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2022年本科生招生介绍

崇德守正、活力奋进!如果你想探寻生命的奥秘,如果你想感受科学的魅力,请加入青岛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让梦想之花在自信与担当中绽放、让理想之帆在拼搏与奋进中远航;匠心筑梦,砥砺前行,遇见生科就是遇见最美的自己,成长路上,我们期待与你同行!

二、青岛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本科招生专业简介

三、专业介绍

学院设有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采用分类招生、分类培养。

●生物技术专业

本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技术教师37人,拥有国家级复合型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生物学实验室、山东省骨干学科生物学实验室、青岛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为复合型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依托本专业另设有“生物技术巴斯德创新实验班”,进行综合评价招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层次:本科,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主修专业课程:

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生态学及实验、生物信息学、生物传感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工艺学等,各专业课都配备相应的实验课程。

培养特色:

(1)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本专业融合了学院生物技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雄厚师资,以高新生物技术为依托,开设“巴斯德生物技术创新实验班”,进行综合评价招生。创新实验班的指导教师由各领域高水平的知名学者组成,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学术指导。学业成绩优秀者,经考核合格可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全力推行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高水平师资实现个性化、国际化、探究式、小班化教学,以科学研究带动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提升。在青岛大学的优势生物科学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吸引优秀学生投身到生物技术研究,培养未来生物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

(2)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3)合作办学机制

本专业学生近几年与国内外高校开展了广泛的交流。部分学生参与了宁波大学、深圳大学及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加州州立大学等学生交流项目,开拓了其视野。此外,本专业还与美国克莱姆森大学、美国国立犹太医学与研究中心、韩国仁济大学等海外院所建立了业务联系,并定期邀请专家来校开展学术交流,为本专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4)优化教学管理机制

本专业设有生物技术教研室及实验室主任,统筹本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有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负责本专业的专业发展与课程建设。教学过程严格按照青岛大学有关文件要求执行,奖罚分明,采用督学评教、学生评教和同行评价多重评价方式对专业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从评价结果来看,本专业教师教学效果良好,近五年本专业全部专业教师教学效果都在良好以上,有20门次课程被学校评为A级课程。

(5)实习基地建设

本专业依托青岛大学天然色素研究所、山东省天然色素高校重点实验室、青岛市天然产物行业技术中心及青岛高科园天然产物重点实验室,拥有良好的校内实习基地;在山东银丰生物、青岛琅琊台酒业集团公司、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华东葡萄酒酿酒有限公司、青岛西海岸新区医疗与健康集团、青岛西海岸新区农高区、青岛澳柯玛集团、青岛聚大洋集团、迈可达集团、青岛汇智谷创新科技、花帝集团、灯塔集团等等知名企业共建产学协同育人实践教学基地;在青岛鹏远康华天然产物有限公司、青岛千和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设置了2个院级实践教学基地,完全满足学生的校外实习需要。

就业前景:

本专业目前就业出口主要有国内外知名院校继续深造(在校期间成绩优异者可获得推荐免试资格攻读研究生);企事业单位就业;考取公务员。

(1)毕业生考研率及就业率

生物技术专业的总体就业率每年均达到98%以上,2022年考研率达到61%。

(2)就业专业对口率

本专业毕业生除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者以外,其余毕业生均通过公务员招考、企事业单位招聘等途径进入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实现就业,对口就业率99%以上。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本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始建于1992年,现有教师28人,多人入选教育部霍英东基金教师奖、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拔尖人才、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学名师、教学能手等高层次人才工程或荣誉称号。本专业以功能性食品与健康,食品营养与健康为培养特色,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培养。建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生物活性物质与功能性食品研究中心,山东省天然色素重点实验室、青岛市天然产物行业技术中心,青岛市功能性食品应用技术专家工作站,形成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平稳、快速的专业建设之路。

培养层次:本科,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

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天然产物化学、食品分析、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功能性食品、食品安全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基础、食品发酵工程、食品环境学等,各专业课均配备相应的实验课程或课程设计。

(1)“以学生为中心”式培养理念

本专业自建立之日起,即践行“以学为中心”的培养理念,在课程选择、教学形式、教师评估等方面给予学生一定自主权,实现更精准、更高效的良性互动,成全学生的自主发展、全面发展。

(2)“一专多能”式培养模式

本专业依托海洋名城,借势国家建设海洋强国发展战略,聚焦功能性食品开发、食品营养与健康等,培养符合时代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3)“产学研联动”式培养机制

