲座 https://cftc.gxau.edu.cn/yjsjy/xwdt/content_205365
5.品的发展前景名称:2024年中国工艺美术品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编号:2160206 ←电话咨询时,请说明该编号。 市场价:电子版9800元 纸质+电子版10000元 优惠价:电子版8800元 纸质+电子版9100元 可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 电话:400 612 8668、010-6618 1099、66182099、66183099 邮箱:KF@Cir.cn 《订购协议》下载 提示:如需https://www.cir.cn/6/20/GongYiMeiShuPinDeFaZhanQianJing.html
6.2024年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市场分析预测及前景趋势报告第3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及趋势分析3.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析3.1.1 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析3.1.2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析(1)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析(2)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析(3)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析3.2 中国非遗保护现状与进展分析3.2.1 非遗https://www.leadingir.com/report/view/11439.html
7.首届“中国地方特色预制菜专题研讨会暨淮扬风味菜肴工业化发展上午11:50,扬州大学中餐繁荣基地孟祥忍教授给我们带来了《扬州淮扬菜大师菜工业化转化现状与趋势》的精彩分享。 作为东道主,扬州大学孟祥忍教授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扬州淮扬大师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传统扬州大师菜面临的挑战以及淮扬大师菜工业转化的必要性,并针对淮扬菜工业转化的优势与可行性,现状及发展,工业化挑战及发展路https://news.foodmate.net/wap/index.php?itemid=663431&moduleid=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