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面镜子,照亮过去,也照亮未来。
看未来,先看历史。
对牧原无脑抹黑的人,你也不会看,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这些内容,我曾听过秦英林大概在十年以前的一段视频讲话,文字记录是摘抄的有关报道,基本都是董事长讲话的原文。
第一件,关于偿还银行贷款的事情
格局的大小,决定事业的高度。
当银行工作人员找到秦英林说明情况后,秦英林却说:“我是做企业的,我们要讲责任,更要讲诚信、讲良心!企业虽然需要钱,但我欠银行的钱不能不还!我现在钱是有些紧张,但我会想办法尽快还!”
企业领导层中有人也找到秦英林,说:“秦总,别傻了,我们养这么多年猪也赚不了这么多钱啊。况且这是国家政策规定,这样我们就可以轻装上阵,对公司百利无一害啊!”
秦英林斩钉截铁的说:“这事没商量,还,一定要还!没有钱,我们可以靠双手去挣;但如果没有了诚信,丢掉了良心,你挣来的就不是钱了!”
秦英林还贷款的故事不胫而走,赢得了金融部门的广泛信任。在秦英林发展需要资金时,各家专业银行都纷纷伸出“橄榄枝”,一开始是500万元、1000万元,接着是3000万元、5000万元、8000万元,到后来是1亿元、3亿元……只要秦英林的企业需要,银行就大胆地给他贷,各家银行都把能为秦英林的企业提供贷款当做荣耀的事去做。
第二件,关于瘦肉精的事情
秦英林:养猪要先养良心。
早些年,养猪行业添加瘦肉精喂猪是潜规则。尽管使用瘦肉精可以增加瘦肉率,让猪的体型长得好看而增加卖相,但对消费者健康不利。所以,秦英林的企业坚决不用瘦肉精,可结果是,同样的猪,价格比别人低很多,一年下来少赚几百万元。
销售商也找到秦英林谈合作,说:“秦总,你只管放心,我免费给你提供瘦肉精,猪,我负责收购;我赚点小钱,你赚点大钱,何乐而不为啊?”
就连饲养员也纷纷找到秦英林说,“我们自己私底下试一试,秦总你权当不知道!”
“谁敢!谁用我开除谁!”秦英林坚定而语重心长,“我们养的不仅仅是猪,是肉,是食品,更是良心啊!是要给自己的爹妈吃,给自己的孩子吃的啊!”
秦英林召开员工大会,教育大家说:“养猪一定要先养良心,如果良心养不好,你的猪也一定养不好!一定要用良心去做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我们的父母孩子,才能对得起吃我们猪肉的老百姓。”就这样,在秦英林的严格要求下,牧原人自觉抵制住了瘦肉精曾经的诱惑。公司组织科研人员加大技术攻关,通过改良育种和全套饲料营养配方,使商品猪卖相和肉质大幅提升,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第三件,关于收购农民发芽小麦的故事
良心与担当是一对“双胞胎”。
2009年夏收期间,秦英林企业所在地内乡县的周边县市区遭遇连阴雨,农民们辛辛苦苦大半年,换来的却是发了芽的小麦。
“这出了芽的麦子谁都不会要,一分钱换不来,下一季子的地靠啥种,生活可咋办?”农民们唉声叹气。芽麦处理不了,难免“无粮不稳”,地方党委政府也十分熬煎。
关键时刻,秦英林出现在内乡县政府常务会议上。“请县长放心,老百姓的芽麦我收了!”秦英林话语坚决,大义撼人。
秦英林认为,农民是养猪业的上游生产者,自己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兄弟的支持,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在农民有难、政府有忧的关键时刻,自己应该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该出手时就出手!
秦英林的想法得到了公司高层的一致响应。
让政府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秦英林并非是自己随便定个价格收购,而是按高于当年国家规定的小麦正常收购价敞开收购。没有场地,企业租赁;资金不足,企业就贷款2亿多元。既保证了农民们送来的芽麦都能及时收购,又保证了农民们一手出售芽麦,一手拿到现款。
卖芽麦的农民们很是感动,纷纷说:
“现在的企业家就是不一样!”
“这要在过去,真不知该咋办了啊!”
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一年,秦英林顶着收购芽麦资金的压力,不但收购了内乡县周边县市区老百姓们送来的芽麦,而且连湖北省老河口市、钟祥市等地的农民们闻讯送来的芽麦也都全部收购了。
然而,当企业把收购来的芽麦做成饲料喂猪时,猪只吃了两三天就不吃了。“这可咋整啊?如果猪不吃,就凭收购芽麦这么多贷款,就足以让企业倒闭啊!”
秦英林听说情况后,蹲在猪舍里观察,一天一夜没吃没喝没休息。他也尝试着多种办法,可猪只用嘴拱拱饲料,还是不吃。
“当初英林给县长立保证,把胸脯拍的砰砰响,可这会儿,他是真有点坐不住了!”妻子钱瑛事后回忆说。
是啊,贷款2亿多元收购这么多芽麦,如果猪不吃,企业倒闭那是一定的事。尽管如此,秦英林也没有为自己的担当而后悔,面对公司高层会议,他说:“收购芽麦,是我们企业应该的责任担当,如果企业因收购芽麦而倒闭了,请大家在我的坟头立上牌子,写上‘因收芽麦而死’!”
秦英林照样在猪舍观察。看着猪们饿的只叫唤,可就是不吃,他急的用自己的手掰开猪嘴,往猪嘴里塞喂饲料,但就是这塞喂饲料的“情感动作”,让秦英林找到了其中的缘故——“原来是因为这芽麦做的饲料太粘,你们张不开嘴啊!”秦英林笑了,自言自语地对猪们说。
之后,秦英林也常常拿收购芽麦这件事来教育和鼓励企业员工们:“勇于担当,难免会有风险,但你总不能为避免风险而不去担当?……有些事,就是死了,也要去做;而有些事,就是死了,也不能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