经过多年的积淀,本专业建设了中央与地方共建生物活性物质与功能性食品研究中心,山东省天然色素重点实验室及青岛市天然产物行业技术中心,另有本科教学实验室、校级实习基地等实践平台,建立产学研结合、协同联动的长效机制,形成稳健的专业建设之路。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通过在国内外知名院校继续深造,进入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形式实现就业。

(1)毕业生考研率

2022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考研录取率达到60%,名列山东省同类专业前列,近五年来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生中,60%以上的同学被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等原985、211类国内高校(知名院所)录取,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深造氛围。

(2)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

近三年来,本专业毕业生除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者以外,其余毕业生均通过公务员招考、企事业单位招聘等途径进入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实现就业,对口就业率99%以上。

四、团结奋进班子

薛冰党委书记

主持学院党委全面工作。

负责组织、人事、财务、宣传、思想、统战、保密、安全稳定、综合治理等工作。

分管党政办(服务高层次人才办公室合署);

联系青岛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暨智能生物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和青岛大学——九环新越生物新能源产业化研究院、青岛大学物理农业与植物中医学研究中心、青岛大学水生生物技术研究院;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工作。

许元红党委副书记、院长

主持学院行政全面工作。

负责学院发展规划、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科研与成果转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工作。

分管教科办(服务地方办公室合署);

联系青岛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等工作。

张雪蕾党委副书记

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就业、群团组织、体育、工会、妇女、计划生育、校友等工作。分管学工办(团委、校友工作办公室合署)。

孙海新副院长

负责学院本科生培养与教育、研究生培养与教育、资产管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成果转化等工作。

朱文华党委组织员

指导学院党委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培养和考察工作,负责与入党积极分子谈话;协助学院党委制定和实施发展党员工作计划,与发展对象谈话,审核发展党员材料,对发展党员工作审查把关;协助学院党委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做好党建工作调研分析;发挥在教师党支部建设、师生思政教育和社团指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院士风姿

李长明院士

青岛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青岛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欧洲科学院院士

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国际薄膜学会会士

汤森路透、科睿唯安和爱思唯尔全球材料和交叉学科高被引科学家。

曾任美国摩托罗拉首席科学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终身教授和生物工程系主任,先进生物纳米系统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名誉研究员、国家重点科研专项评审会评专家、国家级特聘教授评审专家、国家长江特聘与讲座教授评审专家、国家奖评审专家。获摩托罗拉公司最高发明奖、新加坡南洋研究和创新奖、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2017)。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973”计划项目以及新加坡、美国与澳大利亚等科研项目80余项,共计3亿余科研基金。是国际著名英文科学期刊“RSCAdvances”编委,“Nanoscale”“NanoscaleAdvances”(RSC)顾问成员和“Joule”(Cell)顾问成员,英文材料报道:能源主编。为全球知名科学家,在国际上与美、英、俄、欧、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有广泛的科研合作。

侯天侦院士

青岛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留美生物物理学家、联合国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植物声频控制系统”(植物高效、优质、增产声频控制技术)发明者、植物经络学奠基人;青岛大学物理农业、植物中医学(植物医学)专业、学科创始人、植物声频能源(声能)理论创立者、青岛大学物理农业及植物中医学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六、师资风采

生物技术系

李荣贵教授、博导

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生物活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和松萎蔫病的致病机理与防治,主持多项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发表高水平SCI收录学术论文30余篇。

主要讲授分子生物学

许元红教授、博导

现任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纳米仿生酶和抑菌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用于重大疾病诊疗一体化研究。主持国家和省市科研项目共计15项;发表高水平SCI收录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教育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奖二等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奖项和荣誉称号。

主要讲授蛋白质与酶工程

刘爱骅教授、博导

石超教授、博导

长期从事核酸分析研究,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省市科技项目;发表高水平SCI收录学术论文30余篇。

主要讲授科研方法论

沙珍霞教授、博导

中国水产学会生物技术分会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学会生物工程分会副秘书长,青岛市微藻产业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主持多项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发表高水平SCI收录学术论文80余篇。

主要讲授动物生物学

王超副教授

理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现任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主任,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主要从事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研究。曾获得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青岛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二等奖、青岛大学实验教学大赛三等奖、青岛大学教学能手荣誉称号。指导学生参加山东省大学生生物实验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主讲课程: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

