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博士被指不伦不类成为官员学历腐败新通道新闻台

5月1日,曾因老家房屋被强拆而给山东省潍坊市市长写公开信的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生王进文在微博上称,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徐景颜正在清华大学法学院读博士,是他的同班同学,但同学们从未见过徐景颜。

当天,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廖莹向《新京报》记者证实,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徐景颜确实是清华大学法学院在读博士生,但他并非是全日制博士生,而是论文博士生。

然而,又有媒体发现,早在2008年10月9日,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郭新立就在回答记者提问“怎么看目前有不少官员只要递交论文就可以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说法”时称,我国目前并不存在“论文硕士”或“论文博士”,并称,如果发现这类情况,教育部将“决不手软”。

另有声音质疑,廖莹在回应中称,“论文博士入学后会明确论文写作方向和指导老师,一旦正常毕业则是‘双证齐全’(毕业证和学位证)”,但从培养形式上看,论文博士生跟全日制博士生差异很大,应只能获得学位证书,不应该获得学历证书。

种种质疑,让“论文博士”这一为外界所不了解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从互联网上的言论看,许多声音将此事与“滥发文凭”、“大学行政化”、“利益合谋”联系在一起。

论文博士引发质疑

王进文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称,他也是偶然才获知徐景颜是清华大学法学院的在读博士生。

王进文跟山东省国土部门较过劲。他家住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西关街道北三里村,2010年11月17日2点多,他家被强拆,房子被推土机推倒,家具、衣物、粮食及他的书籍全被散落掩埋。

王进文因此对潍坊市国土局等多个部门提起行政诉讼,并向山东省行政复议办公室提起过行政复议,被驳回后,他又向国务院法制办提起行政复议申请。2012年3月,国务院裁定撤销山东省行政复议决定,要求重新作出处理决定。

获知徐景颜也为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生让王进文很意外,除了指称从未见徐景颜上课外,王进文还在微博上呼吁:“法学院指导教师要严格要求,为人民服务,勿滥发文凭,危害一方。”在后面发的微博中,他更是指称山东违规征地现象严重,“身为学法之人,包括我与徐厅长,应身践法治”。

廖莹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徐景颜是清华大学法学院论文博士生,每月集中两天学习,清华大学对论文博士有严格招生规定,每次上课均有考勤记录。论文博士相当于以研究为主,他们的课时安排跟全日制博士生课时安排是不一样的:论文博士生都是在职学习,他们在第一年做课程学习,之后专门做论文研究,不需要上课,且第一年上课均是在周末。

廖莹还称,法学院论文博士并不止徐景颜一人,据了解,仅徐景颜所在的班就有十来人是论文博士。他们中有政府机关或一线工作人员,也有国企人士。

然而,廖莹的回应出来后,却引发了许多质疑。除前文所言,还有人发现,2010年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中,徐景颜和王进文同时出现在了法学院“公开招考”的名单中,因此质疑徐并非论文博士。更多人的质疑,官员读博,招录机制是否公平公正?

论文博士培养制度被指不伦不类

既然论文博士这种形式确实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十三条也规定,“对于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重要的著作、发明、发现或发展者,经有关专家推荐,学位授予单位同意,可以免除考试,直接参加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对于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博士学位”,那么,教育主管部门为何没有推广这一培养模式呢?

1999年,时任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管理处处长的王子成、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蒋慧和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竺曼莉曾联合署名在《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发表《关于“论文博士”的招生、培养及教育》的论文称,教育部可能考虑,为保证博士生的入学质量,不宜大面积地开展这项工作。因为“少数研究生招生单位,不顾及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把‘论文博士’变成为‘人情博士’、‘权力博士’和‘金钱博士’,把招收‘论文博士’工作变成降低要求的代名词。如果不加以控制,使论文博士的招生工作蜂拥而上,会造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该文称,个别招生单位钻空子,把论文博士的入学资格当成人情送人。应规范论文博士,从而保证论文博士的学位不至于贬值。

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大学文学院教授杨春时认为,中国一些高校实行的论文博士培养制度看起来不伦不类,说是学历教育,又可以脱产;说不是学历教育,又有一定的课程和考试。

让别敦荣觉得最奇怪的是,为何清华大学的论文博士可以获得双证,“既能拿到学位证,又能拿到毕业证,我们称之为双证博士,双证博士必须通过博士生入学考试,要全脱产学习,只有专业博士才可以在职学习,而论文博士应该只授予博士学位,俗称单证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光礼也认为,论文博士应该只有博士学位(学位证),没有学历(毕业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认为,双证齐全肯定有问题,“论文博士既然能不脱产学习,怎么能有毕业证?”

