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作为一门偏重研究性的专业,本科生就业受限,成为了就业红牌专业。那么,生物类专业就业前景怎样下面jy135小编来告诉大家吧!
一、生物选专业介绍
1.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生物学中最早出现的分支学科之一,是生物学的一个大学科,也是目前相对较热的一个方向。其研究大方向可以分为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两类,一般来说,基础类的毕业生偏向于基础理论研究,可到科研院所、学校等单位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应用类则偏向于应用的领域,更注重实际操作,就业选择面较广,可到企业、政府部门、学校从事生产、检测和教学等工作。
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既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又是生命科学的前沿,也是当前最为普遍的一个专业。该专业主要是从微观即分子的角度研究生物现象、探讨生命的本质,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涉及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学等多学科。其实,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不仅是一个独立学科,它已经渗透于生物学的其他专业之中,属于基础性研究专业,是目前自然科学中进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前沿领域。
因为该专业涉及很多分子水平的操作,因此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精细的微观实验操作技术(如分子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显微光谱分析技术、放射自显影术等),这些技术的操作要求胆大心细,经常是在几微升、几毫克、几纳米间进行操作,稍有疏忽就会导致结果出现较大误差。
3.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细胞,从细胞整体、显微水平、超微水平和分子水平等层次研究细胞的功能结构、代谢产物以及生命活动原理。目前来看,细胞生物学的发展速度快,因为很多生命现象或原理都要落实到细胞水平来阐释,另外在疾病研究和药物开发中,细胞技术也常被提及,所以该学科前景光明。
4.植物学
植物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人们对于生物最初的认识之一。该方向主要包括植物分类学、植物形态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生态学等。进入新世纪,植物学有了飞速发展,特别是结合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技术,开始从微观角度研究植物,如光合作用机理、植物激素、微量元素、遗传育种技术、天然产物的分离等,使植物学成为农学、环境科学、药物等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植物学在科研和应用上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属于基础学科,也可以为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和药用植物的开发做出重大贡献。
5.生物信息学
6.海洋生物学
二、重点院校介绍
1.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微生物技术研究见长,侧重研究利用包括基因工程、代谢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在内的各种技术手段,研究微生物的生理代谢活动,开发利用微生物功能的新工艺、新技术。特别是在纤维素的微生物降解、自养微生物学等研究居于国内领先地位,许多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已成为我国纤维素微生物学、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工程学等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主要研究中心之一,也是生物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农业生态等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关键技术的主要开发中心之一。
2.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3.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浙江大学。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我国实现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需求来开展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前者是集中优势力量重点研究数个重大理论科学问题;后者在应用研究方面,克隆一些有重要应用前景或价值的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开发和推广以作物栽培化学控制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方法。从实验室名称可知这个实验室偏重于农学方向,瞄准国家在农作物生产中的重大需求进行研究,相对比较适合农学专业的考生报考。
5.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大同大学、东吴大学、江南大学等学校的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的全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生物工程专业在业内声誉盛名。实验室根据生物反应器工程学科发展特点及生物技术工程化、产业化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从事应用基础研究,比如生物过程工程、生物反应工程、生物过程检测与控制等。
6.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
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名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5年4月更改为现名。该实验室以中山大学为依托单位。该实验室是由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昆虫学家蒲蛰龙教授于1978年创建,并在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可能很多同学都没有听说过,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为农、林、卫生害虫的生物防治,1999年开始拓宽研究方向,研究热带、亚热带有害生物的生物防治,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为我国国民经济尤其是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服务。生物防治与多个学科交叉,已成为昆虫学、生物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生物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的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8.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南大学,研究方向为:采用现代细胞和分子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遗传学技术相结合的手段,研究某些致畸、致愚、致残、致癌疾病的遗传基础及其发病机制,达到诊断、预防和治疗某些发病率高的遗传病及某些肿瘤的目的,为提高人口素质的优生和计划生育工作服务。
9.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10.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经、管相结合,是全国办学历史最长的高等农业院校,也是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重要起点之一。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下设资源创新与育种研究、细胞工程、分子生物学三个分室,研究对象涉及水稻、玉米、油菜、棉花、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和果树、蔬菜等部分园艺作物,与华中农业大学的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园艺林学学院联系紧密,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