杜桂彩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天然小分子的提取、鉴定及生物活性分析。参与研究及完成的教研科研项目:国家自然基金1项,科技部项目1项,省自然基金2项,省科技厅基金3项,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5项。

王新胜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二维晶体材料的大面积合成、新型光、电子器件及生物传感技术研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已在JACS,Adv.Mater.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总被引超过2600次,H因子为26,单篇一作最高引用次数>560次。

吴仕梅副教授

主要从事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的发掘与利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SCI论文10篇。主要讲授生物工艺学

常诚副教授

主要从事植物系统进化及作物抗病抗逆遗传改良研究、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纵向研究课题3项,发表SCI论文8篇。主要讲授生物工艺学

李姗姗副教授

主要从事生化分析及生物传感、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主持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项目;发表高水平SCI收录学术论文14篇。

孔令瑶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以模式植物拟南芥及粮食作物小麦为研究材料,挖掘优质抗逆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分析。近年来,已在NatureCommunications、PlantPhysiology等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多篇。主讲本科生课程《动物生物学》及《生命科学研究前沿》,研究生课程《生化工程》。

郭磊副教授

张廷婷高级实验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理学博士,现任青岛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植物组织培养快繁体系建立,植物功能基因转化,黑松抗病分子机制及松材线虫致病机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青岛市源头创新计划、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科研、教研课题4项。获得科研、教研成果39项,发表论文37篇。主讲本科生《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细胞培养》等课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魏玉西教授

主要从事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与海洋功能性食品研发以及天然产物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主持多项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发表高水平SCI收录学术论文20余篇。青岛市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青岛市营养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讲授《生物化学》。

胡迎芬教授

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的开发利用及功能性研究,人群营养、营养与慢性疾病防治等研究,主持或参与完成省基金、市科技攻关等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主要讲授《食品分析》、《饮食与健康》等。

孙海新教授

主要讲授《食品安全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等。

李子超教授

主要讲授《食品工厂设计基础》、《食品工艺学》。

孙杰教授

主要讲授《食品工程原理》。

隋晓副教授

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参与编写“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食品化学》;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四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主要讲授《食品化学》、《天然产物化学》、《食品环境学》等。

赵爱云副教授

主要讲授《食品添加剂》、《生物化学实验》。

涂正顺副教授

李钐副教授

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超临界萃取、天然食品调味料等研究。先后出版《专家谈饮食的宜与忌》、《选购食品我在行》等著作,在《食品科学》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鱼类下脚料综合利用》等项目的研究,获得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讲授《食品科学与健康》。

郭群群副教授

主要讲授《现代仪器分析及实验》。

于佳副教授

主要讲授《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食品生物技术及实验》、《专业英语》等。

刘成珍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专业。主要从事胶体递送体系、功能化智能生物材料、纳米仿生酶抑菌与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及青岛大学人才引进科研启动项目,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各1项,以及横向课题4项。在JAFC、Food&function、Foodhydrocolloid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h指数13。申请发明专利7项,参编著作1部。现任Journaloffunctionalbiomaterials客座编辑。主要讲授《食品营养与安全》。

许丽君副教授

青岛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基于荧光分子、荧光金属团簇和仿酶的功能核酸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参与完成多项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年来发表SCI论文30余篇。

张艳副教授

青岛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生物燃料电池、水分解以及二氧化碳还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博士后基金、青岛大学人オ引进科研启动项目和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0余篇。

白露副教授

七、日常学术讲座采撷

李景虹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教授

报告主题:CRISPR生物化学分析

陈松林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生物技术领域首席科学家、中国水产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海洋渔业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黄海水产研究所水产生物技术与基因组研究室创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报告主题:鱼类重要性状遗传解析和分子育种

戴黎明院士

凯斯西储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

凯斯先进碳科学和工程中心主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报告主题:FunctionalEnergyMaterials:From1Dand2DPolymersto3DCarbonNanomaterials

陈卫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国家杰青、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博士生导师

报告主题:益生菌资源挖掘、整理与利用

MuthukumaranPackirisamy

(穆图·马兰)院士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加拿大皇家科学学院院士

加拿大工程学会会士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士

印度工程师学会会士

加拿大机械工程学院会士

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终身教授

报告主题:ConvergenceThroughNano-BioInteractions

郑雨植

韩国国立庆尚大学国际处处长

韩国国立庆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报告主题:RegulationofFreezingTolerancebya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inPlant