杨春时表示,据他所知,国内有高校对于论文博士只发学位证。

论文博士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书是否会作出特别标注以区别于一般博士?杨春时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亲眼见过论文博士的学位证,跟一般博士的学位证没有任何区别。

为何清华大学的论文博士可以获得双证?为何论文博士的证件上不会作出区别标注呢?

王子成等人的论文认为,论文博士虽然主要是通过非学历教育的途径获得的,本应标注清楚,如“工学论文博士”、“农学论文博士”等,不这样做的原因是:“第一,论文博士的招生和培养质量下降,从而使这个学位名称贬值,因此无论是招生单位还是论文博士生本人都不希望使用这个学位名称;第二,有些研究生招生单位的试点工作没有得到教育部的批准,因此,在上报教育部录取名单时,不能名正言顺地以‘论文博士’名称上报,而在毕业时,更不便以‘论文博士’的名义申请学位和填写毕业证书,这就形成了按论文博士的方式招进,而按一般博士生的培养方式培养这种‘独特’的状态。”所以出现不少研究生招生单位悄悄地既发学位证,又发学历证的状况。

如何防止论文博士成为学历腐败的通道

近年来,官员读博蔚然成风与中国高校滥发文凭的现象合流。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曾感叹:“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

如何看待官员读博的现象?在周光礼看来,官员普遍读博现象不能简单地说好,或者不好。“如果官员真的爱上学习,比不学无术要好得多。但如果我们认为博士教育不仅仅是为学术职业培养人才,它还为经济、政治等领域培养高素质人才,那么官员读博士也未尝不可,毕竟所有公民都有接受博士教育同等的权利。”

别敦荣也认为,官员读博无可厚非,公民都可以接受教育,不能把官员读博一棍子打死。

他认为,追求博士学位的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学而优则仕的现代反映,“大家都以为,拿到博士学位的人就表明是优秀的,社会中只有极少数人能获得博士学位,这使得这个学位有象征意义,似乎代表着学识与能力”。

熊丙奇也表示,官员如果有真才实学,愿意认真学习,求取真知,“对这种读博的,我也非常支持,但问题就在于很多都是来混文凭的。”

杨春时也早已对官员混文凭的现象深恶痛绝。在他看来,手握公权力的官员,利用自己的职权,动用公共财政占用高教资源,为自己的前途谋利,“实际上是一种严重的腐败行为”。2010年,他由此提交提案,建议整治这一现象,清理官员读博,维护高等教育的纯洁性及公平公正。

杨春时了解到,读博的官员,很多都不经过正规考试,即使考试也是走过场。被录取后,动用公款交学费。读博后,基本不上课、不读书、不做作业,有的官员甚至一切让秘书代劳,毕业论文也是请人代写,为的就是混个文凭,作为日后晋升的阶梯。“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教育的公平性。”

熊丙奇认为,对于高校而言,为了谋取部门或个人的利益,把学位拿来换资源的利益驱动非常常见,“有些高校甚至主动拉官员来读博”。

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位身为副市长的全国政协委员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曾有几所高校邀请他读博,有的学校甚至告诉他连考试都不用考,但都被他拒绝了。因为他是大学教师出身,对学术还存有敬意。

在杨春时看来,要遏制高校滥发文凭、防止学历腐败,就必须堵塞通道,他建议取消论文博士。

他介绍说,厦门大学为保障博士生培养质量,从2011年起,决定不再招收在职博士生。“即使是高校教师要来厦大读博士的,也必须跟原单位脱钩,把户籍和工作关系转到厦大,这是国内要求最严格的,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制止文凭腐败”。

中国青年报记者发现,有资料称,日本学界近年来也在探讨是否取消论文博士。

熊丙奇则认为,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说,今后的教育形式一定会越来越开放和多元,论文博士作为培养方式而言无可厚非。

王子成等人的论文则认为,对于论文博士,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办应严格禁止“无证经营”,非试点单位应按照教育部规定的三种入学方式招生,教育部应随机抽查,检查博士生入学试卷,发现作假的,要通报批评,甚至追究责任。

