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报考专业方向介绍

本方向招生单位为室内与建筑设计方向,是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理想,以用户研究为中心,解决问题为导向,人居环境科学的系统设计为方法的跨学科设计专业。

本方向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性和交叉综合性,是我国新时代城市精细化发展和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中的急需专业,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社会、工程技术等各个领域,是以建筑学、设计学、室内设计、风景园林学、艺术学、美学及材料学作为学科支撑,进行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主要课程有:《室内设计的历史与理论》、《计算化设计》、《建筑材料建构》、《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结构形态设计》等。

环境设计系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现有教授5人,海外特聘教授2人,副教授4人,博士6人,长城学者2人、北京市特聘专家1人。各位老师在学科领域中都有自己独到的研究方向,且颇具影响力。

环境设计教师团队2019年获批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同年,获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称号;2021年,获批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2021年,环境设计专业软科最新排名位列全国第8位。

5、设计服务乡村

2014年“为西部农民生土窑洞改造设计”四校联合公益设计项目获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2018年,完成通州区京杭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吕家湾村景观及民宿设计,获2018年北京高校“红色1+1”一等奖;2022年,完成门头沟区雁翅镇田庄村——红色革命乡村公共景观设计,获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三等奖、“红色1+1”三等奖;2023年,完成平谷区峪口镇龙源森林公园“大地艺术节”;同年,成果“艺术院校作为新农人介入乡村振兴策略探索”,获“纺织之光”202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6、服务国家重大课题

2021年,教师与研究生组成设计团队,完成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橇雪车中心、首钢大跳台等6所场馆景观形象设计。受到冬奥组委、北京市教委以及学校的表彰。

7、国际交流

邀请意大利橱窗设计艺术家乔治与旅意艺术家马林老师到我校授课《橱窗陈设艺术》;邀请马林老师艺术讲座《我认识的意大利艺术》;邀请日本神户大学远藤秀平教授到我校进行“勒·柯布西耶漂浮的避难所再生展”并进行讲座交流。

本方向招生单位为城市与景观设计方向,是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理想,以用户研究为中心,解决问题为导向,都市景观主义的系统设计为方法的跨学科设计专业。

因此,本方向将环境设计理解为一个涵盖城市与建筑及景观的总体设计,以空间形态研究为基础,以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为手段,以空间的综合性与复杂性为研究对象,将城市设计与建筑及景观设计融为一体,并在实践中服务于新型城镇化,以及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城乡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需求。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设计表现能力,拥有前沿科技动态与国际文化、经济视野的城市与景观设计的专业人才。

本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性和交叉综合性,是我国新时代城市精细化发展和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中的急需专业,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社会、工程技术等各个领域,是以城市规划、建筑学、设计学、风景园林学、艺术学、美学及材料学作为学科支撑,进行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

主要课程有:《计算化设计》、《建筑材料建构》、《城市形态学》、《景观设计》、《乡村规划设计》、《结构形态设计》、《景观都市设计》等。

7、国际间学术交流

邀请意大利橱窗设计艺术家乔治与旅意艺术家马林老师到我校授课《橱窗陈设艺术》;邀请马林老师艺术讲座《我认识的意大利艺术》。邀请日本神户大学远藤秀平教授到我校进行“勒·柯布西耶漂浮的避难所再生展”并进行讲座交流。

视觉传达设计是研究以视觉形式传达信息的学科,涉及到传媒学、心理学、美学、社会学、经济学、艺术学等不同领域,因其是作为人类主要的沟通方式而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互联网、移动终端媒体以及VR虚拟现实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的改变了视觉设计的形式与形态、传达与告知的方式、信息的秩序与角度,视觉传达设计的应用领域也呈现出交互、立体、动态与空间的多向性发展,并向着其他学科领域交叉的趋势。视觉传达设计的工作范围包括从以印刷媒介时代的图形设计、字体设计、版式设计、插图设计、书籍设计、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向着界面设计、信息设计、视觉交互设计、动态图形设计、产品与空间视觉应用设计等更加多维度的方向拓展。

现有导师7人,教授5人,副教授1人。聘请多名业内成功人士作为校外导师,各位导师在行业及学科领域颇具影响力,并具有国外学习与教学背景,丰富经验。

坚持以科研促进学科发展,在科学研究中强化人才培养。将前沿学术研究和创新成果、科研经验、科研方法有机地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带领研究生参与到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当中,在研究中学习,对于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了积极作用。