赵进东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报告主题:丝状蓝藻异形胞的格式形成及其分子机制

魏勋斌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SPIE(国际光学工程学会)院士Fellow

报告主题:从光无创监测肿瘤转移到光无创治疗老年痴呆症

薛长湖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

报告主题: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与健康功能新产品的研发

刘绍琴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化学过程与环境技术研究所NSERCfellow、德国马普胶体界面研究所洪堡学者、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

报告题目:无机纳米复合结构在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机物产电中的应用

八、同学访谈

辛其蕾

2015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殷蒙爱

2016级生物技术专业

自2016年进入青岛大学求学以来,“明德、博学、守正、出奇”八字校训是自己始终牢记在心的行为准则。培养高尚品德,积累渊博学识,恪守正确规范,诚实做人,扎实做事,解放思想,出奇创新,立志将学校指导思想与自身发展实践相结合,爱校荣校,做合格美丽青大人。生命科学学院是我三年大学生活的见证者,也是我求学成长路上温暖的港湾。我目前在南开大学进行硕博连读,是学院对我的全方面历练给了我在求学之路上的信心和动力。感恩母校,感恩遇到的每一位老师。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并不拥挤,最重要的便是一往无前的决心和勇气。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勇担青年使命,勇做时代弄潮儿。

牛俊桀

2018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二零一八,戊戌长夏,由金银花,至青大画;二零二二,壬寅皋月,以明日叶,迎上大邂。在生命科学学院的四年里,我秉持“明德、博学、守正、出奇”的校训,不断超越着自己。先后担任班长、校广播台台员、院学生会主席、校长助理(学生),参加浮山书院博雅班并参演戏剧《窝头会馆》。多次获得校奖学金、校优秀学生干部、“互联网+”校赛银奖、“三下乡”省优秀学生等荣誉。博观约取,源博雅正,生科学院,经年流转;浮山脚下,黄海泉边,青岛大学,繁星圆月。在生命科学学院的老师们的教导、支持和陪伴下,我学做人、学做事、学做研究。最终,我以青岛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之名,考取了上海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继续追寻山海间许下的科研之路。

杨玉晗

2017级生物技术专业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便是四年。“明德、博学、守正、出奇”是我对青岛大学最深刻的印象。也正是这几个看似简单却又满含深意的词一次又一次地激励我突破自我。进入生命科学学院,犹如进入温暖的家。老师的关怀、同学的鼓励让我勇敢地向上攀爬,最终摘到了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的旗帜。学院还采取了各种方式鼓励、支持我们全方面发展,于是我积极地参加各种校内、校外的活动、竞赛,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的陪伴下,我最终顺利考入吉林大学。

刘越

2018级生物技术专业

我于2022年保送华东理工大学,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学习(生物工程)专业。

犹记军训时烈日炎炎下的我们,即使再热再累还仍然坚持着,这是青大教给我的第一堂课——学会吃苦;加入生科院学生会这个大家庭,“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告诉我,生科院的我们是一家人,团结起来便势不可当,而走出生科院,我们又争当做最耀眼的星,必要光彩夺目。作为青岛大学考研率极高的院,生科院里浓厚的学习氛围让我的学术技能不断提高,而注重实践的精神又教会我在生活和工作上不断的进步和前行。林徽因曾说过,“石头一车不如明珠一颗”,我愿做那颗闪闪发光的明珠,在未来的道路上能一直明亮!

九、知名校友

王维

人生格言: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争其必然。

李一乔

人生格言:牢记母校“明德,博学,守正,出奇”校训,一路且歌且行。

陈芹芹

人生格言: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常云松

青岛大学生物技术专业2002级学生,现任杰科(天津)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部总监,高级工程师,滨海新区“131”工程类第二阶层人才。负责或参与多个药品(包括Vero细胞培养的溶瘤病毒类,大肠杆菌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类,以及CHO细胞培养的抗体、细胞因子类)的技术接收、工艺放大、工艺验证、及临床材料/商业化产品的生产。带领团队进行了重组抗VEG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重组溶瘤病毒,重组长效促红细胞生成素,HAS-IL7融合蛋白,以及新冠单克隆抗体等项目。

2021年为生命科学学院设立“雏鹰”奖学金和“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为慈善事业做出贡献,报答母校。

