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难题与破解之道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广东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逻辑理路

产业兴,则乡村旺。乡村特色产业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域特征鲜明、乡土气息浓厚的小众类、多样性的乡村产业,涵盖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特色手工业和特色文化等,发展潜力巨大。

乡村有发展特色产业的资源禀赋。特色产业的关键在于“特”,其基础是要有特殊的资源禀赋,并因此发展形成独特的产业形态,生产出独具特色的产品或服务。丰富多样、独具特色、体量可观的乡村资源,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供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成效可见。近年来,不少具有地理标志和乡土特色的农产品,驶入产业化发展的“快车道”,成为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亮点。广东不仅有荔枝和凤凰单丛、英德红茶享誉大众,还有梅州金柚、新会陈皮、翁源兰花、遂溪火龙果、澄海狮头鹅和佛山合水粉葛等特色农产品成功“出圈”。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难题

当然,我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堵点和痛点。

一是产业规模链条要进一步拓展。要将乡村的特色资源优势变成市场优势,必须将现代生产要素和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有机结合,形成产业链。近年来,虽然全国不少地区已经发展并形成了一些乡村特色产业,但是由于从事乡村特色产业的经营主体大多数是规模较少的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普遍缺乏产业经济思维和龙头企业引领,往往是“有心无力”,存在经营分散、规模偏小、有生产无产业、成本高收益低、风险大稳定性弱等困境,难以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产业做大,进而关联到产业链条短且较为低端,产品以粗加工为主,加工转化率、产品溢价率较低,与其他产业融合度较低。

二是产业特色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一方面,受资源禀赋限制,地理位置相近地区,特色资源相近,追求产业发展的“心情”相当,导致不少乡村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单调雷同、同质化严重,产业发展缺乏特色。另一方面,受知识、视野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内外部因素制约,尤其是产业发展的联农带农利益机制不健全,不少农民对乡村特色产业认同感较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动力不足,无法使乡村的丰富资源充盈、流动、升级和整合,难以挖掘并聚力乡村产业的“特色”。另外,部分乡村的特色产业建设存在急于求成、盲目跟风,甚至是一窝蜂而上,把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演变为“任务工程”,致使乡村产业发展的特色不足。

三是产业发展要素须进一步激活。乡村特色产业是在乡村空间范围内建立在特色资源比较优势之上,包括特色的产品、特有的自然资源、秘传的技能和独特的文化等资源。这些特色资源在没有激活之前,就是“沉睡”的资产,更不可能成为能带来资金收益的资本。当前,乡村普遍面临着先进技术、科学知识、管理知识、高质量信息等创新要素缺乏难题,具体表现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的土地资源难以整合、资金技术普遍短缺、市场拓展渠道不畅、数据信息闭塞滞后以及人才回乡入乡创业不易等,致使乡村的稀缺价值资源难以得到聚合创新,特色产业发展乏力。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因地制宜,做大做强做优适合农村特点、体现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的乡村特色产业,让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是我们共同的愿景和目标。

一要立足乡村。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必须依托乡村,立足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扎根乡土,展示乡貌,体现乡风民俗风情、传承乡村文化根脉,将产业链增值环节更多留在乡村,在产业发展的同时,让群众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乡村特色产业作为富民产业,必须服务乡村,利归农民,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和联结机制,把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激发农民参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同时,维护乡村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要建成产业。在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资源利用和发展方式的现代化转变,推动乡村产业升级换代。要始终对接市场需求,以资源优势为纽带,以拓展二三产业为重点,不断延伸产业链,开发特色化、多样化产品,提升乡村特色产业的附加值,增强竞争力。要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

作者分别系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省哲社重点实验室乡村振兴实验室执行院长(主任),华南农业大学博士生

THE END
1.农村产业发展现状(通用8篇)篇1:农村产业发展现状 **农村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县农业水利局 **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信息不畅,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严重阻滞了全县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人口少,土地多,资源丰富,气候独特,环境无污染,空气清新,在生产无公害农畜产品和反季蔬菜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殊https://www.360wenmi.com/f/filedk9gklgq.html
2.策勒县乡村振兴战略:红枣产业人口与文化发展策勒县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策勒县在党委领导下,大力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为策勒县的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策勒县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从目前来看,策勒县正大力发展红枣产业,助力农民增收,从而带来经济效益;人口以劳动力人口为主,青少年偏少,且人口https://blog.csdn.net/power024/article/details/130331819
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乡村振兴在党和国家重大规划和政策意见引领下,曲水县积极创新、团结各方力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进一步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契合点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本文以曲水县为例,分析曲水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挖掘好的经验做法,剖析存在的困难及瓶颈,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提出http://www.tibet.cn/cn/fp/202409/t20240909_7683687.html
4.巴中第三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巴中第三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第三产业的兴旺已成为一个区域性的经济发展趋势,是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运行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巴中第三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占GDP的比重逐渐增大,已https://www.sc.gov.cn/10462/10464/10591/10592/2015/9/7/10351498.shtml
5.资源型地区农村转型发展的困难与对策理论如何利用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转型发展,是资源型地区农村发展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本文尝试以乡宁县台头镇台头村为例,通过分析台头村产业发展现状及转型发展面临的困难,提出资源型地区农村转型发展的对策。 一、台头村资源禀赋及发展现状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925/c40537-23034150.html
6.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2020年继续组织认定一批(第三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为主线,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要素集聚和模式创新为动力,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和平台载体,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https://www.bjzhiborui.com/view-30930.html
7.电子商务发展对策论文(通用16篇)[1]焦德杰,彭萍,阎立梅.浅谈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及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2,6:17—20. [2]袁登科.我国电子商务形势透析与展望[J].生产力研究,2012,1:35—40. [3]张红历.王成璋.电子商务作用的经济学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4:28. 电子商务发展对策论文 篇2 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dianzishangwu/727432.html
8.现代农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农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由“输血”到“造血”转变的最有效手段,是脱贫攻坚的“第一工程”,是减贫脱贫的治本之策。要想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生存发展问题,实现稳定脱贫,必须抓好“产业扶贫”这个核心和关键。以**镇**村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原因https://www.wm114.cn/wen/226/450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