在北京市数字时尚与空间视觉创新设计研究项目中,通过跨学科协同创新,把数字时尚放置于不同的学科语境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拓展学科专业和教学视野,从而推动设计创新,服务社会。数字时尚与空间视觉设计团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方法和技术,实现研究生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双提升”。其他科研成果还包括“‘禅’文化在当代男装设计中的应用”项目、“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与设计研究”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信息推广技术研究”项目、“中国国家博物馆系列展览文创产品设计”、“中国服装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项目、“设计文化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传播与应用”项目等。

为整合国际优质的教学和研究资源,本方向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伦敦艺术大学、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布赖顿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剑桥艺术学院、美国帕森斯新学院、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芝加哥艺术学院、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瑞士卢塞恩造型艺术学院、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德国科隆媒体学院等院校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形成了广泛的学术资源平台和国际合作平台。

多年来,本方向不断探讨研究生项目制培养的平台,强化学术规范和科研项目的组织,使研究生培养与科研成果培育更好地结合。突出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关系,以研究带动教学,提升科研水平,拓展开放性的平台化建设,构建人才资源、研究资源、实践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目前,研究生就业前景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在教学与社会需求、科研项目、艺术展览的结合中,不断彰显出该方向的学科优势。

本方向招生单位为艺术设计学院。动画方向注重动画艺术创作实践创新,注重动画在“服装学”等边缘交叉学科以及AI介入动画、虚拟现实等新兴领域发展中的作用发挥和知识生产。不断加强动画学科基础理论和创新应用研究。

本方向从学科视野、学科现象、学科边界与交叉、学科的文脉与可持续发展、学科的知识观等维度认为在数字化背景下,动画成了融汇科技与艺术的通俗表达手段。动画作为学科和专业,其知识体系亟需被有效重组和再次发明。我们的任务是对这些经典之外的、有待归纳的部分加以处理、整合,组织成系统,构建出经典之外的方法论。在泛滥的动画、影像现象中,提炼出我们的修辞学。

动画作为广泛应用的视听媒介,呈现出蕴含无限可能性的创新面貌,动画基于文化生活内容承载,基于视觉创意,基于多媒体技术,利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美学语言,以特有的话语模式叙述着时代的最新议题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可以自信而张扬地表达它原本就具备的先锋性和时尚性。

现有在编教师团队中有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助理教授5人,另外为加强实践,还专门聘请来自行业产业一线的专家作为校外导师。

动画方向因秉持学科的开放性、交叉性、可变性观念而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活力,依托中国生活方式设计研究院、数字与交互媒体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策展实验中心等研究平台开展研究、实践和人才培养。2023年师生参与实践部跨专业团队联合实践项目,为央博“何以文明——中华文明探源成果数字艺术大展”研发设计主NPC角色,助力国家文化数字化发展,团队成果在联合国总部开启全球巡展并获得2023年度红点奖品牌&传达设计大奖。师生团队为江苏盛泽时尚产业研发设计虚拟模特IP,服务时尚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本方向招生单位为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科方向是以数字化设计技术为核心,解决用户需求为导向,交互思维、用户体验、系统设计思维与服务设计为理论方法体系的跨学科设计专业。北京服装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专业,基于北服的特色和优势,将信息设计、交互设计、智能互联、虚拟时尚作为硕士专业建设重点,对基于智能产品的未来数字生活方式进行前瞻性设计实践。北京服装学院作为国际顶尖时尚院校,数字时尚随着大趋势已然转变成为时尚产业不可逆的路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也势必能为数字时尚做好培养人才的重任,并且对面向未来生活方式的应用场景而服务。

数字媒体艺术方向紧紧围绕国家文化数字化发展战略、北京市十四五发展规划,依托“中国生活方式研究院”以及“数字媒体与交互媒体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平台和资源,在硕士培养中,以时尚产业和信息科技为龙头,培养兼具交互设计、信息设计、产品设计、应用设计、数字营销和互动展示才能的创新型交互设计师,为互联网产业输送精通交互设计、UI设计、信息设计、数字内容设计的复合型人才。为打造北京“文创产业之都”、“时尚之都”和“设计之都”提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

