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地理一选修3:旅游地理]冰雪旅游是以冰雪气候资源为主要的旅游吸引物.体验冰雪文化内涵的所有旅游活动形式的总称.近年来,东北三省着力发展冰雪旅游产业,有效拉动了地方经济的整体跃升,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20年初,东北冰雪旅游产业开年即遭重创,一定时期内限制了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此,有人提出,当前东北区域应亟需谋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题目通过东北地区的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和东北地区平均降雪量、平均雪期等信息,考查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条件的评价能力。

【题目】下表是某种型号的扫地机器人产品的铭牌,已知当扫地机器人剩余电池容量为总容量的20%时.机器人将停止扫地,寻觅充电基座自动回去充电。如果该机器人扫地时一直处于额定工作状态,则

额定工作电压

12V

额定功率

30W

电池容量

2400mAh

A.扫地时电流为2400mAB.扫地时电流为3.33A

C.扫地时机器人电阻为3.5ΩD.机器人可以连续扫地60min

【题目】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再城市化阶段

【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题目】读1937~1980年内蒙古商都县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对该县1937~1980年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人口总数约翻了一番

B.人均耕地面积减小了

C.荒漠化面积扩大了约3倍

D.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两倍

【2】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数量的变化

B.耕地面积的变化

C.放牧强度的变化

D.气候的变化

【题目】骑楼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读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1】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2】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B.高温多雨的气候

C.降雨强度大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题目】加利福尼亚州(简称“加州”)是美国农业最发达的州。阅读以下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中央谷地是加州中部的断裂陷落带,位于海岸山脉与内华达山脉之间,为南北狭长的冲积平原。随着加州北水南调工程以及灌溉水道系统的建设,中央谷地成为美国最重要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

每年秋冬季节,加州南部山谷中经常出现季节性的“圣安娜风”,这种风极度干燥,易引发山火,被当地人称作“魔鬼之风”。

(1)说明加州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农作物特点。

(2)分析中央谷地发展水果生产的有利自然区位条件。

(3)加州的林业易受火灾影响,尤其是干燥的“圣安娜风”来袭之季。分析“圣安娜风”极度干燥的原因。

(4)旱灾也是加州农业经常面临的威胁。说明该地区缓解旱灾可采取的措施。

【题目】下图中四幅照片所示景观为我国不同地区传统桥梁的典型代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不同地区桥梁结构、造型、风格差异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的差异B.经济水平的差异

C.文化特点的差异D.政治历史的差异

【2】关于图中桥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类桥梁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山区B.乙桥桥拱的设计主要考虑美学价值

C.丙桥的主要功能已发生根本性改变D.丁类桥梁体现了藏族的建筑特色

【题目】下图为“某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我国东、中、西部能源状况差异的原因是()

①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资源缺少

②东部地区能源出口量大

③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消费量小

④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不畅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下列节流方面的措施可行的是()

①降低能耗②进口煤炭③开发新能源④调整产业结构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3】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在区际协调方面的对策可行的是()

A.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B.东部地区大力支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C.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D.加大东西部之间人口流动与文化交流

【题目】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015年10月13日,西藏最大水电工程藏木水电站6号机组当日正式并网发电,这标志着在雅鲁藏布江干流上规划建设的首个水电站全面建成并投入商业运营。

(1)说出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水能丰富的原因。

(2)说明我国建设藏木水电站的地理意义。

(3)简要分析藏木水电站建设可能给周围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THE END
1.中国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规划分析报告20223.6 中国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对策 3.6.1 行业创新发展策略 3.6.2 发展冰雪旅游文化 3.6.3 完善旅游服务体系 3.6.4 智慧冰雪旅游升级 第四章 2020-2022年中国冰雪体育旅游发展分析 4.1 滑雪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4.1.1 滑雪旅游产业总体发展 4.1.2 滑雪旅游产业地区布局 http://www.zyzyyjy.com/baogao/367648.html
2.哈尔滨市旅游业发展(精选十篇)改革开放以来, 哈尔滨市旅游业的发展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近年来, 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 哈尔滨市冰雪旅游和避暑旅游持续升温, 国内外旅游市场份额日益扩大, 旅游产业整体素质得以全面提升, 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2007年, 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 518万人次, 比上年增长14.9%;实现旅游总收入达204.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fy6wuii.html
3.大会发言总目录大会发言政协黑龙江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67、黑龙江省出口农产品现状分析及对策 ……省政协委员、黑龙江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居峰 68、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打赢龙江扶贫攻坚战 ……省政协委员、香港高宝集团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韩世灏 69、加快提升我省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省政协委员、香港福建同乡会副会长、香港三和国际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施https://www.hljzx.gov.cn/serjychyzt/dhfy/2018012221940.htm
4.IIGF观点我国冰雪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和政策建议冰雪产业,丰富群众冰雪赛事活动,把群众冰雪运动热情保持下去。”中财大绿金院健康金融研究团队紧跟社会热点,积极寻求和健康金融相契合的角度,从我国冰雪产业发展现状、特征分析、面临的问题以及推进我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等方面出发,全方位拓展健康金融(冰雪产业)领域,以期通过不同视角,推进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https://iigf.cufe.edu.cn/info/1012/6053.htm
5.冰雪旅游营销论文范文6篇(全文)沈阳市的冰雪旅游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快,过快的发展速度势必存在一定的隐患,在现在的发展过程中沈阳市的冰雪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日益显露出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沈阳市应结合现在发现的问题,明确目标,确定发展方向。为此,对沈阳市冰雪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出简单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使沈阳冰雪旅游https://www.99xueshu.com/a/Oitxs1p7wrp3.html
6.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路径研究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路径研究,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路经,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部,拥有丰富的冰雪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国内外知名的冬季旅游胜地。黑龙江省大力开发冰雪旅游项目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XBYL202420012.html
7.东北地区冰雪旅游的发展研究I东北地区冰雪旅游的发展研究—以哈尔滨为例目录TOC\o"1-3"\h\u6654一、绪论 119850二、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110830(一)冰雪旅游 115928(二)冰雪旅游经济 24750三、哈尔滨市冰雪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31039(一)产业缺乏整体规划 27744(二)产业衔接度不强 222379(三)产品特色文化不突出 322802(四)宣传力度不https://m.renrendoc.com/paper/292228392.html
8.博雅研究东北亚区域旅游分析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东北亚、东北亚区域旅游和发展意义,然后对东北亚旅游发展基础、文化和文化认同、相关的国际组织机制对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的促进以及旅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东北亚区域旅游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东北亚;区域旅游;地区机制;发展策略 http://onpku.com/research/2019/0513/702.html
9.论黑龙江冰雪旅游发展——以冰雪大世界为例(可编辑).doc本文以哈 尔滨冰雪大世界为切入点,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分析法,深入分析黑 龙江冰雪旅游发展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及发展对策,促进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 发展。 ? 关键词:冰雪旅游;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黑龙江省;;对策?四四八四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 .”什 ,, , ?., . ? ; ; , : .第二节国内外https://m.book118.com/html/2021/0917/8116044033004005.shtm
10.高中创新设计地理教案(精选8篇)二、教材分析 地理新课程标准在本节以区域生态建设为主线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倡导在活动中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和策略: (1)知识与技能: http://www.jiaoyubaba.com/jiaoan/56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