王允

人生格言:追逐内心的方向,永不止步。

曲亦

青岛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4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青岛安芮嘉化妆品有限公司,旗下全资控股青岛安芮嘉美学美容科技管理有限公司及青岛安芮嘉医疗美容有限公司主要股东。安芮嘉医疗美容诊所,获得了美国科医人公司M22超光子五星诊所的称号,同时也是美国海菲秀、德国欧洲之星fotona的临床实验研究中心。

吴柘

青岛大学2001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2011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技术专业,2011-2016年在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任博士后及高级博士后研究员。2016年12月起入职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任助理教授。曾在PNAS,PlantCell,MolecularPlant等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吴柘实验室主要以植物为模式,研究RNA结合蛋白的分子功能,探究这类蛋白所介导的分子事件在植物发育及植物-环境互作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徐宁

青岛大学2002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现就职于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先天免疫,植物与微生物分子互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曾在PlantCell,MolecularPlant等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

李飞

青岛大学2004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2016年创立青岛睿博兴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担任法人。主要从事生物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销售。

雷兴

十、学生活动、人才培养

革命传统教育

考研交流会

迎新元旦晚会

唱校歌、抒豪情比赛

运动会

毕业留念

百年青大在等你!

活力生命欢迎你!

欢迎广大考生踊跃报考青岛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真诚期待在平凡的道路上遇到不平凡的您!

考生咨询热线:

0532-85953227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宁夏路308号

青岛大学浮山校区(西院)博雅楼

青岛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地址:青岛市宁夏路308号邮编:266071

THE END
1.金融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就业前景博士历年职位需求变化趋势 以下展示“金融学”专业可从事岗位的博士相关职位数据之和 ? 2024年较2023年 0.582% 占全国博士 博士研究生历年招聘职位量占比 查看最新年份 > 说明:金融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发展前景怎么样?有前途吗?好找工作吗? 曲线越向上代表市场需求量越大,就业情况相对较好。数据由各地招聘网站统计而来https://edu.jobui.com/major/jinrongxue/edu4/
2.就业率”低于本科!博士求职劣势多多!毕业生本科生博士生在人文社科领域,博士生的就业市场更为封闭,就业前景更为黯淡。以哲学为例,南方周末曾报道了一位北大哲学系博士彭同学的求职经历。在长达一年的求职之路中,他向高校投了近60份简历,几乎全都石沉大海,最终只能选择入职浙江省一所民办二本院校。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许多文科博士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都遭遇了类似的困境。https://www.163.com/dy/article/JKDOVKB40556B2XM.html
3.博士生就业前景及待遇一、就业前景 1、学术研究领域:这是博士生最常见的职业出路之一。许多博士毕业生选择继续在学术界从事深入研究工作,他们可以在大学、研究机构或企业的研发部门中工作,开展科学实验、撰写学术论文,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 2、教育领域:博士学位通常是进入高等教育领域的敲门砖。博士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教育工作,担任大学教https://m.gaodun.com/wenda/mpacc/144312.html
4.博士生毕业后就业前景博士生毕业后就业前景如何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博士生毕业后就业前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博士生毕业后就业前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再过5年博士生好不好就业?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未来五年就业前景不错。 环境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环境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环境的改造工程、环境的污染问http://www.lavitafoto.com/showinfo-2-150428-0.html
5.2023年教育学博士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分析2023年教育学博士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分析 教育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后能在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和各级教 教育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教育教学http://www.pygg.net/news/zhuanye/161.html
6.南医专业巡礼法医学:为生者权,为死者言(研究生期间赴加拿大约克大学学习) 09就业前景 法医学本科毕业生可以选择考取公安、检察、司法、卫生等单位的公务员,在高等院校从事法医学教学、科研及鉴定工作,在社会鉴定机构从事司法鉴定工作。本科毕业生可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或出国深造,成绩优秀的硕士研究生可选择硕博连读。 http://www.fimmu.com/info/1139/15095.htm
7.招生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2021年研究生招生宣传就业前景与毕业发展 2020年我院研究生就业率达100%,主要去向包括读博、就业于珠三角地区的三甲医院,表现优秀者优先留本院工作。硕士期间有硕博连读直博申请、“申请-审核制”攻读博士研究生、统考博士、“5+3+X”免试攻读专业型博士等多个升学通道,同时提供大量博士后名额及丰厚待遇。 http://www.gdskin.com/ShowNews.aspx?ID=5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