紧紧围绕北京市“十四五”规划,聚焦北京服装学院的优势,将数字媒体技术和设计、数字生活方式趋势、信息设计与交互设计作为重点,透过“人才培养、教研科研、国际合作”传承中国的文化创新。研究与实践课题方向普遍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抚幼、文体、娱乐等重点民生领域,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推进公共服务机构资源数字化,加大开放共享和应用力度,并持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将信息设计、交互设计、智能互联、时尚媒体趋势研究、虚拟时尚等作为主要课程建设重点,为时尚与文化创意产业培养交互设计师,为互联网企业输送精通交互设计、UI设计、信息设计、数字内容设计、AIGC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现有导师7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其中3位导师有博士学位,长城学者1人、北京市朝阳凤凰教育领军人才1人。各位导师在学科领域中有自己独到的研究方向,且颇具影响力。另外还有来自企业、机构的校外导师10人,各位导师在学科所涉领域中皆有独到的研究方向,且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北京服装学院数字媒体艺术方向学术成果显著,行业影响力广泛,较早开设计算机设计、信息设计、交互设计等课程,为全国数字内容产业输送大量创意人才。对应本科专业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排名全国第二名。2019年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荣获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2021-2022年《交互设计》《信息图形》《时尚媒体趋势》3门课程获批北京市高校优质课程。2022年《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4版)》获得首届全国高等教育类优秀教材奖。2023年获批“数字生活方式设计”北京市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

数字媒体艺术方向从2012年开始每年参与北京设计周并组织大型学术活动“全球设计教育论坛”、“设计马拉松”、“两岸人才助推计划”、“新生代设计精品展”、“全球大学生设计展”、“首饰双年展”等;参与冬奥会项目《北京冬奥会赛服的数字仿真评价》;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合作“设计马拉松”。依托“中国生活方式设计研究院”和“数字与交互媒体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对接国家战略和社会服务,实现教学创新与社会之间有效融通。2020年创作多语种版本儿童防疫有声绘本在中央电视台海外脸书频道上进行全球传播,观看量超过450万人,助力人类命运卫生共同体共同抗疫。2021~2023承办“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北京区赛事。2022年执行国家艺术基金中国传统服饰艺术数字化人才培养项目。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西民族服饰文化遗产数字化公共服务系统与文化旅游产业应用示范)等项目。

数字媒体艺术方向导入“乡村建设、设计精准扶贫社会民生项目”,与全球企业“波音、腾讯、阿里、微软、博世、戴姆勒”等开展前沿课题,提升了学生面向未来的设计实践综合能力,经过近些年的培养,一批优秀毕业研究生进入了字节、腾讯、阿里、京东、网易、快手、小米、美团、华为、顺丰等知名企业担任设计师,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

本方向招生单位为艺术设计学院。奢侈品设计与管理方向是以建立艺术设计与管理交叉学科与专业特色为中心,以设计、艺术与管理专业融合为导向,以理论教学和创新实践为方法的学科方向。重点从奢侈品牌创意设计、商业策划、产业链管理、数字化营销,以及奢侈品文化与传播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研究现代设计理论、艺术学理论、社会行为学理论、品牌学理论、营销管理学理论、传播学理论等及其方法在时尚与奢侈品设计与管理中的应用。重点对时尚与奢侈品品牌文化,时尚与奢侈品行业结构及商业模式,奢侈品品类管理、时尚与奢侈品市场及消费者行为,大数据与时尚趋势、时尚与奢侈品企业创新营销战略,设计方法与美学、时尚产品与品牌设计、策划传播以及时尚生活方式等问题进行研究。致力于培养把握时尚与奢侈品最新趋势,掌握奢侈品设计与管理的专业知识,具备国际化、时尚型、创意性的特色专业素质,适应时尚与奢侈品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现有校内导师3人,分别由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组成。校外导师3人,分别由国内金融行业专家以及故宫博物院的专家组成。部分导师在奢侈品牌管理与营销、产品设计、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数字化时尚、金融与证券投资等领域、行业协会与学会、研究机构兼任多项职务,并具有国外访问学习与学术交流考察的丰富经验,每位导师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都申报取得省部级与国家级科研课题并发表过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专著以及省部级规划教材,取得多项实用新型及发明专利。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基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国情语境和信息时代生活方式的多元需求,基于时尚产业的文化生态,突出本专业的跨学科融合特色,立足于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设计理念,将用户体验的科学研究工具、系统设计理论方法与现代生活需求、社会发展趋势相结合,应用于文化创意、数字经济、健康、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需求,通过设计创新赋能产业融合发展。本专业重视应对现实问题和面向未来趋势的结合,既倡导利用设计整合、技术集成探索工业化生产对生活方式的效率提升,同时也支持通过价值多元、文化创新推动传统文化与社会可持续的发展。通过项目驱动学生创新创业培养路径,满足国家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设计人才需求。