THE END
1.学历贬值,博士“就业率”低于本科!博士求职劣势多多!硕士博士满街走,本科不如狗?博士培养能力清华、北大竟然不敌这所偏远名校! 近日,陕西省学生就业与留学服务中心发布的《陕西省普通高校202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高校博士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为76.68%,相比2022年下降了9.45个百分点,这一数字明显低于本科生的81.19%的落实https://www.163.com/dy/article/JKDOVKB40556B2XM.html
2.江苏文科大学专业就业排名文科生有哪些专业就业前景好截至2018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3250亩、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39.63万册;设有18个学院(部);建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及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和二级重点学科5个;共有教职员工3199人,其中专任教师1895http://m.fdxzm.com/27372.html
3.农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就业前景以下展示“农学”专业可从事岗位的博士相关职位数据之和 ? 2024年较2023年 0.05% 占全国博士 博士研究生历年招聘职位量占比 说明:农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发展前景怎么样?有前途吗?好找工作吗? 曲线越向上代表市场需求量越大,就业情况相对较好。数据由各地招聘网站统计而来,仅检索职位名称。https://edu.jobui.com/major/nongxue/edu4/
4.农学类公务员职位表,博士考公务员是正科吗农学类专业可以报考报名要求里包含农学类专业的岗位,如果您目前正面临着农学类公务员职位表,博士考公务员是正科吗没办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通过华律网小编整理的本篇文章中整理的一些知识来找到答案。 农学类公务员职位表 农学类专业可以报考报名要求里包含农学类专业的岗位,农学专业考公务员的岗位有:行政综合岗、市场监管https://www.66law.cn/laws/2469722.aspx
5.农学类育种博士就业前景爱问知识人就业前景不错,农学类育种博士毕业后去向选择很多,可以到各级农科研究院所工作,也可以到大学院校教书,https://iask.sina.com.cn/b/new2FjNzIt19hV.html
6.农学专业博士毕业生到中科院当研究员,收入多少?一、中科院毕业的博士生,大部分会继续做博士后,其中出国继续深造是目前最大的趋势。科学院物理类专业每年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中,超过半数会选择继续做博士后。在学术水平相对较高的研究所(例如物理所,高能所,理论所),这个比例可能会达到70%甚至更高,其中大部分会选择直接出国做博士后,而在国内做博士后的毕业生中则有https://www.yswxk.com/qa-detail/675a20021dc311ef87b2fa163e1970d8
7.2024年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实施方案上一年度海南专项招生情况见中国农业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的《中国农业大学2023年海南专项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和人数统计》(详见中国农业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根据教育部2024年招生计划下达情况,可能会有新的学院和专业加入海南专项,具体招生学院、专业和人数以复核前学院通知为准。 https://cab.cau.edu.cn/art/2023/11/8/art_48176_997984.html
8.管理专业的博士管理专业的博士资讯–加倍考研网本科学的管理学,博士却转农学,80后的她如今是“211副校长” 如何备考管理学博士?笔试和面试攻略,亲身经验分享 思特雅大学商业与管理博士(PHD)2020年招生简章 深度解析:哪些人适合读美国福布斯商学院管理博士? 喜欢做学术研究,博士毕业进入企业,做管理岗才有前途? 大学最难找工作的专业,工商管理上榜,第1个读博士也https://www.kaoyankaoyan.com/zixun/guanlizhuanyedeboshi.html
9.2022农学蔬菜学学术性博士点院校一览表考博西南林业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宁夏大学 石河子大学 新疆农业大学 塔里木大学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2022农学蔬菜学学术性博士点院校一览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本频道的更新。 2023考博精品好课,点击图片查看介绍!https://kaobo.koolearn.com/20220125/843165.html
10.内蒙古“80后”农学女博士:做农业环保“守护人”——中国青年网中新网赤峰8月11日电题:内蒙古“80后”农学女博士:做农业环保“守护人” 作者奥蓝 进入8月中旬,内蒙古陆续迎来丰收季。在赤峰市松山区城子乡,王岩正在跟伙伴们一起调查桔梗、北沙参的生长情况。这是他们团队今年启动的新项目——中蒙药材专用肥料研发项目。 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qnzs.youth.cn/tsxq/202308/t20230812_14714003.htm
11.多学科交叉技术赋能农业农学与工学博士对阵AI种生菜9月27至28日,2022光明多多垂直农业挑战赛暨第三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在线开赛。15支来自北京、上海、杭州、苏州等地的高水平团队围绕如何在集装箱里种出好吃、高产、实惠的生菜提交种植方案,并展开路演。 集装箱“赛场”迎来“生菜博士” 记者了解到,本次多多农研初赛是一场“含博率”极高的挑战赛。数据显示https://m.gmw.cn/2022-10/09/content_36074454.htm