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学院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发展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其前身是1952年建校初期创办的活塞发动机专科和喷气发动机专科,1956年两科合并成为发动机系,1983年更名为动力工程系,1994年依托动力工程系成立汽车摩托车学院,2000年整合为能源与动力学院。学院设有动力工程系、能源工程系及车辆工程系,同时设有航空宇航动力研究所、脉冲爆震发动机研究所、飞/推综合控制研究所以及隐身技术研究中心和内流研究中心。
学院设有飞行器动力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和车辆工程三个本科专业,拥有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系统仿真与控制等四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车辆工程、工程热物理、机械设计及理论、系统仿真与控制等五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设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为江苏省重点学科,飞行器动力工程为江苏省品牌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1360余人,硕士生350余人,博士生100余人。
一、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录取为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人员,完成规定学业,经学校审查合格,可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颁发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印制的工程硕士学位证书。
二、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掌握某一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及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特别重视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三、招生领域
我校目前可在机械工程领域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
四、报考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
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限制,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的,须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后,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报考集成电路工程、软件工程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的,须修完研究生课程并结合集成电路工程或软件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后,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五、考试报名和资格审查
(一)报名方法
采用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考生于7月11日—14日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或护照)、学历和学位证书以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到各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现场确认点,缴纳报名考试费,核验并确认报名信息。报名信息经考生签字确认后,一律不得更改。
由工作人员核验,通过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鉴别仪验证报名信息,并拷贝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内数码照片文件(持护照者除外),本人在报名系统打印生成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上签字确认。报名信息一经签字确认,一律不得更改。10月17日后,考生可在学位网下载准考证。考试地点由江苏省学位办公室统一安排。
(二)考试工作
(三)资格审查
六、考试科目
1、考试科目
考生须参加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GraduateCandidateTest,以下简称“GCT”)、专业课以及专业综合考试(面试)。
2、考试方式
工程硕士生入学考试采取两段制考试方式。
七、录取
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职研究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录取工作由各培养单位自行组织和确定,我校根据考生参加国家组织的“GCT”成绩的总分和各单科成绩以及我校组织的专业课和专业综合考试的成绩划定合格分数线,择优录取。其中录取只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但未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数,不超过我校当年录取总额的10%。录取时考生所在单位须与我校签订工程硕士生培养协议书。
八、培养方式及其他
1、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培养,课程针对工程领域并结合工矿企业或工程建设部门的实际需要设置,实行学分制。学位论文结合学生所在单位工程技术中的关键问题进行。
2、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3、入学考试时外语语种为日语、俄语、德语者,其入学后的外语成绩,须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
4、录取为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在职人员,一律不转档案、户口、粮油关系,在学期间仍为原单位的在职人员,其工资福利待遇仍由原单位解决。
5、凡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正式录取的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生,按培养方案规定的要求修完课程,取得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合格,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颁发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性别男女
上课地点北京上海广东深圳山东河南其他上课形式周末班寒暑假班集中班网络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