本专业的师资结构具有典型的跨学科特点,来自于不同学科背景如视觉设计、信息设计、新媒体设计、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和设计管理等专业教授和学者担任本方向的研究生导师和任课教师。90%的导师具有博士学位,导师均具有负责参与重要行业科研项目经历。

本方向招生单位为艺术设计学院。机械工程学科数字设计与建造方向是以数字化建造为中心,智能制造产业需求为导向,数字化设计为方法的结合艺术设计、材料工学与机械工程的跨学科研究方向。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结合自身设计学学科优势,结合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动画四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专业,在发展自身学科特色的同时,坚持艺工结合、协同创新的办学模式,坚持科学、艺术与时尚结合的理念,强化科学管理,推进产学研结合。实现我院“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办学目标,为首都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和我国纺织服装业、时尚设计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为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满足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对于新型数字设计人才需要,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具备交叉学科知识与理论素养、数字设计思维能力、掌握新一代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及设计工具,完成面向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的数字设计创新产品、服务、基础设施、相应解决方案及基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数字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创新研究。优化数字产品制造、数字产品服务的“人-技术”互动体验、效率提升与质量保障,推动建成智慧产业、智慧城市、智慧社会、智慧生活所需的高水平数字设计应用人才。本学科方向立足跨学科交叉培养,不限本科专业学生报考。

主要研究内容:数字建筑设计与建造研究、数字表皮设计与建造研究、实数融合场景设计与建造研究、数字孪生设计与建造研究等。

培养宗旨:艺术与工学相结合,多学科协同创新

培养模式:3年制,不同学科背景的导师团队模式

培养目标:为首都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和我国纺织服装业、时尚设计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培养高层次数字设计与建造的创新型人才。

主要课程建设:数字建筑与计算化设计;数字表皮的材料与建构;实数融合场景;人工智能辅助设计等

学生就业领域:时尚产业、展览展示、建筑行业、数字媒体产业等

现有教授3人,海外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4人,长城学者1人、北京市特聘专家1人。各位老师在学科领域中都颇具影响力。

科研成果:服务2022北京冬奥会: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首钢滑雪大跳台、五棵松体育中心(与清华美院合作)、北京首都机场、冬奥组委会总部的场馆景观设计、空间视觉应用设计。

5、科研或教学平台

1材料建构实验室

建于2021年,实验室总面积为760平方米。实现科技与设计的交叉融合,在制造端赋能设计创作。实验室分为四大模块:公共教学区、减材制造模块、增材制造模块以及后处理模块,囊括木工、CNC数控、3D打印、逆向工程及机械臂平台等实验模块。模块化设计实现了教学科研一体化的精细化设计,使实验室具备了多技术混合的数字化建造能力,实现了从虚拟到现实、从现实到虚拟的闭环实验能力。

2数字与交互媒体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6、国际交流

艺术设计学院与国际知名院校有良好而广泛的合作关系,每年有外培项目等。

2:2021年媒体建造设计课程与德国柏林机场城市更新设计工作营作品应邀在威尼斯双年展期间展出。

3:自2017起,受邀连续3年在德国柏林都市研究中心(ANCB)举办城市设计工作营,期间与MIT麻省理工学院、墨尔本大学、柏林工业大学、等院校的师生交流,并在2019年在柏林都市研究中心(ANCB)举办课程展。

THE END
1.太原理工机械研究生就业前景爱问知识人机械研究生就业前景比较好。机械类机械专业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https://iask.sina.com.cn/b/newguCtABfuLx.html
2.燕山大学机械专业研究生就业前景怎么样燕山大学的机械在国内还是挺不错的,比很多985、211都要好,研究生就业前景还不错https://www.yswxk.com/qa-detail/679477941dc311ef87b2fa163e1970d8
3.2024年机械工程在职研究生就业前景就业优势好就业吗在职研教育的出现满足了各类人群的读研需求,近年来在国内发展十分迅速,所以有很多人来借助这种进修方式来进行提升。因涉及的专业种类比较多,学员的学习空间也比较丰富。其中机械工程作为当下热门专业,大家对于2024年机械工程在职研究生就业前景比较好奇,就此问题下文将详细讲解。 https://www.eduego.com/zt/majors89/jyqj.html
4.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考研专业招生详情就业前景近年来,中央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采用很多措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建设快速发展,为农业机械化产品应用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农业机械化工程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也会越来越大,平时该专业的研究生要多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从而给自己的就业增加更有力量的砝码。https://m.yanxuezhang.net/zhaosheng/4532.html
5.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在职研究生就业方向与前景!考研摘要:本文着重介绍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在职研究生的就业方向与前景,介绍了该行业的五个主要就业方向,以及新技术的崛起、研究生的就业前景。 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在职研究生就业方向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行业拥有着多重就业方向。 1、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作 https://www.educity.cn/kyyy/5129915.html
6.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前景及一般工资多少钱,哪些专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是美术生和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艺考集训学校,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前景怎么样,薪资水平如何,能拿多少钱一个月,下面根据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就业指导中心2020年最新发布的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就业质量报告整理而成,虽然每年数据不可能完全一样,艺考集训学校,但一个院校的就业率,一般来http://www.ayhmjy.com/detail/19707.html
7.2018考研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解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由于涉及机械、电子、自动控制及计算机等诸多学科门类,为跨专业、跨行业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该专业在许多院校的就业率统计中,已经连续多年达到90%以上。 就业目标 工程技术人员:在机械、电子、冶金、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兵工、钢铁、汽车等相关部门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控制与维护https://wap.kaoyan365.cn/zexiao/85650.html
8.机械硕士工资待遇(就业前景)机械硕士招聘工资收入一般多少钱一个月? 61.3%岗位拿¥10-30K/月,年薪¥12-36W,2023年较2022下降了7%。 按经验,应届生工资¥15.0K。 就业前景怎么样?市场需求:2024年招聘职位3142个,占硕士1.03%。 就业单位:人工智能占9%,自动化占8.8%,智能制造占8.7%。 https://www.jobui.com/salary/quanguo-jixie/edu3/
9.悉尼大学研究生机械工程专业介绍专业解析悉尼大学研究生机械工程专业介绍 通过悉尼大学的机械工程硕士专业,学生将发展机械工程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获得对机械部件、整机、机械系统和机械工艺设计的高级理解。目前悉尼大学有3个机械工程硕士: Master of Engineering (Mechanical Engineering):适合有工程学位希望进入管理岗位或继续深造的学生; https://www.kaiyinedu.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63&id=476
10.机械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精选8篇)篇4:机械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 关键词:劳动关系;就业;专业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6-4;G642 引言:本文结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的劳动关系专业的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加以分析,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方法以及对比研究方法等主要方法和手段来深入研究劳动关系专业的就业前景,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m07772.html
11.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就业方向前景机械工程专业学什么记得看到最后哦()?(? ? ) 案例1三维成绩本科GPA四分制:3.75本科GPA百分制:87.5IELTS总分:6录取项目admission @ Master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了解该案例更多信息,请查看案例详情(* ̄3 ̄)╭了解更多其他案例,请点击查看案例库理论力学是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主要研究物体在力http://www.beautifulchinastudy.cn/topic-cn/tag-%E6%9C%BA%E6%A2%B0/
12.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考研就业前景怎么样?学姐分析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考研就业前景怎么样?学姐分析 图文详情考研报考指南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简称“考研”。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机构为选拔研究生而组织的相关考试的总称,由国家考试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初试和复试组成。是一项选拔性考试。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大学数学等公共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https://m.gaodun.com/kaoyan/1452229.html
13.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考研院校排名一览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研究生就业前景 本专业注重工程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专业口径宽、适应性强。毕业后适合在相关设计部门、技术公司、工业企业从事研究、设计、新产品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考研院校排名一览表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想了解更多考研专业目录、专业介绍、专业排名、专业研究方向等内容,请大家http://m.e4221.com/kaoyan/zhuanye/38903.html
14.2024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好不好毕业薪资高吗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广阔。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研究生多年来供不应求,供需比一直在1:10以上。根据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的人才市场调查显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一直排在人才需求的前列。据了解,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各大城市及沿海地区高新技术的科研、开发和生产单位就业。 http://www.gaosan.com/gaokao/774994.html
15.车辆工程考研专业就业前景车辆工程专业就业前景不用说了,相当好,研究生毕业了可以去高职教书,也可以去设计公司做设计,主要的就是这两个方面,至于收入肯定是要比本科生高一些,但是本科生毕业后已经搞了2年多了,工资自然也就涨起来了,等你研究生毕业就发现工资要比他们低,只是你以后工资涨的要快一些而且评职称方面你就更有优势了,当然职称https://www.qinxue365.com/PubMed/503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